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北半球的臭氧汙染物仍在增加

2020-09-10 悟空雲網際網路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在過去的20年中,北半球的地球低層大氣中的臭氧汙染物增加了。

臭氧是氧氣的一種形式。在地球的高層大氣中,它是阻擋太陽有害輻射的屏障。但是靠近地球表面的臭氧是一種常見的汙染物。在地面上,高含量的臭氧會傷害人的肺部並損害植物。



歐洲一項名為「全球觀測系統在役飛機」的研究計劃收集了這些數據。該程序為商用飛機配備了在飛行過程中測量大氣狀況的儀器。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科學進展》上,是第一個使用客機信息的研究。

環境科學研究合作研究所(CIRES)進行了研究。它是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和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合作夥伴。

研究人員使用了來自全球6萬多個航班的臭氧觀測結果。科學家們集中在北半球的五個地區-美國東北部,德國,印度,東南亞以及中國東北和韓國。

對北半球進行了研究,因為它包含受空氣品質影響的很大一部分人口。

研究發現,在過去的20年中,北半球地球大氣大部分區域的臭氧水平總體上都在增加。

然而,研究人員確實報告說,包括北美和歐洲在內的某些地區的地面臭氧含量較低。但是他們說,這些結果被大氣中更高的臭氧增加所抵消。

奧黛麗·高德爾(Audrey Gaudel)是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她是在NOAA化學科學實驗室工作的CIRES科學家。用她的話說,結果是「很大的一筆,因為這意味著當我們嘗試在本地限制汙染時,它可能無法達到我們的預期效果。」

高德爾說,國際飛機收集的數據對於長期清晰地描繪北半球的臭氧水平非常有價值。其他長期數據收集方法產生了相互矛盾的臭氧結果。她指出,從1994年到2016年,商用飛機捕獲了近35,000個臭氧剖面

該研究小組使用這些數據估算了1990年代中期至2016年期間低層臭氧的變化。平均而言,臭氧值每10年增加約5%。

為了探究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科學家檢查了氮氧化物的水平,氮氧化物是由氮和氧組成的混合氣體。氮氧化物被認為是通常由人類活動引起的大氣汙染物。

研究人員利用飛機數據創建了模型,以估算氮氧化物的釋放如何影響大氣條件。他們說,結果表明,靠近赤道的熱帶地區釋放的增加,「很可能促使北半球的臭氧增加。」

研究小組說,在臭氧水平曾經最低的地區,發現了一些最急劇的增長。這些國家包括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以及東南亞的其他地區和印度。這些區域的臭氧值在1994年至2004年之間非常低,但近年來在2011年至2016年之間非常高。

接下來,Gaudel說她的團隊計劃仔細研究熱帶地區的臭氧水平。她認為,非洲將是未來幾年內可能增加汙染排放的「 熱點 」之一。

我是布萊恩·林恩。根據環境科學研究合作研究所,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和《科學進展》的報導為美國之音(VOA)學習英語寫作了這個故事。

相關焦點

  • 在過去的20年中,北半球的臭氧增加了
    ,在過去20年中,整個北半球的地球大氣最低部分的汙染物水平有所上升。在今天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該小組發現北半球上空的臭氧水平總體上有所增加。在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化學科學實驗室工作的科學家、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奧黛麗·高德說:「這是一件大事,因為這意味著當我們試圖限制本地汙染時,它可能不會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奏效。」
  • 過去20年裡,北半球臭氧水平增勢難擋
    過去20年裡,整個北半球的對流層(從地面至12~15千米高處的大氣層)的臭氧含量正不斷增加。,整個北半球的對流層(從地面至12~15千米高處的大氣層)的臭氧含量正不斷增加。這還只是北美及歐洲嚴格限制臭氧前體物排放,地面臭氧量降低後獲得的結果。對流層臭氧既是一種溫室氣體,也是空氣汙染物,不但控制著對流層的氧化能力,在高濃度時還會對人體的肺部和植物造成損傷,從而影響生態系統生產力。近期發表於《科學·進展》期刊上的一篇研究結果顯示,北半球的臭氧總體含量有所增加。
  • 臭氧汙染!過去20年中,臭氧汙染水平有所增加 罪魁禍首是人為
    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研究中發現,在過去的20年中,北半球的臭氧汙染有所增加,這是第一項使用商用飛機收集的臭氧數據的研究。過去20年中,臭氧汙染水平有所增加 罪魁禍首全是人在這項新研究中,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環境科學研究合作研究所(CIRES)的科學家研究了北半球的臭氧水平,一種汙染地球低層大氣的溫室氣體。(這不同於地球大氣層中存在的臭氧層,它保護著我們星球上的生命。)
  • 觀測數據顯示:過去20年來,北半球大氣層最底層的臭氧水平已達最高
    科羅拉多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CIRES)的研究人員通過商用飛機收集的臭氧數據,發現在地球北半球大氣層的最低部分的汙染物水平不斷上升,已經達到過去2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儘管對臭氧前體排放的嚴格控制降低了包括北美和歐洲在內的一些地方的地面臭氧水平,但情況仍是如此。
  • 研究表明:北半球臭氧濃度持續上升
    美媒稱,雖然在北美一些城市形成臭氧的化學品的排放量已在下降,但新研究表明,過去20年間,北半球各地對流層臭氧濃度一直在上升。據合眾國際社網站8月21日報導,在大氣層的上層,臭氧層有助於保護地球及其居民免受有害紫外線輻射。但在更接近地球表面的地方,臭氧會帶來問題。除加速氣候變化外,這種溫室氣體還會損害人們的肺部,並破壞植物。
  • 過去20年,人類汙染讓臭氧層增加10%,臭氧空洞幾乎消失
    經歷過氟利昂電器的人們都知道,在幾十年前,臭氧層空洞是人類汙染的標誌性後果。然而時至今日,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人類對地球環境的汙染已經到達了另一個層次,每經過10年,地球臭氧大約就會增加5%,北半球的臭氧層空洞幾乎完全消失。
  • 汙染物二次生成低空臭氧
    根據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數據,從7月1日開始至今,北京空氣的首要汙染物均是臭氧。而「臭氧爆表」,也成了朋友圈刷屏的新關鍵詞。&nbsp&nbsp&nbsp&nbsp「臭氧不僅本身有害,其大氣質量濃度還反映了大氣的氧化能力,也就是生成二次汙染物的能力。因此,想控制或降低大氣中的臭氧汙染和大氣氧化性,就必須同步減少氮氧化物、VOCs的排放,做到汙染物協同控制。」唐孝炎說。
  • 夏日裡,臭氧成空氣首要汙染物
    本報記者 李 禾  環保部發布消息,受持續高溫影響,7月17日—19日,華北、東北和西北多地出現了臭氧汙染。而在北京,臭氧汙染持續的時間尤其長。根據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數據,從7月1日開始至今,北京空氣的首要汙染物均是臭氧。而「臭氧爆表」,也成了朋友圈刷屏的新關鍵詞。
  • 北極上空出現巨大的臭氧層空洞,是工業汙染物導致的嗎?
    當臭氧層中的臭氧含量低於一半也就是50%以下,科學家就稱其出現了空洞了,此時應當引起人類注意。空洞部位是臭氧層的缺失處,紫外線會更多地通過空洞處到達地面,對生物造成傷害。此次出現的臭氧層空洞是什麼原因?
  • 藍天白雲下的"隱形殺手"不可小覷 臭氧成為首要空氣汙染物
    B 絕大部分是人為排放汙染物生成 記:近地面臭氧是如何產生的? 尤:近地面臭氧不是汙染源直接排放產生的,除了少量由高空臭氧層輸入外,絕大部分是人為排放的一次汙染物在太陽光照下,發生一系列光化學反應生成的。
  • 藍天白雲下的「隱形殺手」不可小覷 臭氧成為首要空氣汙染物
    B絕大部分是人為排放汙染物生成 記:近地面臭氧是如何產生的? 尤:近地面臭氧不是汙染源直接排放產生的,除了少量由高空臭氧層輸入外,絕大部分是人為排放的一次汙染物在太陽光照下,發生一系列光化學反應生成的。
  • 臭氧成為夏季多地大氣的首要汙染物 該如何防治?
    但是,有項看不見的汙染物卻在悄然增加,那就是臭氧——今年上半年,臭氧濃度同比上升2.6%,成為多地夏季大氣的首要汙染物。  臭氧具有明顯季節性,對人體健康、生態環境有一定危害  明明陽光很好,天也很藍,為何有時空氣品質數據卻不太好?這往往是因為臭氧在「搗亂」。「陽光是臭氧發生的催化劑,陽光好的時候更有利於臭氧生成,影響空氣品質。」
  • 專家:北極臭氧在減少但未出現「臭氧空洞」
    今年春季,北極地區出現臭氧低值區,臭氧損耗創下歷史新高,一時間「首個臭氧空洞已經形成」、「北極上空疑現臭氧洞,面積大如美國大陸」、「皮膚癌風險或將提升」等報導鋪天蓋地,眾說紛紜。  北極真的出現臭氧空洞了嗎?北極地區出現臭氧低值區的原因有哪些?會不會給我們北半球的居民帶來不良影響?
  • 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紫外線輻射強度增加
    在離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氣平流層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氣體,在離地面25千米處臭氧濃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約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層,稱為臭氧層。它能吸收太陽的紫外線,以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過量紫外線的傷害,並將能量貯存在上層大氣,起到調節氣候的作用。但臭氧層是一個很脆弱的大氣層,如果進入一些破壞臭氧的氣體,它們就會和臭氧發生化學作用,臭氧層就會遭到破壞。
  • 物極必反 科學儀器解決臭氧問題
    簡單地說,臭氧汙染是目前急需解決的重要大氣汙染問題之一。   最近就有研究結果表明,過去的30年裡,北半球各地對流層中的臭氧濃度一直在上升,而北半球擁有地球上88%的人口,這也就意味著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人呼吸的空氣都可能甚至已經受到了臭氧汙染的影響,並且這種影響還在擴大。
  • 好消息,北極有史以來最大的臭氧空洞終於消失了!
    據歐盟哥白尼大氣監測局(CAMS)的研究人員報導,在北極上空隱約出現近一個月後,北極上空迄今為止探測到的最大臭氧空洞終於消失。臭氧層是地球大氣層中保護地球免受紫外線輻射的一部分。臭氧是由三個氧原子組成的氣體,處於平流層中,一層薄薄的臭氧層吸收了太陽發出的一部分紫外線。 紫外線會通過使DNA突變來破壞活細胞,並且還會導致賦予細胞結構的蛋白質分解和行為異常。
  • ...關注的是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氮、臭氧這三種主要空氣汙染物...
    據法新社巴黎10月20日報導,這份報告是非政府組織歐洲公共衛生聯盟委託荷蘭研究諮詢機構CE Delft事務所編制的。報告內容涉及歐盟27國以及英國、挪威、瑞士的432座城市。報告關注的是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氮、臭氧這三種主要空氣汙染物 文/夏洛特2020-10-23 06:41:01來源:FX168
  • 有史以來最大的臭氧洞被關上了!
    而臭氧層是大氣層的平流層中臭氧濃度高的層次,臭氧有吸收太陽紫外輻射的特性,臭氧層會保護我們不受到陽光紫外線的傷害,所以臭氧層對地球生物來說是很重要的保護層。而臭氧空洞指的是因空氣汙染物質,特別是氧化氮和滷化代烴等氣溶膠汙染物的擴散、侵蝕而造成大氣臭氧層被破壞和減少的現象。因此一個月前北極突然出現的超大臭氧空洞著實了科學家擔心了一把,而現在這個臭氧空洞終於又關閉了。
  • 臭氧:「地球保護傘」還是「隱形反派」
    值得注意的是,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印表機、複印機等均會產生臭氧與一些有機廢氣,令人防不勝防。   研究顯示,到2050年,僅僅氣候變化一項就可能導致中國臭氧汙染增加11%;如果能將相關排放減少60%,將拯救33萬人的生命。如果各國實施最嚴格的空氣品質標準,每年能夠避免6000人死亡。   臭氧汙染,可能比你想得要「厲害」幾分——它是夏季汙染的「頭號元兇」。
  • 臭氧:「地球保護傘」還是「隱形反派」
    值得注意的是,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印表機、複印機等均會產生臭氧與一些有機廢氣,令人防不勝防。研究顯示,到2050年,僅僅氣候變化一項就可能導致中國臭氧汙染增加11%;如果能將相關排放減少60%,將拯救33萬人的生命。如果各國實施最嚴格的空氣品質標準,每年能夠避免6000人死亡。臭氧汙染,可能比你想得要「厲害」幾分——它是夏季汙染的「頭號元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