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一篇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報告給了我們解惑的機會。威廉氏綜合症(Williams-Beuren Syndrome)是一種天生的、發病率極低的疾病。患有這種疾病的人類非常外向、喜歡群居、極富同情心,喜歡和人進行長時間的眼神交流;卻也容易焦慮,其中一部分群體有輕度到中度的學習障礙和智力缺陷。
報告指出,狗狗對患有威廉氏綜合症(Williams-Beuren Syndrome)的人類非常友好,這種行為與狗的兩種基因變異有關。
這項發現,向我們研究幾千年前狗狗如何從狼類祖先分化出並被人類馴化提供了新的視角。「曾經有觀點認為,狗在被馴化的過程中進化出了一套先進的社會認知形式,這是狼所沒有的,」報告作者之一——俄勒岡州立大學動物科學家莫妮可·尤德爾(Monique Udell)說,「這些新證據表明,與狼相比,狗的基因更傾向於熱愛社交。」
研究者們對18隻家養的狗狗和10匹圈養的灰狼為樣本進行研究。實驗中,香腸被放置在構造複雜的箱子內層,可望而不可得。研究者們根據這些犬科動物向屋內人類尋求幫助的頻率給它們評分。
實驗表現出,狼大多通過獨立思考獲得香腸,而狗狗則更多地是睜著一雙渴望的眼睛盯著附近的人類尋求幫助以獲得香腸。「在實驗中,狼與狗之間最大的不同,在於狗狗一直盯著人類看,以此想要與人類建立長久的親密關係。我想這已經不是一隻成年動物應有的正常反應了。」尤德爾總結道。
而後,研究者們提取了血樣提取基因信息,研究狼與狗的基因特性是否與它們的性格特徵相符。報告中指出,其中兩個基因——GTF2I和GTF2IRD1的突變和狗狗高度喜愛交際的性格有關係。而正是這樣適合馴化的基因,讓狗區別於狼。
「我們並沒有找到某一個『社交基因』,但找到了一個重要的『基因』區域,該區域的功能是塑造動物的社交性格。正是狗在這個區域的兩個基因的突變,幫助人類將野狼馴化為溫順的狗狗。」
報告作者之一,普林斯頓大學生態學和進化生物學助理教授布裡奇特·馮·荷耳德(Bridgett von Holdt)說道,「遠古一位勇敢的人類看到了一隻在營地附近不肯離去的溫順的狼,並同這隻『始祖狗』分享食物,將其馴養起來,進一步加強了其喜愛社交的特徵。這便是人和狗的友情的浪漫起源。」
文章來源:
https://news.cgtn.com/news/3d59544d3067444e/share_p.html
鏟屎官!知道你家貓的呼嚕聲代表什麼嗎?
你知道缺少睡眠時間意味著什麼嗎?
科學家說「霸王龍無法奔跑?!」納尼,這幾年看得電影都是假的嗎?
關注企鵝科學(qqscience)帶你解鎖科學新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