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伯雷是法國作家和人文主義者,也是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代表作家

2021-01-12 快樂體育觀察員

以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著稱的拉伯雷,也是在他的歸類和概括方面最引起人們好奇心的人物之一。他的四卷本的傑作,後來被稱為《卡都亞和龐大固埃》(中譯本或稱《巨人傳》, 任何一種傳統的文學類型都難以接納它。這部有喜劇特點的虛構巨著被人們看作一部長篇小說,一部諷刺作品,一部粗俗的色情笑話集,或者一部涉及哲學、政治和教育的嚴肅的道德探索著作。《卡岡都亞和龐大固埃》是思路廣闊的喜劇想像的結果,它那麼獨特和史無前例,以至難以沿著影響和模仿的清晰軌跡探索作者的文學生涯。在拉伯雷眼裡,猶如阿里斯託芬那樣勇敢無畏和思想解放,規模宏大的喜劇應重申其對西方文學的把握力,大量產生諸如塞萬提斯、斯威夫特、斯特恩、喬伊斯、託馬斯平欽等後來的天オ那樣的皇皇巨著。

得益於從事了多種職業和擁有廣博的學識,拉伯雷方成為一位真正的文藝復興新人,他就是這個術語必然包含的一切。拉伯雷出生在法國中部都蘭省希農城附近,正達15世紀結束時古典學問的重新流行和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新見解如春風吹追整個歐洲大地。拉伯雷是一位成功律師的兒子,先在聖方濟修道院當修道土,然後成為本第會修士。離開隱修院後當在俗教土,人們認為他在普瓦捷學過法律,在巴黎大學學習醫學。

1530年,他進蒙彼利埃大學醫學院學習,用兩個月時間獲得學位。拉伯雷這位對一大批學科感興趣的博學的人文主義者,在伊拉斯漠找到了一位有水平的導師,他們從未謀面,只是書信往來求教;他在一封致謝信裡說,我是什麼,我有什麼價值,我只有向您討教」。在當時法國的文化首都裡昂,拉伯雷為一位人文主義印刷商編選了大量的拉丁文和希臘著作,擔任很有影響的巴黎主教讓杜貝菜的私人醫生。他陪同杜貝菜多次遊覽羅馬,並於1532~1552年間寫出《卡岡都亞和龐大固埃》第一至第四卷。

拉伯雷這部傑作的起源始於1532年,當時一位無名氏作家寫了一部銷售業績很不錯的書,內容是講傳說中的巨人卡網都亞完成的非凡業績。有關卡岡都亞的故事和笑話是法國民間傳說的組成部分,而拉伯雷試圖做出自己的描述,即卡岡都亞的兒子龐大固埃的故事。首卷的成功推動拉伯雷出版續篇,即卡閃都亞生平事跡的更大版本。20年後,第三卷面世了,接著「描述高貴的龐大固埃的功績和言論的第四卷」於1552年推出。拉伯雷的傑作在任何傳統意義上都無法標明為長篇小說。

它是一部結構鬆散的書,混雜著幻想作品和寫實主義,內容上缺乏連續性,也不遵循時空的規則。它最好被理解為拉伯雷創作的一部文學手冊,在這種樣式中容納了如此全面而多樣的有關人生和他那個時代的觀察資料,涵蓋從嚴肅到荒誕的種種品位,既有人不可或缺的尊榮,也有所有的人均有的獸性。作為巨人,拉伯雷的主人公們提供一種生活的放大複製品,它近似於諷刺喜劇,通過誇張和過分揭示基本的真理。

拉伯雷在《卡岡都亞和龐大固埃》一書中的鞭撻目標是人類能力和自由的各種敵人。起約束、限制或貶低作用的任何東西,均在支持發展和活力中受到攻擊。拉伯雷巨人們的巨大的欲望既幫助他的喜劇也幫助他的道德,它為將通人的世界假設了一種烏託邦方案,希望人們消除由於受壓迫和心胸狹窄導致的不公平和戰爭。他幻想出來的對生活的重新安排提供了一個無理性的、野心勃物的和自相矛盾的場所,它規定了廣及法律、邏輯和理性的人類生存條件。

在拉伯雷扭曲的鏡子裡,讀者藉助起正作用的解毒劑一一笑聲,可以使自己遠離身邊世界的行和虛偽,而同時體驗一種有關人類生活得更廣泛、更有包容性的思想。正如託馬斯格林在解釋拉伯雷的特定的喜劇觀點時所說:「拉伯雷的喜劇感,不像莫裡寢的,不像大多數喜劇作家的,它不依賴於有見地的普通感覺能力,而是從經歷的牢固核心出發觀察背景的怪癖…他寧可從愚言行的外圍寫。他懂得宇宙心臟的秘密行,混亂的不確定性,瘋狂行為的深淵,它們位於我們理性結構的下方。他擁抱那種瘋狂,包括我們內心的和外部的,而且將他的喜劇建立在它的基礎上。

作為人文主義者,拉伯雷努力在其藝術作品中實現精神的解放那是不受先例或者正統觀念限制的。在滑稽有趣而又入木三分的想像力創造活動中,他完成的正是這一使命。在有關拉伯雷的莫基性研究論著中,米凱巴赫京寫道:「他應該置身於諸如但丁、薄伽丘、莎土比亞和塞萬提斯等歐洲作品的偉大創造者中間,這是不容懷疑的。拉伯雷不僅決定了法國文學和法國文學語言的命運,而且影響了世界文學的命運(也許不遜色於塞萬提斯)。」在審視將這位天才作家與那些只是出色的人區別開來的特徵時,維克多雨果看出了這位天才有特色的誇張和過分。在這個方面,拉伯雷滿足了雨果對文學偉人的檢驗。拉伯雷最核心的重要性和感染力,在於他大膽地將生活理解為無限多樣性和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

相關焦點

  • 文藝復興時期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文學
    2實質是反對封建觀念、擺脫中世紀宗教教義和封建思想的桎梏,建立適應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和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思想新文化。是西方近代文化的開端。3它的指導思想是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人文主義:1文藝復興時期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反教會鬥爭中形成的思想體系、世界觀或思想武器,也是這一時期資產階級進步文學的中心思想。
  • 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偉大劇作家不只莎士比亞
    湯瑪斯·基德湯瑪斯·米德爾頓譯者:朱世達 版本:2018年6月  翻閱了朱世達翻譯、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戲劇選》(上下冊),覺得這是一套很有價值的書。文藝復興是西方歷史上最為重要的時期之一,而在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戲劇是最為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文學體裁。因此,選擇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戲劇的代表作進行譯介,無疑有助於加深對於文藝復興、對於英國乃至對於整個西方世界的了解。
  • 試論拉伯雷《巨人傳》的人文主義思想
    拉伯雷的《巨人傳》是人文主義思想巨作。由以下幾點展開來論證。《巨人傳》讚美了人的世俗幸福追求,肯定了人文主義教育和知識對人精神發展的重要作用,全面展示了人文主義理想。小說通過兩個巨人的見聞,三代巨人形象:格朗古傑、卡岡都亞、龐大固埃。通過巨人和周圍人的行為和言論,表達了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對個性解放的追求,對平等、自由、理想社會的嚮往。
  • 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作,法國小說家拉伯雷和《巨人傳》
    法國小說家拉伯雷作為文藝 復興時期的重要人文主義作家, 其創作的多傳本長篇小說《巨人傳》透露岀鮮明的人文主義特色。過去對於《巨人傳》的研究主要集中於其怪誕的美學形象和狂歡化的文學表達,但其作者拉伯雷頻繁使用的意象也是同樣值得注意的。「酒」就是一個貫穿全書的意象。
  • 拉伯雷《巨人傳》到底講了什麼事?
    引言:拉伯雷(1495-1553),文藝復興時期法國著名的人文主義作家之一,出生於律師家庭,青年時期接受傳統的修道院教育,後來轉業為醫,中年開始進行文學創作活動。拉伯雷精通很多學科,因此被稱為是「人文主義巨人」。小說《巨人傳》是拉伯雷的重要代表作,一直是人們進行人文主義思想研究的重要文本。
  • 法國作家莫迪亞獲諾貝爾文學獎 王小波曾推崇備至
    此前曾多次被認為是獲獎熱門的日本小說作家村上春樹今年仍無緣獎項。201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加拿大作家愛麗絲·門羅;2012年的這一獎項則由中國作家莫言獲得。中新網10月10日電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於瑞典當地時間10月9日下午1時(北京時間10月9日晚7時)揭曉,法國作家派屈克·莫迪亞諾(Patrick Modiano)摘此桂冠。
  • 法國作家莫迪亞諾獲諾貝爾文學獎 曾影響王小波和王朔
    諾貝爾文學獎於當地時間9日揭曉,獲獎者為法國作家派屈克•莫迪亞諾(Patrick Modiano)。此前獲獎熱門的日本小說作家村上春樹今年再度與該獎失之交臂。這也是法國作家第11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派屈克•莫迪亞諾生於1945年,是公認的當今法國最有才華的作家之一。
  • 20個著名外國作家及代表作簡介
    三、莎士比亞與《哈姆萊特》 莎士比亞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和詩人(相關閱讀:《哈姆雷特》節選、簡介、簡答) 四、塞萬提斯與《堂吉訶德》 塞萬提斯是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作家,代表作是《堂吉訶德》。他以騎士小說的寫法描寫堂吉訶德和他的侍從桑丘的冒險經歷,達到諷刺騎士制度和騎士文學的目的。
  • 專訪法國著名作家萊蒂西婭·科隆巴尼女士-我是作家、導演、演員和...
    看世界的窗口:饒舜英語訪談(AllenTalk)本期嘉賓本期嘉賓萊蒂西婭·科隆巴尼(Laetitia Colobani)女士,1976年生於法國波爾多,作家、導演、演員、編劇。曾創作並執導多部短片和兩部長片:《天使愛過界》《明星和我》。
  • 十四世紀,歐洲開始進入近代文明黎明期,偉大的文藝復興放射光芒
    (義大利佛羅倫斯國家文藝復興研究所教授米切樂·西裡彼得)「藝術家們,從達·文西到米開朗基羅,到布魯涅列斯奇,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因為這是一種將文學的元素和圖形、建築的特性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的文化,文藝復興展現為一系列文化成果,藝術家、科學家和人文主義者們把科學、藝術和文學聯繫起來,同樣的,這一文化最傑出的代表者們廣泛涉獵很不同的文化領域,並成功地將它們結合起來
  • 法國著名作家導演馮金諾斯:寫作應忠於自己內心
    法國著名作家導演馮金諾斯:寫作應忠於自己內心    11月15日,法國作家、導演大衛·馮金諾斯受法國領事館邀請來穗,在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與讀者談寫作和電影。
  • 法國作家馮金諾斯評高行健小說:太厚了 看不懂
    南都訊 記者趙大偉 實習生朱人奉 11月15日,法國作家、導演大衛·馮金諾斯受法國領事館邀請來穗,在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與讀者談寫作和電影。馮金諾斯說,「微妙」是理解電影和小說的關鍵詞,香港把片名譯為《巴黎一吻》過於俗套,他直言很不喜歡。  影片中,娜塔莉躺在沙發上看岡察洛夫的《奧勃洛莫夫》,封面也是一個人躺在沙發上。從道具到背景音樂,馮金諾斯加入了許多他喜愛的元素,既呈現了他的個人愛好,又使電影更完美地詮釋了小說的微妙之處。
  • 在北京生活近二十年,法國作家佳玥寫出《時間裡的中國人》
    一位在北京生活了近二十年的法國人,會如何看待中國人的時間觀呢?答案可以從柯思婷·佳玥的新書《時間裡的中國人》中尋找。11月28日,佳玥在北京的讀者見面會上與大家分享了自己對這一問題的觀察與思考。
  • 阿富汗在帖木兒王朝時期就開始了文藝復興運動,它的特點是什麼?
    達裡語散文創作開始於薩曼王朝時期,主要是一些歷史題材的作品、評論和地理書籍。加茲尼王朝時期雖以詩歌作品著稱,但散文也同樣得到了發展,出現了一些著名的散文作家,貝哈基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其散文作品文字純熟,內容主題鮮明,堪稱達裡語散文的傑作。13世紀,由於蒙古人的踐踏,阿富汗的文學和科學發展受到了沉重打擊,作家、詩人和學者有的死於戰亂,有的受到迫害,有的逃往國外。
  • 二十世紀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一百位傑出作家
    2.凡爾納(1828年-1905年),著名的法國科幻小說家,代表作有《海底兩萬裡》、《八十天環遊世界》等。3.易卜生(1828年-1906年),和託爾斯泰的情況相似,也是諾獎評委的失誤。32.E·M·福斯特(1879年-1970年),英國作家,代表作有小說《看得見風景的房間》,《霍華德莊園》等。其實他最重要的作品是關於小說理論的《小說面面觀》。33.羅伯特·穆齊爾(1880年-1942年)奧地利作家,代表作為未完成的小說《沒有個性的人》。
  • 2018和2019諾貝爾文學獎同時揭曉 波蘭和奧地利作家獲獎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彼得·漢德克(圖:《衛報》)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出生於1962年1月29日,是波蘭作家、詩人、心理學家和劇作家。託卡爾丘克曾在華沙大學受過心理學培訓,出版過一系列詩歌、小說和散文作品。她的知名作品有《書中人物旅行記》、《太古和其他的時間》和《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等。
  • 法語文學翻譯家談文學與城市:現代都市是作家的鏡子
    ,與中國作家互動交流許鈞:當下法國文學「多元之中有頂峰」記者:經歷了古典文學時期之後的法國文學,其實有了更新的面貌。這也是當下所有書寫都市文學的一種共同的主題,都市文學不再對一座城市的特徵來進行描摹,而是探討人與都市的關係,直指的還是人性本身。記者:在國內的圖書市場,儘管有法國當下文學的翻譯介紹,但對於一般讀者而言,可能更熟悉與閱讀的是法國經典的作家作品。翻譯者和出版社應該如何將好的法國當下文學推介給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