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冰洋海冰消失?科學家:將開闢出新航道,但對地球氣候影響嚴重

2020-12-03 環球科學大觀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自然氣象#系列徵文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日前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如果全球的平均氣溫上升2攝氏度,那麼每年9月份之前北極海冰會徹底消失,即溫度的上升將導致海冰在每年夏季完全融化。毫無疑問,這一影響是顛覆性的。為此,國際研究小組的Won Chang博士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提問:北極海冰在9月份之前完全融化所需的全球溫度變化的最低範圍是多少?這是一個我們必須知道答案的問題。

北極地區的夏季非常短暫。從過去幾年來看,9月是北冰洋一年中海冰覆蓋率最低的一個月份。北極海冰在6月到9月間持續融化,9月份過後,隨著溫度的降低海水又開始結冰,因此9月份是北冰洋一年中海冰最少的月份。而當時《巴黎協定》亦用9月作為衡量標準同樣是因為九月份是北極夏季和冬季的過渡交替期。

該研究小組預測,當地球平均溫度上升1.5攝氏度時,9月的北冰洋的海冰消失概率至少為6%;當溫度上升2攝氏度時,北冰洋的海冰在九月份之前完全融化的概率提升至28%。而基於現今的工業化水平,研究人員預計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將會上升3-4攝氏度(最悲觀數據)。顯然,這一現狀遠遠超出了2015年籤署的巴黎協定的既定目標,再加之2017年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更給全球環境蒙上了一層陰影…

新南威爾斯大學及其氣候變化研究中心的Jason Evans教授認為,這些研究利用新的統計和數學模型來預測21世紀的氣候變化和影響,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北冰洋夏季海冰融化得越多,意味著冬季結冰所需的時間周期就越長,這對於那些北極野生動物來說非常不利,例如海豹,北極熊等。研究人員預測,由於生存環境的急劇轉變,北極熊等食肉物種將被迫通過捕殺幼崽來維持生命。唯一的好處就是,新航道的開闢。夏季北冰洋航道的開闢將大大縮短傳統航線的長度,為我們帶來經濟效益。但對整個地球產生的環境、氣候影響遠非我們能夠想像。

科學家表示,目前還沒有收到更多關於這項研究的反饋信息,研究人員正在試圖了解更多的不確定因素,對此列出更多的假設條件,最後以概率的形式進行量化研究。與此同時,公眾對氣候變化的認識往往取決於自己居住地的地理位置。例如,大多數的韓國人不會質疑氣候變化的來臨,這不是說他們的預測準確性更高,而是他們所生活的地區能夠非常明顯地感受到氣候變化。這種影響也會對研究造成幹擾。

作者/朱張航宇

參考文獻:R. Olson et al, A novel method to test non-exclusive hypotheses applied to Arctic ice projections from dependent mode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DOI: 10.1038/s41467-019-10561-x

相關焦點

  • 北極海冰減少後果很嚴重 對全球氣候演變影響大
    今年2月,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氣象研究所和德國氣候計算中心推出的最新氣候模型顯示,北極海冰融化速度與二氧化碳排放緊密相關,北極海冰融化速度超出先前預期,如不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到本世紀中後期人們在夏季將不見海冰蹤影,如果情況繼續惡化,即使在冬季北極海冰也會最終消失。
  • 北極海冰減少 影響的不僅僅是北極熊的家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環境質量與安全團隊叢志遠研究員與合作者研究發現,北極海冰減少加劇氣溶膠等汙染物向青藏高原輸送,相關研究成果於8月31日在線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近期,有關北極海冰減少的壞消息接二連三:加拿大現存最大、最完整的米爾恩冰架坍塌,格陵蘭島冰蓋加速融化且將不復存在,甚至有科學家預測15年內北極海冰將消失。
  • 北極海冰減少 影響的不僅僅是北極熊的家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環境質量與安全團隊叢志遠研究員與合作者研究發現,北極海冰減少加劇氣溶膠等汙染物向青藏高原輸送,相關研究成果於8月31日在線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近期,有關北極海冰減少的壞消息接二連三:加拿大現存最大、最完整的米爾恩冰架坍塌,格陵蘭島冰蓋加速融化且將不復存在,甚至有科學家預測15年內北極海冰將消失。北極海冰真的會越來越少甚至消失嗎?
  • 北極海冰減少,影響的不僅僅是北極熊的家……
    近期,有關北極海冰減少的壞消息接二連三:加拿大現存最大、最完整的米爾恩冰架坍塌,格陵蘭島冰蓋加速融化且將不復存在,甚至有科學家預測15年內北極海冰將消失。冰齡超過4年的海冰被科學家稱為「多年冰」,研究表明,20世紀80年代,北極地區約有三分之一的海冰為多年冰,如今北冰洋的多年冰已經近乎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每年會形成並完全融化的一年冰,它們將更容易在夏天融化,加劇海平面上升與溫室效應。與此同時,北極海冰的厚度也發生了明顯變化,以往北極夏天的平均冰層厚度為4.88米,到20世紀末只有2.75米左右,減少了43%。
  • 北極恐將面臨夏季無冰?科學家:北冰洋海冰正加速消失
    眾所周知,地球有兩級,南極和北極。南極有南極洲,而北極有北冰洋。美國國家雪冰數據中心專家塞雷澤表示,「我們正朝著季節性無冰的北冰洋的時代靠近,今年是棺材上的又一枚釘子。2020年將成為北極海冰萎縮趨勢的一個驚嘆號。」專家認為,這是氣候變化的標誌。北極冰層從1984年有超310萬平方公裡的面積被4年以上冰覆蓋,如今僅有11.6萬平方公裡,意味著35年裡減少了95%。
  • 全球變暖 北極海冰或將消失
    另外,由於北極海冰大幅減少造成的初冬和後冬AO位相轉折,還會導致冬季氣溫在前後冬季節內出現大幅反轉,表現出明顯的次季節變化特點。不只冬季天氣氣候會受到北極海冰的影響,春季和夏季,北極海冰還將通過影響亞歐地區中高緯度春季積雪和土壤溼度變化等,使得海陸熱力差異增大,從而影響東亞夏季風的強度以及雨帶變化。可以說,北極海冰變化就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指標系和「放大器」。
  • 全球變暖 北極海冰或將消失
    北極多地今夏出現破紀錄高溫,對冰凍圈造成重大影響。海冰曾是北冰洋的「甲冑」,如今「甲冑」越來越薄、越來越軟,有些已變成「輕紗」。它的變化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個能引發海洋和大氣一系列變化的導火索。那麼,北極在全球氣候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北極持續「高燒」將帶來哪些影響?……本期科普看臺一一解答。
  • 北冰洋出現黑色海溫!科學家警告:新北極正形成,全球氣候或大變
    從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的分析數據上看,在北冰洋內,出現了「黑色海水」——偏暖程度極其嚴重的海水,尤其是俄羅斯沿岸,很多地方海水溫度比常年平均水平偏高超過5度!,最終拉動北冰洋很多地方溫度偏高,比如西伯利亞中北部的泰米爾半島附近的空氣溫度比1981年至2010年的平均溫度高出6攝氏度,這導致了俄羅斯沿岸的海冰崩潰。
  • 北冰洋出現黑色海溫!科學家警告:新北極正形成,全球氣候或大變
    9月1日和9月15日範圍對比,可見海冰劇烈退縮為什麼北極海冰融化得如此厲害?從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的分析數據上看,在北冰洋內,出現了「黑色海水」——偏暖程度極其嚴重的海水,尤其是俄羅斯沿岸,很多地方海水溫度比常年平均水平偏高超過5度!
  • 北冰洋已走到盡頭?2050年夏季海冰完全消失,自然周期被打破!
    研究人員通過多種氣候模型的分析發現,北冰洋將在本世紀中葉(即2050年)之前呈無冰狀態,屆時北極夏季海冰將全部消失。美國極地地球物理學家Dirk Notz發表公開言論稱,就算我們以最快的速度大幅度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使全球變暖的漲幅保持在2℃以下,也無力改變這一悲痛的事實。如今,北極自然演化周期已經被打破......
  • 北冰洋已走到「盡頭」?2050年夏季海冰完全消失,自然周期被打破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研究人員通過多種氣候模型的分析發現,北冰洋將在本世紀中葉(即2050年)之前呈無冰狀態,屆時北極夏季海冰將全部消失。美國極地地球物理學家Dirk Notz發表公開言論稱,就算我們以最快的速度大幅度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使全球變暖的漲幅保持在2℃以下,也無力改變這一悲痛的事實。如今,北極自然演化周期已經被打破……數百年來,北極海冰一直保持著自己的「運動軌跡」。冬季極地的極端溫度將北極地區的海水凍結起來,北極海冰隨之膨脹,當夏季溫度回升,原本被凍結的冰層化成海水,與原本的北冰洋融為一體。
  • 15年內北極海冰或將消失,北極熊面臨滅絕,其它生物不會好過
    整個地球都是一個整體,無論是哪個環節出問題,整個地球都可能會陷入到危機之中。在近期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來自中國科學院的研究員團隊表示,未來15年的時間裡,北極海冰很可能會消失。這樣一來,北極海冰越來越少,北冰洋的海面上升也就自然越來越高,同時,北極生態系統也會因此而受到破壞,包括整個地球。
  • 科學網—地球升溫殃及北冰洋 海冰密度史上最低
    氣候變化是一個永恆的世界性話題,升溫的地球正使北冰洋遭殃。 日本《每日新聞》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發布的觀測結果顯示,北冰洋的海冰面積已經處於史上第二小,海冰密度處於史上最低的狀態,冰和海水間縫隙大小的指標也處於史上最低水平。
  • 通訊:探路「冰上絲綢之路」——記中國科考隊穿越北冰洋中央航道
    14天,1700海裡,在一次次選擇與堅持下,中國科考隊不畏艱險,為中國北極科考開闢了新區域,積極探索「冰上絲綢之路」。  新航線  北極航道主要包括俄羅斯沿岸的東北航道、經加拿大北部北極群島的西北航道和穿越北冰洋中央公海海域的中央航道。
  • 2050年北極海冰可能完全消失,將給我們帶來什麼影響?
    近日,NASA用動畫展示了35年來北極海冰的消融情況,其中多年海冰相比1984年已經消融了95%以上。更有專家預測,到2050年,北極海冰將完全消失,這將給地球氣候帶來巨大影響。在北極的熱量交換、氣候、生態環境中海冰尤其是多年冰扮演著重要角色,而根據動畫顯示,35年以來多年冰消融95%以上,所以專家預測到2050年北極海冰可能將完全消失。北極冰的消失會給地球帶來極端化的氣候,而對於哪些對海冰賴以生存的北極熊更是毀滅性的打擊。
  • 北極海冰正快速消失!19國科學家探險1年敲響氣候變暖警鐘
    但是,當科考船在海冰中漂流時,研究人員收集的信息將對幫助科學家了解氣候變化的影響至關重要。去年行前的新聞發布會上,這個項目團隊的負責人馬庫斯·雷克斯(Markus Rex)曾表示,北極被認為是全球「氣候變化的震中」,卻是人類在氣候系統中了解最少的一環。在當前氣候研究領域的諸多氣候模型中,北極地區都是存在「最大不確定性」的區域,但又是全球變暖最快速的地區。
  • 北極夏季海冰最早2035年可能完全消失
    圖源:KATIE ORLINSKY,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上個月,北冰洋的海冰比自1979年科學家開始用衛星跟蹤記錄以來的任何一個7月都要少,標誌著毀滅性的、重塑地球的必然趨勢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北冰洋將迎來無冰的夏天。  每年,在漫長、黑暗的冬季,北極海冰都會因海面結冰而增加。
  • 科考團隊:北冰洋的海冰在加速消失 前景不樂觀
    原標題:世界最大北極科考團:北冰洋的海冰正在加速消失 前景並不樂觀當地時間12日,史上規模最大的北極科考團「馬賽克」結束逾一年的探險之旅返回德國不萊梅港並發布了初步考察結果,稱北冰洋的海冰正在加速消失據悉,「馬賽克」是「跨學科北極氣候研究海上漂流觀測站」的縮寫,由德國大氣科學家雷克斯帶領,於2019年9月20日正式從挪威起航出發。這支匯集了600多人的20國科學家團隊乘坐破冰船在冰海中漂流了389天,從而收集到關於北極地區受到全球變暖影響的重要信息。該地區被認為是氣候變化的「震中」。
  • 北極海冰縮減 影響幾何?
    今年9月初,極區依然維持高溫,北冰洋邊緣的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海溫比常年高5℃,如果9月份出現環流的異常,不排除今年9月份北極海冰面積創造新紀錄。張若楠製圖北極海冰還對東亞地區天氣氣候有重要影響。一旦北極海冰大量偏少,通過影響烏拉爾山阻塞高壓和西伯利亞高壓這一引導冷空氣南下的重要天氣系統,可致使東亞冬季風偏強,從而導致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偏低、強寒潮天氣頻發。
  • 最新研究表明,北極夏季海冰很可能在2050年之前消失
    英國氣象局極地氣候計劃負責人埃德·布克利(Ed Blockley)說:「令人震驚的是,這些模型反覆顯示出2050年之前北冰洋夏季無冰的潛力,幾乎與採取何種緩解氣候變化影響的措施無關。」新研究背後的團隊之一。「所有可能的未來都有信號。這是出乎意料的,非常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