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深圳市人民檢察院 ,作者三文藍胖
深圳市人民檢察院
深圳市人民檢察院微信公眾平臺
小編按:本文作者在首屆、第二屆「深圳市公訴人與律師控辯大賽」中均榮獲「最佳辯手」稱號。
準備控辯賽期間,連續兩個星期的早出晚歸給剛滿一歲的兒子造成了不小的人生挫折,每天眼淚汪汪地看著我,無奈口不能言,只能啊啊啊啊地控訴。外婆一把摟過兒子安撫:「團團乖,媽媽去和別人吵架。咱不惹她,咱吵不贏,咱自己玩兒。」
我:「……」
三年時光荏苒,兩屆控辯賽落幕。控辯,似乎是檢察官的職業必備技能。而在我成為檢察官的很久很久以前,我已經是一個辯手。
這場比賽,似乎又把我帶回了2006年,初雪的北京。
一、那些年
剛入辯論隊時,我師傅(現在已經是最高院知產庭的資深十八歲卜卜脆法官一枚)問我,你覺得辯論是啥,我秉持著社會主義接班人的自我修養崇高地回答了一遍:「辯論是展示自我的舞臺,是理論轉化為實戰的必由之路,是每一位有志在法學領域有所作為的年輕人……」
「你住嘴。」師傅白我一眼,當場出題,讓我的隊友們分成兩隊,二十分鐘後就「這個新來的柴火妞應不應該出家」展開辯論。
「出生於落後的革命老區,想必教育條件很落後,這位同學能夠突出重圍考上法大,可見她很有慧根,符合佛門要求。「
「可是對方辯友你看她作為新人從進門到現在站了整整四十分鐘好似木雞一般,既然有慧根,為何到現在也悟不出來該給隊友們買點兒好吃的?「
「那又可見她具備另一個適宜出家的品質,不畏他人的眼光,定力好。「
「對方辯友注意到她的眼鏡了嗎?這個度數連黑板上劃的民法重點都看不透又如何看透紅塵呢?「
「對方辯友有所不知,紅塵不是用來看的而是用來悟的,看得透的不叫紅塵,叫沙塵暴。「
……
二十分鐘後,師傅再問我:「你現在領悟了嗎?」
我強行給了自己一副看起來很堅毅的目光點了點頭。
其實我仍然不是很明白。
辯論是什麼呢?直到經過了那些年各種各樣的辯題,才稍稍有所感悟,其實辯論不是為了捍衛結論,而是從結論出發,逼著你去逆向思考的一個過程。證出的結論真偽並非重點,重點是思辯的過程,對方辯友每一個被發散得天馬行空的思維背後都藏著一個值得考究的有趣邏輯,這個邏輯就像是蚌殼裡藏著的珍珠,浮沙褪盡之後如果能找到它,證偽它,就能直指對方的立論之基。
而這反過來也教會我們,我們的每一個觀點,每一句場上說出來的話,都不是興之所至脫口而出,必須是經過審慎推理沒有邏輯謬誤的語言,欲以言服人,先以理服己。一個辯題的背後,是一個複雜論證結構的搭建,不是幾篇陳詞稿的創作,稿件,幾乎是最末位才要考慮的事。在我的印象裡,每一個投身辯論的人,都經歷過從華燈初上奮戰至長夜未央,辯手們最初都衝著舞臺的耀眼而來,但最終都會愛上那推敲邏輯、斟酌論點、打磨文字的過程。不為彼岸,只為海。
二、到如今
剛抽到分組對手時,我和我的隊友BZ、JC著實嘴角抽搐了良久,想到對方一辯端莊流利的陳詞、二辯春風化雨般的颱風,我們仨的嘴角又加重了抽搐,好在,這種抽搐在得知XJJ他們組抽到「女朋友和媽掉水裡必須先救媽」的辯題時,立刻得到了很大緩解。不久便聽說他們組的一辯SH突然手術住院要缺席,是否因為他這個立場激怒了女朋友被當場取了闌尾我們雖不得而知,但也不寒而慄。聯想到我們雖然遭遇強敵,但勝在有一個依然全須全尾的好處,抽搐的嘴角也就徹底治癒了。
數日之間我們流連於星巴克、太平洋,一杯咖啡一臺筆記本,好似時尚的都市白領。主攻戰場出了又改,改了又抹,我最嫌棄話長,在自由辯寶貴的5分鐘裡,惜字如金是第一守則,所有無實意的助詞、語氣詞、形容詞、甚至重複的主謂語都成為多餘,比如「為什麼」必須改成「為何」、「如果」必須改成「若」……幾天下來,我的隊友們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出門時,BZ說:「勿忘鎖門。」
下樓時,JC說:「吾於樓下候你。「
中午到點時,他倆說:「飯否?「
噫!儒子多麼可教!
幾天的準備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到了十八日,早早地來到圖書館準備,待我們幾個分頭換上一身帥氣西裝,將頭髮梳成大人模樣,已是下午一點。意(矮)氣(矬)風(胖)發的我遭到了CN無情地嘲笑:
「你說你這麼矮了怎麼還不穿高跟鞋?「
豈有此理,是可忍孰不可忍。
「我雖然矮但我很穩重,不像你高得缺氧。「
「你那是因為重,所以穩。「
「……」好吧,雖然忍無可忍,奈何說她不過。
但好在我是一個有胸懷的人,一回頭遇見被化得油頭粉面的XJJ,瞬間又豁達了:
「JJ哥,你怎麼化得跟饅頭似的?」
但人間還是尚有溫情在的。
就好比,CN同學一邊挖苦我一邊不忘幫我們完善了一下立論,幫我們想如何拆解對方的循環論證;XJJ在我們上場前特意過來叮囑自由辯一定要注意善用時間不要長篇大論……
時間永遠不會允許我們準備到盡善盡美,最終屬於我們的show time在期待中逐漸蘊釀出緊張,緊張裡隱隱裹挾著興奮,興奮中漸漸沉澱出從容的情緒裡到來、高潮然後落幕了。我們在臺上的28分鐘發揮得不算完美,但臺下數日的研討思辯中,我相信我們的所學所得,遠勝於那座獎盃帶來的榮耀。
不為彼岸,只為海。相信孜孜求索的我們,仍在路上。
(註:本微信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涉及版權方面的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妥善處理!)
原標題:《兩屆最佳辯手:女檢察官八卦辯論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