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鮮養殖不再「吃錯藥」,首開「綠色藥方」杜絕孔雀石綠、多寶魚...

2020-11-30 上海觀察

說起河海鮮,除了美味,更須安全。然而,水產界的食安問題也警鐘長鳴:因「孔雀石綠」具有致畸、致癌、致突變等毒性,被歐美、日本等立法禁止用於水產養殖;同樣,由於體內檢出大量違禁農獸藥殘留,嗑藥的多寶魚事件曾影響大半個中國……

 

這些餐桌上水產品安全事件的「主角」,如何永遠淡出人們的舌尖?滬上高校的科學家們十年磨一劍,日前取得突破性成果,這些「綠色藥方」讓河海鮮養殖不再「吃錯藥」。

 

農業部近日發布2505號公告,由上海海洋大學、長沙拜特生物科技研究所有限公司研製的複方甲霜靈粉(美婷),成為我國水產養殖領域第一個化學類的新獸藥,填補了世界各國在「孔雀石綠」禁用之後長期缺乏水黴病有效治療藥物的空白,為孔雀石綠屢禁不止帶來的安全問題提供了自主解決方案。

 

與此同期,華東理工大學自主開發魚用疫苗替代抗生素,在源頭上徹底解決魚類養殖中的藥物殘留問題。這種針對遲鈍愛德華氏菌的活疫苗,也成為我國註冊的第一個海水養殖動物活疫苗,有望覆蓋全國半數多寶魚養殖基地。

國內外此前沒有理想的替代藥物

 

事實上,孔雀石綠作為抗水黴的特效藥物,曾在水產養殖中被廣泛使用。但上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初,因其高毒性的「副作用」,一些發達國家相繼發布法規禁用;至2002年,它也被列入我國農業部193號公告《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他化合物清單》,由此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和世界上重要的水產養殖國,首次以法令形式禁止孔雀石綠在水產品等食用動物中使用。

 

然而,孔雀石綠禁用法令頒布至今15年,雖然我國每年花費大量人力物力開展水產品藥物殘留專項整治行動,卻仍不能擺脫水產品中孔雀石綠時有檢出、食品安全和出口貿易事件時有發生的尷尬局面。

 

上海海洋大學楊先樂教授介紹,這是因為在防治水黴病方面,國內外此前沒有一個理想的孔雀石綠替代藥物;而水黴可在我國南北主要水產養殖區感染100多種水產動物,其引發的病害能夠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

 

理想的孔雀石綠替代藥物製劑,應該具備接近孔雀石綠的高效和廉價,同時又沒有任何安全隱患。為此,楊先樂及其團隊通過產學研協作,組成百人攻關隊伍,從萬餘種物質中挑選千餘種潛在有效物質,構建藥物備選庫,進而利用先進的高通量篩選模型進行層層篩選,最終以「萬裡挑一」的苛刻標準,獲得了在安全、藥效、價格等方面完全可以替代孔雀石綠的抗水黴活性物質——甲霜靈。

 

此後,在歷經16項藥理學實驗、7項臨床試驗、8年生產性驗證與應用、3年多輪每次20餘名行業專家參與的新藥評審後,最終獲得了世界上第一個專門用於水黴病治療的孔雀石綠替代藥物製劑。楊先樂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這個新獸藥證書,也是自國務院《新獸藥管理條例》(2004年國務院第404號令)發布後,我國第一個關於水產使用的化學類新獸藥證書。

 

自2008年啟動「美婷」的生產性驗證試驗至今,海大與合作企業先後在全國25個省市、1000餘個試驗點、20多種我國主要養殖對象進行了數千次驗證,累計受試面積達20萬餘畝,減少由於水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累計4.3億元以上,減少間接經濟損失5.4億元以上。8年來,沒有發現因美婷使用所帶來的任何安全隱患。

 

 

最先獲得病害菌種基因組全序列

 

與之相比,我國首個海水魚活疫苗的投產應用,也是十年磨一劍。

 

目前,我國海水魚類養殖進入工業化集約養殖階段。隨著養殖密度增加,病害成為海水魚類養殖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之一。為了防病治病,使用抗生素成了養殖戶的慣用手段。但抗生素使用超標,不僅帶來了致病菌的耐藥性問題,同時也給生態環境帶來破壞性影響。

 

根據西方國家的成功經驗,高效疫苗的應用是細菌性病害控制的有效策略。在歐美地區,早在上世紀70年代,海洋魚類疫苗就已開始大規模投入使用。在我國,疫苗在家畜、家禽養殖業已廣泛應用,但在水產養殖業中卻是一片空白。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張元興團隊領銜「遲鈍愛德華氏菌」活疫苗的開發成功,填補了我國魚類疫苗空白,將推動並建立以免疫防治為核心的海水魚類健康養殖新模式。

 

2006年,「多寶魚事件」爆發。張元興意識到,這一事件背後,反映的是多寶魚養殖的嚴重病害以及養殖戶用藥操作不規範。多寶魚,學名大菱鮃,是我國主要海水養殖魚類之一。於是,他的團隊開始著手研究包括多寶魚在內的鮃鰈類海洋魚致病機制,並著手開發相應疫苗。

 

由愛德華氏菌病引起的腹水病,是海水養殖多寶魚的一種嚴重病害。先期,科研團隊分離鑑定出了相關的高致病性菌株EIB202。又經過5年左右的摸索,團隊成功解析了其全基因組和主要致病機制,最終從眾多菌株中精準篩選出了天然弱毒的、免疫性能好的EIBAV1菌株,並製成疫苗。

 

這一系列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Science)》子刊,他們在世界上率先獲得遲緩愛德華氏菌的基因組全序列,得到學術界認可。經試驗證實,該疫苗產品在田間應用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保護力,接種該疫苗的鮃鰈類經濟魚種,可有效抵禦由遲鈍愛德華氏菌引起的腹水病,其免疫保護力達70%以上。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新型活疫苗已獲農業部新獸藥註冊證書及生產文號,對於我國水產病害免疫防控體系的建立具有裡程碑式意義,同時也為國家相關部門對水產疫苗產品審批、監督和立法提供了決策參考。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朱瓅

 

相關焦點

  • 拒絕孔雀石綠,養殖河海鮮不再「吃錯藥」,期待更多綠色海鮮!
    因其高蛋白、低脂肪以及鮮美的味道,海鮮深受廣大吃貨的青睞!但是,2008年的「多寶魚事件」讓人們心寒不說,就去年商超的「活魚下架」也暴露了經銷商對水產品的不自信!不過,今天的兩件水產大喜事,值得海鮮饕客奔走相告:更為綠色健康的海鮮,值得你我最好的期待!
  • 滬上專家首開「綠色藥方」 杜絕孔雀石綠多寶魚事件
    農業部近日發布公告:由上海海洋大學、長沙拜特生物科技研究所有限公司研製的複方甲霜靈粉(美婷),成為我國水產養殖領域第一個化學類新獸藥,填補了世界各國在「孔雀石綠」禁用之後長期缺乏水黴病有效治療藥物的空白。
  • 活魚用孔雀石綠浸泡 如何鑑別「嗑藥」魚?
    孔雀石綠是一種帶有金屬光澤的綠色結晶體,又名鹼性綠、嚴基塊綠、孔雀綠,其既是殺真菌劑,又是染料,易溶於水,溶液呈藍綠色;溶於甲醇、乙醇和戊醇。長期以來,漁民都用它來預防魚的水黴病、鰓黴病、小瓜蟲病等,而且為了使鱗受損的魚延長生命,在運輸過程中和存放池內,也常使用孔雀石綠。
  • 多寶魚禁售後孔雀石綠存在偷用隱患
    同樣的信息在無錫湖濱飯店市場部經理夏惠斌處也得到證實,他告訴記者,此前多寶魚被禁後,鱖魚的生意好了不少。「好多酒店都劃掉採購單上的多寶魚,添上同等分量的鱖魚。」據悉,多寶魚被查出使用致癌魚藥後,不少城市酒店的餐桌上幾乎都不見了多寶魚的蹤影,而鱖魚因為「鱖」和「貴」諧音,一躍成為婚宴上的魚類新寵。  據了解,多寶魚價格為一斤30元左右。
  • 專家:替代藥物差強人意 孔雀石綠仍在「打黑工」
    昨天,無錫太湖淡水魚養殖大戶晏珠女士告訴記者,由於國家禁用已久,且淡水魚類的消毒大多用土黴素和漂白粉代替,「長三角地區的鱖魚基本不可能含孔雀石綠。」  同樣的信息在無錫湖濱飯店市場部經理夏惠斌處也得到證實,他告訴記者,此前多寶魚被禁後,鱖魚的生意好了不少。「好多酒店都劃掉採購單上的多寶魚,添上同等分量的鱖魚。」
  • 多地水產均曾檢出違禁藥孔雀石綠:商販知其致癌仍用
    上海多寶魚涉「毒」事件  上一次活魚被大規模檢出孔雀石綠的事件距今已有十年。  2006年11月中旬,上海市場的多寶魚被檢出孔雀石綠,引起全國震動。北京、廣州、武漢、杭州等全國數十個大中城市緊急停售多寶魚,農業部會同國家食藥監親自督查溯源。
  • 曝長沙有人「孔雀石綠」餵魚 死魚能復活泛藍綠色
    原標題:魚死還能復活,全身泛藍綠色,你敢吃嗎?!原因竟是......加了它! 最近,有媒體爆出,北京、天津等地餵魚的一些養殖戶違規用藥,不但造成水體汙染,部分活魚還被檢出含有「孔雀石綠」這樣的有毒化學物質。隨後,國家食藥總局發布消息,將在全國大中城市開展水產專項檢查。那麼,長沙市場淡水活魚的安全狀況怎樣?
  • 為何孔雀石綠屢禁不止?
    綜上,鱖魚從魚苗到養成上市,很多環節都有使用孔雀石綠的動機和可能,甚至吃的活餌都可能帶有孔雀石綠,所以才會屢屢出現孔雀石綠藥殘事件頻發的問題。2005年,英國人在超市的三文魚裡發現孔雀石綠,各國紛紛開始嚴查。緊接著,來自中國的淡水養殖產品也被曝使用孔雀石綠,例如2006年國內媒體揭發的「嗑藥多寶魚」。隨便在網上搜一下還能找到很多相關報導。無論大超市、小市場還是餐館酒店,都有孔雀石綠的身影,即使是北上廣深這樣的監管相對完善的一線城市也難以倖免。 為了打擊違法行為,監管部門也不是沒想辦法,各種抽檢不斷。
  • 多寶魚養殖不再嗑藥 餵得少長得慢多寶魚不怎麼生病了
    多寶魚養殖不再嗑藥 餵得少長得慢多寶魚不怎麼生病了2013-03-07 08:3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城市信報        瀏覽量: 16644 次 我要評論   2006年下半年發生多寶魚藥物殘留事件後,坊間一度傳聞養殖戶養多寶魚時會使用避孕藥,這使得多寶魚的價格一落千丈,市民聽到多寶魚三個字就打怵,「這種魚還敢吃嗎?」
  • 廣州水產有孔雀石綠?魚肉脂肪呈綠色 專家闢謠
    清蒸鱸魚內脂肪、魚刺發綠,這是添加了孔雀石綠所致嗎?近日,本報接到市民報料,指其遇到「鱸魚發綠」的情況。不過記者採訪有關水產養殖專家和食品檢驗專家了解到,初步判斷市民所描述的情況不是因孔雀石綠而致。孔雀石綠不會在魚體內如此明顯不均勻分布,若魚內臟有肉眼可見的高濃度情況,魚可能早已死亡。
  • 孔雀石綠屢禁不止,如何放心選購水產
    比較常見的容易有孔雀石綠的魚包括鱖魚、鰻魚、鱸魚、石斑魚、黑魚、多寶魚、鱘魚等。孔雀石綠雖然是潛在致癌物,違法行為也十分可恨,但通過吃魚吃進去的孔雀石綠很少,健康風險並不大。  緊接著,來自中國的淡水養殖產品也被曝使用孔雀石綠,例如2006年國內媒體揭發的「嗑藥多寶魚」。隨便在網上搜一下還能找到很多相關報導。無論大超市、小市場還是餐館酒店,都有孔雀石綠的身影,即使是北上廣深這樣的監管相對完善的一線城市也難以倖免。  為了打擊違法行為,監管部門也不是沒想辦法,各種抽檢不斷。
  • 孔雀石綠屢禁不止隨處可買 市場監管存在漏洞
    記者花5元錢買的孔雀石綠,全名為「孔雀石綠精粉」  在廣州一家花鳥魚蟲市場,大批孔雀石綠擺在貨架上,顧客可隨意購買  金羊網訊記者 吳珊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一則水產品專項檢查公告,指出違規使用孔雀石綠問題嚴重,在多批次水產品中檢出該違禁成分。
  • 漁業局:順德桂花魚未發現孔雀石綠殘留
    繼「羅非魚種苗藥殘超標」、「多寶魚事件」之後,近日香港桂花魚又查出使用違禁藥物孔雀石綠。水產品藥殘為何頻頻超標?我省水產品是否安全?  昨日(28日),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有關負責人回應說,在27日對順德水產養殖場(包括涉案的順德某養殖場)水產品進行了緊急抽檢,共抽查6種類型共15個樣本,未發現孔雀石綠殘留。
  • 孔雀石綠有多恐怖?過量攝入可致癌!
    然而,有些廚師在採購時,還是沒有留心,最終也只能吃苦果。(圖文無關)近日,泉州中心城區某餐飲店購進的活脆魚,就被食藥監執法人員抽檢出孔雀石綠,最後被罰7.8萬元。1、孔雀石綠一般只用於養殖魚類,比較常見的容易有孔雀石綠的魚包括鱖魚、鰻魚、鱸魚、石斑魚、黑魚、多寶魚、鱘魚等;而海魚、湖鮮、江鮮、冰鮮則較少會用到孔雀石綠;2、孔雀石綠呈綠色,因此,如果魚類色澤有異常,則不能採購;3、儘量採購賣的快的魚,由於周轉快,供應商暫養的時間很短,不太需要防水黴病或寄生蟲
  • 多地水產品曾檢出孔雀石綠 禁用獸藥網上偷偷賣
    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孔雀石綠的生產很簡單,僅需要購進原料,然後進行分裝。但他同時表示,近期他們已經不生產了。  「因為環保部門在查。」他說,對於以往孔雀石綠具體銷往何處,他表示不清楚。  上海多寶魚涉「毒」事件  上一次活魚被大規模檢出孔雀石綠的事件距今已有十年。
  • 禁了十幾年都控制不住的孔雀石綠,在觀賞魚界太受歡迎
    孔雀石綠就是其中一種圖片來源丨Unsplash攝影丨marlonlara1孔雀石綠不含孔雀石,它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有機化合物,學名叫:三苯甲烷,有毒,能殺菌,治療寄生蟲也很有效,現在還沒聽說魚使用後又什麼不良反應,人吃了有可能致癌。
  • 魚販用致癌物孔雀石綠預防魚病 農業部高度關注
    當記者問及為魚治療水黴病需要用什麼藥時,丁經理稱,以前都是用孔雀石綠,後來國家禁止使用了,所以用其他的藥來代替。因為從治療效果來說,都沒有孔雀石綠效果好,所以,現在很多漁民還都使用孔雀石綠。當問及到哪裡去買孔雀石綠時,丁經理告訴記者,他們那裡的漁需專賣店均有出售,但是,他們都是只賣給熟人,要多少有多少。
  • 多地水產均曾檢出禁藥孔雀石綠,對身體具有潛在的致癌、致畸風險...
    早在10年前,上海市場多寶魚抽檢時就被檢出孔雀石綠。受此影響,當時北京、廣、武漢、杭州等全國等全國數十個大中城市緊急停售多寶魚。資料圖記者走訪了多家菜場、農貿市場,活魚商販們紛紛表示:「觀賞魚加那個東西,活魚、皮皮蝦是不能加那個東西的。監管部門都抓的比較嚴,犯罪成本太高。」
  • 魚塘抽檢未發現孔雀石綠 市民可放心吃魚(圖)
    點擊進入>>>   專家表示夏季非孔雀石綠適用魚病的發病期 市民可放心吃魚  孔雀石綠能增強魚的生命力,但殘留在魚體內後可能讓人中毒  養殖戶排隊等候檢驗孔雀石綠  孔雀石綠是一種帶有金屬光澤的綠色結晶體,又名鹼性綠、孔雀綠,易溶於水,溶液呈藍綠色,其中的成分———三苯甲烷具有高毒、高殘留及「三致」(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即在給魚治病的同時會高度殘留於魚肉中,是一把「雙刃劍」。為此,我國於2002年已明令在水產品養殖中禁用。
  • 湖州10萬斤魚被查出加了孔雀石綠 吃了或致癌
    去年9月,沈某從菱湖購買了11萬餘條黃顙魚(俗稱汪丁)幼苗後便將其放入3號魚塘養殖至今。今年4月中旬,沈某為了降低魚的發病率,便在魚塘裡投放了一包東西。檢測報告顯示沈某養殖的黃顙魚體內孔雀石綠含量為13.8μg/kg。沈某放在魚塘裡的孔雀石綠是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