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 發熱的概念 -
發熱是指體溫(通常採用肛門測溫法)升高超出一天中正常體溫波動的上限,肛門測溫≥38℃或腋溫≥37. 3℃定義為發熱。
正常體溫一般為36-37℃
37.3-38℃為低熱
38.1-38.9℃為中度發熱
39-41℃為高熱
≥41℃為超高熱
貳
- 發熱按照時間分類 -
短期發熱是<2周;
長期發熱是≥2周;
發熱待查(fever of unknown origi,FUO),發熱持續2周以上,體溫37.5℃以上,經查體、常規實驗室檢查不能確認者;
慢性發熱是指低熱持續1個月以上;
各種測量溫度的工具,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壹
稽留熱:多為高熱常持續40℃左右,一日間溫差不超過1℃,見於傷寒、大葉性肺炎等;
貳
弛張熱:多在39℃左右,一日間溫差超過2℃,但最低溫度未達正常,見於敗血症、重症肺結核、川崎病等;
叄
間歇熱:一日間高溫與正常體溫交替出現,或高熱期與無熱期交替出現,見於瘧疾、回歸熱等;
肆
波浪熱:熱度逐漸上升達高峰後逐漸下降至低熱或正常體溫,以上反覆出現似波浪,可連續數月,見於布魯菌病。
伍
不規則熱:熱型無一定規律,熱度高低不等,持續時間不定,見於流行性感冒,肺結核,膿毒敗血症、癌症等。
各種測量溫度的工具,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體溫測量的建議
1
兒童測量肛溫和腋溫時,電子體溫計與水銀體溫計測量溫度差異小
水銀測溫計易斷裂發生水銀洩漏,嬰幼兒應慎重
2
不同測量方式之間的轉換
腋溫與肛溫相差0.5℃
口腔溫度與肛溫相差0.5℃
耳溫與肛溫相差0.74-1.34℃
前額化學測溫與肛溫相差1.2℃
溫馨提醒
1. 記住!發熱不是病,只是一種現象。所以家長和醫生不能只關注發熱,更要尋找原因。
2. 發熱的利弊:發熱的潛在好處包括:延緩某些細菌和病毒的生長和繁殖,以及在適度升高的溫度下增強免疫功能。發熱的壞處有:發熱使人不舒服與人體代謝率增加耗氧量增加等有關。
3. 為什麼要退熱:一方面減輕發熱的不舒服,另一方面是減輕對發熱的恐懼情緒。
4. 不建議對乙醯胺基酸和布洛芬聯合或交替治療兒童發熱,儘管這樣做可能比單獨使用任何一種藥物退熱更有效。對兒童發熱,聯合或交替使用退熱療法的安全性的影響的信息很少,切理論上也存在肝臟或腎臟損傷的問題,特別對於體質比較弱的孩子。
侯瑋瑋,女,1982.01生,碩士研究生,副主任醫師,新生兒科副主任,全國新生兒科普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兒科臨床工作,曾在以色列施耐德兒童醫學中心進修,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在臨床工作中能熟練掌握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兒科和新生兒科急救工作。尤其擅長對新生兒窒息、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黃疸、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等新生兒危重症、疑難病的處理。曾獲得「揚州市巾幗英雄」稱號,獲得「揚州市婦幼健康競賽一等獎」,兩次獲得「江蘇省兒童應急救援大賽二等獎」等獎項。工作至今在兒科核心期刊發表文章數篇,同時參與兒科規培生管理和揚州大學本科生及留學生兒科教學工作。
專家門診時間:周一上午
來源:新生兒科 候瑋瑋
編輯:學友
審核: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