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泓洋 譯
中國醫學科學院
沈愷妮 校
北京協和醫院內科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雜誌近期刊登的一篇薈萃分析1表明,廣為使用的外周體溫計(腋溫和口溫)不能準確測量體溫。在極端的體溫下,外周測量的溫度可能與真實體溫相差1~ 2℃。
加拿大的研究者認為,當體溫數據關係到患者的診斷和治療時,醫生應該考慮測量核心體溫。作者認為,肛溫計可用於大多數患者,而膀胱內溫度計可以應用於需要導尿的患者。如果核心溫度測量難以實現,那麼次選途徑是測量鼓膜溫度,但在測量前需要進行校正。
研究者回顧了75項研究,共計8 682例患者。核心溫度計和金標準(肺動脈漂浮導管)的測量結果存在高度一致性。然而,在發熱患者中,外周溫度計與肺動脈導管的測量差距在成人中達到-1.44~ 1.46 ℃,兒童中達到-1.49~ 0.43 ℃。在低體溫患者中,這個差距更為顯著(成人-2.07~ 1.90 ℃,兒童數據暫缺)。
研究表明,外周體溫計可以證實發熱[特異度96% (95%可信區間93%~97%);P<0.001]。但當與核心體溫計相比時,外周體溫計診斷低熱的敏感度僅為64% (95%可信區間55%~72%;P<0.001 )。
研究者寫道:"儘管發熱不等同於感染,但是沒有發熱往往意味著存在嚴重感染的可能性很低。如果因為使用不準確的體溫計而誤認為沒有發熱,就可能導致抗生素使用的不及時,從而引發嚴重的後果。"
他們還認為,老年人、免疫功能不全患者、結締組織病患者或腫瘤患者在感染時往往症狀不典型,此時低熱將成為重要的體徵。
BMJ 2015;351:h6125 doi: 10.1136/bmj.h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