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計算機算法有助於實驗室對癌細胞的正確識別

2020-12-11 賽醫學

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計算機算法,可以根據顯微圖像識別癌細胞株的不同。癌細胞系在實驗室中分離,並作為細胞培養,用於研究和開發抗癌藥物的細胞。然而,許多細胞系在與其他細胞系交換或汙染後會被錯誤識別,這意味著許多研究人員可能使用了錯誤的細胞。自從癌細胞系的研究開始以來,這一直是一個持久的問題。

短串聯重複序列(STR)分析常用來鑑定癌細胞系,但昂貴且耗時。此外,STR不能區分來自同一個人或同一動物的細胞。

來自肯特大學工程與數字藝術學院(EDA)和計算學院(SoC)的研究人員通過一段時間大量比較癌細胞數據的過程,以一組試驗細胞系的顯微圖像為基礎,利用具有「深度學習」能力的計算機模型,對計算機進行了訓練。據此,他們開發了一種算法,使計算機能夠檢查單獨的細胞系顯微數字圖像,並準確地識別和標記它們。

這一突破有可能提供一種易於使用的工具,使人們能夠在沒有專業設備和知識的情況下,在實驗室中快速識別所有的細胞系。這項研究是由Chee Ang博士 (SoC)和Gianluca Marcelli博士(EDA)與領先的癌細胞系專家Martin Michaelis教授和Mark Wass博士(肯特大學生命科學院)共同領導的。

我們的合作已經證明了未來在實驗室和癌症研究中的潛在實施的巨大成果。利用這種新的算法將產生進一步的結果,可以改變科學中細胞鑑定的格式,讓研究人員有更好的機會正確識別細胞,從而減少癌症研究中的錯誤,並有可能挽救生命。結果還表明,計算機模型可以精確地分配用於正確識別細胞系的標準,這意味著未來研究人員接受準確識別細胞訓練的可能性也將大大提高。」

——Chee Ang博士

參考文獻

Mzurikwao, D., et al.(2020) Towards image-based cancer cell lines authentication using deep neural networks.Scientific Reports.doi.org/10.1038/s41598-020-76670-6.

科學出版社賽醫學(sci_med)

科學出版社醫藥衛生分社訂閱號

相關焦點

  • Life Science Alliance:深度學習算法有助於鑑定癌細胞的分子特徵
    2019年12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根據發表在《Life Science Alliance》雜誌上的新研究,一種新的深度學習算法可以快速,準確地分析來自結直腸腫瘤的幾種基因組數據,以進行更準確的分類,從而有助於改善診斷和相關的治療選擇。大腸腫瘤的發展方式各不相同,需要接受的藥物類型也不同,生存率也大不相同。
  • AI變身解夢師,貝爾實驗室新算法找夢境的隱藏含義
    而如今,科學家們已經成功地開發出了一種AI算法,試圖解讀人們夢境所隱藏的含義。在近期發表於《皇家社會科學學會》的一項研究中,諾基亞貝爾實驗室發表了他們設計和編寫一種新的算法,並利用該算法自動分析了DreamBank.net 資料庫中的24000多個夢境。
  • 量子計算機有望突破,新理論提示開發量子算法更有效方法
    普渡大學的科學家們說,但是大多數時候,創造一種可以擊敗傳統計算機的量子算法是一個偶然的過程。為了給該過程帶來更多指導並減少其隨意性,這些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理論,該理論可能最終導致對量子算法進行更系統的設計。發表在《高級量子技術》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描述的新理論是確定可以用可接受數量的量子門來創建和處理哪些量子態以勝過普通算法的首次已知嘗試。
  • 螢光標記out了,谷歌靠算法不用「侵入」也能識別細胞特徵
    這項研究表明,計算機可以在不使用「侵入性技術」的情況下識別圖像中細胞的特徵,這意味著可以檢測未經處理的細胞,並幫助科學家收集他們自己無法觀察到的數據。Steven Finkbeiner博士是Gladstone Institutes的主任兼高級研究員,他與谷歌的計算機科學家合作,研究如何用人工智慧方法,通過訓練一臺計算機,從而給科學家「超人」的能力。他主要使用深度學習開發數據分析、識別模式以及趨勢預測的算法。
  • Google新算法改善從相機陷阱照片識別動物的能力
    Google開發出新的物體偵測算法Context R-CNN,會將時間因素納入考量,利用攝影機一個月拍攝到的圖片,提升計算機視覺模型性能,這將使得新部署的攝影機,可在不依賴大量攝影機訓練資料的情況下,提高物體識別的能力。
  • 識別控制癌細胞狀態和藥物反應調控機制的研究
    DarwinHealth 執行長Gideon Bosker說:「《細胞》報導的新分子分類為識別和測試可能導致「調節因子網絡避孕」狀態的藥物奠定了基礎,即可禁用或破壞維持並永久保持癌細胞狀態的檢查點控制程序的形成。」
  • 癌細胞研究有了新方向:一種不飽和脂肪酸DGLA有助於殺死癌細胞
    在進一步的研究發現:秀麗隱杆線蟲模型研究的結果在人類癌細胞模型研究中也會出現,如若將DGLA精確地遞送至人類癌細胞,同樣會誘發細胞肥大症,並導致癌細胞死亡。什麼是鐵死亡?鐵死亡是一種鐵依賴性的有別於細胞凋亡、壞死、自噬的細胞死亡方式,這是一種近幾年才被發現的細胞死亡類型,但這種類型已經與一系列疾病有關,包括血液、神經系統和腎臟損傷的疾病。
  • 新算法可識別與疾病相關基因
    新算法可識別與疾病相關基因 2020-12-02 04:54:47 責任編輯:張奧林 2020年12月02日 04:54 來源:科技日報參與互動   新算法可識別與疾病相關基因
  • AI解夢成為現實,貝爾實驗室新算法嘗試找到夢境的隱藏含義
    而如今,科學家們已經成功地開發出了一種 AI 算法,試圖解讀人們夢境所隱藏的含義。在近期發表於《皇家社會科學學會》的一項研究中,諾基亞貝爾實驗室(Nokia Bell Labs)發表了他們設計和編寫一種新的算法,並利用該算法自動分析了 DreamBank.net 資料庫中的 24000 多個夢境。
  • AI解夢成為現實 貝爾實驗室新算法嘗試找到夢境的隱藏含義
    而如今,科學家們已經成功地開發出了一種 AI 算法,試圖解讀人們夢境所隱藏的含義。在近期發表於《皇家社會科學學會》的一項研究中,諾基亞貝爾實驗室(Nokia Bell Labs)發表了他們設計和編寫一種新的算法,並利用該算法自動分析了 DreamBank.net 資料庫中的 24000 多個夢境。
  • Facebook開源物體識別工具Detectron,加速計算機視覺研究
    (FAIR)開源了計算機視覺研究平臺Detectron。《業界丨Yann LeCun卸任Facebook AI實驗室主任,稱將回歸科研》在一些「搞事情」媒體各種「Facebook變天、LeCun連降兩級」的報導之下,昨天,Yann LeCun又發了一個「澄清帖」,說明Jerome Pesenti所擔任的AI副總裁是一個新職位
  • 人臉識別算法精度不斷提高 讓計算機「看人更準」(創新故事)
    原標題:讓計算機「看人更準」(創新故事)   在前不久的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經過3個多月激烈比拼的世界人工智慧創新大賽最高榮譽獎最終落定,分別是獲卓越獎的「亞馬遜AWS雲上AI創新」項目,獲應用獎的「中國工商銀行智慧未來銀行」項目,獲創新獎的「依圖智能人像大平臺」項目,以及獲先鋒獎的「密集連接卷積神經網絡
  • 「照片脫敏」:新照片隱私技術能擊敗人臉識別AI算法
    一秒鐘之內,人眼只能掃描幾張照片而計算機卻能執行數十億次(人臉識別)計算。隨著社交媒體的爆炸式增長,圖像已成為網際網路上的新社交貨幣。如今,Facebook和Instagram等主流社交媒體都在自動為照片中的用戶添加標籤,而Google Photos可以使用Google自己的圖像識別技術識別照片中的用戶並進行分組。
  • 美國陸軍實驗室研究發現光處理可以提高了機器人的感知能力
    「這可能導致機器視覺算法的脆性,因為它們是基於不完全符合我們在現實世界中看到的模式的人工圖像。」哈裡森說,通過開發一種具有100,000對1的顯示能力的新系統,研究小組發現了大腦在更真實世界條件下的計算能力,這樣他們就可以在傳感器中建立生物復原力。目前的視覺算法是基於人類和動物的研究和計算機顯示器,其有限的亮度範圍約為100比-1,最亮和最暗像素之間的比率。
  • AI 算法已趨同?億分之一的人臉識別辨識度意味著什麼?
    他的履歷上來看有幾段重要的經歷,第一段是在UCLA的博士時期做統計建模和統計學計算,師從艾倫·尤爾,艾倫的博士導師正是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霍金;然後在MIT的AI Lab做計算機視覺建模相關領域的博士後研究員;最後一段則是回國前,在深度學習爆發之前的NYU的Yann Lecun實驗室做研究員。在2012年之前,很少有人會說自己是做AI的,只會說做統計建模、統計學習這些具體的方向。
  • 革命性突破:新技術可識別並治療後漏網的癌細胞
    研究人員已經找到鑑定單個癌細胞的新方法,可以識別那些在其餘部分腫瘤被破壞後倖存下來的腫瘤細胞。相關文章5月15日在線發表在NatureMedicine上。癌症治療方面最近獲得了革命性的突破,能夠讓醫生對病人進行個性化的治療。
  • 騰訊優圖實驗室AI手語識別研究白皮書
    近日,騰訊優圖實驗室在攻堅AI手語識別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推出「優圖AI手語翻譯機」,旨在通過AI技術緩解聽障人群的溝通障礙問題,同時發布《騰訊優圖實驗室AI手語識別研究白皮書》,對當下聽障人群痛點、技術研究現狀進行分析,並對優圖AI手語翻譯機的技術研發展開深入解讀,助力AI手語識別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以下是白皮書的全部內容。
  • 「谷歌」一下癌症診斷新利器,AI顯微鏡開掛,AR瞬間識別癌細胞
    谷歌AI快速辨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可檢測乳腺癌2017年5月7日,據谷歌產品經理及醫學博士Lily Peng表示,谷歌AI算法在醫療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不僅可以通過深度學習快速辨別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跡象,在癌症檢測上也可以通過活檢圖像來定位癌細胞的位置,以便對患者實行醫療指導。
  • 計算機行業周報:騰訊設西雅圖AI實驗室,中國打造首個光量子模擬機
    騰訊設立西雅圖AI實驗室,發力AI基礎研究:5月2日,騰訊宣布成立美國西雅圖AI實驗室,同時任命語音識別技術頂級專家俞棟博士為AILab副主任,負責西雅圖AI實驗室的運營及管理,推動騰訊在語音識別及自然語言理解等AI領域的基礎研究,這也是繼騰訊任命張潼為騰訊AILab第一負責人後又一大動作。
  • 擁有「嗅覺」 的新神經算法晶片
    前言: 人類除視覺、聽覺之外,在嗅覺研究上有新突破,帶來新想像空間和應用空間,人類對大腦的認知以及類腦晶片、AI晶片又跨上新臺階,未來的晶片發展之路又有可能另闢蹊徑。神經擬態計算是英特爾為應對計算領域非結構化、有噪聲數據日益增加等挑戰而研發的新的計算機架構。應用神經科學的最新見解,來創造作用方式更類似於人腦的晶片而非傳統計算機的晶片。神經擬態系統在硬體層面上複製了神經元組織、通信和學習方式。其實神經擬態計算的出現,就是要解決那些現在機器學習都做不了的事情,而這些事情通過類腦晶片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