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量子物態是什麼情況 全新量子物態具體內容是什麼

2020-11-24 天氣網

  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稱,潘建偉院士及其同事陳宇翱、姚星燦與合作者組成的研究團隊,首次在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中觀測到了極寬的d波勢形散射共振,並間接證明了d波分子超流的存在。

新量子物態

  全新量子物態是什麼情況?

  近日,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及其研究團隊在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中首次發現了非常寬的d波勢形散射共振,這為超冷原子量子模擬研究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也推動了高階分波相互作用主導的少體及多體量子物理的研究進程。除此之外,這一發現還間接證明了d波分子超流的存在。據了解,這一研究成果已被發表在《自然·物理》上。

  眾所周知,不論是宇宙誕生還是普通的化學反應,都是散射量子相互作用產生的。而根據散射波函數的對稱性,可以將散射過程分為各向同性的s波,以及各向異性的p波、d波等高階分波,其中高階分波散射過程極為複雜,理論計算要求極高,因此相關研究進展很慢。

  粒子間的碰撞散射是一種基礎而又重要的相互作用,無論是宇宙誕生之初的元素產生,還是日常生活中的化學反應,原則上都可以用散射的量子理論來描述。根據散射波函數的對稱性,我們可以將散射過程分為各向同性的s波以及各向異性的p波、d波等高階分波。與s波散射相比,由高階分波主導的量子多體系統會展現出更為豐富有趣的現象,比如氦3中的p波超流,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中的d波庫珀對,以及廣泛存在的各種生物、化學等動力學過程。遺憾的是,由於高階分波的散射過程過於複雜,理論計算所需要的資源大大超過了經典計算的能力,嚴重阻礙了我們對相關物理現象的理解。

新量子物態示意圖

  得益於系統的純淨性以及豐富的操控與探測技術,超冷原子量子模擬為解決這些難題提供了全新的工具。例如,利用原子之間的s波散射共振,我們可以精密地調節超冷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強度與形式,從而實現玻色超新星,量子煙花等新奇的量子現象以及費米超流和超冷分子等重要的量子物態。然而,由於理論和實驗層面上的困難,更重要的高階分波共振的研究目前仍少有開展,其中主要存在著如下幾個難題:1)量子簡併下的超冷原子往往沒有足夠的動能穿越高階分波的離心勢壘,從而無法實現強的相互作用;2)高階分波共振通常都極窄,現有實驗手段無法利用它精確的控制原子之間相互作用;3)原子團在共振附近的壽命很短,無法開展有效研究。

  在該項工作中,研究團隊首次在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中觀測到了一個極寬的d波勢形共振。他們發現,在散射共振附近(強相互作用區),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的壽命仍高達數百毫秒,遠遠大於多體系統的平衡時間。因此,該d波共振同時具備超冷、寬共振帶寬、長壽命三大要素,為基於d波相互作用的量子模擬研究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平臺。在進一步的研究中發現,當掃描磁場以一定速率穿過共振點時,系統實現了原子和d波分子之間的相干轉化,自發出現了長壽命(秒量級)的集體激發振蕩。

  通過細緻的測量該集體振蕩的頻率、振幅、原子數目與掃描磁場速率的關係,研究團隊證明了系統內部已經存在大量的超冷d波分子。雖然目前還缺乏對該d波分子進行直接探測的技術,研究人員僅能通過對集體激發的擬合來得到d波分子的數目等信息,他們的初步結果明確表明這些d波分子已經形成了一種全新的量子物態——d波分子超流。因此,該工作也為未來研究d波分子超流奠定了基礎。

相關焦點

  • 潘建偉團隊首次證明一種全新量子物態
    這一實驗發現為超冷原子量子模擬研究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同時也為研究高階分波相互作用主導的少體及多體量子物理鋪平了道路。近期,該成果以長文的形式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上[Nature Physics 15, 570–576 (2019)]。
  • 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非阿貝爾量子拓撲物態相變研究方面取得...
    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非阿貝爾量子拓撲物態相變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4月7日電 近期,清華大學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非阿貝爾量子拓撲物態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在2020年4月美國物理學會出版的國際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以「非阿貝爾拓撲物態相變的張量網絡方法」(Tensor
  • 國科大等提出新的拓撲量子物態——二維外爾半準金屬態
    拓撲物態和二維磁性是當前凝聚態物理前沿研究中令人著迷的兩大主題,兩者結合是否會產生新的量子物態成為人們關注的重要科學問題。最近,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蘇剛團隊與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教授楊聲遠團隊合作回答了這一問題,他們首次提出了一種新的拓撲量子物態——「二維外爾半準金屬態(2D Weyl half-semimetal, WHS)」,這既是一種具有拓撲性質的二維外爾半金屬(Weyl semimetal),同時也是一種完全極化的鐵磁性半金屬(half-metal),其低能電子是自旋完全極化的外爾費米子(Weyl fermion)
  • 現實中的「降維攻擊」導致二維拓撲量子物態 | 文小剛點評
    一個三維電子體系在加上強磁場後,會自發變成一個一層一層的二維電子體系,而這個二維電子體系又正好是一個帶拓撲序的量子物態。這一奇妙的降維相變最近被南科大和中科大的實驗物理學家發現。以前,拓撲序僅僅出現於半導體的二維界面上,現在這一新的實驗發現,給了我們一個新的材料體系,其中也能產生拓撲序。目前,我們在這一新材料中發現的僅僅是一類最簡單的拓撲序。希望今後在這一類材料中,我們可以發現更豐富的拓撲物態。
  • 物理學家發現水分子的新物態
    (Jeff Scovil)下屬美國能源部(DOE)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發現了固液氣三態之外水的另一種物態。水分子處在讓經典物理失效的極度壓縮的環境下,體現出了量子效應。該團隊的研究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
  • 山西省在量子科技領域取得國際領先成果
    近期,山西大學雷射光譜研究所梅鋒教授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拓撲保護的量子線路和拓撲物態的數字量子模擬,相關研究成果「Digital Simulation of Topological Matter on Programmable Quantum Processors」於2020
  • 強關聯拓撲物態簡介 | 眾妙之門
    只要大家碰到一個新物態,就會問這個新物態是由哪種對稱性來刻畫的。只要碰到一個相變,就會問在這個相變中,哪些對稱性發生了自發破缺。遇到什麼現象,都用朗道自發對稱性理論來套。但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強關聯凝聚態實驗的重大發現——分數量子霍爾效應——讓我們看到了超越此「標準模型」的可能性。如拓撲激發「任意子」的統計性質和基態簡併度[2],本質上與對稱破缺毫無關聯。
  • 「量子霸權」與「量子優勢」那個才是未來?
    隨著時代發展,傳統計算機性能的提升越發困難,光子計算、量子計算、生物計算等新的技術引發了業界關注。量子計算被認為能夠解決傳統計算不能解決的問題,科學家和公司正朝著被稱為量子至上的計算裡程碑而努力。量子計算的前景在20世紀80年代得到認可,至今仍未實現。量子計算機難以設計、建造和編程。
  • 強關聯拓撲物態簡介|眾妙之門
    只要大家碰到一個新物態,就會問這個新物態是由哪種對稱性來刻畫的。只要碰到一個相變,就會問在這個相變中,哪些對稱性發生了自發破缺。遇到什麼現象,都用朗道自發對稱性理論來套。但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強關聯凝聚態實驗的重大發現——分數量子霍爾效應——讓我們看到了超越此「標準模型」的可能性。
  • 我國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這一關鍵突破將對新奇拓撲量子物態的研究,進而推動人們對物質世界的深入理解帶來重大影響。  該合作成果以研究長文(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上。  據央廣網10月11日消息,自旋軌道耦合是量子物理學中基本的物理效應。它在多種基本物理現象和新奇量子物態中扮演了核心角色。這些現象導致產生了自旋電子學,拓撲絕緣體,拓撲超導體等當前凝聚態物理中最重要的前沿研究領域。然而,由於普遍存在難以控制的複雜環境,很多重要的新奇物理難以在固體材料中做精確研究。這對相關科研帶來很大的挑戰。
  • 經濟學人全球頭條:首個熊貓國際形象,全新量子物態,福布斯體壇富豪榜
    潘建偉團隊首次證明全新量子物態 為超冷原子量子模擬研究帶來機遇據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及其同事陳宇翱、姚星燦與合作者組成的研究團隊,首次在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中觀測到了極寬的d波勢形散射共振,並間接證明了d波分子超流的存在。
  • 中國科大建成新型光學量子行走實驗系統,可實現普適量子計算
    量子行走是量子信息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理論上已經證明基於該模型可以實現普適的量子計算。儘管目前已有多種實現量子行走的物理系統,但如何提高其行走規模一直是個重大難題。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研究組通過多年嘗試,成功建成可以進行大規模量子行走的量子光學實驗系統。
  • 中國科學家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獲重大突破
    本次發布的成果,是中國科學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理論提出並實驗實現超冷原子二維自旋軌道耦合的人工合成,測定了由自旋軌道耦合導致的新奇拓撲量子物性。這一關鍵突破將對新奇拓撲量子物態的研究帶來重大影響,進而推動人們對物質世界的深入理解。研究團隊成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介紹,為什麼自旋軌道耦合這麼重要?
  • 中國科大建成新型光學量子行走實驗系統
    量子行走是量子信息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理論上已經證明基於該模型可以實現普適的量子計算。儘管目前已有多種實現量子行走的物理系統,但如何提高其行走規模一直是個重大難題。 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研究組通過多年嘗試,成功建成可以進行大規模量子行走的量子光學實驗系統。該系統基於時間復用的共線幹涉框架,使用共線切割的雙折射晶體實現自旋-軌道耦合,避免了額外的光子損耗。
  • 北京量子院2020年量子物理與量子信息科學前沿論壇成功舉辦
    12月9日上午,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北京量子院」)主辦的2020年量子物理與量子信息科學前沿論壇在線舉行。來自中美英德等7個國家大學和研究機構的11位頂尖專家學者出席論壇,圍繞「新奇量子物態研究的最新進展」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 高中物理-物態和物態變化
    本章介紹物態和物態變化的相關內容,包括固體、液體、飽和汽及物體變化中的能量變化,結合上一章節的內容,構成了物質的三態變化。
  • 香港-北京-上海物理學家合力推動量子材料研究
    > 在KT相(拓撲物態可是,這樣的規律也有盡頭,以目前集成電路器件的精密程度來看,已有需要從量子物理學入手去改良或發掘新材料,因此相關研究可說是現代文明社會永續發展的基石。拓撲物態概念是凝聚態物理學中的重要理論。
  • 物態方程知識講習《第1節 前言》與《第2節 理想氣體物態方程》
    第1節 前言「熱力學的優點是它的高度可靠性與普遍性,……,熱力學不能給出關於物質特性的具體知識,這是它的缺點[1].」「統計物理學正好彌補了熱力學的這個缺點,解釋了漲落現象.物態方程在自然科學以及工程技術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理想氣體物態方程是化學動力學中最早的定量描述,同時也是熱力學和統計物理學的起源.分子相互作用的定量描述則起始於範德瓦爾斯方程[2].」物態方程知識,源遠流長,十七世紀以來,歷經許多科學家的不懈奮鬥,至今仍處於不斷改進、完善的進程之中.
  • 中考物理:物態變化問題——熔化與凝固
    #初中物理#在物理中,常見的物質的狀態有三種:固態、液態、氣態,我們把物質從一種狀態變化到另一種狀態叫物態變化,物態變化種類一共有六種: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華、凝華。我們首先要學會判斷什麼是熔化和凝固過程。物體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例如冰雪消融,熔化過程中需要從外界吸收熱量。而物體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固,例如水結成冰,凝固是一個放熱的過程。所以才有下雪不冷化雪冷的說法。我們想要知道物質狀態的變化屬於哪一種,第一步要知道發生物態變化前體的狀態;第二步要確定發生物態變化後的狀態;第三步:根據前後的狀態變化就可以確定屬於哪一種了。
  • 你認識這10個神奇的低調物態嗎 你可不要認為非晶態近年來很高調哦
    時代不斷發展,科學家們早已加長了四大物態列表,奇妙的宇宙尚有太多的未解之謎,存在的物態又豈只這四型。從宇宙大爆炸、星球大戰裡傲人的光劍到不能再平凡的雞,一切其實都同樣的不可思議。大自然偷偷在我們身邊藏了不少物態,它們低調地活著,默默等待各自的伯樂。非晶態固體(Amorphous solid又稱無定形體或玻璃體)從屬於固體,卻比我們熟知的固體有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