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生物多樣性如何保障我們未來的食物及更多關切

2021-01-10 騰訊網

有人頭髮卷,有人頭髮直。有人會曬黑,有人會曬傷。有人的嘴唇能撅起,有人的嘴唇撅不起來。原因都在於我們的基因以及其間的差異。多樣性,乃生活之調味品。

生而為人有差異,動植物也一樣,我們也許看得到,也許看不到。例如,某個品種水稻比另一種更能抵抗洪澇。某個品種的牛能經受住乾旱,另一種則不能。這些都要歸功於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代表的是世界上的動植物種類,包括遺傳、物種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當物種、棲息地和基因豐富多樣時,生態系統更健康、更多產,也能更好地適應氣候變化等挑戰。

生物多樣性不僅代表種類,也代表不同的動植物物種之間相互聯繫和相互作用的方式。世界是由一張我們鮮能識別的無形網絡構成的,無論是動物物種還是植物物種,一旦喪失就會改變整個生態系統,因為這意味著聯繫的喪失。

當我們談論生物多樣性的時候,我們指的是世界上的動植物生命種類。物種、棲息地和基因的豐富多樣意味著生態系統更健康、更多產,也能更好地適應氣候變化等挑戰。糧農組織/ Alipio Canahua

以下是你可能不知道的七種生態系統聯繫和貢獻:

1. 農業和更健康的土壤——農業通常被認為是導致土壤退化的罪魁禍首。然而,假以精心管理,農業實際上還能提升土壤健康水平。例如,豆類能幫助修復土壤活力,從而幫助其他植物更好地生長。你知道嗎?在一湯匙的土壤裡,有比地球上的人更多的生物活體。我們需要健康的土壤來幫助糧食生長,從空氣中吸收碳,並供應微生物,以供製造盤尼西林等藥物。農業部門是生物多樣性的最大使用者,管理著地球上最大的陸地、淡水和海洋區域。無論是林業和漁業中的「野生」生物多樣性,還是生產系統中的「馴化」生物多樣性,都與農業部門息息相關。假以可持續化管理,農業可助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重要的生態系統功能。

糧農組織

2. 營養和氣候變化——包括作物的野生近緣種在內的農業生物多樣性,是應對氣候變化和保障未來糧食安全的基礎。這種多樣性為農業提供了可以更好適應氣溫變化、降水和極端天氣事件的作物品種和牲畜品種。在這個變化的時代,探索其他類型的作物也很重要。在迄今鑑定出的大約40萬種植物中,有三萬種是已知可食用的。然而到目前為止,只有6000種被用作食物。而且,在世界範圍內,成規模種植的作物總共只有150種!令人吃驚的是,僅三種作物(玉米、小麥和大米)就提供了我們日常所需蛋白質和熱量的近60%。我們需要擴大膳食種類,以探索其他更有營養、並能更好應對氣候變化的品種。

假以可持續化管理,農業可助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重要的生態系統功能。糧農組織/Liana John

3. 牲畜和種子——我們顯然知曉牲畜作為食物來源的重要性。事實上,僅牛、豬、雞這三種牲畜就為人類提供了其所需膳食總熱量的絕大部分,但你可能不知道,它們還能幫助植物生長!在吃草、放牧和排洩糞便形成的養分循環過程中,牲畜可以幫著傳播種子。我們經常聽說野生物種的滅絕,但其實牲畜品種也已經受到了影響。在2000年到2018年間,大約有150種牲畜品種走向了滅絕。

糧農組織/Municipio de Boticas

4. 森林、潔淨水和純淨的空氣——森林是生物多樣性最重要的來源之一,為植物、動物和微生物提供多樣的棲息地。世界上大約有六萬種樹木。森林不僅可以保護各個物種,還能夠充當天然過濾器,幫助淨化我們的水源。它們還會吸收和儲存碳,清潔和冷卻空氣。失去森林意味著失去新的水源。目前,世界各地的天然林已從1990年代的1060萬公頃減少到2010年至2015年的650萬公頃。修復森林有助於保障更清潔的水和更純淨的空氣,同時為大量物種維持棲息地。

糧農組織

5. 管理不善的森林和魚類種群的減少——你能想到森林和魚類有關聯嗎?而它們確有關聯!當森林管理不善,水流會變得不穩定。更多沉澱物流向下遊,則流向湖泊和海洋等其他水源的淡水就會減少。這給漁業帶來負面衝擊,影響某些魚類的健康或導致某些魚類的死亡。這意味著可供人類消費的魚在減產,也意味著依靠捕魚為生的家庭面臨難以養家餬口的困境。魚類為大約30億人提供了20%的動物蛋白,近兩億人依靠漁業和水產養殖為生。誰能想到破壞森林竟然會破壞漁民的生計?或者,過度捕撈某些種類的草食魚會減少樹木種子的傳播?

6. 紅樹林和更少的洪澇——紅樹林和海草、鹽沼等其他類型的海岸植被能穩固海岸邊的陸地,控制海浪的大小,降低沿海洪澇的機率或影響。事實上,森林和農田減少了洪澇、風暴、海嘯、雪崩、滑坡和乾旱的風險與破壞。水產養殖的擴張是紅樹林遭到毀壞的主要原因之一。總的來說,社區的擴張、更頻繁的基礎設施開發、水汙染、粗放的旅遊業和水中酸度的上升都在影響著海岸植被,最終意味著自然災害的影響日益嚴重。

我們需要生物多樣性來保障未來的食物和營養。糧農組織/ Claudio Guzman

7. 糧食安全與生物多樣性——動物、魚類或農作物的生物多樣性實際上是糧食生產和糧食安全的根本需要。為應對氣候變化和人口增長的挑戰,需要擁有多種多樣的農作物,有些更有營養,或生長更快,有些更適應乾旱或高溫,有些需水更少。生物多樣性不僅僅指作物品種的多樣性,還包括能夠促進植物生長的土壤的多樣性,能夠幫助植物繁殖、產出人類必需的水果蔬菜的授粉生物的多樣性,以及昆蟲的多樣性,例如有些昆蟲能夠成為破壞農業生產的害蟲的天敵。事實證明,我們需要生物多樣性來保障未來的食物和營養。

糧農組織

生物多樣性必須成為我們思考自然、人類福祉和健康的一部分。必須成為我們的觀點、政策和法律的一部分。對糧農組織來說,使生物多樣性成為眾人知曉、易於認可的概念很重要。作為對生物多樣性的承諾的一部分,糧農組織支持各國制定有利於將生物多樣性納入所有議題的框架和管理激勵措施,並加以有效管理。

認為大自然為世界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這種觀點威脅著我們自己的未來和環境的未來。糧農組織正在確保生物多樣性被納入各個層面的考慮,以對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問題予以重視,並加以宣傳。

丨來源:林草新聞微信公眾號

主辦:安徽省林業局

協辦:安徽新媒體集團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未來城市需要更多的生物多樣性
    最近,未來地產研究所所長維克多·韋伯在世界經濟論壇網站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更綠色、更健康、更可持續:為什麼未來城市需要更多的生物多樣性》的文章。他說,現代科學已經證明,環境因素嚴重影響著人類的健康——我們每個人都會受益於一個完整的生態圈,這個完整的生態圈擁有優質的空氣、水和生物多樣性。事實上,通過改善生活環境,人們將能夠改善健康狀況,降低醫療保健成本。
  • 科普| 我們所生活的城市,生物多樣性究竟如何呢?
    科普 | 我們所生活的城市,生物多樣性究竟如何呢?,生物多樣性究竟如何呢?每個城市的生物多樣性都有著各自的特點。你以前可能忽略了它們,請你以不驚擾它們的方式發現它們,並記錄它們。你可以拍下它們,寫下它們,畫出它們,然後請你告訴我們!所有非人工種植、養殖的野生品,都是城市生物多樣性的重要部分。
  • 科普知識丨保護生物多樣性 我們應該怎麼做?
    如何保護生物多樣性? 為了減緩物種滅絕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速率,人們選擇了建立保護地,而這也成為了公認相對有效的方式。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這樣定義保護地:通過法律及其它有效方式用以保護和維護生物多樣性、自然及文化資源的土地或海洋。
  • 科普一下 | 什麼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科普一下 | 什麼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又稱:生物多樣性國際日),是鑑於公共教育和增強民眾生態意識對在各層面執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的重要性,聯合國大會於2000年12月20日通過了第55/201號決議,宣布每年5月22日,即《生物多樣性公約》通過之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保護生物多樣性 我們應該怎麼做?
    如何保護生物多樣性? 為了減緩物種滅絕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速率,人們選擇了建立保護地,而這也成為了公認相對有效的方式。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這樣定義保護地:通過法律及其它有效方式用以保護和維護生物多樣性、自然及文化資源的土地或海洋。
  • 「漫畫爺爺」網上科普「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設計90幅展牌 搜集撰寫兩萬字  「漫畫爺爺」網上科普「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記者 胡雁冰 攝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2019全國百名最美環保志願者、市民師彥文耗時一個月時間,搜集了450幅生物圖片,撰寫解說文字近2萬字,此外還創作了50幅漫畫,將這些資料集中設計成90個展牌,編繪成一套《生物大觀園》生物多樣性科普知識展,在網絡發表,無償提供給公益組織和各個中小學校作宣傳之用。
  • 在互動闖關中科普生物多樣性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還能這麼玩
    浙江在線5月2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婷)5月22日,2020年浙江省暨麗水市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活動在麗水舉行。來自各地的環境保護工作者、志願者等100餘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本次活動設置了生物多樣性科普嘉年華環節,在綠水青山間,讓參與者們親近大自然,了解我們身邊有哪些動植物嗎,如何更好地保護它們。  每一位參與者憑藉闖關卡,展開兩棲爬行動物多樣性、植物多樣性、大型真菌多樣性、哺乳動物多樣性、水生生物多樣性、鳥類多樣性的科普闖關,在闖關中收穫生物多樣性知識。
  • 生物多樣性科普 | 花叢中的蝴蝶
    生物多樣性科普 | 花叢中的蝴蝶 2020-07-03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物多樣性正在被摧毀!研究發現:未來30年部分生物無家可歸
    這意味著,人類正在毀掉地球的生物多樣性,人類因為人口數量的不斷激增,對於自然資源和食物的需求量不斷加大,所以,人類正在不斷侵佔自然生物的家園,最終導致大量生物會因為棲息地被毀而滅絕,而人類在這場災難中,也很難獨善其身。生物多樣性被毀掉的後果有哪些?其實我們可以從一個簡單的例子就可以看出,生物多樣性被毀掉的後果有多麼的可怕。
  • 生物多樣性離我們有多遠? ——「答案在自然」
    什麼是生物多樣性呢?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指定這一天是為了紀念1992年5月22日在巴西通過的《生物多樣性公約》這一全球協議,聯合國呼籲人類關心並保護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公約》將生物多樣性定義為「所有來源的,活的生物體的變異性,這些來源包括陸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態系統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綜合體;這包括物種內,物種之間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 華泰證券攜手WWF資助13支本土團隊,助力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陰影籠罩全球,警示人們:人類健康與身邊的自然關係密切,重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未來生活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希望通過這些代表性物種的保護和棲息地修復工作,為推進更多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提供有益思路。震旦鴉雀 汪亞菁攝中華秋沙鴨 Liu Peiqi攝長江江豚 葉雷凱攝洞庭湖棲息的麋鹿 張鴻攝多方力量貢獻長江未來長江流域涵蓋19個省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需要不同地區、多方力量共同參與才能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 【繪說雨林】讓我們以手繪形式走進熱帶雨林的生物多樣性
    【繪說雨林】視頻——生物多樣性 202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大會將在昆明舉辦。"
  • 從愛知到昆明|餐桌上的食物多樣性
    據《2020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統計,2019年有1.35億人處於糧食危機中,而由於地區衝突、極端氣候、蝗災、經濟衝擊以及突如其來的全球流行疾病帶來的綜合影響,本年度的糧食安全將面臨更多不確定因素。除了積極地應對外部衝擊,我們更需要回歸到食物本身,認識到是什麼使這些從自然走上餐桌的「生物」更健康、更安全。
  • 外交部:期待《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為全球生物多樣性...
    有記者提問: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今年9月發布的報告顯示,2010年設定的「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全球僅「部分實現」了20個目標中的6個,沒有一個目標「完全實現」。中方認為主要原因是什麼?目前,各方正就「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草案進行磋商。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的主辦國,中方對推動達成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有何設想或考慮?
  • 保護生物多樣性需要一個大轉折
    《愛知目標》提出10周年,生物多樣性保護進展如何?  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正在讓更多國家和地區的人們重新審視人與野生動物、人與自然的關係,這也使得「生物多樣性」「野生動物保護」等成為今年的「熱詞」。  那麼,在生物多樣性成為「熱詞」之前各方的進展如何?
  • 生物多樣性專欄 |今天 安徽各市廣泛開展「生物多樣性日」宣傳
    今天,江淮大地活躍著一個主題——「生物多樣性日」。各市生態環境局以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社區為重點,開展了科普課堂、實施競賽、野外放生、主題宣講等繽彩紛呈的活動。活動以普及生物多樣性知識為要點,號召全社會關注並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讓我們一起保護環境,共同守護生物多樣性!
  • 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對我們的健康意味著什麼?
    人應該表達對動物的尊重,首先把其他生物看作是生命而不是食物! 在這個因人類活動而引起的物種大滅絕時代,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平衡是當下每一個人的責任!目前物種滅絕的速度,在人類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有多達一百萬種物種處於滅絕的危險中。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相互影響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礎之一。多種多樣的生物是全人類共有的寶貴財富。生物多樣性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藥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業原料。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利於生態平衡,並為人類提供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影響
    多種多樣的生物是全人類共有的寶貴財富。生物多樣性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藥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業原料。生物多樣性維護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並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生物多樣性是生態系統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今天(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讓我們共同保護這些寶貴財富。
  • 「漫畫爺爺」這樣科普生物知識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2019全國百名最美環保志願者、石家莊市民師彥文耗時一個月時間,搜集了450幅生物圖片,撰寫解說文字近2萬字,此外還創作了50幅漫畫,將這些資料集中設計成90個展牌,編繪成一套《生物大觀園》生物多樣性科普知識展,在網絡發表,無償提供給公益組織和各個中小學校作宣傳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