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雪球
股市裡的價格是企業價值在市場裡的映射。但由於短期的股市投票機功能,價值與價格可能背離嚴重。而長期看,價值和價格的方向又是一致的,也就是稱重機。大部分時間裡,市場充滿著多樣性,這個時候算是我們能知道的常態的市場。因為參與主體的不同,思維方式的不同,掌握的信息不同,偏好不同,所以多樣性是市場的常態。
多樣化的市場也會有偏向,例如某段時間哪些板塊特別得到偏好之類。但因為參與的主體都是人(即使號稱是算法背後也是基於人的邏輯),群體非理性總是時不時地跳出來顯示一下存在。在被群體非理性掌握的那些時刻,市場的多樣性喪失,投資者最終都會回到自己的底層邏輯和認知上,這個時候你才能去拷問自己,到底相信的是什麼。回顧過去或許可以讓我們有一些思考。
每一次多樣性喪失的時候,我在做什麼?2015年下半年7月份開始時,應該算是多樣性喪失的一次,股市一直下跌,那個時候我拿著剛經歷過小周期的萬科以及估值低估的格力。
2016年第一季度AH集體大跌,在港股即將被拋棄,垃圾國企該退市的一片呼喊中,我大部分倉位拿著H股etf和H股B,當然還有A股的格力和海康。
2018年下半年,出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市場多樣性喪失,那個時候我拿著歷史最低估值的山大、洽洽等一些消費股和一些製造業股票。
那麼現在呢?這周把市值最大的三百多隻股票的數據拉出來看一看,除了銀行、地產、基建、公用事業標的以外,其他標的無論是從PE還是pb之類的估值看來,都處於歷史最高左右。大部分的pe都是在40pe以上,而他們的業績呢?好點的有10%以上,差的基本不成長。而這些標的,基本上是這幾周一直暴漲的標的。相比之下,在200億市值以下,已經有一些10pe出頭的估值,對應20%成長的標的了,而這些標的,最近也一直在跌。多樣性肯定是已經喪失了,但什麼時候結束我們誰也不知道。
每一次,我都會問自己為什麼會拿著這樣的標的,不漲,甚至一直跌。很簡單,我還是願意相信常識,相信價值。群體非理性總會結束。而每一次,總會有無數人告訴你,群體非理性不會結束,這個就是以後的常態,諸如此類的話語。而正因為這些人的認知和發言,才說明非理性會結束。股市是聰明人做蠢事的地方,這句話算是最接近真理的常識了。
更迷惑人的是,當群體非理性發生的時候,你是那個受益者。當你騎著豬被風吹上天時,你抬頭看天,陽光燦爛,藍天白雲。屁股決定腦袋是人類的天性。所以把自己歸於常識,保持理性更加艱難。
有的人騎在豬上,抬頭看著藍天白雲,有的人站在豬上,表演左腳踩右腳,有的人騎著豬正在風裡。而大部分人盯著那些被風吹起來的豬留著口水,並且告訴你,風是自然事物,是客觀存在,會一直下去,豬也不會死,會基業長青。這個時候你不妨看看腳下的大地,那裡也許堆滿了貴重的礦石。
(本文提到的所有標的不代表本人與所在機構意見,僅供翻閱,不作為任何投資參考。)
作者:群獸中的一隻貓連結:https://xueqiu.com/5131964483/168115243來源:雪球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