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未來城市需要更多的生物多樣性

2020-12-06 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丁洪美

        未來的城市可能因為具有更多先進技術而被稱為智慧城市。但是,如果它不能為其居民提供一個宜居的環境,如果它的建設損害了它的生態系統,它將仍然是愚蠢的城市。政府應資助最終使其城市更綠、更宜居、更可持續,並使其居民更健康、更幸福、與自然聯繫更密切的項目。與自然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意味著城市居民需要更多樣化的生態系統,比如坐在陽臺上,可以享受綠色與鮮花環繞的環境,或甚至於可以看到蜜蜂、蜻蜓等種類更多的昆蟲,看到野生動物在垃圾中找尋吃的,看到花園裡生長的野花野草和當地的樹種。

        因此,未來城市的概念應該擴大——不只是一個智能城市,而且首先是一個可持續的城市,這樣的城市將以居民為中心,並努力將城市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最近,未來地產研究所所長維克多·韋伯在世界經濟論壇網站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更綠色、更健康、更可持續:為什麼未來城市需要更多的生物多樣性》的文章。他說,現代科學已經證明,環境因素嚴重影響著人類的健康——我們每個人都會受益於一個完整的生態圈,這個完整的生態圈擁有優質的空氣、水和生物多樣性。事實上,通過改善生活環境,人們將能夠改善健康狀況,降低醫療保健成本。

        由於生物多樣性是一個生態系統整體健康的合理指標,我們應該努力優化它,並以此來改善居民的健康和城市環境的宜居性。

        但現實令生態學家扼腕長嘆——城市環境通常被人們排除在生物多樣性研究之外——目前的城市環境真的非常缺乏生物多樣性,缺乏不受人類幹擾的空間,缺乏綠色斑塊之間的生態走廊和總體受到控制的汙染水平。

        未來的城市如何轉型成為更可持續、更健康和生物多樣性更豐富的城市?維克多·韋伯提出了幾項建議。

美國紐約中央公園生物多樣性豐富,環境宜人。 Jovannig攝

        未來城市的目標應該是在城市環境中創造各種不受幹擾的陸地和水生生物群落,通過綠色走廊將這些生物群落連接起來,供動物遷徙和種子傳播。綠色屋頂、傳統公園、私人花園和綠色立面,可以為動植物的茁壯成長創造更多的空間。

        他列舉了多倫多的例子。多倫多通過綠色屋頂法律,要求新開發的一定面積以上的建築,必須建設一定比例的綠色屋頂。

        多倫多還為願意用他們的生態屋頂激勵計劃向創造綠色屋頂的建築業主提供補貼,這為其他城市提供了典範。目前,有些城市已經這樣做了。雖然並不是所有城市都能像多倫多那樣開發一個昂貴的激勵計劃,但他們可以通過減少公共草地、人行道兩側綠地和其他地區綠地的割草次數和強度等措施,改善蜜蜂和其他物種的生活條件。

        在城市公園裡的草地放牧,也是一個生態友好的措施。控制好畜群量的放牧,可以為草地提供自然肥力,促進植物生長。在德國最大的城市之一慕尼黑,綿羊就在其最大的城市公園之一的Englishergarten公園的草地上自由食草。這堪稱一絕,其他公共公園真的可以借鑑這一做法。

        市政當局還可以宣布其森林的某一部分為保護區,或種植本地樹木形成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森林,創造新的生物群落。對於某些池塘、湖泊和小溪,也應考慮生物多樣性問題,將這些池塘、湖泊和小溪建設於禁止常規農業區域的周邊,促進附近水生環境的生物多樣性。

德國慕尼黑城市公園中羊群「悠然自得」。 Adam Jones攝

        維克多·韋伯認為,這種未來城市發展的環境戰略應納入所有城市利益攸關方可查閱的戰略報告,提供解釋、指導方針和聯繫信息,以獲得進一步的幫助和改進。

        作者列舉的另一個城市模式是溫哥華。溫哥華目前正在執行其最綠色的城市行動計劃,包括當地糧食生產、公共和私人空間的戰略植樹、改善小氣候、糧食安全和生物多樣性。政府可以提供額外的激勵措施,如通過社區種子庫免費獲得地方特有物種的種子、花園設計援助和補貼或降低對環境作出積極貢獻的人的私人財產稅。

        技術是量化生物多樣性和了解城市生態系統演變的關鍵。無人機在高空調查時,可將數據輸入野生動物識別模型,結合地理標記,幫助人們理解城市生態系統的演變。傳感器可以分析土壤溼度、溫度和組成,監測野生動物,為戰略規劃提供信息。

        所有城市都應該共同創建一個開放的資料庫,使全球的研究人員可以訪問資料庫,並為當地社區保護生物多樣性提供建議。基於這一知識,城市可以加強其城市農業和園藝方案,增加當地有機食品生產,進一步改善居民的健康。這種社區食品園還能教育和激勵更可持續的行為,同時提供許多其他好處。

        (資料來源:世界經濟論壇https://www.weforum.org/)

相關焦點

  • 科普|生物多樣性如何保障我們未來的食物及更多關切
    在一湯匙的土壤裡,有比地球上的人更多的生物活體。我們需要健康的土壤來幫助糧食生長,從空氣中吸收碳,並供應微生物,以供製造盤尼西林等藥物。農業部門是生物多樣性的最大使用者,管理著地球上最大的陸地、淡水和海洋區域。無論是林業和漁業中的「野生」生物多樣性,還是生產系統中的「馴化」生物多樣性,都與農業部門息息相關。假以可持續化管理,農業可助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重要的生態系統功能。
  • 雲南大學啟動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
    11月27日,由雲南大學開展的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及研討會在昆明啟動。該項目將在昆明推動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研究與推廣工作,探索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城市發展戰略路徑。
  • 城市生物多樣性框架研究: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達成人與自然新共識
    大會旨在達成一份「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以規劃未來十年的全球生物多樣性工作目標並強化執行機制[1]。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會標隨著全球城鎮化浪潮不斷推進,到2050年,全球城市人口的比例預計將超過68%。其中,2019年末中國的城鎮化率為60%,未來還將有更多的人口陸續進入城市。
  • 溼地與城市生物多樣性: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新視角
    今天的交流邀請多學科背景的專家結合溼地和城市生物多樣性的主題共同探討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路徑,觀點碰撞是難得的學習機會。同衡也在努力開展探索實踐,面向全國的溼地和生態資源開展了多種多樣的規劃和研究工作,希望大家通過交流促進合作,共創生態文明建設的美好未來!主旨報告清華同衡生態城市研究所所長鄒濤主持了本次論壇。
  • 地球一小時丨清華大學教授:與自然共生,保護城市生物多樣性
    在高價值保護地將設保育區,嚴格限制人類活動,保護動植物原有棲息地,提高城市生物多樣性。城市生物多樣性的意義根據聯合國統計資料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全球城市人口已達到42億,佔人口總數的55%;預計到2050年,城市人口將佔到68%。城市的發展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
  • 經濟視角解讀:我們為什麼要保護生物多樣性—新聞—科學網
    然而,對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而言,知之不詳顯然是不行的。 這已經不是單純依靠對物種保護、棲息地保護就能有效遏制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年代了,而是要從根本上讓那些從事生產的、發展的、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政府、企業和個人實實在在參與到自然保護中。這幾乎是人類與自然可能贏得未來的唯一的辦法。
  • 保護生物多樣性需要一個大轉折
    《愛知目標》提出10周年,生物多樣性保護進展如何?  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正在讓更多國家和地區的人們重新審視人與野生動物、人與自然的關係,這也使得「生物多樣性」「野生動物保護」等成為今年的「熱詞」。  那麼,在生物多樣性成為「熱詞」之前各方的進展如何?
  • 周晉峰五方面建言「北京生物多樣性保護十四五規劃」,推動做好城市...
    因為生物多樣性是生態文明的根本,而習近平思想領導中國人民沿著生態文明道路走向美好幸福的未來。目前全球都面臨生物多樣性缺失的危機,所以人類必須開啟生態文明時代,且生態文明的思想必須要成為一切生物多樣性工作的指導思想。第二部分是我們國家要提出訂立生物多樣性法,有關部門已經口頭回復贊同這一建議。
  • 2020清華同衡學術周|「溼地與城市生物多樣性: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
    今天的交流邀請多學科背景的專家結合溼地和城市生物多樣性的主題共同探討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路徑,觀點碰撞是難得的學習機會。同衡也在努力開展探索實踐,面向全國的溼地和生態資源開展了多種多樣的規劃和研究工作,希望大家通過交流促進合作,共創生態文明建設的美好未來!
  • 周晉峰:生物多樣性是生態文明的根本
    這一項沒有完成的任務是7b項:降低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速度。中國在2015年聯合國千年目標報告的時候,只有這一項任務沒有完成。為什麼說生態文明結束於生物多樣性呢?因為如果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問題解決了,將會開始另一個新特徵的文明,這個文明也將不再是生態文明了。生態文明是針對人類棲息地、人類生存環境的問題,需要人類奮鬥來解決這些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生態文明的特徵,所以,生物多樣性是根本。
  • 【生物多樣性專欄】關注我們所生活的城市,關注生物多樣性
    它們可能在你不容易觀察的高層大廈的樓頂上、城市立交橋的縫隙中、大型城市雕塑的孔洞裡、受到保護的古建築中,也可能在很容易看到的城市公園、郊野公園、孩子們的校園,甚至就在你家小區……    ▲城市公園裡的  大斑啄木鳥  ▲岸上車水馬龍,  城市溼地裡仍有白琵鷺等鳥類
  • 周晉峰:生物多樣性保護助力城市綠色可持續發展
    7月22日下午,應第十二屆國際青年能源與氣候變化峰會籌備委員會邀請,中國綠髮會秘書長、羅馬俱樂部執委、世界綠色設計組織副主席周晉峰博士作為嘉賓出席「城市守望者:桃花源在哪裡?」主題會場,並以生物多樣性保護助力城市綠色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發表演講。
  • 生物多樣性正在被摧毀!研究發現:未來30年部分生物無家可歸
    這意味著,人類正在毀掉地球的生物多樣性,人類因為人口數量的不斷激增,對於自然資源和食物的需求量不斷加大,所以,人類正在不斷侵佔自然生物的家園,最終導致大量生物會因為棲息地被毀而滅絕,而人類在這場災難中,也很難獨善其身。生物多樣性被毀掉的後果有哪些?其實我們可以從一個簡單的例子就可以看出,生物多樣性被毀掉的後果有多麼的可怕。
  • 研究表明城市化嚴重影響生物多樣性
    深入研究和長遠理解城市化程度與生物多樣性的關係更加重要,對未來城市規劃與建設以及物種多樣性保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張潤志研究組利用北京特殊的城市環狀擴展格局,對北京市六環路以內的25個公園和綠化帶中的柳樹樹幹棲息昆蟲進行3年的系統調查與監測;以環城路為城市化梯度,探討了昆蟲多樣性沿城市化梯度的變化格局及其與城市擴展所帶來的環境變化之間的關係。
  •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發布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
    該報告是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定期發布的旗艦出版物,通過分析總結生物多樣性狀況和趨勢的最新數據,提出進一步實施公約的方向和方式。《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基於一系列指標、研究、評估報告和各國實施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報告,對全球實現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的進展情況進行了總結,並基於國家報告,總結了《2010-2020年生物多樣性戰略計劃》實施取得的成功和面臨的挑戰。
  • 科普| 我們所生活的城市,生物多樣性究竟如何呢?
    科普 | 我們所生活的城市,生物多樣性究竟如何呢?,生物多樣性究竟如何呢?每個城市的生物多樣性都有著各自的特點。你以前可能忽略了它們,請你以不驚擾它們的方式發現它們,並記錄它們。你可以拍下它們,寫下它們,畫出它們,然後請你告訴我們!所有非人工種植、養殖的野生品,都是城市生物多樣性的重要部分。
  • 巢湖市開展「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宣傳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巢湖消息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為加強宣傳,提高市民知曉度,共同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近日,市林園中心在龜山公園開展了「同在地球上、共享大自然」主題宣傳,號召更多的志願者們加入到生態環境保護中來。什麼是生物多樣性?為什麼要保護生物多樣性?
  • 與紐約市原汙水相關的原生生物多樣性模式
    由於原生生物在許多環境過程中至關重要,這些群落可能在城市中發揮著重要的生態作用以及潛在的公共衛生後果,但對城市環境中的原生生物的廣泛研究卻很少。紐約市(NYC)約7400英裡的下水道系統從大約800萬人類居民以及動物、街道徑流和地下水中收集人類排洩物,為研究這些微生物提供了一個理想的系統。
  • 人類需不需要「生物多樣性」?
    攝影:CYRIL RUOSO, MINDEN PICTURES, NATIONAL GEOGRAPHIC今天的紀念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聯合國大會早在2000年就通過決議,將此紀念日設立於每年5月22日——旨在提高人們對保護生物多樣性重要性的認識。
  • 生物多樣性下降增加暴發傳染病風險
    圖片來源:Patrick Landmann隨著人類不斷砍伐森林和建設更多基礎設施,生物多樣性正在減少,而這增加了諸如新冠肺炎之類疾病的流行風險。許多生態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對上述觀點表示懷疑,但一項新研究揭示:隨著一些物種走向滅絕,另一些傾向於生存和繁衍的物種——例如老鼠和蝙蝠,更可能攜帶潛在的危險病原體,使其傳播到人類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