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澳政府新聞網
分析人士認為,中投參與此次投資看中的是長遠、穩定的投資回報。數據顯示,出口方面,中國貨物佔據墨爾本港出口貨櫃貨物的23%,位列第一位。非貨櫃貨物出口佔據18%,位列第二位;進口方面,來自中國的貨櫃貨物更是佔據其進口的39.5%,位列第一。
9月19日,澳大利亞東南部的維多利亞州政府宣布,已同意將澳大利亞最繁忙港口墨爾本港的50年租賃權,以97億澳元(約合人民幣494.5億元)出售給一個包括中國和澳大利亞主權財富基金在內的國際財團,遠高於此前預期的58億澳元,交易預計在10月31日前完成。
據悉,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通過財團中的美國投資公司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投資了該港口20%的股權。至此,中投公司對澳大利亞的投資規模達到19.4億澳元(約合人民幣98.9億元)。
BBC報導稱,這是中澳自由貿易協定去年底生效以來,中國在澳大利亞的第一筆大型投資項目。有分析人士認為,此舉或許可以向中國方面證明,此前的電網收購案被否只是個案,澳大利亞依然歡迎中國投資。8月19日,澳大利亞國庫部拒絕了中國國家電網和長江基建擬獲得新南威爾斯州電網公司50.4%權益的99年租賃權的投資申請。這也是澳大利亞今年第二次作出不支持中國企業赴澳從事商業投資申請的決定。
當時,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就曾表示,這一決定將嚴重挫傷中國企業赴澳投資的積極性,中方希望澳方慎用安全審查做法。
BBC指出,此次交易可謂一舉兩得:一方面獲得來自中方的資金,另一方面也可以從一定程度上緩和雙邊關係緊張。
釋放緩和信號
據了解,墨爾本是澳大利亞第二大城市,是維多利亞州的首府,也是澳大利亞的工業重鎮。墨爾本港是澳大利亞最大的現代化港口,也是澳大利亞最繁忙的水上貨運港口,每年處理澳大利亞38%的水路貨櫃運輸。
2015財年,墨爾本港實現息稅前利潤(EBIT)為1.21億澳元,同比增加1400萬澳元(主要原因是港口費率增長0.7%,年度貨量增長1.8%);營業收入為3.82億澳元,同比增長3.61%;實現稅前經營利潤為5130萬澳元,同比大幅下降49.85%;實現稅後經營利潤為4590萬澳元,同比大幅下降36.95%。
此次出售墨爾本港是澳大利亞規模超1000億澳元的私有化計劃之一,目的是為削減州政府及聯邦政府的債務。去年5月,維多利亞州政府正式啟動大規模基礎設施私有化進程,向市場出讓墨爾本港50年租賃權,州議會通過的立法確定交易框架,規定租賃權益轉讓所得將用於改善地面交通樞紐。
消息一出,全球各地的基金、資產管理公司等組團前來搶購。交易最初至少有4個投標方,第一家是由澳大利亞麥格裡基礎設施及有形資產部門、澳大利亞IFM Investors基金和荷蘭資產管理公司APG組成的財團;第二家是澳大利亞Hastings基金公司、科威特支持的Wren House Infrastructure和加拿大資產管理公司Alberta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rporation組成的財團;第三家是浙江海港集團和招商局集團組成的聯營體,第四家則是最終中標的財團。
據華爾街見聞援引《澳大利亞人》的報導稱,中標財團出價只比IFM Investors基金、APG和麥格裡組成的財團高出一點。在資金來源方面,未來基金、昆士蘭投資公司和加拿大OMERS將分別持有港口20%的股權;GIP持有40%,其中20%屬於中投,剩下的20%屬於韓國養老基金NTS和其他投資人。
中國社科院國際法研究所研究員張文廣表示,中投參與此次投資看中的是長遠、穩定的投資回報。
數據顯示,出口方面,中國貨物佔據墨爾本港出口貨櫃貨物的23%,位列第一位;非貨櫃貨物出口佔據18%,位列第二位;進口方面,來自中國的貨櫃貨物更是佔據其進口的39.5%,位列第一,高出排名第二位的美國30.7個百分點。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副主任王永中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中國是澳大利亞的大宗商品最主要的進口國。中投公司參與收購,也將有利於墨爾本港拓展中國業務。
自貿協定促進對澳投資
事實上,這並不是中國投資者第一次試圖布局澳港口。
2014年,招商局集團和澳大利亞Hastings基金公司聯合,購得世界最大煤炭港口澳大利亞紐卡斯爾港的租賃權,成交價17.5億澳元;2015年10月,山東私人企業嵐橋集團通過競標,獲得達爾文港99年的產權。達爾文港位於澳西北部,是距離中國最近的深水港。但因為該港臨近美國海軍基地,美國向澳大利亞抗議,最終迫使澳政府收緊對中國投資的審查。
今年3月,澳大利亞出臺新規定,國內重大基礎建設售予私人外資將接受更嚴格的審查。今年8月,澳大利亞就以民眾反對向海外投資者出售基礎設施和國家安全為由,拒絕了李嘉誠與中國國家電網對澳最大電網Ausgrid的競標。
王永中認為,與此前案例相比,此次收購財團的成員為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澳大利亞未來基金)、養老基金(加拿大安大略省市政僱員退休金計劃、美國加州公共僱員退休金計劃、韓國養老基金)、澳地方政府投資公司(昆士蘭州政府投資工具)和投資基金(全球基礎設施合作夥伴)。「主權財富基金和投資基金的投資主要特點是進行戰略性財務投資,不謀求對收購企業股權的長期控制,而一般企業均謀求對所收購目標企業的長期實際控制。這減輕了澳政府的審批壓力」。「而且墨爾本港是50年期的租賃出售,並非所有權的無條件出售」。
市場專家稱,該收購案也暗示出股權市場投資艱難,刺激了投資者對基礎設施投資的熱情。
澳大利亞投資專家分析稱,由於證券市場的實際投資回報率越來越低,回收周期越來越長,導致國際投資者開始更加看好實體和基礎建設投資,進而導致此次成交價激增。
除了基礎設施投資,澳大利亞的投資領域還有更多,如能源(煤炭)、安全可靠的農產品(如奶粉)、房地產和酒店(旅遊)、土地(敏感行業)、發達的文化教育產業等。而中澳自由貿易協定的籤訂,降低了中國企業赴澳投資的門檻。
「中國企業在上述行業進行投資,可發揮中澳兩國經濟互補的協同效應。」王永中說,「中國是澳大利亞商品和服務出口的最大目標市場。中國企業到澳大利亞投資,可更好地促進兩國市場聯繫,產生跨境投資的協同效應。其次,中國收購企業的外源資金相對充沛,通常能獲得銀行部門的支持。而且中國有大量僑民居住在澳大利亞,有助於克服法律、文化方面的差異。」
另據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與雪梨大學此前發布的報告,2015年,中國對澳大利亞投資創歷史新高,為150億澳元。投資增加主要源於大型交易,去年達成了7筆超過5億澳元的交易。
從投資領域看,中國對澳投資正從傳統的礦業轉向其他產業。2015年,中國對澳房地產的投資延續了2014年以來的強勁勢頭,總計68.5億澳元,佔對澳直接投資總額的45%;其次是可再生能源行業和健康醫療。
畢馬威對11家在澳投資的中企進行的調查顯示,中國投資者對在澳的中長期投資持樂觀態度。90%的受訪者相信,他們將受益於中澳自由貿易協定,關稅降低將提升中國企業的盈利能力。中國投資者還希望降低投資成本,希望中方人員入境澳大利亞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