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的「降維攻擊」導致二維拓撲量子物態 | 文小剛點評

2020-12-05 返樸

導讀

在一個三維金屬中,有很多電子跑來跑去。這就是為什麼金屬可以導電。如果沒有外加磁場,電子的運動都是直線運動。在有外加磁場時,電子的運動就都變成螺旋運動了。

可是如果電子之間有相互作用,電子的螺旋運動會相互影響,導致相變。相變後,電子會自發組織成一層一層的結構。電子在三維的螺旋運動會變成局限在二維平面內的螺旋運動。限制在每個平面內做螺旋運動的電子形成一個二維的量子霍爾態。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相變。很像《三體》中所描寫的「降維攻擊」。一個三維電子體系在加上強磁場後,會自發變成一個一層一層的二維電子體系,而這個二維電子體系又正好是一個帶拓撲序的量子物態。這一奇妙的降維相變最近被南科大和中科大的實驗物理學家發現。以前,拓撲序僅僅出現於半導體的二維界面上,現在這一新的實驗發現,給了我們一個新的材料體系,其中也能產生拓撲序。目前,我們在這一新材料中發現的僅僅是一類最簡單的拓撲序。希望今後在這一類材料中,我們可以發現更豐富的拓撲物態。

——文小剛

撰文 | 南科大物理系

2019年5月8日,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發表了主要由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共同完成的題為 Three-dimensional quantum Hall effect and metal-insulator transition in ZrTe5的研究論文,實驗證實了哈佛大學理論物理學家Bertrand Halperin在1987年給出的關於三維電子氣體系中量子霍爾效應的理論預測。南科大物理系副教授張立源、中國科大教授喬振華和新加坡技術和設計大學教授楊聲遠為共同通訊作者;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佛羅裡達強磁場實驗室、麻省理工學院、新加坡技術和設計大學為共同參與單位。

在凝聚態物理學中,對於對稱性、相互作用、拓撲性以及維度(或自由度)的理解是永恆的研究課題,也是當前固體物理和器件應用的研究熱點。從1980年開始,量子霍爾效應的發現開啟了研究物理學中拓撲相變的新時代,也深刻地改變了人們對相變、對稱性和相互作用的理解。最近10年來,拓撲量子物態的相關研究已經成為當前凝聚態物理領域最活躍的課題之一。高品質的ZrTe5晶體具有超高的遷移率、超低載流子濃度和多種珍奇的拓撲能帶特徵,成為了研究三維電子氣體系的拓撲量子相變的理想材料之一。

圖1. ZrTe5單晶(Tp ~95K)的(a)降溫曲線和(b)三維費米面結構。

對於電阻率反常峰(Tp)在95K左右的ZrTe5樣品(圖1.a),張立源課題組通過細緻的低溫量子輸運測量,並結合各個軸向的量子振蕩分析,得到了非常清晰的費米面拓撲結構(圖1.b)。儘管ZrTe5的費米面存在非常強的各向異性,但其本身閉合的費米面結構仍然很好地說明了體系是屬於完全的三維系統。

課題組在低溫下的輸運測量中,發現了非常明顯的量子霍爾平臺(圖2.a)。通過仔細分析平臺量子化電阻值和樣品厚度之間的依賴關係,研究組指出,量子霍爾層的周期正好為材料z方向費米波長的1/2(圖2.b),這很好地證明了三維電子氣在磁場調製下形成電荷密度波(CDW)結構的物理圖像。理論模擬三維電子氣在強磁場下的行為,可以清晰看到電子氣形成一層一層的量子層結構(圖2.b插圖)。此外,z方向的非歐姆性輸運行為也給出了CDW存在的有力證據。

圖2.(a)ZrTe5單晶中的三維量子霍爾效應;(b)z方向的CDW周期和費米波長,插圖是三維電子氣在磁場下形成二維導電層的模擬

在體系進入量子極限後,研究組觀測到了非常明顯的金屬絕緣體相變行為(圖3.a)。體系存在一個典型的零溫量子臨界點,為量子相變,並可以畫出體系的電子相圖(圖3.b),這些結果為將來研究三維電子氣中的電子相互作用效應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圖3.(a)ZrTe5單晶中金屬絕緣體相變的標度行為;(b)體系的電子相圖

張立源表示,這項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博士生湯方棟、任亞飛,博士後王培培的細緻分析和勤奮工作。另一方面,研究過程中的合作、溝通和討論是必不可少的。現在的科學研究越來越注重團隊合作,單靠一個人的努力是不夠的,許多人在一起各自發揮優勢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張立源說,很幸運能和中國科技大學的喬振華研究組、新加坡技術與設計大學(Singapo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的楊聲遠教授、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顧根大研究組、弗羅裡達州立大學和美國強磁場中心的楊昆老師以及麻省理工學院的李雅達(Patrick A Lee)先生一起合作。

可以預見,就像二維量子霍爾效應的發現引起轟動那樣,此項研究成果將會開闢一個嶄新的三維量子物態的研究領域。值得一提的是,Bertrand Halperin在2019年獲得APS Medal for Exceptional Achievement in Research時,專門在獲獎報告中將其在1987年關於三維量子霍爾效應的理論預言列為自己的終身成就之一。在得知此次研究團隊的實驗成果後,他向團隊表達了祝賀和肯定,並稱讚團隊的成果「indeed a very nice discovery」。

此項研究工作得到了廣東省創新創業團隊計劃、深圳孔雀團隊、深圳市科創委基礎研究(學科布局)項目基金等專項基金的大力支持。

本文轉載自「南方科技大學新聞網」。

《返樸》,致力好科普。國際著名物理學家文小剛與生物學家顏寧聯袂擔任總編,與幾十位學者組成的編委會一起,與你共同求索。

相關焦點

  • 文小剛:物理學的新革命——凝聚態物理中的近代數學
    因為這次革命試圖用糾纏的量子信息來統一所有的物質、所有的基本粒子、所有的相互作用,甚至時空本身。而凝聚態物理中的拓撲序、拓撲物態,以及量子計算中的拓撲量子計算,都是多體量子糾纏的應用。正是通過這些物理研究,我們發現了多體量子糾纏的重要性,並引入了長程量子糾纏這一相關概念。
  • 文小剛:材料性質的起源到基本粒子的起源
    根據凝聚態物理中的演生原理,物體的性質是由它內部的組織結構來決定的。原子的隨機分布和規則的點陣分布會導致出不同的波動方程,從而給出沒有形狀的液體和有形狀的固體。那麼我們真空中光波所滿足的maxwell方程是由哪種組織結構給出來的?描寫電子的狄拉克方程又從何而來?這裡我將介紹凝聚態物理中的一些新進展。它不僅給出了新的拓撲物態,也揭示了基本粒子的起源。
  • 文小剛談物理新革命:萬物起源於量子信息
    物理學中的每一次大統一都可以被認為是物理學的新革命。文小剛教授表示,我們經歷了牛頓時代的力學革命、麥克斯韋理論導致的電磁學革命、愛因斯坦引發的相對論革命,以及第一次量子力學革命。如今,我們正處在第二次量子革命當中。這次革命是物質和信息的統一,從量子比特海中產生各種各樣的物質、相互作用,甚至時間和空間。萬物皆起源於量子信息。
  • 文小剛、顏寧聯袂出任總編輯
    1982 年,文小剛本科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低溫物理專業,赴普林斯頓大學讀研,博士期間研究高能物理超弦理論,師從愛德華·威滕(E·Witten),博士後期間重返凝聚態物理學研究領域。文小剛的研究領域是高度糾纏的量子物態,他獨立開創並發展了量子物態的拓撲序/量子序理論。
  • 無冕之王:文小剛摘凝聚態物理最高榮譽Buckley獎
    美國物理學會(APS)宣布文小剛因「拓撲序理論及其在廣闊領域內物理系統中的影響(For theories of topological order and its consequences in a broad range of physical systems)而獲獎。
  • 揭秘《球狀閃電》中的「黑森威懾」與「降維攻擊」
    比如,「球狀閃電」本身,這個概念用在了第一位面壁人泰勒的計劃中——用球狀閃電攻擊人類艦隊,從而創造出一支量子幽靈艦隊。而在《球狀閃電》的高潮部分中,我們還可以看到「黑森威懾」和「降維攻擊」的影子。在現實世界中,目前來說核武器最可能用於「黑森威懾」的實踐。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伊朗核問題以及朝鮮核問題,都是美國極為頭疼的事。試想,三胖手握核發射器,跟歐巴馬通話「老馬啊,最近手頭有點緊啊!趕緊資助下。」歐巴馬肯定臉都要綠了,要是這死胖子激動起來手一滑該怎麼辦!
  • 文小剛點評 | 眾妙之門
    麻省理工學院的理論物理學家文小剛說道。在基本粒子之外,任何其他物質的性質都取決於其物理組成,最終也就是其組成的粒子。但這些粒子的性質並非來自自身的組成成分,而是源於數學模式。作為數學和現實之間的接觸點,粒子曖昧不明地橫跨在這兩個世界之間。粒子是什麼?
  • 文小剛點評|眾妙之門
    麻省理工學院的理論物理學家文小剛說道。在基本粒子之外,任何其他物質的性質都取決於其物理組成,最終也就是其組成的粒子。但這些粒子的性質並非來自自身的組成成分,而是源於數學模式。作為數學和現實之間的接觸點,粒子曖昧不明地橫跨在這兩個世界之間。粒子是什麼?
  • 在微型粒子對撞機中尋找任意子+文小剛答疑
    這一觀念可以讓我們用量子比特(量子信息)來解釋相互作用和基本粒子的起源,導致一個信息就是物質,物質就是信息,這樣一個大統一的世界觀。——文小剛撰文 | 董唯元在二維系統中起舞組成世界的各種基本粒子數量眾多性質各異,但按照性格區分卻可以清晰判然地劃分為兩類:玻色子和費米子。
  • 如何化解《三體》中的降維攻擊?
    相信拜讀過劉慈欣的《三體》系列作品的朋友們,當看到文章中的很多橋段時不禁拍案叫絕。例如:從一個側面解釋了「費米悖論」的「黑暗森林」理論;設計巧奪天工的「面壁者計劃」;外星人的各種科技和武器:質子封鎖,「水滴」「降維攻擊」。大家在為文章中的在為宏大的故事架構以及精心巧妙的情節設計而讚嘆的同時。
  • 全新量子物態是什麼情況 全新量子物態具體內容是什麼
    新量子物態  全新量子物態是什麼情況?與s波散射相比,由高階分波主導的量子多體系統會展現出更為豐富有趣的現象,比如氦3中的p波超流,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中的d波庫珀對,以及廣泛存在的各種生物、化學等動力學過程。遺憾的是,由於高階分波的散射過程過於複雜,理論計算所需要的資源大大超過了經典計算的能力,嚴重阻礙了我們對相關物理現象的理解。
  • 對稱性與拓撲序:新型量子計算機的物理基礎|眾妙之門
    這些新的物質狀態迥異於通常的固態、液態或氣態,只有在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時才可能出現,在如此寒冷的條件下,相互作用粒子由於其量子特性,在時空中作十分有規則的集體運動,掩蓋了單個粒子的個性,從而導出了全新的量子物態。這些集體運動就像是完美的集體舞,描寫了最低能量的基態。不同的集體舞給出不同的量子物態。它們有些已經在實驗室中實現,而另一些只是理論上可能的存在。
  • 文小剛:量子革命是最不可思議的物理革命—新聞—科學網
    凝聚態理論物理學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文小剛的答案是:「我們生活在量子計算機裡面。量子信息是真實的,而所看到的各種物質、人,都是量子信息的虛擬反映。」 7月23日,文小剛(文小剛科學網博客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u/xgwen)做客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帶來了一場題為《物理的新革命——量子信息:物質和相互作用的起源》科普報告。
  • 進展 | 二維拓撲光子晶體微腔取得新進展
    除了邊界態外,最近國內外很多課題組提出在高階拓撲絕緣體中存在零維拓撲角態,並且已經在多種體系中實現,包括二維的光子晶體結構。這種零維的高階拓撲態為設計具有高品質因子的拓撲光學微腔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拓撲光學微腔不僅具有高品質因子、低模式體積,而且其模式受拓撲保護,因此對它的研究將會促進拓撲光學在腔量子電動力學、量子信息處理及新型光學器件等方面的應用。
  • 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文小剛是第三位華裔狄拉克獎得主
    原標題:理論物理大獎狄拉克獎揭曉,MIT教授文小剛等三人獲獎本年度的狄拉克獎揭曉。義大利當地時間8月8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揭曉了本年度的狄拉克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Subir Sachdev、芝加哥大學教授Dam Thanh Son和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文小剛。該獎項於1985年為紀念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設立,每年頒發給理論物理和數學領域的傑出科學家,獎金5000美元。8月8日是狄拉克的生日。文小剛是第三位華裔狄拉克獎得主。
  • 進展|二維拓撲光子晶體微腔取得新進展
    除了邊界態外,最近國內外很多課題組提出在高階拓撲絕緣體中存在零維拓撲角態,並且已經在多種體系中實現,包括二維的光子晶體結構。這種零維的高階拓撲態為設計具有高品質因子的拓撲光學微腔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拓撲光學微腔不僅具有高品質因子、低模式體積,而且其模式受拓撲保護,因此對它的研究將會促進拓撲光學在腔量子電動力學、量子信息處理及新型光學器件等方面的應用。
  • 物理最高榮譽者文小剛:追求諾獎只讓我們離它愈遠
    1989年,文小剛首次提出了「拓撲序」概念,描述了上述現象,但此後十多年,因為新的量子自旋液體和非阿貝爾物質態,一直沒有被實驗實現,「拓撲序」這個概念並沒有得到廣泛認可,直到1999年之後,才成為現在凝聚態物理研究的主流。對於這種「前無古人」的研究,才是文小剛所追求的基礎科學創新。他總是讓自己的研究跟著感覺走,保持天生的好奇心,追求自己心中所認知的美。
  • 「降維攻擊」,網際網路創新的「三體」法則
    在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小說《三體》中最早出現了「降維攻擊」一詞,因其概念與網際網路行業的某些商業競爭實踐異曲同工,所以也時常被大家拿來形容那些「不按套路出牌」的顛覆型創新。
  • 2018年狄拉克獎公布,文小剛獲獎!
    他們分別是哈佛大學Subir Sachdev教授,芝加哥大學Dam Thanh Son教授,以及MIT著名物理學家文小剛教授。狄拉克獎章是在1985年為紀念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英國理論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Paul Dirac)而設置的年度性獎項,是國際理論物理和數學物理領域的最高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