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荷馬與《荷馬史詩》
荷馬,古希臘盲詩人。相傳著名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為他所作。《伊利亞特》的基本主題是歌頌與異族進行戰鬥的英雄。《奧德賽》的基本主題是歌頌人與自然的鬥爭。作品內容豐富,塑造了性格各異、個性鮮明的英雄形象,謀篇布局高明,語言生動形象。
荷馬史詩的藝術特徵:現實的因素和神話的因素相結合。結構的獨創性。截取一段反映事件的全貌,眾多的插曲和人物對白、獨白,使作品具有戲劇性。採用客觀的敘事方法。把英雄放在特定的情勢中,以誇張的手法和色彩濃重的詩句,具體描寫人物的語言、行動和心理,顯現其性格特徵。多用和善用比喻。這些比喻或來自大自然、或來自日常生活,史稱「荷馬式比喻」,對於刻畫人物、加強詩句的形象性、豐富詩篇的色彩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但丁與《神曲》
但丁是義大利民族文學的奠基者,是「中世紀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他創作的《神曲》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表現了新舊交替時的矛盾。(詳見文末《思想內容的矛盾性》)
《神曲》分為「地獄」、「煉獄」、「天堂」三部分,每部分33篇,加上《地獄篇》前的序言,共100篇。全詩像一篇龐大的寓言,充滿了象徵的意味。詩人以黑暗的大森林象徵義大利的黑暗現實,以詩人的迷途象徵人類的迷惘,以三頭猛獸象徵阻礙人們通向光明的社會惡勢力,以維吉爾象徵理性和哲學,以貝雅特麗齊象徵神學和信仰。詩人以一個寓言式的故事給我們指出了一條復興義大利,認識最高真理,達到完美境界的理想之路。人類要想走出黑暗、回歸正途,就需要在理性的引導下去認識人類所犯下的罪惡,經過各種苦難的考驗(遊歷地獄),滌除各種罪惡,改正錯誤(遊歷煉獄),在道德上加以淨化,然後還要在神學和信仰的引導下去認識最高真理,達到至上之美的境界(天堂)。但丁給我們指出的是一條道德自我完善的「內聖之路」。
三、莎士比亞與《哈姆萊特》
莎士比亞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和詩人,在歐洲文學史上有特殊的地位。他著有37個劇本和2部長詩以及154首十四行詩。尤以四大悲劇即《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為代表作。馬克思稱之為「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相關閱讀:《5分鐘讀完莎士比亞15部經典劇作》)
《哈姆萊特》代表了莎士比亞藝術的最高成就。一是結構方面,《哈姆萊特》突出地表現出莎劇情節生動性和豐富性的特點。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哈姆萊特》著重通過內心矛盾衝突的描寫來揭示人物的深度。三是在語言上,莎士比亞表現了大師的風範,他將無韻詩體與散文、有韻的詩句、抒情歌謠等融為一體。(相關閱讀:《哈姆雷特》節選、簡介、簡答)
四、塞萬提斯與《堂吉訶德》
塞萬提斯是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作家,代表作是《堂吉訶德》。他以騎士小說的寫法描寫堂吉訶德和他的侍從桑丘的冒險經歷,達到諷刺騎士制度和騎士文學的目的。
《堂吉訶德》的突出成就是塑造了堂吉訶德這個獨一無二的性格複雜而矛盾的人物形象,他可笑又可悲,可樂又可敬,在他身上喜劇性和悲劇性奇妙地結合在了一起。一方面,他耽於幻想,一切從主觀出發,行為荒唐、魯莽,不會吸取教訓;另一方面,他的所作所為又是為了奉行一種崇高的原則,他要做一個行俠仗義的騎士,要鋤強扶弱、伸張正義,並為此而奮不顧身,具有自我犧牲的精神。儘管他在主觀上是追求和維護真理,但是他所追求的是脫離實際、早已過時的「騎士道」,所以註定只能碰壁,害人又害己。作者還成功地運用了對比的手法。
五、莫裡哀與《偽君子》
莫裡哀是十七世紀法國古典主義喜劇的創始人和代表,他把歐洲的喜劇提到了真正近代戲劇的水平。《偽君子》是他的代表作。
《偽君子》塑造了一個典型的偽君子形象達爾杜夫。他是一個宗教騙子,靠偽裝騙得富商奧爾恭和他母親的信任,進而一步步為非作歹,最終偽飾被揭穿,露出猙獰的面目和醜惡的靈魂,並受到懲罰。莫裡哀通過這一形象深刻地揭露了教會和貴族上流社會的偽善、狠毒、荒淫無恥和貪婪,突出地批判了宗教偽善的欺騙性和危害性。在藝術上,莫裡哀既遵循「三一律」,又突破它,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六、歌德與《少年維特之煩惱》
歌德是德國18世紀啟蒙作家的傑出代表,德國偉大的詩人、劇作家和思想家。他的創作使德國文學進入世界文學的先進行列,對世界文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代表作為《浮士德》《少年維特之煩惱》。
《少年維特之煩惱》是一部書信體小說,作品描寫了主人公維特跌宕起伏的感情波瀾,在抒情和議論中真切而詳盡地展示了維特思想感情的變化。以濃鬱的詩意和噴湧的激情敘寫了維特的痛苦、憧憬和絕望,將他個人戀愛的不幸置於廣泛的社會背景中,對封建的等級偏見、小市民的自私與守舊等觀念作了揭露和批判,熱情地宣揚了個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小說也勇敢地喊出了那個時代的青年要求擺脫封建束縛,建立平等的人際關係,實現人生價值的心聲。
七、雨果與《巴黎聖母院》
雨果是法國浪漫主義的旗手。他的創作和理論為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並把浪漫主義文學推向一個新高峰。他的作品反映了19世紀法國社會發展的一個側影。主要作品有《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等。
《巴黎聖母院》是雨果第一部大型的浪漫主義小說。它以離奇的構思敘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塑造了幾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了禁欲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捨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這部作品表現出浪漫主義的典型特點,即離奇曲折的情節,豐富的想像力,誇張手法和「美醜對照原則」的運用,以及強烈的情感色彩。(相關閱讀:《該還原一個真正的了》)
八、司湯達與《紅與黑》
司湯達,十九世紀法國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紅與黑》開創了後世「意識流小說」、「心理小說」的先河。(詳見文末:《的思想內容、人物形象和藝術成就》)
《紅與黑》成功塑造了於連這一典型形象。於連是波旁王朝復闢時期出現的小資產階級青年的藝術典型,強烈的自我意識是他性格中核心的和深層的內容,這種自我意識在環境外力的作用下,又生出自由平等觀念、反抗意識和強烈的個人野心。於連的一生奮鬥,激蕩著追求自由平等的政治熱情,也充滿追求個人幸福的利己主義欲望。在他身上既體現了大革命過後英雄主義尚存的法國社會的時代精神,同時也投射出司湯達自身的人生體驗和心理欲望。他身上所表現出的反壓迫、求自由,堅定地追尋自我生命價值的精神,體現了人的一種普遍的生存需求,因而具有象徵的意義。
九、巴爾扎克
巴爾扎克是19世紀現實主義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也是世界公認的偉大小說家。他和列夫·託爾斯泰的創作構成了19世紀歐美現實主義文學的兩個高峰。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是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它包含了91部作品,有兩千多個人物。他將《人間喜劇》分為三類:「風俗研究」、「哲學研究」、「分析研究」。其中「風俗研究」主要描寫法國當代社會風貌,內涵最為豐富,作家又劃分了六個場景:私人生活場景、外省生活場景、巴黎生活場景、政治生活場景、軍事生活場景、鄉村生活場景。這是一部「百科全書」式作品,是一部包羅萬象的社會風俗史。藝術上充分體現了現實主義的特點,尤其在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方面有出色的表現。(相關閱讀:《的現實主義思想內容》)
十、狄更斯與《雙城記》
狄更斯是英國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傑出的小說家。一生創作豐富,有15部長篇小說,20餘部中篇小說,數百篇短篇小說和散文,一部隨筆,兩部長篇遊記,還有大量的書信等。代表作品有《匹克威克外傳》《大衛·科波菲爾》《荒涼山莊》《艱難時世》《雙城記》《遠大前程》等。
《雙城記》是一部歷史小說,宣揚人道主義思想是這部小說的主要思想內容。小說中幾乎所有人物的行為都是朝著狄更斯所設計的宣揚善的結局而行動的。狄更斯的人道主義思想的主要內涵是努力企求人的本性的復歸以及人們之間的和諧關係,對資本主義社會使人性「異化」表現出強烈的抗議,對善良貧困的婦女、兒童及社會底層人民抱有極大的同情。《雙城記》中的主要人物梅尼特醫生及他女兒路茜,還有暗戀路茜的卡爾登身上都體現了這一思想。
十一、普希金與「多餘人」形象
普希金是俄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也是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由於對俄羅斯文學無以倫比的貢獻,普希金被譽為「俄羅斯文學之父」和「俄國詩歌的太陽」。主要作品有長詩《葉普蓋尼·奧涅金》、童話《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小說《上尉的女兒》等。《葉甫蓋尼·奧涅金》是普希金的代表作,是一部長篇敘事詩體小說。作品塑造了俄羅斯文學史上第一個多餘人的形象。
多餘人,大多是一些想改變社會,卻只停留在想像階段,沒有付諸行動,或者說是無力去改變社會的貴族青年的形象。多餘人的形象包括普希金筆下的葉甫蓋尼·奧涅金、萊蒙託夫筆下的畢巧林、屠格涅夫筆下的羅亭、赫爾岑筆下的別爾託夫、岡察洛夫筆下的奧勃洛摩夫等。(詳見文末《多餘人》)
十二、果戈理與《死魂靈》
果戈理是俄國19世紀前半葉最優秀的諷刺作家、諷刺文學流派的開拓者,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之一。
《死魂靈》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發展的基石,也是果戈理的現實主義創作發展的頂峰。別林斯基高度讚揚它是「俄國文壇上劃時代的巨著」,是一部「高出於俄國文學過去以及現在所有作品之上的」,「既是民族的,同時又是高度藝術的作品。」在作者鋒利的筆下,形形色色貪婪愚昧的地主,腐化墮落的官吏以及廣大農奴的悲慘處境等可怕的現實,揭露得淋漓盡致,從而有著深刻的思想內容,鮮明的批判傾向和巨大的藝術力量。
十三、陀斯妥也夫斯基與《罪與罰》
陀斯妥也夫斯基是俄國19世紀文壇上享有世界聲譽的一位小說家。他的創作具有極其複雜、矛盾的性質。現實主義派的作家從他的創作中可以吸收到有益的營養,現代派作家則把他的作品奉為經典,而稱他本人為他們的先驅和導師。西方文學評論界對他的評價極高。他的藝術才華,連對他批判最為尖銳的革命作家也是無法否認的。比如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奠基人高爾基就說過他是「最偉大的天才「。主要作品有《窮人》《雙重人格》《女房東》《白夜》和《脆弱的心》等中篇小說以及代表作《罪與罰》《被欺凌與被侮辱的》《白痴》《卡拉馬佐夫兄弟》等。
《罪與罰》是一部揭露資本主義社會兇殘不仁的最強有力的世界文學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小說比較全面地顯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關於「刻畫人的心靈深處的奧秘」的特點。作者始終讓人物處在無法解脫的矛盾之中,通過人物悲劇性的內心衝突揭示人物性格,同時作者對幻覺、夢魘和變態心理的刻畫也極為出色。此外,這部小說場面轉換快,場景推移迅速,在濃縮的時空中容納了豐富的思想內容,小說的時代色彩和政論色彩十分鮮明。
十四、託爾斯泰
託爾斯泰是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以及自傳體小說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等。託爾斯泰思想中充滿著矛盾,這種矛盾正是俄國社會錯綜複雜的矛盾的反映,是一個富有正義感的貴族知識分子在尋求新生活中清醒與迷惘、奮鬥與彷徨、呼喊與苦悶的生動寫照。
《戰爭與和平》是託爾斯泰一部鴻篇巨製的長篇小說。場面浩大,人物繁多,被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成就非凡。這部巨著以史詩般廣闊與雄渾的氣勢,生動地描寫了1805至1820年俄國社會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各個生活領域。作者對生活的大面積涵蓋和整體把握,對個別現象與事物整體、個人命運與周圍世界的內在聯繫的充分揭示,使這部小說具有極大的思想和藝術容量。作者對人物的描寫既複雜又豐滿,常用對比的藝術方法來表述,體裁在俄國文學史上是一種創新,也超越了歐洲長篇小說的傳統規範。(詳見文末:《名著:戰爭與和平》)
《復活》是託爾斯泰的晚期代表作,通過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一幅幅沙俄社會的真實圖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監禁無辜百姓的牢獄;金碧輝煌的教堂和襤褸憔悴的犯人;荒蕪破產的農村和豪華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亞和手銬腳鐐的政治犯。託爾斯泰以最清醒的現實主義態度對當時的全套國家機器進行了激烈的抨擊。《復活》在藝術上很有特色。託爾斯泰的人物心理描寫是非常著名的,他善於深入人物的內心抓住思想感情的每一個細微的變化,一絲一毫地追索出人物思想感情巨大變化或劇烈轉變的全過程,充分展示人物從一種思想感情向另一種常常是相反的思想感情轉變的「心靈辯證法」。託爾斯泰的創作總的顯示出對人類生存的無比真誠,他的作品的最深處,跳動著一顆正直無私、純真善良的巨人之心。
十五、羅曼·羅蘭與《約翰·克裡斯朵夫》
羅曼·羅蘭是法國思想家、文學家、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音樂評論家和社會活動家。著有十卷本長篇小說《約翰·克裡斯朵夫》、傳記文學《巨人傳》等作品,並獲得了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詳見《15個最有影響力的法國作家》)
《約翰·克裡斯朵夫》是一部氣勢磅礴的史詩。它是描述心靈歷程的史詩,深入描述了堅強剛毅的心是如何戰勝自己心靈深處的怯懦卑鄙的陰暗面,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它又是一部音樂的史詩,通過主人公對音樂精神的理解,歌頌了一種充滿生命力的音樂理念。同時通過音樂折射了不同民族精神的融合與衝擊,把20世紀那一代人的奮鬥與激情表現得淋漓盡致,是一個時代精神的真實寫照。它讚揚這樣一種精神與信念——光明最終將戰勝黑暗。
十六、海明威與《老人與海》
海明威是美國小說家,1954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是一位具有獨創性的小說家,其最大貢獻在於創造了一種洗鍊含蓄的新散文風格,這種風格對歐、美作家產生了很大影響。代表作有《老人與海》《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等。(詳見文末《名著推薦: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是一部極具寓言色彩的小說。小說的故事情節極其簡單,含意卻十分深刻。小說中的大海和鯊魚象徵著與人作對的社會與自然力量,而老人在與之進行的殊死搏鬥中,表現了無與倫比的力量和勇氣,不失人的尊嚴,雖敗猶榮,精神上並沒有被打敗。可以說,這樣一個形象完美地體現了作者所說的「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的思想。這個「硬漢」形象成為了海明威式的英雄的代表,象徵著人類不可摧毀的精神力量。小說獲得了當年的普立茲獎。
十七、肖洛霍夫與《靜靜的頓河》
肖洛霍夫是20世紀蘇聯文學的傑出代表,給世界留下了《靜靜的頓河》《新墾地》(舊譯《被開墾的處女地》)《一個人的遭遇》等珍貴的文學遺產。1965年,肖洛霍夫因其「在描寫俄國人民生活各歷史階段的頓河史詩中所表現出來的藝術力量和正直品格」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靜靜的頓河》以蕩人心魄的藝術力量形象地描繪了從1912年到1922年間頓河地區的風雲變幻,表現了頓河地區哥薩克十年間走過的曲折道路以及歷史悲劇。作品中塑造了葛裡高裡這個複雜的悲劇形象,開創了獨特的悲劇史詩的藝術風格。(相關閱讀:《的思想內容、人物形象與藝術成就》)
十八、川端康成與《雪國》
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覺派作家,世界文學巨匠。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由於他所有的親人在他小時候就相繼離去,一生漂泊無著,性情苦悶憂鬱,逐漸養成感傷與孤獨的性格,這種內心的痛苦與悲哀影響到他的創作風格。《伊豆的舞女》是其成名作,《雪國》是其代表作。(相關閱讀:《三哀》)
《雪國》是日本古典文學傳統和西方現代派文學相結合而開出的一朵奇葩。其主要藝術特色是:「悲」和「美」緊密聯繫與融合;心理刻畫細膩傳神;重情輕理,追求精神上的「餘情美」;注意通過季節變遷的描寫來表現人物的情感;意識流手法的成功運用和日本傳統文學的嚴謹格調相結合。
十九、泰戈爾
泰戈爾是印度著名詩人、作家、藝術家、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他一生涉足多種領域,取得輝煌成就。有50多部詩集、12部長篇小說、108篇短篇小說、20多個劇本以及大量的其他作品。《新月集》是一部以兒童生活和情趣為主旨的散文詩集,語言樸實,格調明快,是世界文學中的珍品。《飛鳥集》是一部蘊含哲理的詩集。
二十、卡夫卡與《變形記》
卡夫卡是西方現代派文學的奠基人之一,是表現主義的代表作家。他創作中的異化主題、荒誕手法和預言似的思想對後世影響極大。他的小說總的主旨是描繪人類生存境況,以此來揭示世界的荒誕性。
《變形記》是他的代表作。通過一個叫格裡高爾的推銷員一夜之間變成甲蟲的荒誕事情,表現異化的社會現象和世界的荒誕。人變成甲蟲是人類精神世界被扭曲、異化的象徵,是人與人之間的隔膜狀態及其由隔膜所造成的孤獨、絕望情感的折射。藝術上,作家採用荒誕、變形的藝術構思與寫實的敘述方法相結合,冷靜的敘述語調,強烈的象徵意味使作品荒誕得令人震驚而又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