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野生人參產地分布
世界上,野生人參主要分布於兩個山脈:長白山脈和錫霍特山脈。
(—)長白山脈
長白山脈跨越中國和朝鮮。
1、中國長白山脈
中國長白山脈是東北地區東部山地的總稱,介於北緯38°46 ′~47°30 ′,東經121°08 ′~134°00 ′,略呈紡錘形,北起黑龍江省境內的完達山山脈北麓,南延至遼寧省境內的千山山脈老鐵山, 長約1300km,東西寬約400km。長白山脈由三列東北一西南向平行褶皺斷層山脈和盆地、谷地組成。最西列為吉林省境內的大黑山和向北延至黑龍江省境內的大青山;中列北起黑龍江省境內的張廣才嶺,至吉林省境內分為兩支——西支老爺嶺、哈達嶺,東支威虎嶺、龍崗山脈,向南伸延至千山山脈;東列完達山、老爺嶺和長白山主脈。總面積約28萬km²。
中國長白山野生人參生長地域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龍江、遼寧三省部分地區。
吉林省分布:主要分布在長白山及長白山脈的延伸地帶,包括撫松、集安、靖宇、長白、通化、 渾江、輝南、敦化、安圖、延吉、圖們、琿春等地。
黑龍江省分布:主要分布在小興安嶺東南坡和長白山脈的張廣才嶺。
遼寧省分布:主要分布於遼寧省東南部的桓仁滿族自治縣、新賓滿族自治縣等長白山餘脈。
2、朝鮮境內的長白山餘脈
朝鮮與中國吉林省、遼寧省以鴨綠江、圖們江相隔,長白山的餘脈延伸到朝鮮境內的蓋馬高原, 其與中國接壤的長白山餘脈也有野生人參生長,但產量不多。
(二)錫霍特山脈
錫霍特山脈位於俄羅斯遠東地區。
清鹹豐十年(I860年),沙皇俄國迫使清政府籤訂了《中俄北京條約》,將烏蘇里江以東大約 40萬km²的錫霍特山區割讓給俄國。
錫霍特山脈是地球上同緯度最富饒的地方,將日本海與內陸分割開來。由於大陸季風與溼潤的海洋氣團的輪流控制,該地區雨量豐沛、植被茂盛。茂密的原始森林為野生人參的生長提供了天然保障,是目前野生人參儲量最多的地區。
二、野生人參的生長特點
(一)野生人參的生長環境
野生人參的生長穩定、緩慢,與其環境特點緊密相關。
1、林相特點
野生人參的生長地域多是原始的針闊葉混交林,高大的喬木、眾多的灌木及密集的草本植物形成了高、中、低三層自然屏障,攔截吸收了絕大部分的太陽光能,人參只能在少址的散光環境下生長發育。由於長期的光照不足,野生人參光合作用非常緩慢。
2、土壤溫度低
野生人參生長在深山密林,樹木密度高,光能照射到地面少,土壤溫度偏低,也導致其生長速率緩慢。
3、土壤根系複雜
野生人參靠周圍的植物遮光而生存,這些植物的根系與人參根系交織在一起,共同競爭土壤中的水分和營養,常導致野生人參營養不足而影響其生長。
(二)野生人參的生長規律
《本草綱目》對人參釋名曰「人薓,音參,或省作蓡」 「人蓡年深,浸漸長成者,根如人形,有神,故謂之人蓡」,說明了野生人參的生長過程是一個穩定、緩慢的生長曆程。
1、野生人參生長年限與植株形態的變化
受到光照弱、土壤溫度低及土壤中其他植物根系掠奪養分的影響,野生人參植株形態的變化非常緩慢。1 ~ 5年的野生人參,地上部分多是三花,個別為巴掌;5 ~ 10年的野生人參,多數是三花、巴掌,個別為二甲子;10 ~ 15年的野生人參多數是二甲子、巴掌,少數為燈臺子。
2、野生人參的根系分布
野生人參在三花和巴掌階段,根系均縱向生長,三匹葉以後支根和鬚根向水平方向生長。一般情況下,根系均生長在5 ~ 18cm的腐殖土層中,這與表層土壤疏鬆、肥沃、溫溼度適宜有關。隨著野生人參的生長,其根系在土壤中的擴展直徑可達30 ~ 5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