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本書環遊地球︱阿曼:《天體》

2021-01-09 澎湃新聞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

第五周 第五天阿曼 約哈·艾爾哈茜《天體》

納吉布·馬哈富茲說諾貝爾文學獎與其說是頒給了他個人,不如說是頒給了阿拉伯語 ,同理,我們也可以說2019年的布克獎頒給了翻譯成英語的阿拉伯語——情形也大略如此,因為五萬英鎊的獎金是由《天體》()的阿拉伯語原作者約哈·艾爾哈茜(Jokha Alharthi)和英語翻譯者瑪麗蓮·布斯(Marilyn Booth)平分。《天體》裡的小說人物仍不時有鄉村生活的印記,甚至有一些舊時代的影子揮之不去——在阿曼,奴隸制遲至1970年才被廢除,還得再過八年,約哈·艾爾哈茜才出生——即便如此,《天體》描寫的已經是一個非常全球化的阿曼,從這個意義上講,布克獎同時頒給艾爾哈茜和布斯是再恰當不過了。

Celestial Bodies

艾爾哈茜的小說已被譯成了二十多種語言。《天體》在過去幾年出乎意料的迅速走紅,體現了國際性文學大獎對當代世界文學之型構所產生的重要作用。如果直譯,它的阿拉伯語書名就是「月亮上的女人們」,在美國版的小說封面上,用來標明它獲得布克獎的圓形標識恰合了它的阿拉伯語的意思——像是一輪圓月駛近地球。

美國出版的《天體》封面

《天體》的成功也同樣說明了譯者對小說最終獲獎的重要作用。在本世紀初,艾爾哈茜和丈夫,還有出生不久的孩子生活在愛丁堡。快三十歲的時候,她已經出版了一部長篇小說和一本短篇小說集,只是阿曼的文學市場很小,為了使自己能找到一份工作,她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研究方向是阿拉伯古典詩歌。遺憾的是,用英文來撰寫學術論文並非她的所好和所長。在一篇訪談中,艾爾哈茜是這樣表白的:

我需要用流利的英文來寫作學術論文,但我似乎永遠無非做到!事實上,我也從未做到。因此有一天晚上我回到住所,把小孩子哄睡了,就坐在電腦前思考自己的未來——倒也沒想很多關於阿曼的事,但我的確想到用一種不同於英文的語言寫作,也想到過另一種生活。我太愛阿拉伯語了,我覺得我必須用阿拉伯語來寫作。

訪談中,她也說到在異國他鄉學習阿拉伯語給了她審視自己文化的「不同視角」。因為想念阿拉伯語的「溫暖」,她開始用阿拉伯語寫一本新的小說,也就是後來英譯的這本《天體》。這時候,她原來的博士論文導師退休,布斯成為她新的導師(布斯最專長的是阿拉伯現代文學)。艾爾哈茜把新創作的小說手稿出示給布斯,布斯讀了非常喜歡,還說她願將小說譯成英語。這本小說用阿拉伯語出版後,於2010年獲阿曼最佳年度小說獎,但艾爾哈茜那時尚是一位年輕的、名不見經傳的阿曼女作家,要找到一個願意出版她小說的英語版並不容易。直到2018年,一家蘇格蘭的獨立小出版商終於肯出版這本小說的英文版,英文書名就用了《天體》。2019年《天體》在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的《雲遊》()之後斬獲布克獎,一夜成名。

Flights

艾爾哈茜的小說既有阿拉伯文學的故事中嵌套故事之傳統,但也有多重敘事視角,這和奧爾罕·帕慕克的敘事手法類似。《天體》共有五十八短章(奧爾罕·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紅》有五十九短章),這些短章都圍繞著她的三個姐妹以及她們的家人展開。正如阿拉伯經典文學作品《一千零一夜》中的那篇《巴格達的腳夫和三個神秘女郎》中的三姐妹,艾爾哈茜筆下的女性也非常強幹,只不過她們是當代的阿曼社會裡的女性,她們的傳奇只存在於她們的想像之中,她們的夢想也少能實現。

小說是這樣開篇的:「瑪雅永遠坐在她的勝家牌縫紉機旁做針線活,外面的世界似乎與她無關……然而外面世界裡的那些她應該知道的事,又沒有哪一件沒傳到她耳裡。」有位從倫敦回來的小夥子,相當帥氣,在倫敦留學多年卻沒有取得學位,瑪雅第一眼就喜歡上他了,但小夥子根本就沒在乎她。瑪雅後來極不情願地接受了包辦婚姻,大概是心裡有難平之恨,她給女兒取名叫「倫敦」。村子裡的女人們都大惑不解:「怎麼會有人把女兒叫倫敦呢?這是一個地名呀,很遙遠的一個地方,而且那裡信奉的是基督教。這能不叫人奇怪嗎?」瑪雅的丈夫很愛她,當丈夫問瑪雅,她是否也深愛他?瑪雅就要奚落他一頓:「你是從哪學來的這種電視劇裡才有的話?她問他。也許就是那些該死的衛星天線!要不你看太多埃及電影,是不是這些電影讓你鬼迷心竅?」

瑪雅的兩個妹妹的人生也難說上有什麼成功。艾斯瑪(Asma)出於責任和一位藝術家結婚,藝術家只顧忙自己的事,艾斯瑪全部的時間精力都用來照顧自己一大堆的孩子。另一妹妹卡兀拉因初戀情人移民加拿大而神形憔悴。卡兀拉拒絕了大批追求者的求婚,心裡盼著初戀情人會有一天回來和她結婚。還真怪了,他真回來和卡兀拉結了婚,不過,婚後才兩周,他又飛去蒙特婁和他的加拿大女朋友一起生活。十年後,他的加拿大女友終於將他掃地出門:「他回來了,在一家公司找了份不錯的差事,這才開始慢慢了解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們。」後來五個小孩都拉扯大了,卡兀拉堅持離了婚:「過去的那些事讓她難以釋懷。現在生活都按部就班了,靜如止水……卡兀拉也無欲無求了,所以她不再原諒他。」

與納吉布·馬哈富茲和帕慕克相同,艾爾哈茜的文學框架既有世界視野,也富有地方色彩。她小說裡的人物經常引用一些阿拉伯詩人的詩句,從科維斯(Imru al-Qays)到 穆塔納比( al-Mutanabbi),再到晚近的馬哈茂德·達爾維什(Mahmoud Darwish),但他們很多人對這些阿拉伯詩人又知之甚少。譬如三姐妹的父親經不住一位放蕩不羈的貝都因女人的誘惑,他引用了十世紀的阿拉伯詩人穆塔納比的詩句,把貝都因女人比作沙漠裡的羚羊。他的情人(那位貝都因女人)笑著說:「哦,原來是你的朋友,那位你曾提及過的叫穆塔納比的朋友,是嗎?」她並不喜歡這樣的比方:「她聽起來是生氣了。難道我說話像是羚羊在反芻?」

在一些訪談中,艾爾哈茜也談到許多她喜歡的作家對她創作的影響,其中就有馬爾克斯、昆德拉、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和契訶夫等等。她的個人網頁,一個是阿拉伯語的網頁,還有一個是英語的網頁。阿曼是一個長期受英國殖民的地區,以其為背景,艾爾哈茜的小說中還時時浮現一個全球性的英語世界。小說中瑪雅的丈夫阿卜杜拉(Abdallah)不得不屈從環境,開始學習英語:「在我們自己的國家!我的阿拉伯世界裡的國家,我們的餐館、醫院和酒店竟然都公示英語為唯一溝通語言。」後來,瑪雅的女兒倫敦長大了,她的男朋友給了她一個浪漫表示,倫敦激動不已,這時候倫敦的朋友翰南(Hanan)用英語回答她說:「那又怎樣(So what )?」再後來,大失所望的倫敦和男友分手了,翰南勸她儘快忘了那位男友:「倫敦,得了!翰南對她說,生活還要繼續,正如艾哈邁德(Ahmad)所言,不過就是按個刪除鍵,好嗎?為了強調她的觀點,翰南用英文再說了一遍,該放手了(let it go)。」翰南用的是英語,還夾雜有非常新潮的英語裡的電腦行話。

艾爾哈茜是阿拉伯世界裡第一位獲得布克獎的作家,她也是阿曼的第一位作品被翻譯成英語的作家——她是一個生活在兩個世界裡的作家。她的阿拉伯語個人主頁http://jokha.com/引用了《天體》中的一句話:我們不同,但只要有愛,我們就能更深地了解彼此( )。

艾爾哈茜的阿拉伯語個人網頁截圖

但同樣是這個網站,你如果選擇英語,則出現的是維吉尼亞·伍爾夫(Virginia Woolf)的一句話。

艾爾哈茜的英語網頁主頁截圖

這句話摘自伍爾夫的《一間自己的房間》:「你可以鎖起你的圖書館,但是你不可能有任何的門柵,任何的鎖銬,任何的門閂可以限制我思想的邊界。」

伍爾夫還說:「小說猶如蛛網,也許只是非常輕非常輕地搭粘著,但這張網罩住了我們生活的全部。」艾爾哈茜的小說就是這樣一張網,異化與自由,詩與散文,阿曼及其外廣闊的世界,都被她一網罩盡。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尾聲:第八十一本書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 第八十一本書於是,我們終於又回到了改良俱樂部,凡爾納小說開始的地方,時間也正好到點。這一計劃的討論開始於開場白中的《八十天環遊地球》,當然計劃的名字也來自這本書,考慮到這一點,你儘管抗議我已經超出八十本的限制。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威尼斯:《從封面來看》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新義大利與老義大利、本地人與外國人、純真與腐敗在這本書裡都被深深地交織在一起。充滿諷刺而又合乎情理的是,萊昂的書又引發了她書裡批評的問題:讀者們蜂擁而至,到威尼斯來,只為一睹布魯內蒂的街區和他工作的轄區警局——或者說他的工作地,如果布魯內蒂真實存在。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紐約:《時間的皺紋》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這一點在本書的示意圖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示,當啥太太(Mrs. Whatsit)解釋超時空挪移(tesseract)的概念時,她讓梅格、凱文(Calvin)和梅格的弟弟查爾斯·華萊士(Charles Wallace)想像一隻小蟲子,試圖穿過誰太太(Mrs. Who)手中裙擺的一角:五歲的查爾斯·華萊士是三個孩子中最小的,他憑直覺就能理解。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巴西:《食人族宣言》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這句話來自早期的德國探險家漢斯·史達頓(Hans Staden)的著作,1557年他在《荒蠻之地的真實歷史講述,美洲新世界的可怕食人族》(Wahrhaftig Historia und Beschreibung einer Landschaft der wilden, nacketen, grimmigen Menschenfresser-Leuten in der Neuen Welt America gelegen)這本書中講述了一段駭人聽聞的經歷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巴黎:《美西螈》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剛果:《黑暗之心》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他在《剛果及其自由邦的創立:一則工作和探險的故事》(The Congo and the Founding of Its Free State: A Story of Work and Exploration,1885)這本書裡詳細地記錄了自己作為一位殖民帝國建造者的成功事跡,書裡也滿是對「剛果國際協會慷慨尊貴的創立者」
  • 外媒:阿曼女作家攜作品《天體》榮獲布克國際獎
    參考消息網5月23日報導外媒稱,英國時間5月21日晚,在英國倫敦,阿曼女作家朱哈·哈爾西憑藉《天體》贏得為英文出版文學頒發的布克國際獎,評審團評價這部小說「洞察入微」、「感情飽滿」且「深刻」。據法新社5月21日報導,這是該獎項自2005年設立以來首次頒給一位海灣地區作家,哈爾西也是第一位作品被翻譯成英文出版的阿曼女作家。評審團主席貝塔妮·休斯認為:「這本書同時徵服了讀者的頭腦和心靈。」她還說:「《天體》提到了束縛和解放我們的力量。」她也稱讚譯本「準確、感情飽滿」。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德黑蘭:《我在伊朗長大》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這本書最初是以四卷本的形式於2000-2001年用法語出版,然後在2003-2004年又出版了英語譯本,之後又翻譯成了其它好幾種語言。2007年莎塔碧以自己的書為底本,自編自導將其改編成了一部獲獎的動畫電影。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奧斯維辛:《元素周期表》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在這本書最著名的《尤利西斯之歌》一章中,他在去為他們營房打菜湯的途中碰到一個朋友,萊維開始朗誦他能夠背下來的《地獄》的第十段詩篇。詩篇中,但丁和維吉爾遇見尤利西斯,尤利西斯描述他到已知世界之外去尋求知識的命運,還有他在自己的船隻越過直布羅陀海峽後溺亡的經過。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倫敦:《福爾摩斯探案全集》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孟買:《東方,西方》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巴西:李斯佩克朵《短篇小說全集》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
  • 探索《環遊世界八十天》輕鬆掌握地理必考知識點!
    而在英國初中地理課堂上為了講述這些地理概念,老師所帶給孩子們的卻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經典長篇小說《環遊世界八十天》!儒勒·凡爾納Y7/Y8/Y9年級的孩子們正處於是非價值觀養成、性格塑造的關鍵時期,認知與知識水平受限,對所謂的「文學」還有「藝術」都無法深究或者產生熱愛,學習的原動力其實就是有趣。
  • 這本書張至順準備了八十年
    三年前大概這個時候,一個傻傻的記者過去海南海蟾宮拜見張道長,故事就這樣開始…… 當時老道長有個心願,就是要把《炁體源流》這本書出版出來,讓世人都能夠看到。後來經過眾人努力用一年半的時間,終於把《炁體源流》這本書給整理出來了。老道長另外一個心願,就是他覺得除了修行之外,人活著還要健康。
  • 阿曼
    【國名】阿曼蘇丹國 (The Sultanate of Oman)    【國旗】阿曼國旗,長方形,長寬之比為5:3。旗面由紅白綠組成。紅色部分在旗面上形成橫的「T」字圖案。旗面的右側上,下分別為白,綠色長方形,中間被紅色寬條隔開。左上方繪有國徽圖案。
  • 陪娃讀經典之《八十天環遊地球》(圖解及知識點拓展)小學生必讀
    《八十天環遊地球》在誕生之初,就已經被改編成了話劇公映,而後又被多次搬上大銀幕(成龍大哥不是也曾扮演過「路路通」一角嘛)。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個故事卻是新鮮的,因此我們絲毫不能懈怠,得好好剖析一番才是。就先從與孩子交流讀後感開始吧。先提個問題,故事主要說的是什麼?
  • 資料:阿曼概況
    旗面左上角繪有黃色的阿曼國徽。紅色象徵吉祥,是阿曼人民喜愛的傳統顏色;白色象徵和平與純潔;綠色代表大地。   國徽:圖案由一把阿拉伯飾刀,兩把彎刀和一條佩帶組成,表示阿曼人民保衛國家主權和獨立的決心與力量。   國家政要:蘇丹卡布斯·本·賽義德 (Qabus Bin Said) ,1970年7月即位。
  • 怎樣靠譜地環遊世界?
    「環遊世界」相信對於很多人而言都是一個美麗的夢想,可是除了新聞裡層出不窮的以各種奇異方式週遊世界的「旅行家」們,環球旅行到底離我們有多遠?你是否有真正去想過如何才能環遊世界呢?本期Dr.YOU來探討下對於一個普通人而言,怎麼靠譜地環遊世界。
  • Solar Impulse 2太陽能飛機:環遊世界已經啟程
    一名團隊成員對其處女航感到十分滿意。旅行的第二階段從當地時間周二早上7點,飛行910英裡抵達印度的艾哈邁達巴德,預期耗時20小時;之後會繼續其飛行,經過緬甸的曼德勒,還會路過天朝的重慶和南京兩座城市,之後跨越太平洋,經停夏威夷,最後在紐約甘迺迪機場降落;最後,它將經過南歐或北非,最終回到阿布達比市,
  • 駐阿曼大使吳久洪訪問阿曼穆桑達姆省
    2014年9月18日,中國駐阿曼大使吳久洪訪問阿曼位於荷姆茲海峽的飛地穆桑達姆省,會見穆桑達姆省省長哈利法和該省省會哈薩卜州州長哈馬德,就雙邊關係等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哈利法省長和哈馬德州長表示,阿中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彪炳史冊,阿曼人民欽佩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取得的輝煌成就。當前,穆桑達姆省正努力推進經濟特別是旅遊業發展,同時積極籌划進行山地改造,以打通該省東部交通線。中方在築路修橋方面經驗豐富、技術雄厚,穆省期待加強同中方的合作,歡迎更多中資企業來穆省考察、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