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作家眼中,東八時區裡的東方智慧

2021-01-20 SUNISCOMINGUP


在西方的觀念中,時間是線性的、可測的理性時間。這種「橫向的」時間觀是工業革命以來,細分規劃、加速擠壓的結果。這種時間觀服務於技術活動。它讓人想到進步、前進,並使之成為有效的現實。就仿佛一個「橫向」延伸的箭頭,刺激我們的身體和大腦一直往前,為計劃、為效能、為更好的結果而狂奔。這一時間觀,導引了現代性,其威力和成功之處就在於它是完全被「客觀化」了的。


帶來高效的同時,這種機械的、被設定的時間觀念,也失去了時間的內涵。然而,佳玥發現,雖然整個中國社會正在經歷著令人難以置信的高速增長期(它在經濟和工業上三十年完成的改變,歐洲至少用了一百五十年),但傳統文化並沒有消失,不同的哲學的、歷史的、社會的原因,形成了中國人對時間的不同體驗,使中國人與時間上的功利主義,一直保持了一定的距離。


不同於西方的「賽跑模式」,中國人的時間觀是一種「流水模式」;不同於「理性至上」的時間觀,中國人對待時間多了一個感性的維度,能與時間成為朋友。佳玥說:「對於中國人而言,時間既不是一支射向靶子的飛箭,也不是一個度量流沙的沙漏,而是流水。水有時會吞噬我們,但卻又承載著我們、懷抱著我們;它似弱實強,任何物事都無法阻止它奔流入海。」


」雖然佳玥也驚訝:中國人明明自己有著「拔苗助長」的故事,但現在卻也高叫著「不要輸在起跑線上」,讓四五歲的小孩子開始學習英語,甚至法語、西班牙語。他們完全忘記了自己擁有「與時間共舞」的技能,擁有以「盤古開天地」的文化傳統(人與自然合一)。不過,即使如此,中國人在生活中還是流淌著不一樣的文化氣質。比如,不同於法國人的約會,必須「早點」預訂,中國人可以「擇日不如撞日」,可以接受最後一分鐘才邀約。這是對他人的慷慨,是好客的文化內核。中國人的生活中,也有各種關於時間的表述:「慢慢來」「即興發揮」「熬煮」「小火慢燉」「春收秋藏」「一炷香時間」……,還有慢性的感性的中醫文化、水到渠成重氣重韻的書法藝術、要求心靈騰空的太極……「這些傳統,無時無刻不在調節著工業化乃至數位化的時間」,時間除了「高鐵模式」之外,還有「心靈模式」。 


又比如,在西方的文化中,睡眠不是一件好事,它與懶惰和浪費相連,甚至與邪惡有關。書中附錄了戈雅的版畫:夢是可怕,心魔生焉。而同樣是睡眠,莊周夢蝶就那麼美好。書中用宣紙呈現了年輕畫家陳督兮充滿中國畫意境的「理性眠,蝴蝶生」,夢可以是那麼舒服,那麼熨帖。「理性的技術觀下的時間概念,崇拜謹慎和預測,那些美妙的詞如『靈魂』『夢』『永生』已經從詞典中刪去了。


每個人都被「橫向的」時間觀繃得緊緊的。在中國的生活,讓佳玥體會到了「縱向的」時間觀,一種「感性的、內在的、有益的、令人珍視的時間」,邀請人們沉入內心,去思,去愛,「那是獻給深化、獻給關係、獻給創造的時段」。


比如,現在的佳玥,會和大家一起花五個小時包餃子,和面、醒面,擀皮,包餡,一起等待,一起品嘗。「餃子的『餃』與交流的『交』同詞根,花時間相交相處,共同分享,這個時候沒有人會去計算時間。」再比如,佳玥在時間安排上也學會了「留空」,留出更多的空來給驚喜、給不期而遇的邂逅。這「空」不是虛空之「空」;哲學術語謂之「可能」,物理學術語謂之「空間」,音樂術語謂之「節奏」。對於佳玥來說,這些在之前是不可能的:之前的一切都要settle好,按照計劃來,不能亂。


這樣的時間,是感性的,是集體的(關係的)。時間裡的中國人的智慧,不是放慢速度,而是同時擁有一種活在精神時間裡的能力,調劑好「橫向時間」和「縱向時間」,既能做「一個因欲望而雀躍的小青年」,又能做「一位在河邊靜坐的老人」。(切記:單一時間的單一思維是致命的),看手機、看表,希望有效率,同時,也陪孩子、陪老人,體驗縱向的時間。不想困在數位化的時間中,就要儘量高質量的「在場」,體會其中的生命感、鮮活感,摒棄虛擬時間——我見了多少人不重要,到底是「真」相遇嗎?有時候,「多等15 分鐘對我們生活不會有任何改變,與其大發雷霆,不如好好體驗」。時間不是約束,時間就是生活本身;時間不是金錢,它比金錢更重要;它是生命,融入你,塑造你。既是固體,也是流體,既是快,也是緩,既堅硬,也柔軟。


相關焦點

  • 法國科學家揭秘「25時區」事件
    事情開始於網絡上一篇關於法科學家宣布全球將增添第「25時區」的新聞。
  • 法國作家書寫《時間裡的中國人》
    昨天,在北京生活了近二十年的法國人柯思婷·佳玥推出新書《時間裡的中國人》,並舉辦了讀者見面會。柯思婷·佳玥有著多重身份:她是中法文化論壇法方副主席;「中法藝術之家」藝術8創始人;此外,她還是一位作家,不斷向法國人介紹當代中國人的生活和智慧。
  • 上海書展"全球文學12時區"引爆通宵狂歡"不眠夜"
    東方網8月18日消息:前天晚上9時至昨天上午9時,上海書展分會場之一的思南文學之家迎來一場別開生面的通宵狂歡——「全球文學12時區」活動。來自全球12個時區的數十位作家通過現場、電話、視頻連線等方式,連續12個小時與讀者「接力」開聊文學那些事兒。  「山頭呢?房屋呢?人呢?
  • 法國作家的《時間裡的中國人》讀者見面會在北京舉行
    在北京生活了近二十年的法國人柯思婷·佳玥推出新書《時間裡的中國人》,並舉辦了讀者見面會。《北京晚報》報導,柯思婷·佳玥有著多重身份:她是中法文化論壇法方副主席;「中法藝術之家」藝術8創始人;此外,她還是一位作家,不斷向法國人介紹當代中國人的生活和智慧。 見面會上,佳玥用流利的中文表示:「對比歐洲人的時間觀念,我覺得中國人看待時間的態度非常不同。在我看來,怎樣看待時間,就等同於怎樣生活。」
  • 在北京生活近二十年,法國作家佳玥寫出《時間裡的中國人》
    一位在北京生活了近二十年的法國人,會如何看待中國人的時間觀呢?答案可以從柯思婷·佳玥的新書《時間裡的中國人》中尋找。11月28日,佳玥在北京的讀者見面會上與大家分享了自己對這一問題的觀察與思考。
  • php 中關於時區的那點事
    其中東十二區和西十二區是同一個時區,又被稱為東西十二區.總的來說,時區分為東十二區和西十二區以及零時區,其中東西十二區是同一個時區,因此共有 24 個時區.我國幅員遼闊,從西到東橫跨東五,東六,東七,東八和東九等五個時區.所以全國統一採用首都北京所在的東八時區的區時作為標準時間,也就是北京時間.
  • 法國足球為啥黑人球員多?曾經的殖民帝國現在領土仍跨12時區
    法國作為足球強國,一直打不過德國隊。痛定思痛,法國也走上了身體型打法的道路。注重身體的選材標準在整個青訓系統實施: 除非百米能跑進11秒,否則你14歲還沒1米8為什麼還選擇踢球。這樣的一套標準在98年世界盃和2000年歐洲杯讓法國隊嘗到了甜頭,於是此後變本加厲。黑人球員在身體上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越來越得到教練青睞,在國家隊人數也逐年上升。
  • 一口氣看懂「時區」裡的秘密
    ,將世界劃分為24個時區,東12區和西12區。一個國家十次「高考」那麼剛剛說了,每跨15°經度,便是一個時區,比如英國全國都使用零時區,德國全國都使用東一區。但是對於一些幅員遼闊的國家,比如俄羅斯,美國,中國,事情就變得複雜起來。例如俄羅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整整跨越了十一個時區,做個飛機從東邊往西邊飛,落地時間比起飛時間還早。這種情況下,很難採取統一時區,而更多地則是選擇「多時區制」。
  • Java中如何顯示不同時區的時間(原理詳解)
    時區 前面提到了時區,可能很多讀者不知道什麼是時區,先來簡單介紹一下。 時區是地球上的區域使用同一個時間定義。以前,人們通過觀察太陽的位置(時角)決定時間,這就使得不同經度的地方的時間有所不同(地方時)。1863年,首次使用時區的概念。時區通過設立一個區域的標準時間部分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 拉伯雷是法國作家和人文主義者,也是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代表作家
    以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著稱的拉伯雷,也是在他的歸類和概括方面最引起人們好奇心的人物之一。他的四卷本的傑作,後來被稱為《卡都亞和龐大固埃》(中譯本或稱《巨人傳》, 任何一種傳統的文學類型都難以接納它。
  • 盤點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三大聖人,其中一個被稱為東方耶穌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經過了幾千年歲月的沉澱,見證了許多王朝的變遷,擁有很濃厚的文化,在世界上也是很出名的文化大國,現在經濟也發展起來了,成為了世界上的實力強國,因此有許多從世界各地來到我們中國旅遊,留學,居住的人,他們都被我們中國的文化所深深的吸引,在外國人的眼中我們中國有三大聖人
  • ——我們身邊的這個國家竟然擁有世界上最多的時區
    美國包括阿拉斯加和夏威夷也劃分為了六個時區。然而,令人驚訝的是,世界上橫跨時區最多的國家,不是俄羅斯,不是美國。竟然就在我們身邊——法國!雖然法國國土面積只有67.3萬平方公裡(本土面積55.4萬平方公裡),但是由於法國在全球擁有大量的海外屬地。這一部分繼承自原先的法蘭西殖民帝國,分布於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以及印度洋。
  • 法國著名作家導演馮金諾斯:寫作應忠於自己內心
    法國著名作家導演馮金諾斯:寫作應忠於自己內心    11月15日,法國作家、導演大衛·馮金諾斯受法國領事館邀請來穗,在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與讀者談寫作和電影。
  • 法國作家馮金諾斯評高行健小說:太厚了 看不懂
    南都訊 記者趙大偉 實習生朱人奉 11月15日,法國作家、導演大衛·馮金諾斯受法國領事館邀請來穗,在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與讀者談寫作和電影。  港版片名《巴黎一吻》過於俗套  作為小說家、電影導演、劇作家,大衛·馮金諾斯在2002年出版處女作《傻瓜的倒置:兩個波蘭人的影響》,一舉奪得弗朗索瓦·莫裡亞克獎,成為伽裡瑪出版社重要的新生代作者。在見面會上,馮金諾斯與觀眾一起欣賞了電影《微妙愛情》,100多分鐘的時間裡笑聲不斷。曾主演過《天使愛美麗》的女演員奧黛麗·塔圖更是為電影增色不少。
  • 外國人眼中的複雜中國,巴基斯坦人評價中國遠遠超出你想像
    亞瑟史密斯在《中國人德行》裡寫道,在中國,「面子」這個詞是一個複雜的集合名詞,不簡單地指人的臉,實際包含的意義,比我們所能描述或者可能領悟的含義還要多。就像英國人喜歡體育、西班牙人喜歡鬥牛一樣,中國人是按照戲劇的方式進行思維的,很多東西對於中國人來說,永遠不是事實問題,而總是形式問題。
  • 法國作家莫迪亞獲諾貝爾文學獎 王小波曾推崇備至
    當地時間10月9日,2014諾貝爾評委會宣布,法國作家派屈克·莫迪亞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此前曾多次被認為是獲獎熱門的日本小說作家村上春樹今年仍無緣獎項。201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加拿大作家愛麗絲·門羅;2012年的這一獎項則由中國作家莫言獲得。中新網10月10日電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於瑞典當地時間10月9日下午1時(北京時間10月9日晚7時)揭曉,法國作家派屈克·莫迪亞諾(Patrick Modiano)摘此桂冠。
  • 微信支付登陸法國著名百貨 中國遊客體驗境內外「零時差」
    當地時間1月22日,微信支付與法國著名百貨公司巴詩威百貨(BHV)宣布共同合作打造智慧百貨。通過引入微信支付智慧生態解決方案,法國百年老店BHV百貨將實現零售業態的數位化升級,為中國遊客提供多樣化和個性化的產品與服務,本次發布也象徵著微信支付跨境支付業務進一步布局歐洲市場。
  • 關於時區的10個鮮為人知的事實
    國家是多種多樣的,但它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它們在一個時區中的位置。沒有這些無形的經線,世界將是一個非常不同的地方。你的時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什麼時候起床,睡覺,吃飯,看你喜歡的電視節目。但時區包含了許多不一致的地方,因為你馬上就要發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