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較真| 印度研製出納米噴霧,噴一噴就能防新冠病毒?
較真要點:據印度媒體報導,印度一家公司最近研製出了一種納米噴霧技術,噴一噴就能保證物體表面90天內不沾染病毒。但要做成噴一噴就能隔絕病毒的薄膜,有兩個難點,一個是要薄,二是要閉合,即膜要足夠密實以防止病毒通過。這兩個要點在納米這個量級上都不容易實現。
-
印度研製出抗新冠病毒納米噴霧,稱被噴物體可90天內不染病毒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據印度NDTV報導,印度最近研製出一種納米噴霧技術,用來對抗新冠病毒的傳播。報導稱,將噴霧噴在物體表面,靜置兩分鐘之後用抹布擦乾淨,這種噴霧就會在物體表面形成一層厚度僅為1納米的保護膜,可以保證該物體表面在90天內都不會沾染病毒。據悉,印度總統府內已開始使用這種噴霧。
-
新冠病毒原子圖長什麼樣子 新冠病毒原子圖有什麼用
美國科研團隊首次繪製出新型冠狀病毒一個關鍵蛋白分子的3D結構,這種蛋白是開發疫苗、治療性抗體和藥物的關鍵靶點。研究成果19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員根據中國研究人員提供的病毒基因組序列,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重建了新冠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在原子尺度上的3D構造,解析度達到0.35納米。研究發現,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結構與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冠狀病毒的刺突蛋白結構非常相近,都將細胞表面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作為侵入細胞的關鍵受體。
-
稱新冠病毒是「中國病毒」?都2020了,憑什麼還用地方命名
3月4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個別媒體稱新冠病毒是「中國病毒」極不負責任,我們對此堅決反對。目前病毒溯源工作仍在進行中,尚無定論。世界衛生組織多次表示,新冠病毒是全球現象,源頭尚不確定,此時應關注如何應對遏制病毒,應避免地域的汙名化語言。
-
美媒:新冠病毒關鍵分子結構圖問世 為疫苗研發鋪平道路
新研究結果顯示,目前一組研究人員已經弄清這種病毒用以入侵人類細胞的一種關鍵蛋白質的分子結構,從而可能為疫苗的研發開啟了大門。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2月19日報導,此前的研究發現,冠狀病毒通過所謂的刺突蛋白入侵細胞,但這些蛋白質在不同的冠狀病毒中具有不同的形態。
-
噴一噴就防新冠,法科研團隊找到新冠剋星!年底出成品就差錢
據《巴黎人報》8月30日報導,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 最新公布的一項科研成果稱,法國研究人員已經找到了對抗新冠病毒的良方!而且還不用扎針! 據悉,這是一種鼻腔噴霧(或舌下含服藥片),可以「欺騙」新冠病毒,使其不再具有活性,阻止其感染肺部細胞。 關鍵每天使用數次,還可起到預防效果。 目前,這項研究成果尚待在科學雜誌上發表。
-
...病毒體內的結構及分子組裝機制,對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
全球首個揭示新冠病毒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及核糖核蛋白複合物的分子組裝;9月14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蘭娟院士課題組與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李賽研究員課題組緊密合作,在國際權威學術雜誌《細胞》在線發表題為「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SARS-CoV-2 virus」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首個解析了真實新型冠狀病毒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
-
外媒:科學家研究用分子寄生蟲技術幹擾新冠病毒複製能力
參考消息網6月24日報導外媒稱,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的一組研究人員正在研發一種抗病毒藥物,這些藥物或可幹擾新冠病毒的複製,從而遏制大流行蔓延。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6月23日報導,這項研究重點是缺損性幹擾顆粒,這是一種常見於RNA病毒的分子寄生蟲,自身並沒有感染能力,但有望阻斷感染並消滅這種疾病。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整合生物研究所和瓦倫西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參與了此項研究,共同致力於研發對抗新冠病毒的有效方法。
-
用納米海綿「吸走」新冠病毒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的張良方教授團隊聯合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的Anthony Griffiths教授團隊,在納米領域的頂尖期刊Nano Letters上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結果——該聯合團隊開發了一種納米海綿,已在細胞實驗中證實可以「吸走」新冠病毒
-
探尋新冠病毒的「生物密碼」——北大生命科學學院陸劍課題組開展...
通過對新冠病毒和來自馬來穿山甲的冠狀病毒的核苷酸比較,推測新冠病毒與其分歧事件並非近期發生,也說明新冠病毒的起源可能更為複雜。他們的數據分析還表明,新冠病毒的L和S兩個譜系不是新近由於鹼基發生變化而產生的,而是在病毒爆發的早期可能就已經存在了。陸劍介紹:「我們的研究從分子演化的角度加深了對新冠病毒的認識。」
-
新冠病毒源頭找到了?
圍繞新冠病毒溯源的課題,世界各地的科學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在樣本中發現新冠病毒抗體並不代表這些樣本提供者曾經感染新冠病毒;感染過其他冠狀病毒的人也有可能產生類似的抗體。她認為,959人的樣本規模依然太小,並且建議應該同樣檢測2017年、2018年的樣本作對比。11月16日世衛組織表示,正在對這樣的研究結果進行核查尋求辯證,並將與該論文的作者聯繫,「以討論和安排對可用樣品的進一步分析並驗證中和結果」。
-
揭秘防水劑亂象:打著"納米噴霧"旗號 多人用後住院
產品介紹中稱,鞋子噴上這款噴霧後可以實現「荷葉防水」的效果,並稱是「納米技術」,但未寫主要成分。梁先生花39.8元購買了2瓶。1月16日晚10點左右,他在陽臺上按照瓶上「距離所噴物件20釐米」的引導,對著鞋子按下噴頭。「和空氣清新劑的氣味很像。」梁先生說,因為氣味嗆人,他回屋找來防霧霾用的3M口罩,戴上後繼續操作。
-
聖湘生物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產品服務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分子診斷站上「風口」
(聖湘生物供圖)當前,在分子診斷領域,基於核酸診斷技術的產品成為主流。聖湘生物正是抓住了不斷擴大的分子診斷市場機遇,創新產品和服務,打造新冠病毒檢測整體解決方案,為國內外防疫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中國產品。隨「雪龍2」號一起出徵南極的還有聖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捐贈的2套iPonatic快速核酸檢測儀。「南極大陸作為地球上唯一沒有受到新冠病毒感染的區域,各國都要做好防範工作,防止新冠病毒進入南極。因此,我們需要精準、簡便、快速的核酸檢測能力。」
-
外行 再論「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是"自然"的還是"人造"的?是一個嚴肅的「科學"問題而非「行政"問題。理應由「科學家"回答,而不是「政客"胡說"。如同一棵柳樹上長出桃子,究竟是自然進化的結果,還是人為嫁接的結果?
-
新冠病毒與美國右翼的反科學狂熱
法意導言 本文主要探討了美國國內抗擊新冠病毒大流行過程中,專家和政客們就口罩的防疫功能發表的意見與政策的反轉以及引發的巨大爭論,反思當今美國政治、文化對待科學的錯誤認識和態度。如果把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和他的政府當作現代保守主義(modern conservatism)的體現,那麼在他們對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反應中,很容易看到右翼與科學和專業知識的最終剝離。有報導稱,總統幾個月來無視自己的情報專家之警告,即該病毒威脅到美國的國土。
-
多頭並進、老藥新用,新冠特效藥問世還有多遠
靶向人體的藥物靶點更為複雜,這是因為新冠病毒感染症狀多樣,影響多個臟器。從治療方面看,更多這類靶點仍處於探索中,其中一些靶向免疫系統。多個方向並進據專家介紹,在研新冠藥物基本涵蓋了常見的藥物類型,在小分子靶向藥物、生物大分子藥物等方向都取得了進展,未來還可能出現幹細胞療法、基因療法等其他候選療法。
-
關於「新冠病毒不是源自實驗室」的科普
後來繼續討論,究竟是留在合肥還是回武漢,最後結論是回去。 無他,在武漢工作生活了這麼多年,太多的朋友、同事都在武漢,我得回來。所以30號回了武漢,一切安好,體溫正常。 講完廢話我們講正事兒。 前幾天寫了篇博文《新冠病毒不是源自實驗室》,寫完之後被各路朋友吐槽到體無完膚。
-
【有益思】羊駝為什麼喜歡吐口水?真相讓人啼笑皆非
「啊…呸」 想像一下,這是看著乖巧、可愛的羊駝正在向你吐口水,而且是一大口,熱乎乎的。
-
新冠病毒到底是從哪裡起源的?
在這個月的《巡山報告》中,他想和你討論一個被很多人關注的問題:新冠病毒到底是從哪裡起源的?歡迎你查看下面的文章。這個時候,如果你又找到了第四個患者,他身上的病毒沒有XYZ的突變,但是有突變W,那你也可以推斷,這個患者身體裡的病毒,大概和患者123的關係更遠一些,可能不是一個家族的。實際上,這並不是一種全新的方法。進化生物學家們一直在用類似的辦法分析地球生物彼此的關係。
-
美國學者稱,新冠病毒肆虐,乃是天意?戴玉佩,能夠預防新冠?
如今,新冠肺炎(COVID-19)仍在全球大流行,歐洲暴發二次疫情,美國、印度、巴西等國家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屢創新高,人類世界仍籠罩在新冠病毒這篇發表在SCI期刊 Advances in Genetics 的論文,稱非典、新冠病毒等突然在全球爆發,是因為這些病原體是來自外太空,新冠病毒是2019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