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既是公主連結也是聚合酶鏈式反應

2020-09-05 鹿人甲的愛好小屋

作為一個生物狗,最近在摸魚的時候突然發現 「PCR」這三個對我來說充滿了不太美好回憶的字母像病毒一樣在各個群裡傳播。一瞬間我錯以為,生物學出圈了,21世紀真的是生物的世紀了。然而打開一看,什麼嘛,原來是公主連結(Princess connect Re;Dive)啊。

也許,這個PCR大家都很熟悉,但是我們生物圈內的PCR,多數人一定很陌生。

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是目前生物研究中非常常用的一種技術。它的目的是獲得大量的目標DNA片段。就好像我們本來需要抓一條魚缸裡的孔雀魚做研究,本來魚很小不好抓,我們通過PCR把要研究的魚複製了一魚缸,這樣就很容易抓到了。當然,為了做到這一點可不容易。


圖1 為什麼我們需要PCR技術

在自然界中DNA複製時所遵循的原則是半保留複製。雙鏈DNA在酶的作用下解旋、解鏈成單鏈,在DNA聚合酶與啟動子的參與下,每一條單鏈根據鹼基互補配對原則複製成兩條與原始DNA同樣的雙鏈。PCR技術就是在體外重現這種自然複製過程。DNA在高溫時氫鍵打開,也會發生變性解鏈,當溫度降低後又可以復性成為雙鏈。因此,通過溫度變化控制DNA的變性和復性,並設計引物做啟動子,加入DNA聚合酶、dNTP就能做到目標基因的體外複製。

PCR由三個基本反應步驟構成:①模板DNA的變性:模板DNA經加熱至90~95℃一定時間後,模板DNA雙鏈發生解離,成為單鏈,以便於隨後引物和DNA結合,進行複製;②模板DNA與引物的退火(復性):在模板DNA變性充分後,溫度降至50~60℃,此時引物會和模板DNA單鏈發生鹼基互補配對結合,形成DNA模板--引物結合物;③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結合物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於70~75℃,以dNTP為反應原料,根據模板DNA序列,按鹼基互補配對原理,合成一條與模板DNA鏈互補的半保留複製鏈。這樣複製出的雙鏈DNA與我們的模板DNA鹼基組成一致。


圖2 PCR的反應步驟

至此,一次完整的複製就結束了,只要重複循環變性--退火--延伸三過程,就可獲得更多的「半保留複製鏈」,而且這些新合成的DNA鏈又可作為下一個循環所使用的的模板。每完成一個循環就是目標DNA的指數性增長,而時間僅需要2~4分鐘,只要2~3小時就能將目的基因擴增放大幾百萬倍,這使得對目標基因的檢測靈敏度非常高。當複製了足夠濃度的目標DNA之後,只需要用凝膠電泳,就可以得到我們所需要的DNA了。


圖3 白色條帶為DNA片段

然而大部分酶本質都是蛋白質,在高溫時會失活變性,因此技術發展在早期,每次循環都得加入新的DNA聚合酶,不僅實驗操作繁瑣,更主要的是這些酶的價格昂貴,使這項技術難以推廣,只是個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當20世紀80年代時Saiki等人從黃石公園的溫泉中發現了一種新的水生嗜熱桿菌,在它的體內提取到一種耐熱的DNA聚合酶--Taq酶,這種酶可以耐受90℃以上的高溫而不失活變性,從此以後再也不需要每個循環重新加酶,這使得PCR技術變得方便快捷、同時也大大降低了成本,最終PCR技術得以大量應用,並逐步應用各個領域。

目前PCR技術在多個領域都有使用,比如基因診斷,安吉麗娜朱莉曾經做過乳腺癌基因檢測,發現她患病概率很高,隨後切除了乳房;微生物檢測,對物種特徵基因序列進行擴增之後可以區分不同微生物種類;同時在基因工程等方面也有所應用。在這次疫情期間,最早就是使用了PCR技術,幫助醫務工作者快速鑑定了物種序列,通過測序開展了後續的研究,同時在疫情早期,也是通過PCR的方式來進行核酸檢測確認患者。這項技術,改變了我們對生命科學的研究方式,極大的加速了我們對生命本質的研究。正如《紐約時報》所評論的:「PCR技術作為分水嶺,將生物學劃分為了兩個時代,那就是:前PCR時代和後PCR時代。」


引用資料

PCR技術應用舉例及發展前景 俞璐雲 浙江科技學院 農業經濟與科技 2018年14期

圖片來源

圖2 網絡來源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202/23/52645714_812792175.shtml

圖1.3 自己畫的

相關焦點

  • 對蝦微孢子蟲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技術的發展
    譯文(節選)(原文就不提供了):微孢子蟲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技術的發展來源:美國,亞利桑那州85721,亞利桑那大學,動物與比較生物化學學院,水產養殖病理學實驗室;越南,胡志明市,農林大學,漁業學院,水產養殖病理學系發表於2015年7月3日關鍵詞:蝦病,對蝦腸孢子蟲,微孢子蟲,原位雜交,聚合酶鏈式反應
  • pcr擴增的原理和步驟
    pcr擴增在做實驗的時候是經常用到的,它是基礎實驗,是每個做實驗的人都應該掌握的,下面小編就來說一下PCR擴增的原理和步驟吧。1.pcr擴增的基本原理是PCR技術和DNA的天然複製過程基本是一樣的,其靶序列兩端互補的寡核苷酸引物與其特異性依賴於與DNA的半保留複製。
  • 熱啟動PCR DNA聚合酶
    1.PCR的概念PCR,即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主要由高溫變性、低溫退火和適溫延伸三個步驟反覆的熱循環構成:即模板DNA先經高溫變性為單鏈,在DNA聚合酶和適宜的溫度下,兩條引物分別與兩條模板DNA鏈上的一段互補序列發生退火,接著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四種脫氧核苷酸三磷酸
  • 實驗時間 | 聚合酶鏈式反應(PCR)
    PCR 由變性 -- 退火 -- 延伸三個基本反應步驟構成:模板 DNA 的變性:模板 DNA 經加熱至 94 ℃ 左右一定時間後,使模板 DNA 雙鏈或經 PCR 擴增形成的雙鏈 DNA 解離,使之成為單鏈,以便它與引物結合,為下輪反應做準備;模板 DNA 與引物的退火 (復性):模板 DNA 經加熱變性成單鏈後,溫度降至 55 ℃ 左右,引物與模板
  • 莫斯科市新冠病毒聚合酶鏈式反應檢測已超過1000萬人次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莫斯科負責社會發展事務的副市長阿納斯塔西婭∙拉科娃10月23日向記者表示,全市新冠病毒聚合酶鏈式反應檢測已超過1000萬人次。拉科娃稱,「全市已經有超過1000萬人次進行了COVID-19病毒檢測。
  • 35年,聚合酶鏈式反應的歷史和展望|Science職業·生命專題
    自從聚合酶鏈式反應(PCR)發明到現在(本文刊登時間為2018年5月),已經過去了35年。
  • 分子生物學檢查法1001通則《聚合酶鏈式反應法》被2020年版《中國藥典》收載
    日前202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正式頒布,其中收載了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牽頭起草的1001通則《聚合酶鏈式反應法》,這是首個被中國藥典收載的分子生物學檢查法通則。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是一種用於擴增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學技術,可以指數形式擴增極其微量的DNA,對檢測樣品要求低、操作簡便,具有高特異性、高靈敏度、高效率和高忠實度。2010年蘄蛇、烏梢蛇PCR鑑別方法被收載於《中國藥典》一部,成為第一個被《中國藥典》收載的分子生物學檢查方法。
  • 酶之七種武器——Taq DNA聚合酶
    三、Taq DNA聚合酶又經過11年的默默等待,1976年,我國臺灣學者錢嘉韻首次報導從Thermusaquaticus中成功分離出耐高溫的Taq DNA聚合酶,這是第一個被發現的熱穩定DNA聚合酶。7年後,1983年4月的一個夜晚,另一位傳奇的生物學家Kary Mullis在高速公路上的一次頓悟後,於1985年創出了江湖上鼎鼎大名的針織大法:聚合酶鏈式反應
  • 【原創】聚合酶鏈式反應(PCR)的「前世今生」
    (1)免疫PCR(技術指數★★★)        免疫PCR集PCR的高靈敏度與抗原抗體反應的特異性於一體。與常規PCR和普通ELAS相比,優勢盡顯,其最為突出的特點是指數級的擴增效率帶來了極高的敏感度,能檢測出濃度低至2ng/L的抗原物質,為現行任何一種免疫定量方法所不及。
  • PCR由變性、退火、延伸三個基本反應步驟組成
    雙鏈DNA在多種酶的作用下可以變性解鏈成單鏈,在DNA聚合酶與啟動子的參與下,根據鹼基互補配對原則複製成同樣的兩分子挎貝。在聚合酶鏈式反應實驗中發現,DNA在高溫時也可以發生變性解鏈,當溫度降低後又可以復性成為雙鏈。因此,通過溫度變化控制DNA的變性和復性,並設計引物做啟動子,加入DNA聚合酶、dNTP就可以完成特定基因的體外複製。
  • Taq DNA聚合酶及其功能特性
    Taq DNA聚合酶是從一種嗜熱細菌中分離提取的,該菌是1966年從美國黃石國家森林公園的一個熱泉中發現的。實驗表明,PCR反應時變性溫度為95度,50個循環後,Taq DNA聚合酶仍有65%的活性。Taq DNA聚合酶的熱穩定性是該酶用於PCR的前提條件,也是PCR技術能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的原因。
  • 緩衝液的目的是給Taq DNA聚合酶提供一個最適酶催反應條件
    (三)緩衝液PCR反應的緩衝液的目的是給Taq DNA聚合酶提供一個最適酶催反應條件。目前最為常用的緩衝體系為10-50mmol/L Tris-HCl (pH8.3-8.8,20℃) Tris是一種雙極性離子緩衝液,20℃時其pKa值為8.3,△pKa值為-0.021/℃。
  • 那個發明PCR、能讓DNA成億倍「放大」的好玩科學家去世了
    1993年,他因開發了聚合酶鏈式反應法(PCR)獲諾貝爾化學獎。這一發現不僅使警方能夠更好的利用DNA證據來對付罪犯,還激發了電影《侏羅紀公園》中利用化石DNA克隆恐龍的靈感。如今PCR已成為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的一項核心技術,《紐約時報》如此評價:「具有高度原創性和重大意義,幾乎將生物學分為PCR前和PCR後兩個時代。」
  • 【分子】目的基因的擴增——PCR原理與過程
    後臺回復「分子」查詢分子生物學系列內容【分子生物學實驗初階】分子生物學之PCR篇【分子】目的基因的擴增——PCR引物設計目的基因的擴增——PCR原理與過程聚合酶鏈式反應二、聚合酶鏈式反應的組成成分1.模板(1 ng/μL)模板DNA可以從各種生物組織中得到,通常濃度為1 ng/μL。濃度不是越高越好,濃度太高會導致大量的非特異性結合。2.引物(10 μmol/L)上一篇的長篇大論就是為了你啊!慈母的傻兒子。
  • 鹹豐PCR實驗室投入使用
    名詞解釋:PCR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簡稱PCR,是一種用於放大擴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學技術,它可看作是生物體外的特殊DNA複製。PCR(聚合酶鏈式反應)是利用DNA在體外攝氏95°高溫時變性會變成單鏈,低溫(經常是60°C左右)時引物與單鏈按鹼基互補配對的原則結合,再調溫度至DNA聚合酶最適反應溫度(72°C左右),DNA聚合酶沿著磷酸到五碳糖(5'-3')的方向合成互補鏈。基於聚合酶製造的PCR儀實際就是一個溫控設備,能在變性溫度,復性溫度,延伸溫度之間很好地進行控制。
  • 8分鐘掌握PCR核心原理
    沒有PCR(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術,就沒有現代分子生物學。PCR技術發明者Kary Mullis,在1993年獲得化學諾貝爾獎,世界稱之為PCR教父。 生物體的基因組存儲在DNA分子內部,但是分析這種遺傳信息需要大量的DNA。
  • PCR及其它核酸擴增技術
    根據其特點可分為三類: 一類是靶核酸的直接擴增, 如聚合酶鏈式反應等; 一類是探針擴增技術,如Cleavase/Invader Technology;另一類是信號放大擴增, 如HC2。本推送主要介紹靶核酸的直接擴增技術,全文主要翻譯自23版的Herry實驗室臨床診斷及管理。
  • RNA的聚合酶鏈反應(RNA-PCR)
    用RT-PCR檢測單純皰疹病毒RNA的聚合酶鏈反應(RNA-PCR),可能通過檢測HSV不同期的RNA,這不僅可診斷HSV感染,而且有利於HSV的潛伏期感染機制的深入研究。RT-PCR是以RNA為模板經逆轉錄反應(RT)產生cDNA,再以cDNA為模板進行PCR擴增以達到檢測目的。因此,RNA-PCR也可稱為RT-PCR。
  • PCR技術的原理與方法(1)
    PCR定義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即聚合酶鏈式反應,是指在DNA聚合酶催化下,以母鏈DNA為模板,以特定引物為延伸起點,通過變性、退火、延伸等步驟,體外複製出與母鏈模板DNA互補的子鏈DNA的過程。
  • 江蘇省連雲港市2021屆高三第一學期期中調研生物——PCR類
    (多選)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是一種用於體外擴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學技術,參與PCR反應的物質主要為五種:引物、酶、dNTP、模板和Mg2+。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細胞內DNA複製的引物是一小段RNA,PCR的引物通常是一小段的DNAB.酶是指TaqDNA聚合酶,它能從引物的3'端羥基(—0H)開始延伸DNA鏈C. dNTP是脫氧核糖核苷三磷酸,N代表A、U、C、G四種鹼基D.引物自身不應存在連續的互補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