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10月10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精神衛生日」。在這樣的時間節點,錯誤地將 「抑鬱症」歸結為被拒絕登機的原因不該是新聞報導的本意,也不該成為我們討論的焦點。
10月14日凌晨,有網友微博發文稱,他與女朋友在山東威海大水泊機場準備乘坐春秋航空9C8743航班前往南京就醫,但其女朋友患有抑鬱症,因服用藥物副作用導致手抖,隨後「航空公司工作人員百般刁難」,致其女朋友情緒激動,最終被拒絕登機。
媒體在報導的時候用了「抑鬱症患者被拒絕登機」的字眼,但我覺得無論是從春秋航空公司的回應來看,還是從常識來看,真實的情況都應該是因為情緒不穩定,而非抑鬱症。
試想一下,一個抑鬱症患者,如果在登機的時候沒有症狀,外人看不出來,航空公司也看不出來,又怎會拒絕其登機呢?大概率是,當事人在登機前有了一些症狀。而這種症狀,對於航班這一特殊出行方式來講,需要風險評估,然後做出相應的判斷。即使不是抑鬱症,如果乘客有了這些症狀,同樣也會被拒絕。
這一點,從航空公司的回應中也得到了印證。春秋航空在《關於9C8743航班的情況說明》中表示,「鑑於工作人員多次安撫旅客,旅客情緒仍無法平復,基於安全因素,春秋航空勸退旅客,辦理了機票全退手續。在旅客情緒比較激動、病情不明,沒有專業醫療意見的情況下,出於對旅客本人健康和其他所有旅客飛行安全的考慮,謹慎地做出這一遺憾的決定。
當然,涉事乘客到底是因為抑鬱症本身而出現的情緒不穩定,還是因為航空公司發現她手抖之後,不人性化的詢問導致的情緒不穩定,還有待進一步的證實。但無論如何,我們在傳播這一新聞事件、介入這一話題討論的時候,都應該注意,不要把抑鬱症當做被拒絕登機的原因。因為這不僅不是真實原因,也會加劇社會對抑鬱症患者群體的歧視。
據官方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抑鬱症人數近三千萬人,這就意味著,差不多每50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得了抑鬱症。顯然這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可對於這個群體,社會還多有誤解歧視,是一種敏感心態;以至於得了抑鬱症的人,不願意外人知道,甚至不願意家人知道;那在這種氛圍下,顯然是不利於康復的。可事實上,抑鬱症跟其他疾病一樣,是可以通過藥物治療和心理幹預康復的,而且也應該得到及時的治療;而社會對他們的態度,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
剛過去的10月10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精神衛生日」,國家衛建委以「弘揚抗疫精神,護佑心理健康」為主題積極推進心理健康促進工作。在這樣的時間節點,錯誤地將 「抑鬱症」歸結為被拒絕登機的原因不該是新聞報導的本意,也不該成為我們討論的焦點。
正觀見習評論員 王航
編輯:梁冰
統籌: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