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華中科大發現自然界首個不需要引物的 DNA 聚合酶

2020-12-05 醫脈通

PNAS:華中科大發現自然界首個不需要引物的 DNA 聚合酶

2017-03-21 來源:華中科技大學生命與科學技術學院

2017 年 3 月 7 日,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了華中科技大學生命學院朱斌課題組與哈佛大學和日本地球海洋科技局合作完成的最新成果:Deep-sea vent phage DNA polymerase specifically initiates DNA synthesis in the absence of primers。


這項研究發現了自然界已知的第一個不需要引物的 DNA 聚合酶。華中科技大學為本工作第一完成單位,朱斌教授為本文通訊作者,研究生陸雪玲參與了這項工作。


作為遺傳信息準確傳遞的最重要分子,DNA 聚合酶一向是分子生物學研究的熱點,也是生物技術的明星分子(PCR、DNA 測序等技術的核心工具)。長久以來公認 DNA 聚合酶不能僅以核苷酸底物從頭合成 DNA,必須要在一段特定長度的 DNA 或 RNA 引物末端開始聚合 DNA。


該研究從一種新發現的海底火山病毒中找到一種獨特的 DNA 聚合酶,它與任何已知 DNA 聚合酶都沒有同源性,卻能識別特定的模版序列,在沒有引物的情況下專一性的用脫氧核糖核苷三磷酸從頭合成 DNA。


不需要引物這一特點不僅在聚合酶進化研究中有重要意義,而且還蘊藏了在核酸合成和測序技術中的應用價值。後續的生化、結構和應用研究還在進行中。這一課題得到了華中科技大學、哈佛大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組部青年千人計劃的支持。


編譯自:Deep-sea vent phage DNA polymerase specifically initiates DNA synthesis in the absence of primers.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7 Mar 6.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催化RNA引物合成的酶是引物酶,實際上它是一種特殊的RNA聚合酶
    (二)參與複製的酶類DNA的複製過程極為複雜,但其速度甚快,這是由於許多酶參與了複製過程。1.DNA聚合酶(DNApolymerase)。四種脫氧核糖核苷酸(dNTP,N代表A、T、G、C四種鹼基)是DNA合成的原料。
  • Taq DNA聚合酶及其功能特性
    Taq DNA聚合酶是從一種嗜熱細菌中分離提取的,該菌是1966年從美國黃石國家森林公園的一個熱泉中發現的。實驗表明,PCR反應時變性溫度為95度,50個循環後,Taq DNA聚合酶仍有65%的活性。Taq DNA聚合酶的熱穩定性是該酶用於PCR的前提條件,也是PCR技術能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的原因。
  • 熱啟動PCR DNA聚合酶
    1.PCR的概念PCR,即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主要由高溫變性、低溫退火和適溫延伸三個步驟反覆的熱循環構成:即模板DNA先經高溫變性為單鏈,在DNA聚合酶和適宜的溫度下,兩條引物分別與兩條模板DNA鏈上的一段互補序列發生退火,接著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四種脫氧核苷酸三磷酸
  • PCR:既是公主連結也是聚合酶鏈式反應
    作為一個生物狗,最近在摸魚的時候突然發現 「PCR」這三個對我來說充滿了不太美好回憶的字母像病毒一樣在各個群裡傳播。一瞬間我錯以為,生物學出圈了,21世紀真的是生物的世紀了。雙鏈DNA在酶的作用下解旋、解鏈成單鏈,在DNA聚合酶與啟動子的參與下,每一條單鏈根據鹼基互補配對原則複製成兩條與原始DNA同樣的雙鏈。PCR技術就是在體外重現這種自然複製過程。DNA在高溫時氫鍵打開,也會發生變性解鏈,當溫度降低後又可以復性成為雙鏈。因此,通過溫度變化控制DNA的變性和復性,並設計引物做啟動子,加入DNA聚合酶、dNTP就能做到目標基因的體外複製。
  • 緩衝液的目的是給Taq DNA聚合酶提供一個最適酶催反應條件
    (三)緩衝液PCR反應的緩衝液的目的是給Taq DNA聚合酶提供一個最適酶催反應條件。目前最為常用的緩衝體系為10-50mmol/L Tris-HCl (pH8.3-8.8,20℃) Tris是一種雙極性離子緩衝液,20℃時其pKa值為8.3,△pKa值為-0.021/℃。
  • DNA聚合酶長什麼樣?
    DNA聚合酶有許多種,它們有著相同的基本結構。有些研究者會將它們稱作「手」,但它的實際結構並不完全像手這樣的形狀。
  • 一夫當關莫如雙管齊下 聚焦熱啟動TaqDNA聚合酶雙封閉抗體
    試劑開發人員通過優化引物、調整鎂離子濃度和酶量、調整退火溫度等方法避免非特異性擴增,但仍需謹慎操作,稍不留意也會導致檢測失敗。傳統的抗體法熱啟動,是利用Taq DNA聚合酶抗體封閉其5'→3'聚合酶活性,防止在低溫時錯配或引物二聚體引起非特異性擴增,在PCR預變性95℃加熱時,抗體蛋白變性,釋放DNA聚合酶活性,不影響正常擴增。利用抗體封閉聚合酶活性,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 RNA 生物合成重點回顧-RNA 聚合酶
    真核生物 RNA 聚合酶Ⅱ的作用是合成 hnRNA,它是 mRNA 的前體。2. 合成 45S-rRNA 的是 RNA 聚合酶 Ⅰ;合成 5S-rRNA 的是 RNA 聚合酶 Ⅲ。3. 合成 tRNA 的是 RNA 聚合酶 Ⅲ。
  • 酶之七種武器——Taq DNA聚合酶
    在忍受億萬年的等待後,Taq DNA聚合酶迎來了關於它的第一個發現這一發現使得極端微生物進入到人們的視野,也讓我們看到一個更為堅強,更加積極的生命世界。,這是第一個被發現的熱穩定DNA聚合酶。,而Klenow是不耐熱的,高溫會變性,所以最早的PCR實驗員是很苦逼的,每個循環都需要開蓋、加酶、換水浴鍋,如此反覆35個循環……。
  • RNA的轉錄與RNA聚合酶
    這三種RNA聚合酶最初是根據它們對一種抑制劑(α-鵝膏蕈鹼)的敏感性來區分的,RNAP I不受抑制;RNAP II對其敏感,低劑量即產生抑制;RNAP III在高劑量時才被抑制。引自PDB-101鵝膏蕈鹼結合在RNA聚合酶的背面,遠離活性位點及DNA和RNA的結合位點。所以它並不阻止磷酸二酯鍵的形成,而是阻止酶在DNA模板上的移位,從而阻斷RNA的延伸。它結合在酶的兩個亞基之間,通過阻止酶的構象變化抑制其移位。
  • PNAS:片段篩選發現HIV逆轉錄酶抑制劑
    2015年6月9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在國際學術期刊PNAS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三種針對HIV-1逆轉錄酶的片段化抑制劑,
  • 如何設計PCR引物
    今天,我們來嘮嘮如何利用NCBI設計PCR引物。還不知道怎麼設計引物的趕緊收藏起來啦。
  • 有些反轉錄酶還有DNA內切酶活性
    1970年Temin等在致癌RNA病毒中發現了一種特殊的DNA聚合酶,該酶以RNA為核板,根據鹼基配對原則,按照RNA的核苷酸順序(其中V與A配對)合成DNA。這一過程與一般遺傳信息流轉錄的方向相反,故稱為反轉錄,催化此過程的DNA聚合酶叫做反轉錄酶(reverse transcriptase)。後來發現反轉錄酶不僅普遍存在於RNA病毒中,哺乳動物的胚胎細胞和正在分裂的淋巴細胞中也有反轉錄酶。
  • 引物設計
    閒話不多說,咱們直奔主題:登錄NCBI,找到網頁下方的genbank入口。在搜索框中查找自己想要的目的基因,選擇一個合適的序列,把它的fasta格式文件下載到本地。,在彈出的界面隨便輸入一個名字保存起來(將質粒的酶切位點保存為一個集合,以備之後的酶切位點選擇)。
  • 自動DNA合成儀合成的引物無需進一步純化即可用於標準PCR反應
    使用Taq聚合酶擴增的效率大約是0.70,據此計算,當產物積累到1.4X 1012~7X1012個分子後,酶量就不足以支持PCR循環的進行了(參見信息欄「Taq DNA聚合酶」)。●引物。影響擴增反應的效率和擴增特異性的因素很多,最為關鍵的是寡核苷酸引物的設計。
  • 擴增反應是使用通用引物AMix 和基因特異性引物來執行的
    2.第一鏈cDNA合成是在Clontech公司的SMARTScribe反轉錄酶作用下進行的,該酶是MMLV反轉錄酶的突變體。在到達RNA模板尾部時,該聚合酶會表現出末端轉移酶活性,在第一鏈cDNA的3』端加入3~5個核苷酸。
  • Science:DNA複製中起關鍵作用的聚合酶被發現
    生物谷報導:這一周的科學雜誌公布,美國國家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會和瑞典于默奧大學的研究者報導了一項重大發現,一種DNA聚合酶此後不久, Kornberg和其同事發現了第一個能夠複製DNA的酶, 複製DNA是在細胞分裂中產生DNA的過程
  • DNA聚合酶有什麼作用?
    DNA聚合酶有什麼作用?科恩伯格成功地從大腸桿菌提取液中分離出DNA聚合酶。那麼,你可知道,DNA聚合酶有什麼作用呢? 提到生物計算機的時候,人們往往會想到傳統的生物概念,比方說猴子、大象、細菌、細胞或者是病毒。事實上,生物計算機裡面並沒有任何生命存在,只是有一些在生物體內才能夠找到的材料而已,比如DNA、RNA和蛋白質分子。
  • 對蝦微孢子蟲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技術的發展
    總結:本文講到的微孢子蟲(EHP)是2006年甚至以前就發現了,起源於東南亞,有蔓延的趨勢,感染後無明顯臨床症狀,只能依靠聚合酶鏈式反應(PCR)分子生物學的方法檢測,可檢測出對蝦組織(主要存在於肝胰腺組織中)、排洩物(糞便)和水體中的EHP。但這一技術還不成熟。所以很難判斷是否感染了EHP。建議使用活飼料,注重養殖池的環境。
  • 引物(primers)設計知識介紹
    PCR的特異性要求引物與靶DNA特異結合,不與其他非目的DNA結合,PCR的靈敏性要求DNA聚合酶能對引物進行有效的延伸,可見引物設計好壞與PCR結果密切相關。引物設計原則1.引物長度 引物長度 一般為15-30個核苷酸,在做長片段PCR或做某些特殊的PCR時應使用較長的引物,但最多不超過50個核苷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