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看完GymSquare2020健身精選。
回顧2020年中國健身行業,可以用挑戰與機會並存來做總結。
挑戰在於,以北京為代表的健身房復工之路漫長,而機會則在健身房精細化運營時代到來,以及,多樣化健身消費品受到大眾、資本層面的關注。
這裡有一份2020健身行業大事記,內容精選於GymSquare過去一年所發布的所有文章。按照「健身房運營精細化」、「健身教練職業化」、「健身消費新浪潮」三個重要趨勢進行歸納。
在這個2021年的開端,我們先對2020年健身行業發生的一切,做個簡單回顧。
健身房運營精細化
// 疫情突發,
健身房復工路漫漫
2020年健身行業的開端,從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開始。
疫情期間,北京健身房的復工之路尤為漫長。先後由於順義地區、新發地的兩次突發疫情,北京市體育局陸續發布通知要求健身房暫停營業。直到7月,在新增病例持續歸零下,北京體育健身場館開啟了全面復工。
限制的開放要求,讓全國健身房經歷了2-6個月的休眠。這些健身房的場館主,和他們往常來訓練的愛好者,都經歷著一場同樣的休眠。
而在全國體育局的要求中,上海市成為率先開放體育場館的地方之一。上海市體育局3月中旬發布復工指引,大部分上海市體育場所可以直接復工。之後,廣州、深圳等地的相關部門,全面開放包括健身房在內的體育場館。
與此同時,一部分健身房快速啟動自救措施。
首先,採取尋求政府補助、調整薪資結構等措施是很多人的共識,他們的共同目的是為了「開源節流」。
其次是從零到一開闢線上新市場,比如以樂刻和超級猩猩為主的兩大健身房品牌,陸續上線了「訓練營」、「直播健身」等產品。線下健身房,在線上幾乎重新開闢了戰場,而這也推動線下門店開始重視線上運營。
在對復工尤為迫切的2020上半年,健身房唯一能做的除了等待,便是積極自救守住健身房。
// 後疫情時代,
是健身房精細化運營時代
疫情對中國健身行業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牌,但也是新一輪健身產業革新的機會所在。
已經到來的後疫情時代,是健身房精細化運營時代。
以威爾仕為代表的健身俱樂部「月付制」、「可退卡」變化,有可能讓接下來的2021,讓中國健身俱樂部的動蕩和變化繼續。
首先是傳統健身俱樂部,在面對2020年現金流壓力之下,同時很難再進行月付制的自我革新。而對於月付制的網際網路小型健身房來說,頭部俱樂部的主動變化,讓競爭環境更為激烈。
而對於私教和團課健身房也同樣如此,健身房模式之爭看起來越來越不再重要。所有類型的健身房都在圍繞「用戶服務」競爭。
雖然是動蕩的2020年,但全國也有數家健身房完成新一輪融資。伴隨更多資金注入,將重心轉移至用戶運營層面,也成為更多健身房疫情下的共同方向。
2月,私教工作室DP健身宣布獲得1000萬元人民幣天使輪融資2月,私教工作室人馬線宣布完成千萬級別融資;3月,上海團課健身房Justin&Julie Fitness宣布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4月,團操代運營商愛動健身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B輪融資;6月,智能健身房快快健身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8月,團課健身房Shape宣布完成2000萬元A+輪融資。
健身教練職業化
// 健身教練的專業,
是未來的競爭力
現在來看疫情對於健身教練的影響,不僅是衝擊,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職業化提速。
疫情下教練收入斷崖式下跌,引起對職業抗風險能力的思考。能夠在抖音、一直播開設雲健身培訓,或許能維繫不錯的會員粘性,甚至擁有簡單線上辦公能力,也可作為職業空窗期下,一個兼職創收的機會。
雖然健身教練是門職業,卻是缺失職業化的。比如說,團課教練更容易受傷的現象背後,有運動科學儲備不足的體現。與此同時,當更多人在討論教練「吃青春飯」時,反映了教練職業的職業上升通道狹窄。
但如今,健身教練職業化趨勢,已經全面到來。首先能看到的,是教練職業上升渠道呈現出多元化。
包括樂刻、超級猩猩在內的健身房,陸續開拓了「新十年計劃」、「酋長制」等成長階梯。而核心在於,降低教練群體的高流動性,進一步促進標準化職業規範的形成。
除此以外,對健身教練在專業領域的建樹,將有更高的要求。
比如健身房教練內訓在成為一種趨勢,甚至有成為專業培訓品牌的可能性。而在教練證照回歸入行門檻時,教練培訓的紅利時代已過去,機構達成的共識將集中於,提供精細化的專業、服務培訓,甚至是更清晰的職業道路規劃。
與此同時,整個健身市場的迭代,也在對健身教練提出更高的要求。
而在服務和專業中做出權衡,似乎是新的教練職業方向。例如私教工作室中,私教課的課消考核佔比,已經大於傳統銷售。甚至在傳統俱樂部中,伴隨會籍卡的透明化進程,會員體驗將成為更核心的KPI。
健身消費新浪潮
// 中國家庭健身的春天到了
對於2020年的中國健身市場來說,「家庭健身」是一個比線下健身房更受關注的話題。
如果以Keep今年的E輪8000萬美元融資,和FITURE今年千萬美元級別的兩輪融資,代表著資本市場對中國家庭健身的無限看好,那麼在新一輪的新健身消費浪潮中,中國家庭健身的春天到了。
與此同時,無論是蘋果Fitness+的全面上線,還是收購案過後必確中國隨即成為Peloton在中國大陸市場的代表之一,都意味著將最大程度推動中國家庭健身市場發展。
// 運動品牌瞄準用戶社群
對於運動品牌來說,通過更多樣的方式,做用戶社群是當下的的明顯趨勢。
對於lululemon來說,除了在服裝之外,用戶「練」的運動設備等需求是最接近用戶的第二大品類。而這也是其收購mirror的很大原因。
至於今年完成3億美元融資,並有計劃進入中國市場的Gymshark來說,這個品牌已經成為一個用戶社群標籤。他們都是身材健碩的健身愛好者,並且熱衷於秀出自己的身材。
瞄準用戶社群的的運動品牌,可能也是離運動用戶更近的品牌。而他們的終點,將會是同一個地方:用戶的運動全生活。
// 健康食品消費新主義
任何一次全球公共衛生事件,幾乎都是對全社會生活習慣的改變。比如SARS過後的全民健身熱,以及數次公共食品危機後的健康飲食倡導。
而疫情下的2020年,幾乎所有個體都增加了對自我健康的關注。改善高壓的工作環境趨向一個社會性話題,與此同時,保健品的購買主力也出現了更多90、95後的身影。
健康食品消費呈現可觀增長。例如蛋白棒等代餐的場景破圈,在成為每個人在日常都可以食用的產品。
在國內,雖然兼具便攜性和健康的產品在快消品渠道中並未佔據主流。 但至少從上海全家便利店貨架上,日漸增多的蛋白棒等產品,代餐破圈不再是遙不可及的。
而從電商數據來看,當更多人還在朋友圈討論Wonderlab的廣告時,這家2019年成立的新品牌,已呈現了可觀的連續增長,同樣,上線天貓1年半的代餐品牌Smeal,在今年3月單月天貓銷售業績突破3500萬。■ GYMSQUARE
1月15日,上海·中國金融信息中心
GYMSQUARE精練2021年度論壇
及《2020精練中國健身行業報告》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