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朋友圈最近一定有人在敦煌。2020國際航線停飛,中國旅遊業洗牌,身邊的旅行者越來越多地去挖掘之前被掩蓋的、被遺忘的非熱門目的地。位於大漠深處,低調而有文化感的敦煌莫高窟重回視線,5月10日重新開放的新聞上了微博熱搜。
今年也是藏經洞發現120周年,1900年6月22日,(農曆5月26日),王圓籙道士發現藏經洞,由此開啟了敦煌的近代屈辱史。
飽含血淚的……敦煌史
為何我們對敦煌的情感如此複雜?
這是一份中國民族的榮耀,因為季羨林先生稱它為世界文明的中心,世界文化遺產的頭銜加持,從公元366年僧人樂尊開鑿第一個洞窟起,五代十國、隋唐,而後1500年的時間無數代工匠藝人傳承了這個中國傳統藝術的寶庫。
這裡也是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站,四大文明古國的交匯處,溝通華夏與西方世界的貿易經濟、宗教藝術,中國和世界的聯繫,已歷經千年。
毫無懸念,敦煌是世界規模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735個洞窟,4.5萬平方米的壁畫,2400多尊彩塑,這些壁畫連起來相當於6個國際標準足球場 。這裡的每一尊雕塑,壁畫以及每一個佛像都有自己的表情性格,他們真實且豐富 ,足以穿越時間。
這也是中華民族不願提及的一段歷史,自120年前王圓籙道士發現藏經洞之後,累計共有4萬多件藝術作品流落到海外,英國的斯坦因掠走文物1萬件,法國的伯希和取走了6000份文獻,且這6000份文獻幾乎是藏經洞中最有價值的作品。因此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也能看到恢弘的中國敦煌展。
看不懂的……敦煌壁畫
一生一定會去很多次敦煌,因為其每年開放的洞窟不同,想儘可能多的與這735個洞窟見面,可能需要近百次機會,但仍有一些洞窟幾乎不會開放。
2020年莫高窟的開放數量是正常開放洞窟40個、調節窟20個、特窟11個,但敦煌門票的A類票,一次最多可以在導覽的帶領下,參觀8個洞窟。
論如何在去參觀之前做好攻略?此時還是要依靠網紅博物館小程序「雲遊敦煌」。他們專門研究了進入石窟之前,你需要了解的知識。敦煌之神秘偉大,但究竟莫高窟裡都畫了些啥?下面的四個小故事,可以從側面幫助了解敦煌。
【257窟 九色鹿】
鹿王本生的故事,也就是雲遊敦煌動畫劇中的那個「九色鹿傳說」,九色鹿生活在古印度的恆河邊,有著九種不同顏色的皮毛。王后有一天在夢到美麗的神鹿,就懸賞派人找到絕美的鹿蹤影。
九色鹿隱居在森林中,幾乎無人知曉,但曾有一次救過一溺水者,溺水者答應保密神鹿的位置,但因為貪戀錢財,就帶著國王去尋找九色鹿。見到神鹿時,九色鹿講出了溺水者恩將仇報的故事,國王放過了九色鹿,處罰了告密者。原來九色鹿是釋迦牟尼的前世,默默隱居,造福百姓。
【122窟 反彈琵琶】
反彈琵琶的故事也是莫高窟的icon之一,是大唐樂隊的樂手們爭奪C位的故事,琵琶手用白居易的《琵琶行》來給自己加持,橫笛創造了樂隊高音,是曲目的高光時刻,箜篌則是一首樂曲的背景音樂,而真正厲害的「反彈琵琶手」,千年一遇,是將琵琶反手舉到身後,在大唐樂隊C位出道。
【296窟 善事太子】
古印度波羅奈國的國王有兩個兒子,善友和惡友。善友生性善良,不忍看到百姓貧苦,就去海裡尋找如意寶珠。找到寶珠之後,他的兄弟惡友為了獨吞珠寶,就把善友的眼睛刺傷。失明後的善友流落他鄉,靠彈琴賣藝為生。
多年之後,善友的愛人問他,如果當年沒有出海尋求寶珠,現在估計已經繼承王位,是否後悔。而善友本人卻說,百轉千回,不改初心,他的心願就是讓天下的百姓老有所依,病有所養。話畢,又一次召喚出了如意寶珠,善友本人眼睛復明,返回了自己的王國。
【55窟 流水長者子】
傳說古印度有一位良醫名叫流水,一日外出行醫,看到一個水池裡水源乾涸,一萬條魚在水裡奄奄一息,原來是有人為了捕魚,故意截斷了上遊河流的水源。流水醫生遂回城借來20頭大象和水車、水桶,引水入池塘,救了一萬條魚的性命,讓其恢復往日的生機。
很久以後,流水醫生發現家中院子堆滿珠寶,原來是一萬條魚轉世報恩,世界上最高貴的醫術是對生命的敬畏,救死扶傷,於人,於動物,都是如此。
學術派的……敦煌分類
前文的四個小故事,是敦煌莫高窟壁畫的代表,在出行之前,你一定好奇,敦煌4.5萬平方米的壁畫都畫了些啥?學者們一般給予的解釋是,敦煌莫高窟中有大量反映佛教內容的壁畫,主要涉及佛教經典和佛教史跡、地方人物,具體來說可以分為6類。
【01】佛傳故事
用最通俗易懂的話來翻譯,就是講述的佛陀的故事,從東晉十六國一直到北宋時期,大概橫跨5個世紀。
【02】經變故事
也就是用畫畫的方式解釋佛經,是中國的獨創。
【03】本生故事
就是講述佛陀和弟子的前世因緣和現世果報,國王、平民、農民、商人都可能是故事的主角,主要為了引導人們除惡揚善,前文提到的「九色鹿」故事就屬於本生故事。
【04】賢愚因緣經故事
這是一個比較難理解的概念,整體來說也是連續的故事壁畫,興起於晚唐之後,和前面的經變故事不同,賢愚因緣經故事通常還需要一邊看壁畫,旁邊的僧人一邊幫忙講解。
【05】佛教史跡故事
整體來說就是高僧行跡,佛教歷史,這類壁畫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人文價值,常規的《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就屬於此類。
【06】地方歷史人物故事
這個部分和我們的距離近了很多,主要是統治者或勤政愛民,或徵戰沙場的細節。
搞清楚六類壁畫,還要解釋一下敦煌的2400尊彩塑。一般認為,壁畫的故事延展是由這些佛像雕塑展開的。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像一般有菩薩在左右,一佛二菩薩是常見搭配。北朝後期雕塑組合出現了一佛,二弟子,二菩薩的五身組合,而到隋唐時期,更是出現的七身或九身群像組合。
雕塑擺放的位置和他們的地位呈正相關,佛像一般都是以正面示人,且多呈坐式,莊嚴神聖,菩薩則是半側擺放,而到了胡人,就完全是側臉出鏡。
心情複雜的……海外敦煌
敦煌是世界規模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之一,我們也唏噓敦煌的寶物早已流落全世界,當年的斯坦因、伯希和都把敦煌的文物置於何處?在英國、法國、美國,都有浩如煙海的敦煌文物展出。
【英國大英博物館&英國國家圖書館】
最早的敦煌「尋寶者」斯坦因將其收藏的文物大部分捐贈給了大英博物館,使得大英博物館成為中國之外藏有敦煌文物最多的博物館,共有一萬多件,包括著名的《女史箴圖》、刺繡畫《涼州瑞像》。而部分文獻則藏於大英圖書館,比如世界上最早有明確刊印日期的印刷品《金剛經》,公元868年就已出現。
【法國吉美博物館】
雖然伯希和幾乎帶走了藏經洞中最珍貴的文獻,文獻都藏於法國國家圖書館,普通人參觀難度較大;但藏在吉美博物館的畫本、木雕是我們看敦煌的另一個視角,其中盛唐的菩薩畫像代表了唐朝佛教繪畫藝術的頂峰。
【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
俄羅斯的敦煌藝術作品藏於艾爾米塔什博物館,也就是冬宮,共計300多件壁畫殘片、絹畫展出,其中比較著名的是唐代《觀無量壽佛經變》的修復作品。
【美國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
在美國的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收藏著探險家華爾納在敦煌用膠布粘貼而來的藝術品,他曾經是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福格藝術博物分館東方部主任,《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妙法蓮華經》等手抄經本也是華爾納本人來中國購買後藏於美國。
坦白來說,全世界收藏敦煌文物的博物館高達50多個,我們研究敦煌的前生今世,亦是為了更好的以古鑑今,看佛經中積善積德,止於至善;看120年前的衰敗傾頹,奮發圖強。
120年之後再看敦煌,飛天依舊唯美,雕塑有褪色,但藝術卻更加光彩熠熠,一代人,幾代人的努力,敦煌在中國,敦煌學也在中國。雖然我們仍然對藝術只是略知一二,但我們有敬畏,有虔誠,敦煌輝煌千年,還有下個千年。
-The End-
編輯/通通
圖/圖蟲網、雲遊敦煌小程序、博物館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