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問題:直覺究竟去了哪裡?

2021-01-08 澎湃新聞

原創 張和持 返樸

導語:三門問題,也被稱為蒙提霍爾問題,是一道著名的概率問題:一個遊戲節目中共三扇門,一扇門後有汽車,另兩門後只有山羊,你選擇了一扇門但不打開,這時主持人會在另兩門中打開一個後面是山羊的門,現在你換不換自己剛才選擇的門?30年前這一問題被美國一知名雜誌刊登後引發了熱議,因為直覺告訴我們換不換都是一樣的,但答題人選擇換。數學愛好者、專業人士紛紛加入討論,進行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論戰,還發展出了諸多變種。現在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這道經典問題,來看看直覺到底哪出錯了,信息又是如何影響結果的。

撰文 | 張和持

問題背景

在美國的一檔節目Let's Make a Deal 中,主持人蒙提·霍爾設置了一項小遊戲:

在你的面前有三扇門,其中一扇背後藏有一輛價值不菲的汽車;剩下的兩扇背後則分別是兩頭山羊。你現在有機會選擇一扇門,選好之後先不要打開,這時主持人會在另外兩扇門中,開啟一扇山羊門。現在你有兩個選擇,是應該維持原來的選擇,還是轉而選擇另一扇沒有開啟的門?

三門問題示意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這看起來似乎是一個沒有深度的問題。可供選擇的兩扇門之間沒有什麼不同。不管選哪個,概率都應當是相同的才對。果真如此嗎?

實際上這個問題有很古老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法國數學家蘭伯特(Joseph Bertand)的盒子悖論,後來著名的數學科普大師馬丁·加德納(Martin Gardner)也提出過與三門問題相似的囚徒問題。1975年美國統計學家塞爾文(Steve Selvin)根據電視節目改編提出了這一問題,投給了《美國統計學家》,這也是蒙提霍爾問題名稱的由來。而真正引發討論是到了1990年,一位讀者向當時美國知名雜誌《遊行》(Parade)的專欄「交給瑪麗蓮」提出了關於這一問題的詢問。

瑪麗蓮·莎凡特(Marilyn vos Savant)曾被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人,後來成為這家雜誌社的專欄作者專門回答各類問題。她給出的回答是:應該換門,而且換門後,開出汽車的概率將變為原來的兩倍。

瑪麗蓮的吉尼斯記錄頗受爭議,她給出的這個答案也同樣。人們紛紛向她寫信,質疑她的結論。一時間,社會各界都在談論這詭異的概率。來信表示反對的佔了92%,其中有將近

人拿過博士學位;65%來自大學,特別是數學等院系的信,都反對她的答案。蒙提·霍爾問題,或稱三門問題,一下子成為了關注的焦點。90年代的十年間,40多種學術刊物發表了關於這一問題超過75篇論文。

反對並不是毫無根據。關於問題和答案的表述不甚嚴謹,表面上看,我們也看不出換不換門究竟有什麼決定性的區別。瑪麗蓮為了說服反對者,專程組織了幾次實驗,其結果都證實了她的結論。

筆者聽說這個問題,是在多年以前看的另一檔美國電視節目 MythBusters ,中文譯為 流言終結者 。兩位主持人演示過的諸多實驗令人印象深刻。這一次他們也同樣忠實地再現了三扇門和山羊。最終他們的實驗結果證實了瑪麗蓮的答案:不換門,概率;換門,概率。

流言終結者節目

其實我們不一定非得大張旗鼓地搞些花裡胡哨的東西,用電腦也能模擬,得出的答案沒有不同。

計算機模擬29次的結果/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那麼這樣看來,瑪麗蓮的答案是對的了。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應該如何解釋這樣的結果?是我們的直覺究竟出了問題嗎?接下來我們並不打算解釋誰的觀點為什麼對,誰的觀點又為什麼錯;我們細細來看問題的前因後果,把所有條件和結論整理清楚。

簡單直觀的圖示解答

最不動腦的方法是把所有可能列出來,如下圖所示,當玩家選擇1號門的情況下所有的可能性。

玩家最初選擇1號門時的所有可能/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但這並不代表我們真正理解了問題所在。為了解答疑惑,我們先一步一步理清思路。首先,三門問題與兩扇門二選一究竟有何不同?或者說,我們剛剛開始選定的這扇門究竟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第一次的選擇,的確是隨機的。如果這時候把門打開,那麼有羊的概率就是。而剩下的兩扇門中,必然有一扇山羊門。所以打開的山羊門不會影響這個。那麼這樣說來,用總的去減,就應該是剩下那扇門開出汽車的概率,。這樣的確說得過去:一開始概率分布是均勻的: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打開山羊門之後,的概率被「擠」到另一個門上了: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回到一開始的疑問:我們一開始的選擇對結果產生了什麼影響?

用條件概率來直接計算三門問題中所提到的「我們剛開始選的門對剩下那個門的影響」,數學上我們稱之為條件概率,用來表示事件發生的情況下,事件發生的概率。那麼自然(其實這是條件概率定義),條件概率就等於發生的概率除以發生的概率:

其中分子表示兩個事件都發生的概率。在這個問題中,關鍵在於我們要求的是剩下的門開出汽車的概率。那

事件就是剩下那門開出汽車。

是什麼呢?我們最初做的選擇,有兩個結果:一開始就選到車,我們記為;一開始選到山羊,記為。這樣,剩下的門開出汽車的概率,就應該考慮到兩種情況的條件概率,分別乘上兩個先發事件的概率(相當於權重),再加起來這個式子稱為全概率公式,有了它我們可以具體計算。如果一開始就選到了車,那剩下的兩個門裡肯定沒有車。所以,那麼貢獻概率的就只有第二項了。如果一開始選到山羊,那剩下的門就一定是車,所以,這樣算出來也是非常自然的結果。第一次選出山羊的概率全部貢獻到剩下的門開出汽車的概率中了,所以換門概率更高也不足為奇。主持人開山羊門並不能改變一開始選到車的概率,但卻改變了剩下的門開出車的概率:如果不開門,條件概率本應該是(畢竟剩下的兩個門概率均等),而開門後,山羊門不可能有車,所以條件概率變成了。或者用貝葉斯理論的話說:主持人開的那扇山羊門,為我們提供了關於剩下那個門的信息。

用貝葉斯公式來追本溯源

雖然問題就解決了,但還是不知道我們最開始錯誤的直覺來自哪裡。我們來思考一下主持人「提供信息」的問題。一切的改變,都是因為主持人提供給我們的信息:主持人很明顯是知道門背後都是些什麼,才打開山羊門的。那要是主持人根本就不知道汽車在哪裡,只是隨手選擇了一扇門,而這扇門恰好是山羊門的話,主持人豈不是就不能提供任何信息了?

為了驗證這個想法,我們就假定主持人的開門行為完全是隨機的。記他開出山羊門這個事件為,那麼還是使用全概率公式我們想要知道的,就是當事件發生時,事件,也就是最初的門開出汽車的概率。因為主持人自己都不知道汽車在哪,所以如果要做實驗的話,樣本裡肯定存在主持人開出汽車的情況。而我們現在要算的條件概率,描述的就應該是在排出了這些樣本後的實驗結果。接下來我們就來計算看!果不其然,概率是

。第二個等號其實也算是全概率公式。這個結果符合我們的直覺:如果主持人跟我們一樣什麼也不知道,那不管換不換門概率都是一樣的。至此,我們已經完全搞清楚了這個問題。我們看到,一個看似毫無意義的行為,竟然能為決策者提供如此多的信息。那麼在更為複雜的博弈中,找到對手留下的蛛絲馬跡便尤為重要。

下面詳細說一下這個算式。

這整個式子被稱作貝葉斯公式,其中最神奇的地方,莫過於為了計算,竟然用到了。貝葉斯的思想最初不被人接受。貝葉斯公式相當於是在知道了結果的情況下求原因。同時代的數學家們批判它為「玄學」,可在三門問題中,確實派上了用場。

為了理解這種思維,讓我們假想一個工廠,有三臺機器生產同一種零件,事件分別表示一個零件是由某一臺機器生產的,事件表示生產出次品。在生產中,每臺機器產生次品的概率通常是已知的,總的次品率

也是已知的。那麼對於任意一個次品,它更有可能是哪臺機器生產出來的呢?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計算

,而這用到的也是貝葉斯公式,讀者朋友們感興趣的話自己試試推導,跟我們上面的計算步驟差別不大。

這種由果溯因的思路一般稱為貝葉斯推斷。這種方法最早的特例是託馬斯·貝葉斯證明的,後來拉普拉斯將其推廣,並應用於天體力學、醫療統計學等方面面。在面對未知的自然界時,我們無法知曉其背後的法則,但能觀察到現象,比如天體力學中,就是可觀測天體的大小、數量與過去的軌跡;醫療統計學中,則是患者的症狀、化驗結果、CT數據等,有了這些數據,我們就可以猜測,是否存在一個我們尚未觀測到的天體,或是患者是否得了某種病。猜測自然有可能是錯的,現在我們有了貝葉斯推斷,就能反過來計算我們所作假設成立的概率。

這一方法近幾十年來更多應用於機器學習領域,或者更窄的概念:統計學習。任何包含了模式識別的算法,基本上都能用上貝葉斯推斷,包括人臉識別,自動駕駛,他們會用到更加複雜的概念:當事先不存在假設時,就需要人為設定一項先驗分布。不過總的來說,思想與最經典的貝葉斯公式一脈相承。如今,以此為基礎的統計學仍在飛速發展。

版權說明:歡迎個人轉發,任何形式的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和摘編。轉載授權請在「返樸」微信公眾號內聯繫後臺。

原標題:《三門問題:直覺究竟去了哪裡?》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直覺去了哪裡?
    撰文 | 張和持 導語:三門問題,也被稱為蒙提霍爾問題,是一道著名的概率問題:一個遊戲節目中共三扇門,一扇門後有汽車,另兩門後只有山羊,你選擇了一扇門但不打開,這時主持人會在另兩門中打開一個後面是山羊的門,現在你換不換自己剛才選擇的門?
  • 【趣味數學】著名的「三門問題」
    說到違反直覺,那麼這個必須要提著名的「三門問題」,亦稱為蒙特霍問題或蒙提霍爾悖論,該問題出自美國一檔電視遊戲節目Let's Make a Deal。問題名字就來自該節目的主持人蒙提·霍爾。這個遊戲的玩法如下,非常簡單:現場有三扇關閉了的門,其中一扇的後面有輛跑車,而另外兩扇門後面則各藏有一隻山羊。
  • 三門問題及matlab仿真驗證
    今天看到一個問題——三門問題,感覺挺有趣的,自己也親自上手利用matlab仿真模擬了一下,分享給大家。【三門問題】三門問題出自美國的電視遊戲節目Let's Make a Deal,因為是由一個叫蒙提霍爾的人提出的,所以也叫蒙提霍爾問題。
  • 漫畫:跑上百萬次代碼驗證三門問題
    作者 | 程式設計師浩哥責編 | 屠敏三門問題(Monty Hall problem)亦稱為蒙提霍爾問題、蒙特霍問題或蒙提霍爾悖論,出自美國的電視遊戲節目Let's Make a Deal。今天為大家進行完整分析。話不多說,直接看題目。
  • 相信直覺?那你就輸了:蒙提霍爾問題
    所以,在你成功闖關到電視節目比賽最後環節,有機會獲得一輛名牌小轎車,它停在三扇門中的一扇門後,而遺憾的是另兩扇只有山羊在其後,你選中一扇門,主持人會為你打開一扇有山羊的門,然後給你一個機會改選門,你會改選嗎?改選門會讓結果不一樣嗎?
  • 三條腿無頭狗照片,把20萬網友看傻眼了,頭究竟去哪裡了?
    三條腿無頭狗照片,把20萬網友看傻眼了,頭究竟去哪裡了? 如果一個動物沒有頭,那還能存活嗎?但其實除了人類之外,在很多動物身上都發生過,沒有頭依舊能夠生存的現象,就好比國外的那隻無頭雞。三條腿無頭狗的照片,把20萬網友看傻眼了,頭究竟去了哪裡呢?
  • 人死了之後,究竟會去哪裡?科學家和佛學大師如是說
    氣真氣,元氣等等,誰能說它不存在?如果說它不存在,中醫就是偽命題,那麼中國古人兩千多年就一直不會治病嗎?但是我們一定要明白,中醫裡說的氣用經典物理學的電學、磁學及力學方法去測量,是測量不出來的。所以,很多科學家認為:中醫學的氣就是量子力學的現象。何為量子?就是能量子,那麼氣本身就是一種能量的存在。二、直覺與量子糾纏提到量子力學,時下最流行的一個概念就是:量子糾纏,那麼量子糾纏與思維意識有直接關係嗎?
  • 數學反常識,不能亂猜的直覺與結論
    原標題:數學反常識,不能亂猜的直覺與結論 數學上有很多很多這樣的例子:以為很簡單的問題其實是很難的難題;有時候做著做著就忘了某些定理成立的條件;一些看似簡單的方程卻存在一些奇特的解的形態,不考慮條件概率和 Bayesian 定理從而相信各種偽科學……說得極端點,在受過教育之前
  • 反直覺的「生日悖論」問題
    點擊藍色「五分鐘學算法」關注我喲加個「星標」,一起學算法作者 | labuladong來源 | labuladong生日悖論是由這樣一個問題引出的按照直覺,要得到 50% 的概率,起碼得有 183 個人吧,因為一年有 365 天呀?其實不是的,覺得這個結論不可思議主要有兩個思維誤區:第一個誤區是誤解「存在」這個詞的含義。
  • 三條腿無頭狗照片,讓網友疑惑:頭究竟去哪裡了?
    無頭狗的照片,短短時間就在Reddit吸引超過14萬的觀看,網友都被這照片嚇到了,究竟是怎麼回事?、「所以說,狗狗的頭去哪裡了!」、「這是剛做完去頭手術?」不過大家還是很想知道,究竟這隻
  • 有趣的三門問題,我的看法
    假設你正在參加一個遊戲節目,你被要求在三扇門中選擇一扇:其中一扇後面有一輛車;其餘兩扇後面則是山羊;選中車便可以帶走。你選擇了一道門,假設是一號門,然後知道門後面有什麼的主持人,開啟了另一扇後面有羊的門,假設是三號門。他然後問你:「你想選擇二號門嗎?」轉換你的選擇對你來說是一種優勢嗎?
  • 概率論中的一些反生活直覺問題
    有一些問題會反直覺,比如說:在一個盒子裡有10張卡片,只有一張是有獎的,若干人依次從中各取一張不放回,問每個人中獎的概率與抽獎的順序有關嗎?把六本不同的書分給三個人,要求每人二本,有多少種不同的分法?把六本不同的書分給三個人,其中甲、乙、丙各兩本,有多少種不同的分法?
  • 經典概率題,著名的反直覺問題——百囚徒挑戰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靠直覺去評價一件事情,但很多時候,我們的直覺是錯的,哪怕感覺有多麼準確,而最著名的反直覺問題,就是百囚徒挑戰。案例和問題監獄決定給關押的100名囚徒一次特赦的機會,條件是囚徒通過一項挑戰。
  • 科學家稱人死後在另一個世界重生,那人死後究竟去哪裡了?
    科學家稱人死後在另一個世界重生,那人死後究竟去哪裡了? 【導語】:眾所周知,生老病死是我們一定會遇到的問題,每一個都要面對,古往今來沒有人能夠長生不死,正是因為如此,很多人都十分好奇,那麼我們死後去到了哪裡,很多科學家也在努力的求證著,但是人們僅僅是宇宙中最不值得一提的東西,可謂是十分的渺小,所以很多人沒有得出結果
  • 吞噬萬物的黑洞,被吞噬的物質去哪裡了,黑洞裡面究竟有什麼?
    吞噬萬物的黑洞,被吞噬的物質去哪裡了,黑洞裡面究竟有什麼?迄今為止,人類科學技術水平較之以前,算是十分非常發達。但人類對宇宙的探究還可謂是剛剛萌芽階段,宇宙何止浩瀚,數以億計的天體匯聚其中,這當中就包括黑洞。
  • 違反你直覺的數學問題(蒙提霍爾悖論)
    該節目的主持人蒙提·霍爾(Monty Hall)提出了著名的「三門問題」,亦稱為蒙特霍問題或蒙提霍爾悖論。這個遊戲的玩法如下,非常簡單,問題描述:1.現場有三扇關閉了的門,其中一扇的後面有輛跑車,而另外兩扇門後面則各藏有一隻山羊。
  • 三門:去颱風體驗館 體驗12級颱風的威力
    在三門農博園裡,新建了一個。讓我們去感受一下12級模擬颱風的威力吧。   記者陳驊:「在我身後呢,就是這樣一個颱風體驗館,號稱有12級颱風這麼大,這也是咱們三門農博園的一個新建項目,那這颱風體驗館裡究竟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呢,跟著我們的鏡頭去看一下。」   戴上3D眼鏡,站在舞臺上,握緊扶手,眼睛向前看。視線前方的觀影幕布上會慢慢出現颱風襲來時的景象。
  • 「巨引源」銀河系究竟要把我們帶到哪裡去?
    銀河系是一個棒旋結構,而其中有三條旋臂,被奇異的力量拉伸到了幾萬光年級別的長度,而這種強大的力量便是銀河系的中心。只是我們還不知道那個點究竟在哪裡,因為宇宙實在太大了,人類的能力有限,無法探測完如此龐大的太空。1.月球繞地球公轉,速度為1.01千米/秒(自傳速度亦一樣);2.地球圍繞太陽公轉,速度為30千米/秒;3.太陽圍繞銀河系質量中心公轉,速度為250千米/秒;4.銀河系圍繞本星系團質量中心運轉,速度約600千米/秒.
  • 漫畫:反直覺的 「三門問題」
    我們不妨回到問題的起點,也就是參與者即將進行初次選擇,主持人還沒有打開一扇空門的時候。從上圖可以看出,我們總共面臨著6種不同的子局面。這些子局面的獲獎機率各是多少呢?其實不難得出結論:1.選到有獎品的門顯然,這時候如果不換門,獲獎機率是100%;如果換門,獲獎機率是0%。
  • 超感知探索:直覺與知覺
    第二種是大腦直覺,它是大腦超感知功能的體現,如第六感。直覺是如何產生的,「直覺信息」來自哪裡?直覺是大腦潛意識產生的信息。3、高維感知。人腦對宇宙信息具有多維感知層次,普通人的感官只能感知到低維世界的信息,特異功能者可利用超感官獲知高維空間的信息。直覺是高維渠道獲知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