為何120年之後,還要再去敦煌?

2020-12-05 騰訊網

猜你朋友圈最近一定有人在敦煌。2020國際航線停飛,中國旅遊業洗牌,身邊的旅行者越來越多地去挖掘之前被掩蓋的、被遺忘的非熱門目的地。位於大漠深處,低調而有文化感的敦煌莫高窟重回視線,5月10日重新開放的新聞上了微博熱搜。

今年也是藏經洞發現120周年,1900年6月22日,(農曆5月26日),王圓籙道士發現藏經洞,由此開啟了敦煌的近代屈辱史。

飽含血淚的……敦煌史

為何我們對敦煌的情感如此複雜?

這是一份中國民族的榮耀,因為季羨林先生稱它為世界文明的中心,世界文化遺產的頭銜加持,從公元366年僧人樂尊開鑿第一個洞窟起,五代十國、隋唐,而後1500年的時間無數代工匠藝人傳承了這個中國傳統藝術的寶庫。

這裡也是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站,四大文明古國的交匯處,溝通華夏與西方世界的貿易經濟、宗教藝術,中國和世界的聯繫,已歷經千年。

毫無懸念,敦煌是世界規模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735個洞窟,4.5萬平方米的壁畫,2400多尊彩塑,這些壁畫連起來相當於6個國際標準足球場 。這裡的每一尊雕塑,壁畫以及每一個佛像都有自己的表情性格,他們真實且豐富 ,足以穿越時間。

這也是中華民族不願提及的一段歷史,自120年前王圓籙道士發現藏經洞之後,累計共有4萬多件藝術作品流落到海外,英國的斯坦因掠走文物1萬件,法國的伯希和取走了6000份文獻,且這6000份文獻幾乎是藏經洞中最有價值的作品。因此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也能看到恢弘的中國敦煌展。

看不懂的……敦煌壁畫

一生一定會去很多次敦煌,因為其每年開放的洞窟不同,想儘可能多的與這735個洞窟見面,可能需要近百次機會,但仍有一些洞窟幾乎不會開放。

2020年莫高窟的開放數量是正常開放洞窟40個、調節窟20個、特窟11個,但敦煌門票的A類票,一次最多可以在導覽的帶領下,參觀8個洞窟。

論如何在去參觀之前做好攻略?此時還是要依靠網紅博物館小程序「雲遊敦煌」。他們專門研究了進入石窟之前,你需要了解的知識。敦煌之神秘偉大,但究竟莫高窟裡都畫了些啥?下面的四個小故事,可以從側面幫助了解敦煌。

【257窟 九色鹿】

鹿王本生的故事,也就是雲遊敦煌動畫劇中的那個「九色鹿傳說」,九色鹿生活在古印度的恆河邊,有著九種不同顏色的皮毛。王后有一天在夢到美麗的神鹿,就懸賞派人找到絕美的鹿蹤影。

九色鹿隱居在森林中,幾乎無人知曉,但曾有一次救過一溺水者,溺水者答應保密神鹿的位置,但因為貪戀錢財,就帶著國王去尋找九色鹿。見到神鹿時,九色鹿講出了溺水者恩將仇報的故事,國王放過了九色鹿,處罰了告密者。原來九色鹿是釋迦牟尼的前世,默默隱居,造福百姓。

【122窟 反彈琵琶】

反彈琵琶的故事也是莫高窟的icon之一,是大唐樂隊的樂手們爭奪C位的故事,琵琶手用白居易的《琵琶行》來給自己加持,橫笛創造了樂隊高音,是曲目的高光時刻,箜篌則是一首樂曲的背景音樂,而真正厲害的「反彈琵琶手」,千年一遇,是將琵琶反手舉到身後,在大唐樂隊C位出道。

【296窟 善事太子】

古印度波羅奈國的國王有兩個兒子,善友和惡友。善友生性善良,不忍看到百姓貧苦,就去海裡尋找如意寶珠。找到寶珠之後,他的兄弟惡友為了獨吞珠寶,就把善友的眼睛刺傷。失明後的善友流落他鄉,靠彈琴賣藝為生。

多年之後,善友的愛人問他,如果當年沒有出海尋求寶珠,現在估計已經繼承王位,是否後悔。而善友本人卻說,百轉千回,不改初心,他的心願就是讓天下的百姓老有所依,病有所養。話畢,又一次召喚出了如意寶珠,善友本人眼睛復明,返回了自己的王國。

【55窟 流水長者子】

傳說古印度有一位良醫名叫流水,一日外出行醫,看到一個水池裡水源乾涸,一萬條魚在水裡奄奄一息,原來是有人為了捕魚,故意截斷了上遊河流的水源。流水醫生遂回城借來20頭大象和水車、水桶,引水入池塘,救了一萬條魚的性命,讓其恢復往日的生機。

很久以後,流水醫生發現家中院子堆滿珠寶,原來是一萬條魚轉世報恩,世界上最高貴的醫術是對生命的敬畏,救死扶傷,於人,於動物,都是如此。

學術派的……敦煌分類

前文的四個小故事,是敦煌莫高窟壁畫的代表,在出行之前,你一定好奇,敦煌4.5萬平方米的壁畫都畫了些啥?學者們一般給予的解釋是,敦煌莫高窟中有大量反映佛教內容的壁畫,主要涉及佛教經典和佛教史跡、地方人物,具體來說可以分為6類。

【01】佛傳故事

用最通俗易懂的話來翻譯,就是講述的佛陀的故事,從東晉十六國一直到北宋時期,大概橫跨5個世紀。

【02】經變故事

也就是用畫畫的方式解釋佛經,是中國的獨創。

【03】本生故事

就是講述佛陀和弟子的前世因緣和現世果報,國王、平民、農民、商人都可能是故事的主角,主要為了引導人們除惡揚善,前文提到的「九色鹿」故事就屬於本生故事。

【04】賢愚因緣經故事

這是一個比較難理解的概念,整體來說也是連續的故事壁畫,興起於晚唐之後,和前面的經變故事不同,賢愚因緣經故事通常還需要一邊看壁畫,旁邊的僧人一邊幫忙講解。

【05】佛教史跡故事

整體來說就是高僧行跡,佛教歷史,這類壁畫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人文價值,常規的《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就屬於此類。

06地方歷史人物故事

這個部分和我們的距離近了很多,主要是統治者或勤政愛民,或徵戰沙場的細節。

搞清楚六類壁畫,還要解釋一下敦煌的2400尊彩塑。一般認為,壁畫的故事延展是由這些佛像雕塑展開的。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像一般有菩薩在左右,一佛二菩薩是常見搭配。北朝後期雕塑組合出現了一佛,二弟子,二菩薩的五身組合,而到隋唐時期,更是出現的七身或九身群像組合。

雕塑擺放的位置和他們的地位呈正相關,佛像一般都是以正面示人,且多呈坐式,莊嚴神聖,菩薩則是半側擺放,而到了胡人,就完全是側臉出鏡。

心情複雜的……海外敦煌

敦煌是世界規模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之一,我們也唏噓敦煌的寶物早已流落全世界,當年的斯坦因、伯希和都把敦煌的文物置於何處?在英國、法國、美國,都有浩如煙海的敦煌文物展出。

【英國大英博物館&英國國家圖書館】

最早的敦煌「尋寶者」斯坦因將其收藏的文物大部分捐贈給了大英博物館,使得大英博物館成為中國之外藏有敦煌文物最多的博物館,共有一萬多件,包括著名的《女史箴圖》、刺繡畫《涼州瑞像》。而部分文獻則藏於大英圖書館,比如世界上最早有明確刊印日期的印刷品《金剛經》,公元868年就已出現。

【法國吉美博物館】

雖然伯希和幾乎帶走了藏經洞中最珍貴的文獻,文獻都藏於法國國家圖書館,普通人參觀難度較大;但藏在吉美博物館的畫本、木雕是我們看敦煌的另一個視角,其中盛唐的菩薩畫像代表了唐朝佛教繪畫藝術的頂峰。

【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

俄羅斯的敦煌藝術作品藏於艾爾米塔什博物館,也就是冬宮,共計300多件壁畫殘片、絹畫展出,其中比較著名的是唐代《觀無量壽佛經變》的修復作品。

【美國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

在美國的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收藏著探險家華爾納在敦煌用膠布粘貼而來的藝術品,他曾經是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福格藝術博物分館東方部主任,《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妙法蓮華經》等手抄經本也是華爾納本人來中國購買後藏於美國。

坦白來說,全世界收藏敦煌文物的博物館高達50多個,我們研究敦煌的前生今世,亦是為了更好的以古鑑今,看佛經中積善積德,止於至善;看120年前的衰敗傾頹,奮發圖強。

120年之後再看敦煌,飛天依舊唯美,雕塑有褪色,但藝術卻更加光彩熠熠,一代人,幾代人的努力,敦煌在中國,敦煌學也在中國雖然我們仍然對藝術只是略知一二,但我們有敬畏,有虔誠,敦煌輝煌千年,還有下個千年。

-The End-

編輯/通通

圖/圖蟲網、雲遊敦煌小程序、博物館官網

相關焦點

  • 敦煌的地質景觀——丹霞為何瑰麗?
    前期敦煌的地質景觀——丹霞為何瑰麗?雅丹地貌是風力侵蝕而成嗎?珍品為何丟失?附近的玉門關扼守西去吐魯番的北路絲路,而陽關扼守西去南疆的南路絲路,與敦煌形成鐵三角。敦煌的繁榮除了位置,水源也是重要條件。就如我們知道古代的大江大河往往是文明的發源地一樣。在西北乾旱地區,水源地顯得尤為重要。
  • 敦煌裡的中國 敦煌裡的世界——莫高窟藏經洞發現120周年新書訪談
    郝春文:如果從1909年中國學者出版第一批有關敦煌學的著述算起,中國的敦煌學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可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09年至1949年,以1930年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一時期敦煌學逐步興起,後一時期我國學者接觸的敦煌文獻大為增多,研究領域逐步擴大。
  • 守在莫高窟的年輕人:不是我留在敦煌,而是敦煌留住了我
    其他,就留給時間去說吧。」 25歲的熊業騰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攝影專業。大二時,他到過敦煌,讓他震撼的不僅是文物,還有莫高窟的科技感——「數位化保護」的壁畫拍攝現場。畢業那年,熊業騰報考敦煌研究院,就衝著「數位化」去的。 熊業騰是西安人,故鄉距敦煌約1700千米,一路西行,熊業騰覺得像是去戍守邊防,既豪邁又不免悵惘。
  • 一個叫敦煌的地方正在「死去」
    圖片|啊啵呲嘚呃呋咯-攝120年前敦煌消亡的開始>直到1943年常書鴻來到敦煌前,43年裡,敦煌每次死去一點點,寂寂無聞,悄然無息。▲ 1998年5月敦煌研究院樊錦詩院長(左四)與美國蓋蒂基金會、澳大利亞世界遺產保護委員會工作人員考察莫高窟、探討壁畫修複方案 攝現在,我們如果去莫高窟,就可以在一個圓形的龐大的影院裡
  • 六耳獼猴明知去了西天兇多吉少,為何還要飛蛾撲火?
    讀者朋友說既然六耳獼猴能夠知前後明萬物,那他一定能算到自己去了西天兇多吉少,會被孫悟空打死,那他為何還要飛蛾撲火,誤了卿卿性命呢。三條。第一,如來說的知前後明萬物不是說他能算到將來要發生的事。如來原話是這麼說的:此猴若立一處,能知千裡外之事;凡人說話,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
  • 這位專家去敦煌,發現兩張「古」紙,竟是失傳《開寶藏》經的書頁
    廁紙為何也能成為文物?俗話說「人有三急」,葉老暢快之後便突然想起自己忘記了帶廁紙,如此可麻煩大了,當時沒有手機與電話,聯繫不到學生們送紙,自己又動彈不得,兩條腿蹲的麻木不堪。 葉老震驚之餘,趕忙詢問工人該廁紙的來源,而當他按照工人師傅所指點的位置一路找去後,卻並未發現更多有價值的線索。百般無奈之下,葉老只能帶著兩頁僅存的廁紙,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地杭州。
  • 誰為敦煌上了把鎖:解密敦煌藏經洞
    1908年,法國漢學家伯希和來到莫高窟,從王道士手中買走6000餘件寫本。由於希伯來精通漢文,所以他挑選的經卷更有價值。伯希和現在北京將部分經書裝裱,在六國飯店進行了展覽,然後把 它們運往法國。6年之後,斯坦因再次來到敦煌,又買走了600多件,裝滿了5大箱。
  • 神奇敦煌開講啦!當詩詞遇見敦煌
    敦煌,廣闊而包容。 敦煌文化,更是中華文明幾千年不斷融會貫通的典範。 它不因大漠孤煙,就拒絕江南煙雨,這裡自有婉轉呢喃,諸如「一別兩寬,各生歡喜」的纏綿故事,與你述說。
  • 南枕祁連山,西接塔克拉瑪幹,去甘肅只去一個地方,那一定是敦煌
    敦煌古稱沙州,是古絲綢之路的邊關要塞,位於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的交會點。它南枕氣勢雄偉的祁連山,西接浩翰無垠的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東峙峰巖突元的三危山。敦煌古為三危地。春秋時,月氏、烏孫相繼駐牧,後為匈奴所居。西漢張騫通西域,霍去病率兵進軍河西,匈奴戰敗西遷。元鼎六年(前|11年)分酒泉郡設敦煌郡,成為河西四郡之一。
  • 守護千年敦煌,他只覺一生太短……
    甚至是幾代人的傳承  近日,在《國家寶藏》的舞臺上  一家三代守護敦煌的故事  讓不少人為之動容  64年重複相同的動作  他讓殘損的壁畫復活  1956年,李雲鶴響應國家號召前往新疆。對於生於敦煌、長於敦煌的李波而言,回到敦煌修壁畫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家裡有一位修壁畫的父親,這對我的影響是極大的。而且這裡是我的故鄉,我對敦煌對莫高窟,有感情也有責任。」
  • 甄嬛在懷有身孕之後,為何還要挺著大肚子去蕩鞦韆?原因讓人心疼
    甄嬛在懷有身孕之後,為何還要挺著大肚子去蕩鞦韆?原因讓人心疼文/欣賞眾所周知,古代皇帝擁有至高的地位,坐擁著萬裡江山,同時掌握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可能正是這些原因,使得他們對待感情是半信半疑的。甄嬛在懷孕之後,挺著大肚子去蕩鞦韆,真實原因讓人心疼。在《甄嬛傳》中,甄嬛當初進宮的並沒有奢望皇恩的意圖,她也沒有想被寵幸的想法,有的時候,她為了躲避皇恩,竟然自稱生病。她只想在皇宮中安安靜靜,平平淡淡度過平生。但是,她想的這一切因為一個鞦韆就破滅了,當時,甄嬛突然想在御花園裡蕩鞦韆,於是,便派下人去扎一個鞦韆。
  • 遊客在敦煌遇陷阱公廁 當地政府:已介入調查
    據了解,此事發生在G215國道阿克塞至敦煌段。北青-北京頭條記者調查發現,曾有多位遊客在此遭遇「陷阱」,有遊客稱,他們答應讓店家拖車才拿到廁所鑰匙。 14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敦煌市委宣傳部獲悉,他們已關注到此事,相關部門已介入調查。
  • 先生們與《敦煌藝術大辭典》
    直至1909年,清政府才下令把剩餘的一萬多件文物運回北京。藏經洞發現的文物,吸引了中外學者對其進行研究,也由此形成了一門對世界學術具有重大影響的學問——「敦煌學」。但是,儘管敦煌學已成為顯學,但在藏經洞發現之後近四十年的時間裡,除了北京大學陳萬裡陪同美國人華爾納到過一次敦煌外,中國幾乎再沒有一個學者親自到敦煌石窟進行過實地考察。
  • 遊客在敦煌遇「陷阱公廁」,沙坑陷車被勒索天價拖車費!
    據了解,此事發生在G215國道阿克塞至敦煌段。北青-北京頭條記者調查發現,曾有多位遊客在此遭遇「陷阱」,有遊客稱,他們答應讓店家拖車才拿到廁所鑰匙。 「我懷疑這就是一個騙局,以公共衛生間為誘餌,讓其他路過上廁所的遊客陷車,再收取高額拖車費。陷不了車的就改收3塊錢一個人的上廁所費用。」
  • 敦煌第一次將壁畫與遺書結合!
    120周年,國家圖書館聯合中國郵政,將它的鎮館之寶敦煌遺書,結合敦煌壁畫,做成了這套《敦煌拾遺—佛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郵票典藏本這是敦煌第一次將壁畫與遺書結合的藏品,也是第一次將它的整體文化精神呈現在世人面前。
  • 守護千年敦煌,他只覺一生太短……-新聞中心-北方網
    >對文物要永遠保持敬畏1990年,李雲鶴的兒子李波同樣成為了敦煌研究院的文物修復師。對於生於敦煌、長於敦煌的李波而言,回到敦煌修壁畫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家裡有一位修壁畫的父親,這對我的影響是極大的。而且這裡是我的故鄉,我對敦煌對莫高窟,有感情也有責任。」
  • 葉文玲:解放前夕,他為什麼不願把敦煌摹本送往臺灣?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他只有立即回到敦煌去,那些怕吃苦受累的傢伙才不會跟蹤而來。就為這一點,他連後天去蘭州的機票都託人買好了。常書鴻說著,心裡仍然湧動著許多悽惶。他長嘆一聲:「這就叫國無寧日,遑論家安!現在,杭州的大小官員也是人心惶惶,倒是做小老百姓的無所顧忌。等著吧,等到有了安生日子再合家團聚吧!」上海到蘭州的這張機票,是朋友們千方百計搞來的。
  • 雲居寺為何被稱為「北京敦煌」?
    推薦理由:雲居寺被稱為北京敦煌,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歷史悠久。它不但是藏在北京西山地區的國家瑰寶。還是全國佛教文化的傑出作品,不論從殿寺規模、文物文化、歷史傳承和地理位置,塔林碑海尤其萬千石徑存量之最、影響之大是雲居寺顯著特徵。"塔林碑海,萬千石經,何為文化、何為寶藏,文物傳承,萬古流芳"。
  • 代表著「希望」的敦煌,突現一大湖泊,在此之前乾涸了300年
    說到旅遊,敦煌是中國眾多旅遊景點中許多遊客打卡的地方之一,加上今年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敦煌再次回到了大眾面前,古老神秘的敦煌對每一位遊客都抱有憧憬,我去尋找這個神秘的地方。敦煌的環境大家都知道,成為沙漠中的珍珠,最離不開的就是水,人類也是水的起源,敦煌中的月牙泉,曾經幾乎是乾涸的月牙泉,我們花了很多資金和心血之後,終於挽回了那個,我知道了水資源在這裡不足多少,疲勞與珍貴。
  • 敦煌的駝鈴聲不時在耳邊響起,若是沒去過甘肅,一定得抽空去看看
    世界那麼大,我得去轉轉。火車臥鋪,北京西至甘肅柳園。晚8點火車窗外景物都靜默在暮色中,一路向西,太陽下去的也遲,車廂裡空調一直開放,有點涼。陝西一馬平川,想起一個詞「望山跑死馬」。4點多鐘醒來,天還沒亮,烏魯木齊比北京晚倆小時,這個點北京已經亮了。從陝西再向西,一路時而看到一些草木,時而只見一片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