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小說中有的曾經引起拉丁美洲一場文學地震,有的深刻地揭示了父親暴君式的專制給人留下的人格創傷,有的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投身於民主運動。這些小說一出版便立即受到熱烈歡迎,便很快流行於世界各國的青年人之間。
一、《百年孤獨》
作者:馬爾克斯(哥倫比亞),簡介:這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作品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
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像世界,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
二、《變形記》
作者:卡夫卡(奧地利)簡介:主人公格裡高爾·薩姆沙在一家公司任旅行推銷員,長年奔波在外,辛苦支撐著整個家庭的花銷。當薩姆沙還能以微薄的薪金供養他那薄情寡義的家人時,他是家中受到尊敬的長子,父母誇獎他,妹妹愛戴他。當有一天他變成了甲蟲,喪失了勞動力,對這個家再也沒有物質貢獻時,家人一反之前對他的尊敬態度,逐漸顯現出冷漠、嫌棄、憎惡的面孔。父親惡狠狠地用蘋果打他,母親嚇得暈倒,妹妹厭棄他。漸漸地,薩姆沙遠離了社會,最後孤獨痛苦地在飢餓中默默地死去。
薩姆沙的遭遇即是在那個物質極其豐裕、人情卻淡薄如紗的時代裡處於底層的小人物命運的象徵。小說以主人公變為甲蟲這一荒誕故事反映了世人唯利是圖、對金錢頂禮膜拜、對真情人性不屑一顧,最終被社會擠壓變形的現實,反映了資本主義制度下真實的社會生活。
三、《地獄圖》
作者:芥川龍之介(日本),簡介:這是一個由歷史故事敷衍而成的短篇,情節也不複雜。小說的主人公叫「良秀」,是日本古時侍奉「大公」的一個御用畫師。他有著超群的繪畫技藝,但是為人孤傲,不受人們喜歡。當人們用世俗的眼光去觀察他時,就會發現良秀外表醜陋、舉止猥瑣、性格低俗,「吝嗇、貪婪、懶惰、無恥……」。
但是,當人們從藝術至上的角度認識他時,良秀又是一個富有溫情、忘我的人。為了他唯一的女兒,他可以捨去自己的一切。為了他的繪畫藝術,同樣他也可以忘卻一切,包括他的女兒。為了畫出驚世之作——地獄圖,良秀要目睹人世中可以看到的與地獄相似的一切。畫被鐵鏈捆綁著的人的痛苦狀時,良秀殘忍地用鐵鏈捆綁起自己的徒弟。畫地獄裡人們驚恐、掙扎之狀時,他又用貓頭鷹去追啄自己的徒弟……
四、《流虻》
作者:伏尼契(愛爾蘭),簡介:當時的義大利正遭到奧地利的侵略,青年義大利黨爭取民族獨立的思想吸引著熱血青年。亞瑟決定獻身於這項事業。
蒙太尼裡調到羅馬當了主教,警方的密探卡爾狄成了新的神父。在他的誘騙下,亞瑟在懺悔中透露了他們的行動和戰友們的名字,以致他連同戰友一起被捕入。這一連串的打擊使他陷入極度痛苦之中,幾乎要發狂。最後他偽裝了自殺的現場,隻身流亡到南美洲,亞瑟度過了人間地獄般的13年。流浪生活磨鍊了亞瑟,回到義大利時,他已經是一個堅強、冷酷、老練的「牛虻」了。
牛虻和他的戰友們積極準備著起義。在一次偷運軍火的行動中被敵人突然包圍,不幸被捕。牛虻的戰友們設法營救他,但牛虻身負重傷,暈倒在越獄途中。蒙太尼裡在牛虻的死刑判決書上簽了字,自己也痛苦地發瘋致死。刑場上,牛虻從容不迫,慷慨就義。
五、《少年維特之煩惱》
作者:歌德(德國),簡介:小說描寫進步青年對當時鄙陋的德國社會的體驗和感受,表現了作者對封建道德等級觀念的反應以及對個性解放的強烈要求:少年維特愛上了一個名叫綠蒂的姑娘,而姑娘已同別人訂婚。愛情上的挫折使維特悲痛欲絕。之後,維特又因同封建社會格格不入,感到前途無望而自殺。這部小說是歌德作品中被他的同時代人閱讀得最多的一本。
六、《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作者:米蘭昆德拉(捷克),簡介:本書描述一九六八年蘇俄入侵捷克時期,民主改革的氣息演變成專橫壓榨之風潮,本書剖示隱密的無情,探討愛的真諦,涵蓋了男女之愛、朋友之愛、祖國之愛。在任何欲望之下,每個人對於各類型的愛皆有自由抉擇的權利,自應負起誠懇執著的義務。人生責任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卻也是最真切實在的,解脫了負擔,人變得比大氣還年輕,以真而非,一切將變得毫無意義。本書探討更多的是人生的意義所在,人生是要有一種信念的,不能被交給機遇和偶然,甚至是一種媚俗。
七、《十日談》
作者:薄伽丘(義大利),簡介:該作講述1348年,義大利佛羅倫斯瘟疫流行,10名男女在鄉村一所別墅裡避難。他們終日遊玩歡宴,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共住了10天講了百個故事,這些故事批判天主教會,嘲笑教會傳授黑暗和罪惡,讚美愛情是才華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譴責禁欲主義,無情暴露和鞭撻封建貴族的墮落和腐敗,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
《十日談》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現實主義巨著;義大利近代評論家桑克提斯曾把《十日談》與但丁的《神曲》並列,稱之為「人曲」。
八、《斯巴達克斯》
作者:喬萬尼奧裡(義大利),簡介:講述發生在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時代的一場聲勢浩大的角鬥士起義。以斯巴達克斯(思)為首的角鬥士們為爭取自由和尊嚴,奮起反抗羅馬人的暴政,他們英勇頑強地與強大的敵人進行鬥爭,一次又一次地出奇制勝,重創羅馬軍隊。角鬥士軍隊最終被強大的敵軍包圍並消滅,斯巴達克斯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小說真實地再現了兩千年多前那場被壓迫者爭取自由解放的鬥爭,塑造了起義領袖斯巴達克斯的不朽形象。
本書同時還虛構了主人公與蘇拉(古羅馬獨裁者)的遺孀範萊麗雅相愛的情節,反映了革命者在戰場上的悲歡離合,人情世態。
《斯巴達克斯》是一部傑出的歷史小說,問世以來,贏得了世界各地讀者的喜愛,曾先後被譯成數10種語言;義大利共產黨創始人葛蘭西曾高度讚揚了《斯巴達克斯》的人民性,指出它是當時風行國外的為數極少的義大利小說之一。
九、《唐吉訶德》
作者:塞萬提斯(西班牙),簡介:故事發生時,騎士早已絕跡一個多世紀,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諾(唐·吉訶德原名)卻因為沉迷於騎士小說,時常幻想自己是個中世紀騎士,進而自封為「唐·吉訶德·德·拉曼恰」(德·拉曼恰地區的守護者),拉著鄰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僕人,「行俠仗義」、遊走天下,作出了種種與時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徑,結果四處碰壁。但最終從夢幻中甦醒過來。回到家鄉後死去。文學評論家都稱《唐·吉訶德》是西方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之一。
十、《雪國》
作者:川端康成(日本),簡介:《雪國》是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說,也是他著名的唯美主義代表之作,從1935年起以短篇的形式,分別以《暮景的鏡》、《白晝的鏡》等題名,斷斷續續地發表在《文藝春秋》、《改造》等雜誌上,相互之間並沒有緊密相連的情節,直至全部完成並經認真修改後,才冠以《雪國》於1948年匯集出版單行本。
《雪國》情節並不複雜,故事寫的是東京一位名叫島村的舞蹈藝術研究家,三次前往雪國的溫泉旅館,與當地一位名叫駒子的藝妓、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女葉子之間發生的感情糾葛:島村是一個有著妻室兒女的中年男子,坐食遺產,無所事事,偶爾通過照片和文字資料研究、評論西洋舞蹈。他來到雪國的溫泉旅館,邂逅了藝妓駒子,並被她的清麗和單純所吸引,甚至覺得她的「每個腳趾彎處都是很乾淨的」,後來又兩度到雪國和駒子相會。
小說就是從島村第二次來雪國開始的。駒子的三弦琴師傅的兒子行男患了肺結核,葉子陪同他從東京乘火車返回湯澤,正好坐在第二次去會駒子的島村對面。島村透過車窗欣賞黃昏的雪景,卻看到映現在車窗上的美麗的葉子,不禁喜歡上了這個美少女。因而在他和駒子、葉子之間,構成了一種微妙的情感關係。小說最終以葉子的意外去世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