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液泡膜是選擇透過性膜?
生物膜均是由磷脂分子構成的,都具有選擇透過性,所以細胞膜和液泡膜也一樣具有選擇透過性。 1知識拓展 液泡是由單層膜與其內的細胞液組成的。主要存在於植物細胞中。低等動物特別是單細胞動物的食物泡、收縮泡等均屬於液泡。液泡中有細胞液。
-
核膜解體形成的小泡是雙層膜嗎?
核膜崩解主要有兩種假說:一種假說認為崩解的膜泡組分孤立存在,並不相互融合,也不與內質網混合,主要證據是,在爪蟾卵提取物中可以分離到含有特定核膜蛋白的膜組分;另一種假說主要認為崩解的核膜組分完全融入到內質網上,主要證據是通過螢光顯微鏡觀察,可以看到內層核膜蛋白完全和內質網共定位。
-
細胞核膜微管再生及微管正末端動態調控
from the nuclear envelope」和「The concerted actions of Tip1/CLIP-170, Klp5/Kinesin-8, and Alp14/XMAP215 regulate microtubule catastrophe at the cell end」 兩項研究成果,分別揭示細胞核膜上
-
生物物理所揭示細胞核膜蛋白SUN2自調控的分子機制
超過60種核膜蛋白定位於內外核膜上,對修飾核膜以及保證核膜的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進化上高度保守的內核膜蛋白SUN和外核膜蛋白KASH在核膜間隙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個跨越核膜並連接細胞骨架與細胞核骨架的分子橋梁。在細胞核內,SUN蛋白與細胞核骨架蛋白相互作用,而在細胞質內,KASH蛋白與細胞骨架蛋白相連。
-
...研究院雷鳴團隊揭示哺乳動物減數分裂前期端粒在核膜附著的結構...
TERB1-TERB2-MAJIN介導端粒在核膜的附著。在減數分裂前期I的早期,端粒結合到跨核膜LINC複合體SUN1亞基的核內部位,在LINC複合體的介導下沿著核膜運動,並在短暫的時期內聚集在一起形成花束結構(bouquet);這一現象在減數分裂過程中非常保守,對同源染色體的正確配對和分離至關重要。
-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張先恩課題組發現HIV-1可藉助核膜內吞方式進入...
然而,最近的研究已發現,病毒衣殼也存在於細胞核中,並在整合位點選擇和免疫逃逸中發揮著作用。 針對上述問題,該研究對病毒和細胞的多種組分進行差異性複合螢光標記,以便動態示蹤觀察病毒與細胞的相互作用。
-
性與性選擇
「性」在進化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性」在生命物質進化中的角色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性具有著遺傳有益於生存能力的有用信息的功能,生命物質可以通過「性」將有用的遺傳信息傳遞給下一代。無論是動物界還是人類,異性在尋找伴侶和交配對象的時候都是選擇那些強大的異性,人會選擇外貌姣好的、有智慧的、有才能的異性作為伴侶,這些選擇性間接目的就是選擇能夠帶來優異的遺傳基因
-
【學術前沿】北大張傳茂團隊在核膜蛋白SUMO化修飾和功能研究...
,由內外雙層核膜和貫穿內外的核孔複合體構成。核膜在細胞分裂時進行去組裝和再組裝等一些有序動態變化。保持核膜結構的完整性及其在細胞周期進程中有序的動態變化,對於基因組的穩定性、細胞的各項生命活動乃至生物個體的生存等,具有重要的生物學意義。編碼不同核膜蛋白的基因若發生突變,將會引起一系列嚴重的核膜相關疾病。
-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張先恩課題組發現HIV-1可藉助核膜內吞方式進入細胞核
然而,最近的研究已發現,病毒衣殼也存在於細胞核中,並在整合位點選擇和免疫逃逸中發揮著作用。 針對上述問題,該研究對病毒和細胞的多種組分進行差異性複合螢光標記,以便動態示蹤觀察病毒與細胞的相互作用。結果發現,病毒粒子在進入細胞後沿微管運動並逐漸在核膜外側微管組織中心(MTOC)附近聚集,導致鄰近核膜發生凹陷;病毒粒子趁勢進入凹陷區域;在ESCRT-III系統參與下,變形核膜開始被修復,凹陷邊緣兩端生成的新核膜向中間延伸形成核膜囊泡結構並將病毒粒子包裹;囊泡內側膜破裂,釋放病毒粒子入核。由於病毒是沿微管運動向細胞核集聚,微管抑制劑的幹預使上述現象消失。
-
Cell子刊: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馮巍研究組揭示細胞核膜蛋白SUN2自調控...
2015年12月10日,國際學術雜誌《Cell》子刊《Structure》期刊在線發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馮巍課題組的研究論文,論文題目為「Coiled-coil domains of SUN proteins as intrinsic dynamic regulators」,報導了細胞核膜蛋白SUN2(一種鼠源性SUN蛋白)CC結構域對自身SUN結構域活性調控的結構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