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一高就緊張,發熱背後的原因有哪些?

2020-11-29 網易新聞

2020-11-27 09:10:17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舉報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新冠疫情發生至今,體溫測量已經成為我們每日必做的功課,雖然現在絕大部分地區都恢復了正常,但我們進入商場、醫院、飛機場、火車站、客運站等場所,還是需要測量體溫。那發熱與新冠病毒之間究竟有何千絲萬縷的關聯,對於體溫和發熱,您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解釋一下。

  測量體溫工具多

  常見的體溫測量工具有很多,水銀體溫計、電子體溫計、紅外測溫儀(額溫槍,耳溫槍)等。各有什麼應用場景呢?

  水銀又叫做汞,汞對於環境的危害非常大,所以全球多個國家已經陸續禁用含汞的醫療器械。現在應用比較廣泛的是電子體溫計和紅外體溫計。其中紅外體溫計,又包括接觸式的和非接觸式的。比如我們家用的耳溫槍,它是屬於接觸式的紅外體溫計,而我們在公共場所使用的額溫槍都是非接觸式的紅外體溫計,比較適合於公共場所對於發熱人群的篩查。

  體溫多少算發熱?

  體溫體溫顧名思義,就是人體的溫度。問題是人體不同部位的溫度也不一樣。我們居家常用的測量體溫的部位是口腔、腋下,現在比較流行的耳溫槍,就是用紅外輻射信號的方法來測量鼓膜的溫度。醫院裡面常用的還有一個溫度,就是肛溫,代表直腸的溫度。一般來說肛門和鼓膜的溫度比較相近。臨床上面,把腋溫大於37℃、口腔溫度大於37.3℃、鼓膜也就是耳溫和肛門的溫度高於37.8℃,稱為發熱。

  發熱與新冠感染的關係

  簡而言之,就是發熱不都是新冠,新冠可能不發熱。

  怎麼理解呢?

  就是發熱的原因有非常非常多,新冠病毒所導致的肺炎僅僅是發熱原因其中之一。而確診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裡面,很多是無症狀的,感染了新冠病毒卻沒有發熱,或者一些重症患者,由於集體免疫力已經全面潰敗,也會沒有發熱,所以我們並不能夠以沒有發熱,作為排除新冠的依據。新冠的診斷需要結合接觸史、流行病學史、特異性高的核酸、抗體檢測、影像學檢查、化驗指標等綜合判斷。

  既然這麼不對等,那為啥一定要測體溫,天天上報體溫?

  首先,發熱是新冠狀病毒肺炎最常見的症狀,而測量體溫是最容易監控和篩查的辦法。進入火車站等人流眾多的公眾場所、小區和商場必須測溫。還有許多定點醫院所設置的發熱門診,都是基於新冠肺炎發熱這一最常見的表現來鑑別潛在的感染人群的。

  發熱的原因有哪些?

  發熱臨床上最常見的一個症狀,但是它背後的原因呢,可以說是千奇百怪。我們有一個專有的診斷名詞叫做FUO(不明原因的發熱),是指體溫超過38.3℃,大於三周,並且經過一周的細緻排查仍不能明確病因的疾病。FUO跟UFO一樣變幻莫測,是內科裡面最疑難的一組疾病。

  引起發熱最常見的原因是感染性的發熱。各種病原體感染入侵我們人體,就會引起發熱反應。病原體,包括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結核、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立克次體等等。臨床上面診斷感染性原因引起的發熱,必須還要找到病灶,也就是病原體感染人體的部位。最常見的引起感染性發熱的部位是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因為這三個通道都是與外界環境直接相通,所以最容易被病原體入侵。還有一些不和外界直接相通的部位,比如說心臟的瓣膜感染,叫做感染性心內膜炎;肝臟的感染,就是肝膿腫;還有結核菌感染骨頭,叫做骨結核;感染到腦膜叫做腦膜炎等等。這些感染部位的定位,往往就需要用到一些影像學的辦法來進行定位。只有同時找到了病原菌和感染的部位,才能將發熱明確地診斷為感染性發熱。

  非感染性發熱裡面又分為以下幾大類疾病:

  1.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血管炎、成人STILL病、皮肌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等;

  2.腫瘤:如腎上腺、腎臟腫瘤,結腸癌、肝癌、胰腺癌,各種轉移瘤等。

  3.內分泌系統疾病:亞急性甲狀腺炎,甲狀腺功能亢進等。

  4.血液系統疾病:各種類型的白血病、淋巴瘤等。

  5.其他原因:如藥物引起的藥物熱,手術後吸收熱,體溫調節中樞功能異常引起的中樞性發熱等。

  如上所述,發熱的原因涉及全身各大系統,有幾十上百種病因,醫生根據病史、症狀、體徵和影像學、化驗等工具可以輕而易舉的將絕大多數發熱背後的原因診斷出來,但總有那麼一小部分的發熱,雖然經過仔細排查仍不能夠明確診斷,稱之為發熱待查,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疑難雜症,所以發熱看似常見,有時候並不那麼簡單。

  本文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醫學科普專委會主任委員王韜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發熱時體溫的調節過程
    由於致熱原的作用使體溫調節中樞體溫調定點上移而引起的調節性體溫升高(超過正常值0.5℃),稱為發熱。發熱是在發熱激活物(如體外的細菌、病毒等,體內的類固醇、炎症反應分泌的細胞因子等)和內源性熱原(Endogenous Pyrogen,EP)的作用下,機體對體溫調節的結果,其發病機制包括三個基本環節。
  • 體溫高於多少是發熱?怎麼測才更準?
    點擊查看 我是不是發熱了?這幾天,測體溫成了大家最關心的話題。進小區、進單位,滴一下!一直有朋友發消息問我,體溫是不是高了?37.3℃是不是發熱了?因為大家都害怕發熱。
  • 體溫高於多少才是發熱?怎麼測才更準?
    原創 吉米大夫 吉米大夫我發熱了嗎?這幾天,測體溫成了大家最關心的話題。進小區、進單位,滴一下!一直有朋友發消息問我,體溫是不是高了?37.3℃是不是發熱了?因為大家都害怕發熱。
  • 怎樣區分孩子正常的體溫升高和發熱?
    感染、環境以及運動等多方面因素都可使孩子的體溫發生變化。孩子體溫升高不一定就是異常,也就是說,體溫的升高不一定就是發熱。若有短暫的體溫波動,但全身狀況良好,又沒有其他異常表現,家長就不應認為孩子在發熱。其實,就像我們大人在運動後體溫會有所升高一樣,小兒哭鬧、吃奶等正常生理活動後,體溫也會升高。一般情況下,體溫不會升得太高,多為37.5℃~38.0℃之間。
  • 身體發熱就一定是細菌感染?醫生:這些原因也需警惕,別誤了治療
    #百裡挑一#發熱,老百姓俗稱發燒,是每個人都經歷過的事情。我們人類屬於恆溫動物,體溫異常升高往往預示著疾病的到來。從正面角度看,發熱是我們身體對抗疾病的一種手段,發熱對感染性疾病患者是有一定益處的。研究發現,即使沒有發生感染,低熱也能降低某些患者的死亡率。
  • 人體的體溫只有35℃?背後的真相你了解過嗎?這3個原因不容忽視
    人體溫度是恆定的,基本上保持在36℃至37.3℃之間,高於這個溫度範圍即為「發熱」,根據高溫的閾值不同,又可以分為「低熱」「中熱」和「高熱」。現實中有很多因素可以導致體溫升高,比如炎症反應、感冒,但是對於低溫,也就是體溫低於36℃,你有了解過背後的原因嗎?
  • 交流接觸器導線發熱的原因有哪些
    打開APP 交流接觸器導線發熱的原因有哪些 電工之家 發表於 2019-11-24 06:44:00   交流接觸器導線發熱的原因?
  • 只要體溫超過了37℃以上就屬於發熱?提醒:切忌盲目服用退燒藥
    由於當前「新冠疫情」的原因,為了預防新冠肺炎進一步發展,「測量體溫」成了生活中每天都要做的事情。特別是出入公共場所時,總有人會拿「槍」指著自己,測一下體溫是否正常。與此同時,關於體溫的疑問也越來越多,到底什麼程度才算是發燒?
  • 常見的怕熱原因有哪些?這6類原因恐與疾病有關
    發燒體溫升高人體正常功能時的體溫是37度左右,如果體溫高也就是超過了37度以上的情況,那麼人們就會自己感覺發熱,會有出汗的表現,不過一般的發熱不用過於擔心,這是人體對抗疾病的一種防禦機制,不過如果體溫升高過快,或者達到了38.5攝氏度以上,那就必須儘快求醫。
  • 體溫槍貨源緊張,用工業測溫槍「應急」?不可!
    進小區量體溫、去公司量體溫、進飯店量體溫……疫情當前,體溫槍成了搶手貨。記者調查發現,貨源緊張之下,網上有商家打起「小算盤」,稱工業測溫槍也可用來測量篩查人體溫度,且「溫度誤差不大」。專家則認為,工業測溫槍不適合於人體測溫,建議嚴格測溫機制。
  • 體溫異常淨是虛驚!看看測溫槍報警後各方如何處置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天氣逐漸轉熱,此前在地鐵、商超、小區等均有測出體溫異常者。不過經後續跟蹤確認,都排除了新冠肺炎結果。而這背後,導致體溫異常的原因很多,有時在車內悶太久、穿衣搭配不對、走路快了等,都會被測出「異常」。
  • 孩子體溫超過37度是發熱?如何正確判斷?哪種體溫計好?
    到了醫院,一測體溫,37度3,可沒想到醫生說,沒事,這正常的,並不是發熱。欣欣不解了,體溫超過37度,不就是發熱了嗎?為何醫生說,孩子是健康正常的呢?其實,和欣欣一樣有這方面疑惑的家長有不少。一、給寶寶測量體溫的方法我們家長給孩子測量體溫,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1 口腔溫度將體溫表放入寶寶口腔測量。如果孩子口腔溫度在37.8攝氏度以上,即為發熱。
  • 孩子體溫多少度,才算發燒?出現這種情況,必須送醫院
    事實上——小孩發燒,家長往往緊張之極,手足無措。無論白天黑夜,一發燒就第一時間往醫院跑。但實際上,小孩發燒,多半不是什麼大問題(當然,有些發燒確是大問題的症狀之一)。家長如果掌握一些相關知識和技能,在小孩發燒時,則可冷靜判斷,適當自我處理,免去奔波勞頓之苦,讓孩子得到及時處理。
  • 體溫升高原因只有發燒嗎?
    學校每天都會多次給學生測量體溫,體溫只要達到37.3℃,就算發燒,要全班隔離。復學的防疫工作到底是怎樣的?家長、學生、老師都要做哪些事?1藥網調查了一下浙江省杭州市的復學防疫政策,以杭州一民辦小學為例,來給大家講一講。家長:每天填寫健康申報表,每天孩子上學前都要給孩子測體溫,只要達到37.3℃,都不能來上學。
  • 關於發熱和如何測量體溫小知識你知道嗎?
    壹 - 發熱的概念 - 發熱是指體溫(通常採用肛門測溫法)升高超出一天中正常體溫波動的上限,肛門測溫≥38℃或腋溫≥37. 3℃定義為發熱。
  • 正確認識孩子發熱
    7.體溫<38℃,精神挺好,可以觀察監測體溫,孩子如果沒有不舒服,可以不喝退熱藥現觀察,相反體溫>38℃,或者孩子有不舒服,可以喝退熱藥(布洛芬和對乙醯氨基酚任意一種)。8.退熱藥按說明書喝就好,精確一點可以按每公斤:布洛芬:5-10mg/kg/次,對乙醯氨基酚:10-15mg/kg/次。
  • 逆變器中場效應管發熱的原因有哪些
    打開APP 逆變器中場效應管發熱的原因有哪些 創意電子DIY分享 發表於 2020-04-19 10:53:44   逆變器的場效應管工作於開關狀態,並且流過管子的電流很大,若管子選型不合適、驅動電壓幅度不夠大或電路的散熱不好,皆可導致場效應管發熱。
  • 如何正確處理寶寶發熱呢?
    ●1歲以內的嬰兒因為體溫調節中樞發育還不完善,所以體溫受環境溫度影響會比較大,天氣炎熱或者包裹太多,會出現體溫的升高;●每個兒童的正常體溫略有不同;●兒童時期的正常體溫較成人稍高;●晝夜之間有波動,晨間低,下午稍高,但波動範圍小於1&nbsp;℃;●體溫受許多因素影響(如飲食、運動、哭鬧、室溫、穿衣等)。
  • 孩子發熱總不好?竟是這個小蟲子惹得禍,原因可能連醫生也沒想到
    發熱是兒童很常見的疾病,特別是流感、感冒、肺炎都會引起發熱。但是有個疾病可能是我們意想不到的。近些年,媒體報導的恙蟲致死的案例越來越多,人們也開始關注這個看起來毫不起眼的小蟲子。一隻小蟲子真得有那麼可怕嗎?
  • 自測體溫時如何判斷「真發燒」
    昨天,記者就發熱相關問題採訪了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病科主治醫師馬玉燕。指標與測量部位有關人的正常體溫是多少?這與測量部位有關。據介紹,接觸式測量的人體部位主要有口腔、直腸、腋下3個。口腔測量是臨床上最推薦的方式,正常體溫範圍為36.3—37.2℃,37.3℃及以上是發熱,37.3—38℃屬於低燒,38.1—39℃屬於中燒,39.1—41℃屬於高燒,41.1℃及以上屬於超高燒。與成年人不同,兒童發熱經常達到39—40℃高燒,家長不必過於緊張。對於嬰幼兒和部分老年人,需要用肛表測量直腸體溫。這個部位的溫度比口腔溫度高0.3—0.5℃,37.6℃及以上是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