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樣性喪失時,我們立於何處?

2021-01-13 新浪財經

來源:雪球

股市裡的價格是企業價值在市場裡的映射。但由於短期的股市投票機功能,價值與價格可能背離嚴重。而長期看,價值和價格的方向又是一致的,也就是稱重機。大部分時間裡,市場充滿著多樣性,這個時候算是我們能知道的常態的市場。因為參與主體的不同,思維方式的不同,掌握的信息不同,偏好不同,所以多樣性是市場的常態。

多樣化的市場也會有偏向,例如某段時間哪些板塊特別得到偏好之類。但因為參與的主體都是人(即使號稱是算法背後也是基於人的邏輯),群體非理性總是時不時地跳出來顯示一下存在。在被群體非理性掌握的那些時刻,市場的多樣性喪失,投資者最終都會回到自己的底層邏輯和認知上,這個時候你才能去拷問自己,到底相信的是什麼。回顧過去或許可以讓我們有一些思考。

每一次多樣性喪失的時候,我在做什麼?2015年下半年7月份開始時,應該算是多樣性喪失的一次,股市一直下跌,那個時候我拿著剛經歷過小周期的萬科以及估值低估的格力。

2016年第一季度AH集體大跌,在港股即將被拋棄,垃圾國企該退市的一片呼喊中,我大部分倉位拿著H股etf和H股B,當然還有A股的格力和海康。

2018年下半年,出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市場多樣性喪失,那個時候我拿著歷史最低估值的山大、洽洽等一些消費股和一些製造業股票。

那麼現在呢?這周把市值最大的三百多隻股票的數據拉出來看一看,除了銀行、地產、基建、公用事業標的以外,其他標的無論是從PE還是pb之類的估值看來,都處於歷史最高左右。大部分的pe都是在40pe以上,而他們的業績呢?好點的有10%以上,差的基本不成長。而這些標的,基本上是這幾周一直暴漲的標的。相比之下,在200億市值以下,已經有一些10pe出頭的估值,對應20%成長的標的了,而這些標的,最近也一直在跌。多樣性肯定是已經喪失了,但什麼時候結束我們誰也不知道。

每一次,我都會問自己為什麼會拿著這樣的標的,不漲,甚至一直跌。很簡單,我還是願意相信常識,相信價值。群體非理性總會結束。而每一次,總會有無數人告訴你,群體非理性不會結束,這個就是以後的常態,諸如此類的話語。而正因為這些人的認知和發言,才說明非理性會結束。股市是聰明人做蠢事的地方,這句話算是最接近真理的常識了。

更迷惑人的是,當群體非理性發生的時候,你是那個受益者。當你騎著豬被風吹上天時,你抬頭看天,陽光燦爛,藍天白雲。屁股決定腦袋是人類的天性。所以把自己歸於常識,保持理性更加艱難。

有的人騎在豬上,抬頭看著藍天白雲,有的人站在豬上,表演左腳踩右腳,有的人騎著豬正在風裡。而大部分人盯著那些被風吹起來的豬留著口水,並且告訴你,風是自然事物,是客觀存在,會一直下去,豬也不會死,會基業長青。這個時候你不妨看看腳下的大地,那裡也許堆滿了貴重的礦石。

(本文提到的所有標的不代表本人與所在機構意見,僅供翻閱,不作為任何投資參考。)

作者:群獸中的一隻貓連結:https://xueqiu.com/5131964483/168115243來源:雪球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相關焦點

  • 生態系統惡化加劇生物多樣性和棲息地的喪失
    生態系統惡化加劇生物多樣性和棲息地的喪失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1 13:56:30 德國綜合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IDEV)Jonathan M.
  • 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對我們的健康意味著什麼?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是父母所生,是由精子和卵子的產物,這些是必需的。但沒有數以萬億計的其他有機體(人類微生物組)人類也無法存活,是人類需要這些生物組,才能維持生命所需。
  • 兩棲動物大量喪失後引起熱帶蛇類多樣性崩潰
    兩棲動物大量喪失後引起熱帶蛇類多樣性崩潰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7 13:33:31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Elise F.
  • 專家:全球疫情進入反覆期,與生物多樣性喪失存在明確關聯
    近日,全球新冠疫情又出現了反覆狀況:截至美國東部時間11月9日晚6時,美國新冠肺炎確診已超1002萬例,其中死亡237979例。就算在全民抗疫最為積極團結的我國,也開始出現了多地確診的情況,除了前段時間新疆地區發現上百人無症狀感染外,11月8日,天津新增1例確診病例;11月9日,上海新增1例確診病例。
  • 非洲獅遺傳多樣性喪失,並非完全是人類的責任,環境也有影響
    圖片:Simon Dures 保護主義者不應該總是假設野生生物的遺傳多樣性喪失是由人類造成的,正如國際慈善保護組織倫敦動物學會(ZSL)發表的新研究表明,就南部非洲獅群而言(Panthera leo),這很可能是生態因素而非人為因素引起的。
  • 聯合國報告:生物多樣性持續喪失增加疾病傳播風險
    聯合國15日發布的一份有關生物多樣性的報告指出,全球最近10年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未能達成目標,環境持續惡化正在增加疾病從動物傳播給人類的風險。由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發布的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指出,全球在2010年擬定的20個原定於2020年實現的保護物種和生態環境的目標中,除6個「部分達成」外,其他均未達成。
  • 遺傳多樣性:我們的寶貴財富
    ,每過24小時,就有150到200種植物、昆蟲、鳥類和哺乳動物從此消失在地球上,這是從6500萬年前恐龍消失之後前所未有的速度。無論是為植物授粉的昆蟲,奶酪中的微細菌,我們生存所依賴的不同牲畜品種,以及維持著全球糧食安全的江河湖海中的數千種魚類和其他水生物種,還是數千種作物,都是在經歷了長時間的自然選擇、基因變異所產生的。遺傳多樣性越高,族群內可提供自然選擇的基因越多,也環境的適應能力也就越強,有利於族群的生存和演化。
  • 保護生物多樣性 我們應該怎麼做?
    不論是教科書裡經典的渡渡鳥、袋狼的消失,還是2018年3月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的離世,都在不斷地鳴響生物多樣性喪失的警鐘。 如何保護生物多樣性? 為了減緩物種滅絕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速率,人們選擇了建立保護地,而這也成為了公認相對有效的方式。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這樣定義保護地:通過法律及其它有效方式用以保護和維護生物多樣性、自然及文化資源的土地或海洋。
  • 多樣性喪失導致生態系統功能衰減 集約化生態農業或為治「病」良方
    全球75%農作物遺傳多樣性已經喪失,亟須在保護農田生物多樣性、提高農田生態系統多功能性等相關重大科學問題上開展聯合攻關。「要想從源頭上避免此類病毒的大暴發,我們需要吸取教訓反思人類行為。保護自然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實現人類和自然和諧共處,這是疫情給我們帶來的重要啟示。」
  • 類人猿、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和新冠疫情——知識賽跑回頭看
    類人猿、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和新冠疫情——知識賽跑回頭看(English version below
  • 研究發現T細胞功能耗竭和多樣性喪失是新冠肺炎重症發展的風險因素
    研究發現T細胞功能耗竭和多樣性喪失是新冠肺炎重症發展的風險因素 2020-03-30 13:18:34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供圖   (抗擊新冠肺炎)研究發現T細胞功能耗竭和多樣性喪失是新冠肺炎重症發展的風險因素  中新網昆明3月30日電 記者30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與雲南省傳染病專科醫院合作,鑑定出CD4+T細胞功能多樣性損傷和以TIGIT為代表的免疫負調控分子在CD8+
  • 經濟視角解讀:我們為什麼要保護生物多樣性—新聞—科學網
    也許有一天,當它們面臨生存危機時,我們多少會在意,因為至少,我們對它們有所了解了。然而,對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而言,知之不詳顯然是不行的。 這已經不是單純依靠對物種保護、棲息地保護就能有效遏制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年代了,而是要從根本上讓那些從事生產的、發展的、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政府、企業和個人實實在在參與到自然保護中。這幾乎是人類與自然可能贏得未來的唯一的辦法。
  • 世界經濟論壇2020年全球風險報告: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和生態系統的...
    2020-01-20 19:43:46來源:FX168 世界經濟論壇2020年全球風險報告: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和生態系統的崩潰位列人類未來十年內面臨的威脅前五位
  • 科普知識丨保護生物多樣性 我們應該怎麼做?
    不論是教科書裡經典的渡渡鳥、袋狼的消失,還是2018年3月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的離世,都在不斷地鳴響生物多樣性喪失的警鐘。 如何保護生物多樣性? 為了減緩物種滅絕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速率,人們選擇了建立保護地,而這也成為了公認相對有效的方式。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這樣定義保護地:通過法律及其它有效方式用以保護和維護生物多樣性、自然及文化資源的土地或海洋。
  • 當我們都成為縮頭烏龜時,愛情究竟藏身何處?
    一對即將步入婚禮殿堂的情侶,參加一次遊戲,化妝師分別把他們化成五十歲時、七十歲時、九十歲時各自的模樣,他們每一個轉身都會發覺對方蒼老了許多。五十歲時,兩人都覺得沒有什麼,還能接受,到七十歲時,女人開始悲哀了,男人就會寬慰她,你永遠都是我最愛的人,不管你變成什麼樣子。到了九十歲,他們已然暮暮垂老,兩個人牽起手,拉得很緊。
  • 棲息地喪失威脅到所有人的未來
    蘇門答臘猩猩是數以千計的瀕危物種之一 Anupshah/Nature pl攝        在剛剛結束的埃及《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上,與會領導和專家警告,棲息地喪失將威脅到所有人的未來,野生動物的大規模滅絕和氣候變化一樣危險。
  • 聯合國《2019年全球可持續發展報告》: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喪失給...
    但是隨著全球不平等的加劇、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正在逼近臨界點,這一進展正在遭受到威脅。然而,形勢並非不可逆轉,根據聯合國在2019年9月11日發布的這份《2019年全球可持續發展報告》,科學有能力幫助減輕為實現相互關聯的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所帶來的權衡,並使我們重新走上正軌,在2030年以前為所有人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 科普|生物多樣性如何保障我們未來的食物及更多關切
    原因都在於我們的基因以及其間的差異。多樣性,乃生活之調味品。 生而為人有差異,動植物也一樣,我們也許看得到,也許看不到。例如,某個品種水稻比另一種更能抵抗洪澇。某個品種的牛能經受住乾旱,另一種則不能。這些都要歸功於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代表的是世界上的動植物種類,包括遺傳、物種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 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們願奉獻一生
    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也是最早籤署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之一。2020年,該公約第十五屆締約方大會將在雲南昆明召開。中國政府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已做出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多地建立起了全面的保護體系,社會各界也積極參與到這一保護行動中,盡己所能貢獻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 為生物多樣性而喝彩
    聯大把《生物多樣性公約》決議通過的日子定為國際日,有助於提高全世界對生物多樣性重要性的認識,強調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福祉的重要性,呼籲全球社會聯手確保全人類的可持續未來。生物多樣性指的是地球上生命的多樣性以及形成的自然模式。我們今天所見的生物多樣性是數十億年進化的成果。它經過天然過程以及越來越多的人類影響被塑造成了今天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