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作家書寫《時間裡的中國人》

2020-12-05 瀟湘晨報

昨天,在北京生活了近二十年的法國人柯思婷·佳玥推出新書《時間裡的中國人》,並舉辦了讀者見面會。

柯思婷·佳玥有著多重身份:她是中法文化論壇法方副主席;「中法藝術之家」藝術8創始人;此外,她還是一位作家,不斷向法國人介紹當代中國人的生活和智慧。

見面會上,佳玥用流利的中文表示:「對比歐洲人的時間觀念,我覺得中國人看待時間的態度非常不同。在我看來,怎樣看待時間,就等同於怎樣生活。」

「西方人看待時間的態度很矛盾。我們製造手錶,想控制時間,但又時刻都覺得時間緊迫。所以,在西方的文化中,時間是敵人。而中國人常說:欲速則不達。中國人懂得如何與時間結盟。」她認為,當下社會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全世界都患上了「時間病」,而中國人的時間哲學或許可以為這種「時間病」提供解藥。

來源 北京晚報

記者 李俐

流程編輯 邰紹峰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法國作家的《時間裡的中國人》讀者見面會在北京舉行
    在北京生活了近二十年的法國人柯思婷·佳玥推出新書《時間裡的中國人》,並舉辦了讀者見面會。《北京晚報》報導,柯思婷·佳玥有著多重身份:她是中法文化論壇法方副主席;「中法藝術之家」藝術8創始人;此外,她還是一位作家,不斷向法國人介紹當代中國人的生活和智慧。 見面會上,佳玥用流利的中文表示:「對比歐洲人的時間觀念,我覺得中國人看待時間的態度非常不同。在我看來,怎樣看待時間,就等同於怎樣生活。」
  • 在北京生活近二十年,法國作家佳玥寫出《時間裡的中國人》
    一位在北京生活了近二十年的法國人,會如何看待中國人的時間觀呢?答案可以從柯思婷·佳玥的新書《時間裡的中國人》中尋找。11月28日,佳玥在北京的讀者見面會上與大家分享了自己對這一問題的觀察與思考。
  • RDV時間·北京|佳玥:時間裡的中國人
    「像中國人那樣對待時間,我學得很苦。他們或者不提前一周預約,或者比約會時間早 20 分鐘就已經到了;或者來約會卻沒有具體的方案,或者約會時才告訴你一切都變了。我常被弄得昏頭漲腦。」然而,當佳玥放下「法國方式」,毅然決然按中國人的方式來處理時間時,「我反而發現了一種含而不露的智慧。在瑣碎的日常行為中,在各種慶典禮節中,在中國人的聚會和笑聲裡,這種智慧悄然綻放。
  • 法國作家眼中,東八時區裡的東方智慧
    帶來高效的同時,這種機械的、被設定的時間觀念,也失去了時間的內涵。然而,佳玥發現,雖然整個中國社會正在經歷著令人難以置信的高速增長期(它在經濟和工業上三十年完成的改變,歐洲至少用了一百五十年),但傳統文化並沒有消失,不同的哲學的、歷史的、社會的原因,形成了中國人對時間的不同體驗,使中國人與時間上的功利主義,一直保持了一定的距離。
  • 法語文學翻譯家談文學與城市:現代都市是作家的鏡子
    這也是當下所有書寫都市文學的一種共同的主題,都市文學不再對一座城市的特徵來進行描摹,而是探討人與都市的關係,直指的還是人性本身。記者:在國內的圖書市場,儘管有法國當下文學的翻譯介紹,但對於一般讀者而言,可能更熟悉與閱讀的是法國經典的作家作品。翻譯者和出版社應該如何將好的法國當下文學推介給讀者?
  • 法語翻譯家對話沙龍:現代都市是一面作家的鏡子
    這也是當下所有書寫都市文學的一種共同的主題,都市文學不再對一座城市的特徵來進行描摹,而是探討人與都市的關係,直指的還是人性本身。記者:在國內的圖書市場,儘管有法國當下文學的翻譯介紹,但對於一般讀者而言,可能更熟悉與閱讀的是法國經典的作家作品。翻譯者和出版社應該如何將好的法國當下文學推介給讀者?
  • 乘風破浪 四川作家筆耕新時代書寫新篇章
    這部2019年4月出版的著作,在過去一年半裡,獲得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摘得「收穫文學排行榜」長篇小說榜榜首,入選「2019中國好書」……之前,阿來更已是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等重量級大獎加身。  與人民同行,與時代同行,努力攀登文學高峰。近年來,四川作家奮力書寫新時代的新篇章,全省文學事業成果豐碩,捷報頻傳。
  • 今晚諾貝爾文學獎將頒出 中國人最喜歡的諾獎作家是誰?
    從1901年第一屆諾貝爾文學獎頒給法國作家蘇利·普呂多姆,這一獎項已走到第120個年頭。21世紀已過去20年,站在新紀元的維度上,我們回顧下116位獲獎作家。新世紀的頭20年來,中國人對諾貝爾獎作家的閱讀情況如何?中國人最喜歡的諾獎作家是誰?哪些作家在國人閱讀中漸漸「過氣」?以豆瓣網所提供數據,我們統計了20年來諾獎作家的作品在大陸的出版、閱讀情況。
  • 拉伯雷是法國作家和人文主義者,也是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代表作家
    拉伯雷出生在法國中部都蘭省希農城附近,正達15世紀結束時古典學問的重新流行和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新見解如春風吹追整個歐洲大地。拉伯雷是一位成功律師的兒子,先在聖方濟修道院當修道土,然後成為本第會修士。離開隱修院後當在俗教土,人們認為他在普瓦捷學過法律,在巴黎大學學習醫學。1530年,他進蒙彼利埃大學醫學院學習,用兩個月時間獲得學位。
  • 法國作家莫迪亞獲諾貝爾文學獎 王小波曾推崇備至
    當地時間10月9日,2014諾貝爾評委會宣布,法國作家派屈克·莫迪亞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此前曾多次被認為是獲獎熱門的日本小說作家村上春樹今年仍無緣獎項。201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加拿大作家愛麗絲·門羅;2012年的這一獎項則由中國作家莫言獲得。中新網10月10日電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於瑞典當地時間10月9日下午1時(北京時間10月9日晚7時)揭曉,法國作家派屈克·莫迪亞諾(Patrick Modiano)摘此桂冠。
  • 法國著名作家導演馮金諾斯:寫作應忠於自己內心
    法國著名作家導演馮金諾斯:寫作應忠於自己內心    11月15日,法國作家、導演大衛·馮金諾斯受法國領事館邀請來穗,在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與讀者談寫作和電影。
  • 法國作家馮金諾斯評高行健小說:太厚了 看不懂
    南都訊 記者趙大偉 實習生朱人奉 11月15日,法國作家、導演大衛·馮金諾斯受法國領事館邀請來穗,在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與讀者談寫作和電影。  港版片名《巴黎一吻》過於俗套  作為小說家、電影導演、劇作家,大衛·馮金諾斯在2002年出版處女作《傻瓜的倒置:兩個波蘭人的影響》,一舉奪得弗朗索瓦·莫裡亞克獎,成為伽裡瑪出版社重要的新生代作者。在見面會上,馮金諾斯與觀眾一起欣賞了電影《微妙愛情》,100多分鐘的時間裡笑聲不斷。曾主演過《天使愛美麗》的女演員奧黛麗·塔圖更是為電影增色不少。
  • 書寫新時代的青春華章:廣東省青年作家創作會議發言摘登
    來自廣東省及港澳地區的108名青年作家濟濟一堂,暢談新時代、新青年,暢想文學夢、中國夢,立志共同書寫新時代的青春華章。現刊發部分青年作家書面發言,以饗讀者。——編 者寫作的未來■王威廉「青年作家」包含的範圍是特別大的。但具體的年齡不重要,重要的是,青年作家應該具備一種真正的文學意識,朝著歷久彌新的世界文學傳統富有創造性地敞開和呈示。
  • 法國人:中國人不可怕,可怕的中國人修理地球的能力無與倫比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所以中國人在種植這件事上,其實是相當的執著的,雖然現在隨著國內經濟的不斷發展,很多人都已經不再從事農業,但是種植其實從來沒有從中國人的生活中離開過。法國人:中國人不可怕,可怕的中國人修理地球的能力無與倫比。
  • 「40後作家乘風破浪」,作品書寫上海書寫時代風雲和吶喊
    今天下午,在上海作家協會,這些作家與批評家們再次相聚,他們以「青春的回聲」為題,讓大禮堂成為朋友們相聚相見暢所欲言之地。用文藝評論家毛時安的話來說:「我們看到了後浪的洶湧澎湃,我們也要看到前浪曾經的洶湧澎湃,歷史一個一個環節走來,前浪還沒有過時,還在唱著青春的歌曲,還在發表作品。」
  • 科普作品,應該如何書寫
    科普關係到大眾的科學文化素養,更關係到下一代的教育,如何介紹我們的動物朋友,如何在書籍裡展開大自然的圖景,影響著人們對世界的認知。書寫自然時,當於何處落筆?近日,記者採訪了多位科普作家,他們的回答中,有著諸多共識。
  • 快訊:法國華人作家高行健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中新網北京10月12日消息:瑞典文學院在北京時間今日19時宣布,法國華人作家高行健榮獲200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高行健是迄今為止第一位獲得諾爾貝文學獎的華人作家。  高行健,1940年1月4日生於江西省贛州,現為法國公民;父親是位銀行職員,母親是演員。受母親的影響,高行健很早就顯露出對戲劇和寫作的興趣。
  • 不抵不抗,與之共舞,是法國人眼中的中國時間觀
    在中國生活的每一天,都在提醒柯思婷·佳玥一個帶有根本性的真知:生命的核心問題,是時間。而自從學了普通話,她又發現了中國人自己因為過分熟悉而不再有感的語言中的時間觀:慢吃、慢走、不著急……柯思婷·佳玥是一個法國人,在北京生活了17年,可預見的將來還將繼續在這裡生活下去。
  • 法國作家莫迪亞諾獲諾貝爾文學獎 曾影響王小波和王朔
    諾貝爾文學獎於當地時間9日揭曉,獲獎者為法國作家派屈克•莫迪亞諾(Patrick Modiano)。此前獲獎熱門的日本小說作家村上春樹今年再度與該獎失之交臂。這也是法國作家第11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派屈克•莫迪亞諾生於1945年,是公認的當今法國最有才華的作家之一。
  • 今晚,諾貝爾文學獎將頒出,20年數據告訴你:中國人最喜歡的諾獎作家...
    從1901年第一屆諾貝爾文學獎頒給法國作家蘇利·普呂多姆,這一獎項已走到第120個年頭。21世紀已過去20年,站在新紀元的維度上,我們回顧下116位獲獎作家。新世紀的頭20年來,中國人對諾貝爾獎作家的閱讀情況如何?中國人最喜歡的諾獎作家是誰?哪些作家在國人閱讀中漸漸「過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