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紐約市原汙水相關的原生生物多樣性模式

2021-01-12 美格基因

Patterns of protist diversity associated with raw sewage in New York City

與紐約市原汙水相關的原生生物多樣性模式

作者:Julia M. Maritz, Theresa A. Ten Eyck, S. Elisabeth Alter, Jane M. Carlton

期刊:ISME

時間:2019.06

影響因子:9.493

一、研究背景

原生動物是陸生和水生環境中營養鏈和營養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和動物微生物組的成員,它們與宿主的關係從寄生到共生不等。原生動物還可以作為建築環境和自然環境中,水質、汙染物水平和生境變化的指標,包括人工生態系統,如廢水處理設施中,它們在淨化過程中發揮的作用。由於原生生物在許多環境過程中至關重要,這些群落可能在城市中發揮著重要的生態作用以及潛在的公共衛生後果,但對城市環境中的原生生物的廣泛研究卻很少。紐約市(NYC)約7400英裡的下水道系統從大約800萬人類居民以及動物、街道徑流和地下水中收集人類排洩物,為研究這些微生物提供了一個理想的系統。

本研究使用了18S rRNA基因擴增子和宏基因組測序相結合的方法,提出了NYC 5個行政區第一個城市規模的未處理汙水的原生生物清單。還將汙水的原生生物群落組成與其它紐約環境(公園、綠地、雨水和沉積物中的土壤)的組成進行比較。

二、實驗設計

樣品採集、處理和DNA提取:從14個NYC EDP汙水處理廠17個採樣點,4個時間段共採集68個汙水樣本,2個雨水樣本和7個土壤樣本,7個沉積物樣本(Fig.1)用於提取DNA。

2. 168個DNA用於18S rRNA基因V4和V9可變區(以下簡稱V4探針和V9探針)擴增、測序及生信分析(包括α和β多樣性分析、統計學比較、Network等)。

3. 2014年11月採集的原始汙水樣本的DNA用於宏基因組測序,每個樣本的平均測序深度在21.5 X 106±4.2 X 106 Paired-end Reads及生信分析。

三、實驗結果

1. 原生生物群落代表性樣本揭示環境之間的高度差異

將2014年11月收集的17個原始汙水樣本的18S rRNA V4和V9區測序結果與另外16個樣本進行了比較。群落組成比較結果顯示,土壤樣品的α多樣性顯著高於所有其他環境。β多樣性分析揭示了環境之間不同聚類模式,以及基於採集點每個環境樣本的聚類(Fig.2a, c)。V4和V9區的數據均表明,環境是原生生物微生物群的主要解釋變量,地理位置只是整個環境中原生生物群落結構的一個次要因素。

LefSe分析顯示,雖然不同的環境中發現了相似的高級別的進化分支的分類群,但佔主導地位的分類群不同。

2. 汙水原生生物群落以獨立生存的分類群為主

計算了所有汙水樣本和2個18S rRNA可變區的taxonomic assignments。NYC汙水包含了一個由獨立生存的分類群佔主導地位的多樣化的原生生物群落(Fig.3),包括纖毛蟲(ciliates),金藻類(chrysophytes),cercozoans和動基體類(kinetoplastids)。

3. 汙水的功能特徵比分類特徵更加一致

宏基因組測序數據分析結果顯示,無論地理位置如何,大多數汙水樣本在功能上都相似(Fig.4)。汙水中最豐富的途徑是嘌呤核苷酸生物合成(Fig.4,紫色)和胺基酸生物合成(Fig.4,綠色)。在所有16個汙水樣品中共存在286個途徑,佔每個樣品的功能組成的 97%以上。

4. NYC汙水中的原始生物群落的時間序列抽樣顯示組成上的季節性差異

β多樣性分析顯示汙水樣品有明顯的季節性模式(Fig.5A,b)。這種模式在V4數據中尤為明顯(Fig.5A)。秋季,春季和夏季樣品間的變異性較高,而冬季樣品的限制較多,這與浮遊微生物真核生物研究的季節性結果相當。對所有14個汙水處理廠和4個季節的核心汙水群落進行的分析顯示,來自這些核心OTU的大多數reads代表的分類群。其它不具有較高相對豐度的核心OTUs,與人類相關的分類群相對應,包括Entamoeba和Blastoystis(僅V9數據)和獨立生活的變形蟲(Vermaoeba Vermiformis),它們廣泛存在於自然環境和建築環境中,是人類病原體的共同宿主。

5. 汙水原生生物網絡是穩健的

V4 networks比V9 networks包含更多的OTU,但是所有8個網絡都沒有分段,平均路徑長度短,直徑小,連接和集中度低(Table 1)。低值與節點之間的短距離,節點彼此的緊密接近以及網絡內所有節點之間的這些屬性的相對均勻分布一致,這表明網絡對幹擾是穩健的。

四、結論與亮點

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NYC汙水是一種很好的模型系統,用於識別人類和環境微生物,可用於跟蹤與公共健康相關的群落模式。該數據還提供了NYC原生生物多樣性的基礎,用於未來對城市環境中原生生物的調查。我們的研究只是原始汙水中原生生物多樣性(活的或死的)的簡要說明,我們的數據受到公共資料庫的原生生物序列數據的限制,因此建立「典型的」微生物特徵將需要進一步更深的縱向深度的大規模研究。此外,需要額外的補充分析來確定測量的DNA中有多少來自活的原生生物。需要特定的分析來確定公共衛生重要的分類群及其致病潛力。此外,許多這些原生生物可以感染動物和人類,沒有提供有關這些微生物來源的信息。與其它研究一起,這項工作有助於描述城市微生物組的特徵,並提供對城市環境中人畜共患原生生物分布的一些了解。

更多精彩乾貨都在美格基因公眾號。

相關焦點

  • 【科技日報】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啟動
    近日,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Protist 10000 Genomes Project, 簡稱P10K)正式發布,旨在繪製萬種代表性原生生物基因組圖譜,建立一個大規模的原生生物遺傳資源資料庫。
  • 我國科學家啟動「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
    簡稱P10K)正式發布,旨在繪製萬種代表性原生生物基因組圖譜,建立一個大規模的原生生物遺傳資源資料庫。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發布 吳言攝原生生物是生物五界(植物界、真菌界、動物界、原生生物界和原核生物界)之一,主要是由單細胞真核生物組成的一大類群,包括單細胞真核藻類和原生動物等,已描述的物種數超過6萬種,未知種類難以估量。
  • 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啟動
    近日,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Protist 10000 Genomes Project, 簡稱P10K)正式發布,旨在繪製萬種代表性原生生物基因組圖譜,建立一個大規模的原生生物遺傳資源資料庫。
  • 科研院所和高校發起「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
    該計劃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聯合西藏大學、河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和華中科技大學等單位共同發起,旨在繪製萬種代表性原生生物基因組圖譜,建立一個大規模的原生生物遺傳資源資料庫。原生生物主要是由單細胞真核生物組成的一大類群,包括單細胞真核藻類和原生動物等。
  • 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在武漢啟動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有水的地方,就有原生生物 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在漢啟動12月30日,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在武漢啟動。該項目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聯合西藏大學、河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和華中科技大學等單位共同發起。計劃在3年內,繪製萬種代表性原生生物基因組圖譜,建立一個大規模的原生生物遺傳資源資料庫。原生生物主要是由單細胞真核生物組成的一大類群,包括單細胞真核藻類和原生動物等。「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原生生物。」
  • 活性汙泥生物觀測在汙水處理中的指示作用
    其原理是利用活性汙泥中的微生物,原生動物和後生動物等生物相在曝氣條件下將汙水中的有機物氧化分解成CO2,H2O。一些無機物質,如PO43-,NH3和H2S,分解過程中產生的能量用於生長和繁殖微生物本身。源源不斷的汙水進入,生物相在汙水中不斷生長繁殖,最終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具有一定降解功能的生態系統。
  • 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啟動
    該項目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聯合西藏大學、河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和華中科技大學等單位共同發起,旨在繪製萬種代表性原生生物基因組圖譜,建立一個大規模的原生生物遺傳資源資料庫。      原生生物是生物五界之一,主要是由單細胞真核生物組成的一大類群,包括單細胞真核藻類和原生動物等,已描述的物種數超過6萬種,未知種類更難以估量。
  • 初二《生物》第十四章第四節原生生物界
    【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通過對水綿和衣藻的觀察學生能夠說出原生生生物的基本特徵;2.比較說出原生生物與原核生物主要的區別>【課 型】實驗講授課【教學媒體】flash、圖片、幻燈片課件【板書設計】第十四章 生物多樣性第四節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一起學習《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
    第十三條 相關自然保護地管理機構應當將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納入職能職責,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管理與基礎設施建設,接受本級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和監督。 第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野生生物物種資源及其原生境、栽培植物野生近緣種、家畜家禽近緣種的就地保護;珍稀、瀕危等生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域,應當按照權限依法建立相關自然保護地。
  • 基於擴增子與GeoChip 5.0 聯合分析的噬菌體與原核微生物群落研究
    厭氧沼氣池由於容易獲取,操作穩定,具有營養豐富的環境,含有大量的噬菌體和原核細胞,因此被認為是測定噬菌體與宿主相互作用的理想模式系統。2、噬菌體對原核微生物群落自上而下的控制對原核微生物OTUs跟噬菌體的豐度進行分析,圖3(a)中可以看到原核微生物跟噬菌體的豐度之間的相關性雖然不是非常強,但噬菌體的豐度是隨著原核微生物的豐度增大而增大。(b)、(c)分別是原核微生物OTUs跟噬菌體間α多樣性和β多樣性的相關分析,發現兩者間的β多樣性相關性非常強。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丨全國首部!《雲南的生物多樣性》白皮書在昆發布
    5月22日,雲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海埂會堂召開2020年「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全國第一部生物多樣性方面的白皮書——《雲南的生物多樣性》正式在昆明發布。此次發布的《雲南的生物多樣性》白皮書分為前言、保護成效、保護舉措、未來行動方向和結束語五個部分,共約2萬多字。
  • 三分之二人類生物樣本來自歐洲血統!遺傳研究多樣性問題凸顯 |...
    樣本多樣性的缺乏不僅限制了研究人員識別遺傳變異與疾病關聯的能力,並有可能導致醫療健康研究中種族差異的擴大,使代表性不足的少數群體無法從個體化醫療的成果中獲益。個性化醫療是一種新興醫療模式。在這種模式中,臨床醫生可以使用基因組學和其他先進的技術來確定每個患者的最佳治療策略,與傳統醫學一刀切的模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基因組數據和臨床數據的整合有助於臨床醫生預測、預防和治療疾病。
  • 【動物進化】原生動物門 | 一個細胞的徵戰
    這些優點和特點,使其成為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和遺傳學等領域重要的模式物種。由於它們營養方式及生殖方式的原始性和多樣性,一般認為鞭毛綱是最原始的原生的動物,是動物和植物的共同祖先。鞭毛綱最具代表的動物為綠眼蟲(Euglena viridis)。體外表膜具細的斜紋,通常因含大量卵圓形的葉綠體而呈綠色。梭形,中間寬,兩段窄。後段較尖,前端圓。細胞內含眼點、光感受器、伸縮泡等細胞器。身體後段中間位置有一個球形細胞核。
  • 【國科快資訊】保護種子生物多樣性,這27家組織名單值得收藏!
    隨著氣候危機的持續,種子保存可能幫助農民適應不斷變化的氣候條件,對相關研究和創新也是至關重要。 致力於保護作物生物多樣性的業界領先者Crop Trust表示:「基因庫提供了一種手段,可以長期經濟有效地獲得獨特的生物多樣性。」 根據世界糧農組織的數據,包括國際和本地的異地種子庫,世界各地共有1750多個,保存了700多萬個種子和遺傳物質的樣本。「城食有農」選擇了27個種子保存組織以饗讀者。
  • 上海崇明島溼地再現原生動物新物種
    《Scientific Reports》雜誌發表生命科學學院範鑫鵬副研究員課題組的研究論文(本文圖片:央廣網發 華東師範大學供圖)  崇明島東部溼地位於鹹水、淡水交界處,是生態過渡帶,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保護生物多樣性,刻不容緩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保護生物多樣性,刻不容緩 2020-05-24 03: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學網—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啟動
    本報訊(記者魯偉)12月30日,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正式對外發布。
  • 這場發布會,生物多樣性保護是主角!
    這場發布會,生物多樣性保護是主角!發布會就檢察機關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法律依據、重要意義以及該院黨組對該項工作的重視、部署、規划進行介紹,對玉龍縣檢察院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情況、成效、經驗進行重點通報。
  • 世界第一一萬種原生動物基因組計劃啟動
    近日,全球首個10,000原生動物基因組計劃(簡稱P10K)正式發布,旨在繪製10,000個代表性原生動物基因組圖譜,建立大規模原生動物遺傳資源資料庫。原生動物是生命的五大王國之一(植物王國、真菌王國、動物王國、原生動物王國和莫內拉王國)。它主要是由單細胞真核生物組成的一大群,包括單細胞真核藻類和原生動物等。
  • 2021年中考生物知識點: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生物知識點: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   55、植物的主要類群: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