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阿曼隊在主場迎戰中國隊,他們擁有什麼樣的天時、地利與人和?看完以下這些關於阿曼的人文地理介紹,我們也許會得到一些答案。
一、阿曼在哪兒?
在和阿曼有聯繫的遠東各島中,據稱Killeh島上的物產最為豐富:蘆薈和樟腦、檀香木、象牙、鉛、烏檀和巴西木以及各種香料。這些物產從這個島上運到阿曼,然後又轉運到印度。
----阿布.阿爾哈桑,中國和印度編年史,11世紀
如果不是因為他們和中國隊在同一個小組,我們也許還真不知道阿曼在哪裡,那是很正常不過的事情。因為它在30年前還是世界上最貧困、最封閉的國家,默默無聞。
雖然地處中東,但它遠離槍炮聲不斷的中東最南端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處在阿拉伯半島的最東部。是直線距離離中國最近的中東國家。很早很早以前,這裡的人們就駕著小船穿梭於阿曼灣和波斯灣,在中東地區做貿易。當他們能造大船的時候,他們把航海的距離拉長了--西到非洲的埃及,東到印度、東南亞,當然還有我們的廣東省。有歷史學家相信,是阿曼人通過海上貿易把伊斯蘭教傳到了印尼等東南亞地區。一個作者這樣寫到「《一千零一夜》裡著名的故事「辛巴達航海」中辛巴達這個人的原形就是從阿曼的眾多海員中提煉出來的。」
二、阿曼的由來
馬斯喀特是一個很重要的城市。它由阿訇領導,阿訇的統治範圍不僅在內陸地區,而且覆蓋了沿海岸線的一些殖民地,包括宣誓和馬斯喀特聯盟的莫三比克。
----Talleyrand給拿破崙的信,1803
阿曼是阿拉伯半島的文明古國,雖然有歷史記載的,卻未必為歷史的焦點所關注過。歷史有時候也非常地急功近利,它只關注那些發生著影響人類進程的大事件。
英國歷史作家霍利曾這樣寫道:要不是由於卡西姆居民當海盜的本事和拿破倫對東方的野心,海灣國家在石油時代之前也許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也不會獲得它們獨特的名稱。十九世界初,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已在阿拉伯興起。
正是本世紀石油時代的來臨,這些海灣國家才真正走進了世界關注的視野。阿曼是其一。
當然阿曼也能勾起我們一些童年閱讀時的記憶——閱讀《一千零一夜》後產生的印象,威嚴的國王盤坐在豪華的宮殿裡,四周圍繞著豔麗的待女,身著白袍的牧羊人騎著駱駝,悠閒地來來往往。
但是有一點需要提醒的,阿曼人是造船大師,在古代,阿曼人帶著木匠用的那類工具,渡海到生長椰子樹的島上去,就象《孤島飄流記》中那樣,伐夠所需數量的樹木之後,他們就能造好一支飄洋過海的船。
三、那裡都是沙漠嗎?
臺因峽谷的水流穿過連綿山谷在這裡找到出水口,形成了阿拉伯半島獨一無二的地理特徵。無盡的歲月裡,流動的水穿過堅固的石灰巖,通過腐蝕作用鑿開了一個狹窄、蜿蜒、陡峭的峽谷,延綿6英裡...這個裂谷的神奇特徵和周邊雄偉壯麗的風景能讓人留下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它的阿拉伯名叫做"Wadi Thaika",意為「峽谷或狹窄激流」。
----薩繆爾·巴拉特上校摘自1884年穿越Wadi Thaika大峽谷的遊記,載於1886年《阿曼遊記》
阿曼是中東的一部分,而中東就是以沙漠而出名。阿曼是個沿海國家,內陸有沙漠,但在海與沙漠之間,那裡有一坐山,大概是中東地區最大的,叫哈傑斯。哈傑斯山把阿曼與西邊的中東地區的其餘部分分隔開。這山裡有小溪,有大片綠地。首都卡布斯大學的地理教授說,這裡的山是世界上最少人探險的地方。不過,要看這座山,得先離開首都才行。在首都馬斯喀特,你同樣會見到山,而且那裡的山會成為外地人的第一印象。那裡的山是荒山,寸草不生,整個城市就建在荒山上。
四、那裡有多熱?
氣溫如此灼熱,以致於骨髓都在燃燒。劍在鞘中化成了蠟,裝飾在匕首柄上的寶石已燒成了炭灰。在平原上,追逐變成了最理想的休閒,因為沙漠上到處可見被烤熟的羚羊。水和空氣都在這炙熱的氣溫下消失無蹤,魚無處可逃,葬身火海。
----阿布杜拉.拉撒克,誇張描述,14世紀。
提起中東,人們就會想到沙漠,由此就會想到乾旱和炎熱。而阿曼大概是世界上最炎熱的地方。現有的最高氣溫記錄已經超過了50度。你很難想像那裡的人怎樣熬過這種炎熱,但他們的確都活過來了。不過,到了晚上,位於海濱的首都馬斯喀特會有些風,氣溫也會下降一些。晚上比賽的時候,氣溫大概在30度左右。中國隊的比賽和訓練都在晚上,白天最熱的時候都呆在酒店裡,所以他們是不會受多少罪的。受罪的會是那些記者同行們,因為他們白天也要四處跑。而且很可能白跑,因為當地都有從中午1點到下午5點休息的習慣,所以在這段時間裡是幾乎辦不了什麼事情的,除了吃飯。我和老宋在那裡的時候都有過這樣的體會,中午到外邊吃一噸飯,也就走三百米的路,就覺得自己要被曬成肉乾,皮膚要被烤焦了。
![]() |
靦腆的阿曼少年 |
卡布斯把他的父親趕下臺,決心儘快甩掉這個「世界上最窮國家」的帽子。從那時(1970年)起,這個國家的經濟有了神速的發展。現在,大多數阿曼人過上了中等富裕的生活。----《阿曼指南》
在30年以前,他們絕對貧窮。當時,「整個國家的柏油公路只有10公裡長,電力供應只夠(首都)馬斯喀特的500多人使用,一個有12張病床的醫院,兩三個學校。電話與郵政也只有馬斯喀特才享有。從馬斯喀特到200公裡遠另一個城市索哈,坐船去要快過陸地交通。」這是一本叫《阿曼指南》的書中所記錄的當時情景。但從那時開始,阿曼徹底改變了。年輕的卡布斯(QABOOS)上臺,決心改變這一切。他實施了各種振興經濟的措施,並決定開放國門,讓世界的人民來認識這個國家,也藉此來發展旅遊事業。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阿曼發現了自己地下的石油。石油的開採幫助這個國家經濟迅速騰飛。現在,他們已經是世界上中等富裕的國家。
六、阿曼人好鬥嗎?
阿曼歷史上對於人類的文明成就貢獻甚大。它確立了一套獨立的道德標準以及由此而生的獨特哲學。這種哲學以深刻豐富的內在力量使其在漫漫時間長河中得以保存精髓。隨著時間的變遷,我們的文化向外部世界的開放加強了我們文化的根基。這裡是我們向其他文化開放的基本重要性。
----文化和生活部長塞依德在1994年國慶日上說的話。
其實,阿曼人相當的友好、善良。如果你到那裡去旅遊,當地人邀請你到他家裡做客,你不用驚奇和害怕。他們就是這樣的好客。不過,他們也有彪捍的一面。貧瘠的土地、炎熱難忍天氣和身為水手四處漂流的經歷培養了他們堅忍、開朗兇悍的性格。但他們從來不濫用這種性格。這個國家和海灣其他幾個國家一樣,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沒有偷盜,沒有搶劫,更沒有殺戮。
七、他們如何生活
他們中的絕大部分只要求簡單的生活必需品、足夠的飲食維持生存、必要的衣服遮身蔽體、能驅擋風雨日曬的棲息之所、幾個罐子和破布來洗澡和洗他們的馬具。這是一種能製造崇高而非優雅的生活。
----溫弗萊德泰西格,於貝都因,《阿拉伯沙漠》,1956年
在阿曼各地,尤其在離城市稍遠一點的地方,不管走到哪裡都可以見到這樣的情景:足球比賽總是在進行著。這些比賽可能是學校內的聯賽,可能是村裡的。比賽不一定都很正規,但參加者多很投入。比賽可能是在一個空地上,擺上兩塊石頭做球門。女孩子在旁邊靜靜地觀看。天黑下來,酣戰無法繼續,吃過晚飯的人們會紛紛走出來,聚集在一起,海闊天空地聊天。旁邊擺著和東北人喝白酒一樣的的小咖啡杯,可能還有傳統水煙。
八、阿曼的足球風格
今年我們所取得的成就是輝煌的--尤其是在足球上。在「17歲以下的青年錦標賽」中獲得第四名以及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年輕球員就是一個主要的成就。
----阿罕默德.哈桑,阿曼奧委會秘書長、青年體育文化組織主席
阿曼的足球幾乎沒有風格可言。國家隊的球員似乎沒有接受過多少足球方面的教育。打法上更多的是依靠個人的單打獨鬥。既沒有經驗,也沒有多少戰略。值得注意的是14號前鋒,。此人有非常良好的身體與爆發力,能夠靠個人的衝擊突破對方的防線。不過,大多數時候他在中場溜達,因為阿曼隊的進攻機會並不多。
九、他們的球迷有多狂?
![]() |
熱情的阿曼球迷 |
「馬斯喀特的阿拉伯人以謙卑和溫文爾雅著稱於世...(一天)我在一個很狹窄的街上遇到總督和他的隨從。我躲進一個商店的門裡,給他們讓路。但總督通過我的膚色判定我是個外地人,就命令他的隨從靠到一邊,並招手讓我先過去。
----蘇格蘭商人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東印新傳》,1727年
我在卡達的時候看過卡達隊和阿曼隊的比賽。在比賽開始一個小時前,一群不到100人的阿曼人組成的拉拉隊就來到了球場,喊著唱著。問身邊的當地同行才知道,他們唱的是祈求隊伍獲得真主的保佑,歌頌自己祖國的偉大。卡達的球迷在旁邊一聲不吭,雙方沒有任何敵對行為,他們只給自己的隊伍助威,而不噓對方的隊伍。整場比賽下來,場地裡沒有任何投擲物。所以,雖然是客場作戰,但我們不需要對客場的氣氛過分擔心。那裡沒有噓聲,更沒有足球流氓。
十、國足食宿有問題嗎?
聽說在去阿曼和卡達之前,國家隊帶了大量的方便麵。這實在反映出我們的準備工作做的並不充分。其實,阿曼的食物一點也不難吃。我和老宋在那邊的時候,每天一大盤的炒飯,裡邊會有一大塊魚,或者一大塊羊腿或雞肉,有比較強的咖喱味道。吃的我們兩個樂不思蜀。當然,運動員的胃要嬌貴的多,但那裡的食物與我們的胃口沒有多少矛盾,再說,吃方便麵也不見得好多少。他們住在五星級的洲際酒店,這些酒店都是提供多種食品的。而且這個酒店面對阿曼海,隊員們可以好好養養神。
(新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