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上催碳」緩解溫室效應

2020-11-24 科學網

 

通過不斷努力改善催化劑性能和電化學電池的設計,有望實現可再生的甲醇燃料生產。

英國童話故事《三隻小熊》中,一位名為Goldilock的金髮姑娘不小心闖進了熊屋。在偷吃過三碗粥後,金髮姑娘覺得既不太冷也不太熱的粥口感最好。「恰到好處」的選擇最優,也被稱為「金髮姑娘」原則。

在全球溫室效應日益加劇的今天,科學家也一直遵循著類似的原則,試圖為高效轉化二氧化碳(CO2)找到一種「恰到好處」的催化劑。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梁永曄團隊與耶魯大學化學系副教授王海梁團隊合作,首次利用固定在碳納米管(CNT)管壁上的分子催化劑酞菁鈷(CoPc),實現了CO2到甲醇的高效轉化,為「金髮姑娘」烹飪出了一碗理想的「粥」。

他們在《自然》上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該催化劑甲醇轉化的法拉第效率(電極傳輸一定數量的電荷所能得到的實際生成物與理論生成物的百分比)>40%、甲醇分電流密度>10mA/cm2。相比以往文獻報導過的數據,這一結果達到了數量級的提升。

催化中的「金髮姑娘」原則

燃燒化石燃料後排放CO2是目前形成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電還原CO2得到甲醇等燃料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潛在途徑。在這一過程中,電催化劑是制約能量轉化效率以及經濟性的關鍵。遺憾的是,目前在CO2到甲醇轉化中仍缺少性能優異的電催化劑。

記者了解到,CO2被還原的過程中,首先會還原為一氧化碳(CO)。此時,如果催化劑的CO結合能太弱,CO就容易離開催化劑表面,成為主要的反應產物;如果催化劑的CO結合能太強,CO的進一步還原就會變得困難,從而需要更負的電位,此時水分解產生的氫氣往往佔為主導。

王海梁告訴記者,催化領域也有類似的「金髮姑娘」原則,即Sabatier原則。如果催化劑的CO結合能「恰到好處」,使CO保持與催化位點的結合,就能將CO2深度還原為碳氫化合物或醇類。

根據最近對金屬—氮4(M-N4)分子結構的計算研究表明,同鐵和鎳的類似結構相比,CO結合能在Co-N4上「恰到好處」。因此,含有Co-N4結構的CoPc有望進一步實現深度還原過程。

據梁永曄介紹,CoPc分子的4個Co-N配位鍵結構可以很好地穩定中間的鈷,使得它不易從分子中脫離而導致失去活性。早在上世紀80年代,CoPc就被發現可以催化CO2到CO的電還原。

文章第一作者、耶魯大學化學系博士生吳越申告訴《中國科學報》,在這個課題立項之前,他曾經在一個包含CoPc的催化劑體系的產物裡偶然觀測到甲醇,只是當時的產量和催化選擇性都非常小,讓他誤以為是實驗誤差或是汙染。直到課題立項時他才恍然大悟,然後調出之前的數據和王海梁討論,開始仔細地設計實驗。

「為了驗證甲醇作為催化產物(以及其選擇性)的真實性和重複性,王老師多次詢問我具體的實驗條件,並和我討論了許多可能導致假陽性的因素。」吳越申說,「梁永曄課題組成員江佔也在他們的實驗室進行了重複。」

碳納米管解決分子催化劑分散問題

梁永曄告訴《中國科學報》,貴金屬催化劑導電性好、催化活性高,並且具有較好的穩定性。不過,這類催化劑一般成本高、儲量少,難以大規模使用。

而分子催化劑具有來源廣泛、結構明確且易調控的特點。這有利於研究催化性能與結構關係,深入了解反應機理。但是,分子電催化劑本身導電性較差、容易堆積,表現出的催化性能往往不高。

「過去人們一般會通過滴塗或浸塗的方法將分子電催化劑負載到電極上。」梁永曄說,「由於分子一般導電性差且容易聚集,導致測得的催化性能往往較差,並且會影響分子本徵催化性能的表露。採用與碳材料混合的方式雖然可以提高導電性,但是分子容易聚集的問題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此次課題組則採用全新的方法。梁永曄告訴記者,團隊前期的研究工作發現CoPc與碳納米管在超聲與攪拌下可以很好地分散在有機溶劑中。由於兩者都具有較大的共軛結構可以很好地結合,最後通過溶劑洗滌將沒有固定在碳納米管上的分子去除,得到CoPc分子分散在碳納米管管壁上的複合物。

「這種結構有效克服了CoPc分子聚集以及不導電的問題,大大提高了CO2還原成CO的電催化性能。」梁永曄說。

最終,團隊發現CoPc/CNT複合催化劑在更大的過電位下可以實現CO2還原獲得甲醇的六電子還原反應。在中性電解液中和-0.94 V(相較於標準氫電極)的電位下,可以使甲醇轉化法拉第效率及甲醇分電流密度獲得數量級的提升。

工業應用仍有距離

梁永曄等人此次的成果發表後,丹麥奧爾胡斯大學化學系教授Kim Daasbjerg在《自然》發表點評文章指出,在這項研究的基礎上,通過不斷努力改善催化劑性能和電化學電池的設計,有望實現可再生的甲醇燃料生產。

這意味著,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問題日益嚴峻的今天,人們可以利用更高效的催化劑從空氣中捕獲CO2,從而降低捕獲過程的成本。

不過,梁永曄告訴記者,這項成果距離應用還有一段路程。「要實現工業應用,催化效率、電流密度都要更高,電流密度要達到每平方釐米幾百毫安。」

「我們下一步工作重點是進一步提高催化劑的性能,尤其是甲醇轉化的選擇性。」王海梁說,「此外,還要結合理論計算與原位表徵深入了解反應的機理,優化催化劑的設計,進一步將催化劑集成到反應器中,測試大電流密度下的性能。」(來源:中國科學報 池涵)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19-1760-8

相關焦點

  • 臺媒:緩解溫室效應 "袋鼠屁"是關鍵?(圖)
    (臺灣中時電子報)參考消息網11月7日報導 臺媒稱,「溫室效應」是人類生存的一大敵人,科學家長期研究溫室效應改善方法,冀望能阻擋氣候惡化的腳步,替人類爭取穩定或更好的生存環境。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研究中,「袋鼠屁」一直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但近日的一項研究徹底推翻此說法。
  • 英國科技公司研發「牛用口罩」:減少碳排放 緩解溫室效應
    根據以前的研究,全球牲畜排放量佔人造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4.5%,牲畜排放的44%是甲烷(Ch),此外還有一氧化二氮(29%)和二氧化碳(27%)。研究表明,甲烷是一種比二氧化碳更危險的溫室氣體,對全球變暖的影響是二氧化碳的84倍左右。
  • 減緩溫室效應!日本學者嘗試回收二氧化碳
    據外媒報導,目前很多地方仍然以火力發電為主,這其中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會加劇地球的溫室效應。為了緩解溫室效應對於地球的傷害,日本政府決定研究科學的方法來回收二氧化碳,來緩解溫室氣體排放的壓力。減緩溫室效應!
  • 知識點 | 什麼是溫室效應與陽傘效應?
    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向大氣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熱性強的溫室氣體逐年增加,大氣的溫室效應也隨之增強,其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已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這就是「增強的溫室效應」。如果大氣不存在這種效應,那麼地表溫度將會下降約33度或更多。反之,若溫室效應不斷加劇,全球溫度也必將逐年持續升高。在2006年公布的氣候變化經濟學報告中顯示,如果我們僅以2006年的生活方式,到2100年全球氣溫將有50%的可能會上升4攝氏度多。
  • 溫室效應是造成氣候異常的主要原因?那溫室效應到底是怎麼回事
    氣候異常包括溫室效應和極端天氣等,溫室效應導致了全球變暖,而極端天氣常常會導致一些氣象災害的出現。今天我們主要說說溫室效應是怎麼回事。一、溫室氣體提到溫室效應我們就不得不說人類活動了。自從進入了工業社會,生產力大發展之後,由於化石燃料煤、石油等的大量燃燒(還有汽車尾氣的排放,森林面積的減小等),都使得大氣中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含量快速增加。二、原理之前我們提到過,太陽輻射穿過大氣層後到達地面,將其能量傳遞到地表。
  • 臺灣中山大學發現綠藻能緩解溫室效應
    張欣暘還指出,過去這種特殊載體的3D立體結構,只在較低等的酵母菌中被發現過,本研究為全球首次發現,高等生物中藻類也存有此機制,為緩解溫室效應帶來新契機。&nbsp&nbsp&nbsp&nbsp研究團隊再次強調,「綠藻捕捉大氣中二氧化碳的能力是樹的20倍,因此發現綠藻將有助於減緩與解決全球暖化問題。」
  • 冷凍一下地球能緩解溫室效應嗎?|No.171
    By Nothing3Q如果把地球冷凍一下,溫室效應會緩解嗎?by 洛天依A把地球凍一下,溫室效應並不會緩解。這裡我們得簡要介紹下溫室效應是怎麼回事,我們地球之所以可以維持一個宜居的溫度,除了太陽提供熱量之外,大氣還起著非常重要的保溫作用,這個保溫作用主要是通過大氣逆輻射來實現的。
  • 火山噴發可以緩解溫室效應?黃石公園火山噴發是否會形成冰川期?
    關於火山噴發對於全球氣溫影響可能存在兩個極端,支持者認為火山噴發後大量塵埃將進入大氣層,隨著全球性的環流形成塵埃雲遮擋陽光,因此在噴發後可能會形成小冰期,也就是大幅緩解溫室效應!但有另一種觀點認為火山噴發同時會有大量水蒸氣進入大氣層,而水蒸氣具有極強的溫室效應,因此會加劇溫室效應!到底哪個比較靠譜?
  • 海洋生物是固碳與儲碳的天然「碳匯」,保護海洋可以緩解溫室效應
    科學家越來越擔心氣候變化會給地球和人類帶來災難性的影響,因此一直在努力探索新方法來緩解這一問題。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在近一個世紀以來大規模使用化石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這些二氧化碳去了哪裡呢?有什麼方法可以減少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呢?
  • 地理乾貨丨常見的地理效應之溫室效應與陽傘效應
    溫室效應 READING 溫室效應·定義 溫室效應,此外 ,溫度的提高會增加水份的蒸發,這對地面上水源的運用帶來壓力。 男女比例失調 高溫環境容易創造男寶寶,低溫環境容易創造女寶寶。研究人員比較擔心的是,在全球溫度日益增高的溫室效應下,男寶寶出生的機率會越來越高,可能會造成男女比例的失衡。
  • 溫室效應已經讓人類苦不堪言,但此星球上的溫室效應更加瘋狂!
    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在金星上溫室氣體吸收大量太陽熱量,同時又阻擋熱量的逃離。
  • 全球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俗稱「大氣保溫效應」。來自太陽的熱量以短波輻射的形式到達地球外空間,然後穿越厚厚的大氣層到達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吸收這些短波輻射熱量後升溫,升溫後的地球表面反而向大氣釋放長波輻射熱量,這些長波熱量很容易被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吸收,這樣就使得地球表面的大氣溫度升高,這種增溫效應類似於栽培植物的玻璃溫室,故此得名溫室效應—Greenhouse effect。
  • 連棟溫室-溫室效應篇
    溫室效應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交換而形成的保溫效應,就是太陽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後放出的長波輻射卻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從而產生大氣變暖的效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層厚厚的玻璃,使地球變成了一個大暖房。
  • 溫室效應「禍首」變能源
    原標題:溫室效應「禍首」變能源   全球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導致了溫室效應等問題,科學界一直在探索如何將空氣中過量的二氧化碳回收並轉化。上海高研院研製相關高科技裝置,讓甲烷與二氧化碳「攜手重生」,變廢為寶。
  • 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如果把地核冷卻,能夠緩解這種情況嗎?
    引言:隨著社會的發展,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石油,煤礦的不可再生能源使用得越來越多,世界的溫室效應也越來越嚴重了。於是有人就想,地球的內核本身就是一個大火爐,如果我們把它冷卻了,溫室效應豈不是能得到解決?
  • 自然界中阻擋溫室效應的最後一道屏障,專家:它在改變,請善待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人類對於資源的消耗也逐漸增加,而很多問題也隨著產生,溫室效應就是其中比較突出的一個。隨著人類活動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的增多,溫室效應變得越來越突出,也越來越棘手,近年來全球溫度逐漸升高,溫室效應已經不容忽視。
  • 溫室效應/低碳經濟與我國節能減排對策分析
    本文在闡述溫室效應危害性的基礎上,首先探討了發達國家應對溫室效應的新舉措――發展低碳經濟,然後從宏觀戰略到微觀具體措施兩方面分析中國如何緩解外部國際環境壓力,如何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為經濟發展贏得更大空間,同時希望能為保護中國生態環境有所幫助。
  • 溫室效應的定義
    溫室效應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交換而形成的保溫效應,就是太陽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後放出的長波輻射卻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從而產生大氣變暖的效應。如果沒有大氣,地表平均溫度就會下降到-23℃,而實際地表平均溫度為15℃,這就是說溫室效應使地表溫度提高38℃。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阻止地球熱量的散失,使地球發生可感覺到的氣溫升高,這就是有名的「溫室效應」。  破壞大氣層與地面間紅外線輻射正常關係,吸收地球釋放出來的紅外線輻射,就像「溫室」一樣,促使地球氣溫升高的氣體稱為「溫室氣體」。
  • 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為何溫室效應不見緩解?
    中國是二氧化碳排放大國,每年排放7百萬公噸,佔全球排放量近20%,雖然倡導倡導節能減排、低碳經濟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經相對減少了,但溫室效應卻沒有明顯的改善,各種極端天氣還是頻繁出現,筆者為大家總結了以下兩點北極冰川融化
  • 自我抉擇的溫室效應後果
    好在人類已經認識到自己所犯下的錯誤,人類目前正站在地球溫室狀態臨界點上。未來會怎樣發展,還要靠全體人類怎麼選擇。近年來每逢夏季則頻發熱浪導致氣溫高達40攝氏度以上的局部氣溫給當地引發了乾旱與火災頻發。並在此噩耗下有國際科研團隊向人類的未來發表擔憂報告,在將來可能到達的問是地球裡,全球平均氣溫將比工業化前升高四五攝氏度,那時海平面將會升高10米至60米,到時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是巨大的,而目前理論研究中發表的全球溫度變化的臨界值最高為2度如果真的進入到溫室地球環境海平面如計算提高,到那時能存活下來的人數將不超過10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