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單晶金屬箔可實現大面積製備(助力鋰電和燃電再發展)

2021-02-13 能源學人

與單晶金屬相比,多晶金屬因具有非常多的晶界而表現出較差電性能和機械性能。以銅為例,與多晶銅相比,單晶銅具有很多優點:

通過以上性能的對比,我們會發現如果單晶銅箔如果用於鋰電負極集流體,電池各方面性能則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銅單晶也是非常好的襯底材料,在表面科學、薄膜製備方面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近些年,銅上石墨烯的生長技術越發成熟,單晶銅箔對於提高石墨烯的質量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單晶金屬的價格昂貴,尺寸較小且難以獲取,越來越難滿足人們對大面積單晶金屬的需求。

 

近日,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IBS)的Hyung-Joon Shin和Rodney S. Ruoff(石墨烯大牛)等人以商用多晶金屬箔為原料,通過無觸點退火(Contact-Free Annealing; CFA)的辦法獲得了廉價易得的單晶金屬箔。無觸點退火可實現接觸應力最小化,從而產生優先的平面內晶體取向和平面外晶體取向。在晶格旋轉過程中,伴隨著相鄰晶粒的消耗,使得表面能最小化,從而驅動著巨大單晶金屬晶粒的生長,其面積高達32cm2。以銅為例,如果表面能是多晶金屬面心立方結構(FCC)晶粒生長的主要驅動力,則由於表面能最小化,其他晶面則自發地轉變為{111}面,形成大面積{111}單晶銅晶粒。採用無觸點退火的辦法,作者還獲得了大面積Cu(111),Ni(111),Co(0001),Pt(111)和Pd(111)單晶金屬箔。其中Pt(111)的大面積製造,對於燃料電池的發展可能也將會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該成果發表在最新的一期Science上(Colossal grain growth yields single-crystal metal foils by contact-free annealing, DOI: 10.1126/science.aao3373)。

Fig. 1. A single-crystal Cu(111) foil produced by CFA.

Fig. 2. A single-crystal Pt(111) foil region produced by CFA.

Fig. 3. Texture evolution and grain growth for the large area single-crystal Cu.

Fig. 4.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112}<111> to the {111}<112> orientation for the single-crystal FCC foils.

將『能源學人』添加星標

就能第一時間接收到當天的最新消息

(瘋狂暗示)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大的單晶金屬箔誕生!
    導讀:本文創造性提出晶體表界面調控的「變異和遺傳」生長機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種類最全、尺寸最大的高指數晶面單晶銅箔庫的製造,發現金屬箔中的應變能和表面能是退火過程中異常晶粒生長的競爭性驅動力。由於大型單晶金屬箔在晶體外延、催化、電子和熱工等方面有巨大的潛在應用,所以製備具有不同晶面指數的大型單晶金屬箔一直是材料科學的重點研究方向之一。在單晶金屬箔中,高指數晶面在原理上較完整,能夠獲得更豐富多樣的表面結構和性能,但是控制並製備具有高指數晶面的單晶箔非常困難,因為相較於低指數晶面,高指數晶面在熱力學和動力學上均處於劣勢。
  • ACS Nano:單晶金屬薄膜和高質量石墨烯的集成晶圓級生長
    Burton(共同通訊作者)等合作報導了一種使用標準的冷壁化學氣相沉積(CVD)反應器將單晶金屬催化劑的製備方法與石墨烯生長方法組合在一起的工藝流程。在商業化的多晶Cu箔和c面藍寶石晶圓之間採用三明治結構,並顯示出在有限的間隙中近距離的真空升華可以得到高生長速率的Cu(111)外延單晶薄膜。這種布置可實現晶圓級規模製備,並抑制了反應器被Cu汙染。
  • 金屬箔上的 microLED
    我們在新墨西哥州Santa Fe的iBeam Materials公司,最近演示了也可以在多晶柔性金屬箔上沉積高質量的外延GaN。我們的技術為大面積,低成本,適用於卷對卷製造的GaN基器件生產工藝打開了大門。我們採用的方法採用了離子束輔助沉積。它用於沉積類單晶的中間層,該中間層形成之後外延氮化物層的基礎。
  • 【Angew】蘇大鄒貴付教授合作製備大面積超薄鈣鈦礦單晶薄膜
    目前,研究報導的鈣鈦礦單晶薄膜生長方法主要通過化學氣相沉積和溶液空間限制法,然而,所製備的薄膜厚度往往較厚,相應的器件性能也沒有多晶薄膜的器件高,因此,生長超薄大面積鈣鈦礦單晶薄膜至關重要。由於鈣鈦礦本徵對稱的晶體結構以及正八面體網格之間緊密的化學鍵連接,以及各低指數表面之間差異非常小的表面能,各向異性生長大面積超薄鈣鈦礦單晶薄膜仍然充滿挑戰。
  • ACS Nano:在多晶金屬箔上實現單晶石墨烯的可擴展生長
    本文,通過將單軸排列的石墨烯「種苗」「移植」到較大面積的催化生長基質上,介紹了一種代表性的2D材料單晶石墨烯的可擴展生長的一般方法。(a)將定向石墨烯種子陣列從母石墨烯基質多次移植到多晶金屬基質的方案,(b)從石墨烯種子的邊緣進行石墨烯的同質外延生長而沒有成核
  • Nature:北大劉開輝課題組首次實現分米級二維單晶六方氮化硼的製備
    導讀2019年5月22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劉開輝研究員、俞大鵬院士、王恩哥院士與合作者在《自然》雜誌在線發表題為「Epitaxial growth of a 100-square-centimetre single-crystalhexagonal boron nitride monolayer on copper」的研究論文,在國際上首次報導利用中心反演對稱性破缺的單晶銅襯底實現分米級二維單晶六方氮化硼的外延製備
  • 新突破:現在能讓石墨烯,變成單層單晶!
    科學家們研究了一個真正的單層,即大面積石墨烯薄膜覆蓋在大面積銅箔上。改進了化學氣相沉積(CVD)生長方法,消除了石墨烯生長在銅箔上的所有碳雜質。這種均勻「完美」的單層單晶石墨烯有望被用作超高解析度透射電鏡成像和光學設備的超薄支撐材料。
  • 蘇州大學鄒貴付、尹萬健教授合作製備大面積超薄鈣鈦礦單晶薄膜
    近日,蘇州大學鄒貴付教授和尹萬健教授從成核生長動力學角度,採用溶液過程動力學誘導晶面各向異性生長策略,製備了大面積超薄鈣鈦礦單晶薄膜。作者指出,各向異性生長鈣鈦礦薄膜需要考慮成核、生長以及誘導各向異性生長三個階段,並設計了相應的實驗合成方案,實現了該薄膜的各向異性生長。
  • 2020年金屬材料領域,15篇《Nature》、《Science》!
    點擊每篇的藍色標題可查看相應詳細介紹。1、金屬所等發表《Science》!這直接證明了不相連的界面處可成為氫陷阱,這一發現對於設計抗脆性鋼具有重要重義。3、鋼鐵再發《Science》!港大黃明欣等創強韌性組合世界紀錄的超級鋼材料的強度和韌性往往不可兼得,尤其是屈服強度超過2 GPa時難度成倍增加。
  • 直接利用金屬箔會是電池負極的未來嗎?
    在開發適用於可攜式和行動裝置的電化學電池的競賽中,鋰離子電池已無處不在,並幾乎有效取代了其他任何競爭技術。追求更高的體積能量密度是行動裝置鋰離子電池(LIB)邁向更廣泛應用的條件,同時材料的可回收利用也逐步得到關注。目前鋰離子電池負極的選材和製備工藝上仍然使用Sony公司1970s~1980s的標準,其已無法快速提升電極能量密度。
  • 應用於雷射器陣列的大面積高光學增益的CsPbBr3單晶薄膜
    單晶鈣鈦礦相比於多晶鈣鈦礦具有更少的缺陷濃度,更長的載流子遷移率,可以進一步提高器件性能。目前,大面積且具有高光學增益的單晶鈣鈦礦薄膜的製備仍然存在挑戰。因此,本文提出了一個在c面藍寶石襯底上製備大面積CsPbBr3單晶薄膜的簡便方法。
  • 國家納米中心等在大面積高光學增益的CsPbBr3單晶薄膜雷射器陣列...
    鉛滷鈣鈦礦材料具有較高的光吸收係數、載流子遷移率、電荷擴散長度,及較低的缺陷態濃度等優異的光電性質,可用於雷射器,發光二極體和光電探測器等。其中,通過溶液旋塗法製備的鈣鈦礦薄膜被廣泛應用於各類光電器件。
  • 鋰電之父Goodenough團隊再發力!助力全固態鋰金屬電池
    發展安全的全固態電池是取代有毒易燃的液態Li+電池的關鍵技術,且固態電解質是Li–S和Li–air電池的核心部件。鋰離子固態電解質應具有較寬的電化學窗口,較高的鋰離子電導率,可以在電解質/電極界面上快速轉移,且總厚度應小於20μm。
  • 自上而下法:製備單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utm_source=Other_website&utm_medium=Website_links&utm_content=RenLi-Nature-Scientific_Reports-Materials_Physics-China&utm_campaign=SCIREP_USG_JRCN_RL_solar_sciencenet_article_4th_July
  • 讓電荷橫行無界的橫向單晶鈣鈦礦電池
    圖 橫向鈣鈦礦單晶太陽能電池製備過程有機無機滷素雜化鈣鈦礦材料近十幾年在太陽能電池領域發展非常迅速,目前高光電轉換效率的器件都是基於鈣鈦礦多晶薄膜。在保持足夠長電極間距使其可低成本製備的同時,獲得高性能的橫向結構器件是實現IBC電池的重要前提,而橫向結構器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尚屬於有待深入挖掘的一個重要方向。對於橫向背接觸結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這屬於是一種表面電池,所以活性層的表面性質對於器件的性能影響是很大的。
  • 金屬所:實現複雜結構空心單晶葉片鑄件批量生產!
    近期,受中國航發集團貴陽航發精密鑄造有限公司委託,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高溫合金研究部鑄造高溫合金課題組高質量完成了某型號用400件單晶葉片的批量生產任務,標誌著我所已具備了複雜結構空心單晶葉片鑄件的批產供貨能力,實現了從科研到生產的轉變。
  • 有色金屬新材料、鋰電池板塊或許是新能源車的下一個突破方向
    宏達股份(600331):鋅冶煉+磷化工概念公司主營業務包括有色金屬鋅的冶煉、加工和銷售,以及磷化工產品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鋅錠、鋅合金以及磷酸鹽系列產品、複合肥等。鋅金屬具有良好的壓延性、耐磨性和抗腐性,廣泛應用於汽車、建築、船舶、輕工等行業;磷酸鹽系列產品可作高效肥料施用,也可作為氮磷原料製造複合肥,廣泛適用於各種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精製磷酸一銨還可作為乾粉滅火劑原料。公司是國內鋅冶煉的重點企業之一,公司現有電解鋅生產能力10萬噸/年,鋅合金生產能力10萬噸/年。
  • 世界最大尺寸、晶面指數最全的單晶銅箔庫實現可控制備
    單晶銅的電阻和交流阻抗更低,在電力傳輸領域以及電子工業領域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單晶銅柔韌性更好,在柔性電子線路領域潛力巨大;同時單晶銅是獲得特殊結構和功能的二維材料單晶薄膜和有機分子單晶薄膜可控制備的關鍵襯底。然而,當前商業化單晶金屬一般是通過切割塊體單晶鑄錠獲得,成本昂貴且尺寸小,無法精準製備出各種高指數晶面。
  • 世界最大尺寸、晶面指數最全的單晶銅箔庫實現可控制備
    然而,當前商業化單晶金屬一般是通過切割塊體單晶鑄錠獲得,成本昂貴且尺寸小,無法精準製備出各種高指數晶面。因此,開發大尺寸、豐富指數晶面單晶銅箔的宏量製造技術在材料科學和工程應用上具備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技術價值。近年來,劉開輝研究員帶領的輕元素材料團隊在大尺寸單晶銅箔製備及相關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 中國半導體十大研究進展候選推薦(2020-020)——— 大尺寸高指數晶面單晶銅箔庫的成功製備
    長期從事界面調控二維材料生長動力學和物性的研究,已發表SCI論文140餘篇,其中包括通訊作者的Nature (2篇)、Natute子刊(7篇)。撰寫綜述文章8篇,主編專著1部。獲得國家基金委「優青」、北京市 「傑青」等人才項目資助;擔任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負責人、Science Buletin副主編。主要從事凝聚態物理研究。曾任北京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