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魚死還能復活,全身泛藍綠色,你敢吃嗎?!原因竟是......加了它!
最近,有媒體爆出,北京、天津等地餵魚的一些養殖戶違規用藥,不但造成水體汙染,部分活魚還被檢出含有「孔雀石綠」這樣的有毒化學物質。隨後,國家食藥總局發布消息,將在全國大中城市開展水產專項檢查。那麼,長沙市場淡水活魚的安全狀況怎樣?經視大調查記者聯合長沙食藥監部門,對長沙魚市展開了摸排清查。
媒體曝出「孔雀石綠」餵魚 記者實驗
把孔雀石綠放入活魚產品中,孔雀石綠對魚類有什麼神奇的效果?
記者在瀕死的魚裡放入少許孔雀石綠,可以看到孔雀石綠在水中迅速溶解,水呈淡藍色,接下來觀察魚,到底會有什麼變化?
為什麼孔雀石綠放入水當中,瀕臨死亡的鯽魚都快奄奄一息了,竟然可以神奇的活過來了。
孔雀石綠是一種化工原料,有一定的殺菌作用,所以能夠讓魚活過來。但是孔雀石綠進入魚的體內,不容易清除。如果人吃了加入孔雀石綠的活魚,會導致孔雀石綠進入人體,危害健康,甚至有致畸致癌風險。因此「孔雀石綠」被農業部列為水產行業的禁藥。
魚販承認「藥物餵魚」 連「海鮮都要放」
這孔雀石綠能把瀕臨死亡的鯽魚救活,對於魚兒來說是救命的特效藥,但是對人體的危害卻是巨大的。 經視大調查記者隨後走訪了長沙各大市場以及多處漁業養殖場,調查中有養殖戶坦言,養魚不用藥是不可能的,就連飼料中就摻了藥。這位商戶告訴記者,一些商戶為了給草魚、鰱魚增肥,在池塘中打了化肥尿素。而另一位商戶向記者坦言,海鮮裡都要放孔雀石綠,如果不放魚類就會死。
但也有一些商家否認活魚餵藥的說法,並表示死魚為了保鮮更容易放藥。
接下來,記者來到長沙多處漁業養殖場。這些養殖戶向記者介紹,為了防止魚生病,淡水魚飼料中會摻入藥物,有些魚生病也會吃抗生素。
一些養殖戶如果過度投放這類藥物,就會造成水質汙染。在長沙縣一處養魚基地中,記者就在池塘邊,看到已經使用過的殺菌劑、高錳酸鉀等藥物包裝。
食藥監突查海鮮市場
部分商販無法出示進貨臺帳
在掌握這些情況之後,長沙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立即出擊,對長沙各大主要批發活魚市場進行了清查。執法人員首先是對該活魚市場商販的進出貨臺帳進行了抽查。很快執法人員就發現了部分水產品進貨憑據缺失。
為了保障食品安全,執法人員對不能提供檢疫合格的活魚進行了現場抽樣。同時也分別選取了洞庭湖湖區,瀏陽河水域,湖北長江水域多份淡水魚樣本,進行了孔雀石綠等違禁藥品的檢測。對之前檢測出有獸藥殘留的商家進行了突擊回訪。
長沙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承諾,將進一步加大對淡水魚市場的抽查力度。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市民該如何挑選和分辨市場上的魚到底有沒有使用孔雀石綠呢?
三招鑑別「孔雀石綠魚」:
一看魚鰭:正常魚的魚鰭根部一般是肉色,有的微微泛紅,感覺色澤自然,用手打開魚鰭立即會自然回縮;而使用過孔雀石綠浸泡或處理過的魚,根部會呈現藍綠色,即使有些魚商販經過處理,用手一掐還能見到綠色,再用手將這樣的魚鰭打開,其回縮顯得有些生硬。
「孔雀石綠魚」 VS正常的魚二看魚鰓:一般情況下,魚鰓是鮮紅色且不會附有髒物,用藥後的魚鰓因失血過多而發白,或因出血而帶有瘀血、呈紫紅色。「孔雀石綠魚」魚鰓呈紫紅色 正常的魚鰓是鮮紅色。
「孔雀石綠魚」 vs 正常的魚三看魚身:孔雀石綠具有高殘留的特性,使用過孔雀石綠的魚體表顏色呈淺藍色,若孔雀石綠溶液濃度較大,甚至會呈青草綠色。此外,使用孔雀石綠的魚,濃度低時,體表會產生過多的黏液,濃度過高時,保護膜被藥物破壞,黏液從體表脫落,鱗片摸起來會感到很粗糙、刮手。
「孔雀石綠魚」VS 正常的魚(湖南經視頻道《經視大調查》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