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4億多年之前,地球上的生命仍然主要生活在海洋之中,一直到一種魚類嘗試著爬上陸地,朝著兩棲動物的方向進化,陸地上才迎來生機勃勃的時代。
發展至今,陸生物種,特別是陸生脊椎動物已經成為了地球生物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人類也來自於陸生脊椎動物的陣營,所以,追根溯源的話,它們也都是我們最親近的夥伴之一。不過,如今它們的生存狀態卻並不樂觀。
近90%陸生物種2050年將失去部分棲息地
來自英國的科學家團隊通過多年來的研究,發現截止到2050年之前,將有90%左右的陸生動物失去自己的家園,包括哺乳動物、兩棲動物、陸生鳥類等等,而且特別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南美洲地區和東南亞地區,將成為最嚴重的地方之一。
這意味著,人類正在毀掉地球的生物多樣性,人類因為人口數量的不斷激增,對於自然資源和食物的需求量不斷加大,所以,人類正在不斷侵佔自然生物的家園,最終導致大量生物會因為棲息地被毀而滅絕,而人類在這場災難中,也很難獨善其身。
生物多樣性被毀掉的後果有哪些?
其實我們可以從一個簡單的例子就可以看出,生物多樣性被毀掉的後果有多麼的可怕。我們每個人的家中都會有一張桌子,桌子我們都知道,它有四條腿,可是如果其中的一條腿斷了,那麼,這條桌子也就不再穩定,也失去了它作為桌子的意義。
我們可以將這張桌子比作地球,而生物多樣性就是桌子的四條腿,人類就是桌子上擺放的東西,當生物多樣性被破壞,自然地球也就會變得不再穩定,人類也會因此而進入到「災難倒計時」,隨時都有可能毀滅。
再舉個例子:如今因為人類活動的影響,導致土地鹽鹼化、荒漠化,生態環境也不可避免被破壞掉,拿熱帶雨林來說,由於人類的亂砍亂伐,未來或許再也無法承擔「地球之肺」的功能,而且其中很多珍稀動植物也都會加快滅絕的速度。
地球是一個整體,當生物多樣化破壞掉,人類擁有的資源也大打折扣,畢竟生態系統就是一個金字塔,只有下層穩定,人類才可以一直處於塔尖的位置,這和我們上文中提到過的「桌子理論」一致。
所以,研究者認為,人類要做的不是去一直向大自然索取,而是思考如何和大自然之間建立穩定的關係,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為人類提供更多的東西。
比方說加大農業改革,讓產量提升,這樣就可以獲得更多的食物,同時,人類也要進入到「轉型階段」,21世紀末之前,人類需要完成「轉型變革」才可以拯救地球。如今時間還剩下幾十年,你認為人類能夠完成目標嗎?歡迎留言,說說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