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有望提早篩查自閉症的新方式——核磁共振

2020-12-01 小小神經元



本期解讀嘉賓:袁老師

哈佛大學醫學院腦科學博士後

■ 哈佛大學附屬BWH腦科學專家

■ 小小神經元首席腦科學家


近年來,在神經科學領域開展的自閉症相關研究越來越多,包括上期給大家介紹的突變基因是如何影響神經元傳導功能從而導致自閉症的相關症狀。

除了對神經元傳導的影響,針對已探明的上百種自閉症相關基因,科學家們也在嘗試從更多不同的方向深入研究,查明自閉症致病機理的全貌,以及探索治療的方向。

例如,腦血管對自閉症的影響目前就有待證實從理論上來看,腦血管對神經元的正常生長和功能至關重要:血管不僅支持神經祖細胞的增殖、分化和遷移,也為神經細胞供應氧氣和營養物質,確保大腦功能的平衡和穩定。

因此,大腦發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腦血管的成熟,而在這個過程中,腦血管的變化就可能導致持續性的神經發育障礙

就在今年下半年,加拿大渥太華大學Baptiste Lacoste研究組在此方向取得了一項新成果,相關論文發表在神經科學領域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上。

研究人員構造了16p11.2基因缺失的自閉症小鼠模型,隨後觀察到該模型小鼠腦血管生成受損,並在出生後第50天出現"神經血管耦合"和"腦血管應答性改變",同時伴有某些自閉症的行為表現。該項結果提示了腦血管異常與自閉症行為的相關性

《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為Nature聚焦於神經科學領域的著名子刊,出版該領域各個領域的最佳神經科學研究,旨在為讀者提供權威、可訪問和及時的信息,了解神經科學最重要的進展。該雜誌為國際神經科學界提供了一個非常引人注目的論壇,該論壇涵蓋的領域包括分子,細胞,系統,行為,認知和計算研究,包括新聞和觀點,評論,觀點和社論,有助於將主要研究置於背景之中,從而為讀者提供整個領域的廣闊視野。


本文涉及專業內容,閱讀難度較大,家長們可選擇加粗的重點內容進行瀏覽



研究團隊介紹

Baptiste Lacoste博士 神經科學家 渥太華醫院研究所

巴蒂斯特·拉科斯特(Baptiste Lacoste)博士是渥太華醫院的科學家,也是渥太華大學醫學與腦與精神研究所的助理教授,領導著一個專門研究健康與疾病中神經血管相互作用的實驗室。

該研究室的研究主題為:神經血管網絡的發育,結構和可塑性(腦血管模式;神經血管單位的生理和病理重塑)以及神經系統疾病(中風,血管性痴呆,阿爾茨海默氏病,腦外傷,自閉症)。

Lacoste博士的研究信念是:研究健康和患病大腦中神經血管的相互作用,是神經生物學從基礎水平到轉化水平過程中未來可期的一條路徑。

今天介紹的該項實驗,正是在與麥吉爾大學、拉瓦爾大學和加拿大國家研究委員會的研究人員合作下,對自閉症患者的脈管系統進行的首次深入研究,經過四年的努力,提出了幾類新證據並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上,這些證據強烈暗示了自閉症中內皮細胞(血管壁)的缺陷。


研究內容及成果

16號染色體圖:遺傳學家使用稱為idiograms的圖表作為染色體的標準表示。圖像顯示染色體的相對大小及其條帶圖案,這些條帶用於描述每條染色體上基因的位置。



未來研究方向

綜上所述,Baptiste Lacoste研究組的研究人員找到並證實了血管因素和自閉症行為兩者間的聯繫,揭示了內皮細胞在此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這個現象的發現,在臨床上有很多實際應用的意義,如未來對自閉症患者的診斷或許有望增加核磁共振MRI的解讀與判定角度,若MRI顯示血管病變情況,可能提示自閉症的潛在風險——這兩者可能存在一定聯繫,但距離真正的應用還有待科學家們進一步明確這些聯繫。

但毋庸置疑的是,該研究為自閉症的致病機理探索和治療手段開發開闢了一個新的方向。未來還需要開展更多相關的研究,來闡述血管和自閉症行為聯繫紐帶——如該實驗中發現的一系列相關基因——只有分子機制更加清晰、準確,才能更好地尋找到防治手段。

我們也將持續關注國際上的最新成果分享給大家,大家可以關注小小神經元的科普文章,時刻以科學的態度對待自閉症。同時也再次提醒各位新手星爸星媽們,目前尚沒有針對自閉症的特效藥,請勿輕信所謂能治癒自閉症的藥物!



參考文獻

[1] Ouellette, J., Toussay, X., Comin, C. H., Costa, L., Ho, M., Lacalle-Aurioles, M., Freitas-Andrade, M., Liu, Q. Y., Leclerc, S., Pan, Y., Liu, Z., Thibodeau, J. F., Yin, M., Carrier, M., Morse, C. J., Dyken, P. V., Bergin, C. J., Baillet, S., Kennedy, C. R., Tremblay, M. È., … Lacoste, B. (2020). Vascular contributions to 16p11.2 deletion autism syndrome modeled in mice. Nature neuroscience, 23(9), 1090–1101.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有助進行自閉症早期篩查
    2017年2月,《Nature》上就曾刊登一項關於人工智慧在自閉症早期篩查上的重要科研成果,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UNC)教堂山分校精神病學家Heather Hazlett帶領團隊基於自閉症早期大腦的變化,開發了一種深度學習算法,預測2歲前的自閉症高危兒童(有個自閉症哥哥或者姐姐)是否會在2歲之後被診斷為自閉症,以88%的準確度遠超準確度只有50%的傳統行為問卷調查法
  • Nature子刊:重編程巨噬細胞,或助力癌症早期篩查
    每個基因都含有一種叫做啟動子的東西,啟動子是啟動基因激活的DNA序列。一旦啟動子被激活(在本例中,通過巨噬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檢測),基因的其餘激活過程就會繼續,基因就會完全發揮功能。當巨噬細胞檢測到可疑細胞時,Gambhir和他的團隊能夠重新利用基因的啟動子。該團隊正在將這些與腫瘤相關的啟動子整合到新基因中,這些新基因在開啟時會發出可以在血液或尿液中看到的信號。
  • Nat Med:人工智慧新技能,協助篩查自閉症
    在中國,6-12歲兒童自閉症發病率為0.7%。據估計,美國每54名兒童中就有1名自閉症患兒。目前,自閉症診斷僅依據症狀來診斷,並要與亞斯伯格症候群、待分類的廣泛性發展障礙等鑑別。但僅根據臨床症狀很難將他們區分開。最近的基因組研究表明,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臨床異質性與遺傳異質性有關。
  • Nature又上線2本新子刊!
    你的機會來了——2019年2月,Nature先後推出了兩本新子刊,分別是 Nature Food 和Nature Cancer。Nature雜誌的子刊達到了53本,其中20本為綜述期刊。期刊官網:https://www.nature.com/natcancer/目標和範圍Nature Cancer 旨在發表生命、物理、應用和社會科學領域的所有癌症研究中最重要的進展,涵蓋基本的臨床前、轉化和臨床工作。
  • AI成放大鏡可精準識別自閉症亞型,有助於自閉症早期篩查
    自閉症是指一組異類的大腦發育狀況,可表現為社交和溝通能力下降,重複和刻板行為增加。自閉症的早期篩查治療非常重要。但目前醫生通常只能根據患者自閉症症狀進行臨床診斷,而這時往往已經錯過了兒童關鍵的大腦發育期,無法進行及時幹預。
  • Nature子刊:太陽能電池效率或大幅提升!
    近期,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科研人員開發出一種利用單線態裂變來提高太陽能電池效率的新方法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19-0297-7現代太陽能電池板採用工作原理基本一樣:一個光子產生一個激子,激子轉化為電流。
  • 「USPSTF不建議常規篩查自閉症」引發關注
    日前,美國預防醫學工作組(USPSTF)提出,鑑於證據有限,不建議針對18-30個月大的幼兒系統篩查自閉症譜系障礙
  • 南大成果接連登上Science子刊、Nature子刊
    近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繆峰團隊在類腦視覺傳感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成果以"Gate tunable van der Waals heterostructure for reconfigurable neural network vision sensor"(基於柵極可調範德華異質結的可重構神經網絡視覺傳感器)為題於 2020年6月24日發表在《科學》雜誌子刊Science Advances
  • Cell子刊:這種專吃細菌的病毒,有望治療兒童發育遲緩
    Cell子刊:這種專吃細菌的病毒,有望治療兒童發育遲緩 2020-02-16 0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愛康核磁共振醫學影像中心成立 主攻癌症早期篩查
    《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我國每年新發腫瘤病例約為312萬例,平均每天8550人中招,每分鐘有6人被診斷為癌症,有5人死於癌症,人們一生中患癌概率為22%。同時,每年因癌症死亡病例達270萬例,居民因癌症死亡的機率是13%,即每7至8人中有1人因癌死亡。癌症高發和死亡的形勢十分嚴峻。
  • Nature子刊,今年首個IF就突破12分,明年或可衝18分
    來自WoS截圖今年是Nature Sustainability拿到的第1個IF,作為Nature子刊,首個IF就超12分,確實值得我們關注~期刊基本信息關於此刊的具體情況,大家可以看看:https://www.nature.com/natsustain/
  • Nature子刊:張如剛團隊發現ARID1A突變的卵巢癌治療新策略
    Nature子刊:張如剛團隊發現ARID1A突變的卵巢癌治療新策略 2021-01-12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Nature子刊重磅:騰訊 AI Lab 聯合研究成果 揭示男性脫髮的潛在...
    11月17日,騰訊公布了一項人工智慧助力藥物發現的新進展。通過騰訊自研的提升蛋白質結構預測精度的新方法,聯合研究團隊首次解析了II型5a還原酶(SRD5A2)的三維結構,揭示了治療脫髮和前列腺增生的藥物分子「非那雄胺」對於該酶的抑制機制,這將有助於深化研究相關疾病的病理學機制及藥物優化。
  • Nature子刊有多少、Nature系列期刊等級,一篇文章整明白!
    《Nature》子刊又雙叒叕增加了,現在共57本!系列期刊159本!!!《Nature》及這57本子刊的影響因子信息如下:可以看到,《Nature》子刊更專注於某一特定領域,並且大部分《Nature》子刊(即Nature research journals)的水平還是不錯的,影響因子都相對較高,也都是本領域權威期刊。
  • 《自然》子刊:利用AI研究腸道菌群,揭秘其與多種疾病的關係
    《自然》子刊:利用AI研究腸道菌群,揭秘其與多種疾病的關係  CHEN • 2021-01-15 11:31:54 來源:前瞻網 E1130G0
  • 登上Nature子刊封面:英特爾神經晶片實現在線學習
    這項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子刊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上,並成為封面文章。論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256-020-0159-4在該研究中,研究者展示了英特爾神經形態研究晶片 Loihi 在存在明顯噪聲和遮蓋的情況下學習和識別危險化學品的能力。
  • Nature 深度學習解碼腦掃描圖像:預測嬰兒自閉症
    研究員們沒有辦法確定幼小的嬰兒在日後會不會被診斷出有自閉症,但現在有一個研究表明腦掃描可以幫助診斷這一問題,北卡萊羅納教堂山分校的研究團隊已經在 6 個月大的嬰兒大腦中檢測出與自閉症直接相關的腦增長變化。通過掃描兄弟姐妹中有自閉症的嬰兒的大腦,研究員們可以作出合理準確的預測,並判斷這些有高風險患自閉症的幼兒哪些日後會發展成自閉症。
  • Nature子刊:相同的基因突變,為何只在你身上引發了疾病?
    為了在特定疾病的患者群體中驗證這一假設,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癌症基因組圖譜( TCGA )和Simons Simplex Collection(SSC,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嚴格定義的自閉症資料庫之一),在癌症患者和孤獨症患者中,他們發現單倍型的富集可以分別增加與癌症和自閉症譜系障礙相關的編碼突變的外顯率。
  • 南京大學團隊取得重要進展,成果接連登上Science子刊、Nature子刊
    近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繆峰團隊在類腦視覺傳感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成果以&34;(基於柵極可調範德華異質結的可重構神經網絡視覺傳感器)為題於 2020年6月24日發表在《科學》雜誌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
  • 用AI 分析核磁共振數據,能夠預測嬰兒的自閉症了
    儘管與自閉症相關的科學研究很多,但這種病仍然很難預知。罹患自閉症的兒童在兩歲前都沒有行為異常,在那之前,往往很難找到病理變化的跡象。對自閉症的幹預越早越好,若能準確預測嬰兒是否會患病,就可以儘早做好準備、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