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阻擋溫室效應的最後一道屏障,專家:它在改變,請善待

2020-12-05 曦軒帶你飛

自然界中阻擋溫室效應的最後一道屏障,專家:它在改變,請善待

文/曦軒

現在已經步入九月中旬,炎熱的夏天已經離我們而去,天氣逐漸轉涼,但是我們發現今年的夏天比以往要熱很多。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人類對於資源的消耗也逐漸增加,而很多問題也隨著產生,溫室效應就是其中比較突出的一個。隨著人類活動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的增多,溫室效應變得越來越突出,也越來越棘手,近年來全球溫度逐漸升高,溫室效應已經不容忽視

眾所周知,二氧化碳是溫室氣體,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陽輻射,並重新發射輻射,這是造成溫室效應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想通過控制人類活動,例如關閉製造工廠等方法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恐怕行不通,而植物的淨化能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而科學家也沒有研製出能夠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等其他有益或者是無害氣體的設備,想要徹底消除溫室效應可能性基本為零,人們只能通過各種方法來遏制緩解溫室效應,從而逐漸的進行治理恢復。

通過科研人員的不斷研究,他們發現海洋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溫室效應。我們都知道地球上三分陸地七分海洋,因此很多人稱地球為「藍色星球」,最初人們可能會抱怨為什麼海洋這麼多,導致人類居住的面積十分有限。但是後來人們逐漸的發現海洋有著非常多的用處。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資源,而海洋中的生物種類也是最多的,保障了生態平衡,現在人們發現海洋還能緩解溫室效應,於是對海洋的喜愛與重視程度也逐漸增加。

海洋可謂是自然界中最重要也是最後一道屏障了,海洋中有著豐富的物種,其中有大量的浮遊生物,它們為海洋生物提供了最基礎的能量來源,同時它們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而它們死亡之後會沉入海底,這對控制溫室效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它們死亡之後會沉入海底。

不過海洋也在悄然發生變化,科學家研究發現,海水中的元素有著些許變化,有些浮遊生物死亡之後無法沉積到海底,進過一定的化學變化又會形成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氣中,因此各國研究人員都在積極的採取各種措施,保護與改善海洋環境。各國都在倡導合理利用海洋資源,善待海洋環境

為了人類能夠長久的生存下去,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愛護環境,保護地球這個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對此,各位網友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喜歡的可以點讚關注哦~~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本文為作者原創,謝絕轉載!

相關焦點

  • 溫室效應竟然是騙局?罪魁禍首難道不是它?看看專家怎麼說
    溫室效應竟然是騙局?罪魁禍首難道不是它?看看專家怎麼說文/學妹說科技在環境汙染日益嚴重的今天,相信大家都聽過「溫室效應」這個詞,也有非常多的人被告知:溫室效應是人類對環境保護的忽視造成的,號召人們低碳生活,保護樹木等等···漸漸的也有人站出來說所謂「溫室效應」是個騙局,這個鍋不該人類科技的發展來背···輿論引導著人們產生爭議,但人們真的科學了解該效應的形成嗎
  • 專家:BIPV是應對建築溫室效應的有效方案
    專家:BIPV是應對建築溫室效應的有效方案 2015-07-24 14:32:42這是因為陽光照進室內,產生了「溫室效應」。而長時間讓空調高負荷運轉又會導致建築能耗大量增加,並向室外排放更多的溫室氣體。對此,著名幕牆專家劉忠偉提出了一種非常有效的解決方案——BIPV(光伏建築一體化),給建築穿上既可節能又可造能的新外衣。  劉忠偉教授表示,建築玻璃採光頂以採光通透性好的優勢將現代城市裝扮得格外美觀,經過國內20年的發展已廣泛被社會接受。
  • 防溫室效應 英國科學家設想「太空盾計劃」救地球
    為此,英國多位著名氣候專家在劍橋大學召開會議,商討防止地球繼續變暖的辦法。會上科學家一致認為,通過在大氣層邊緣建造大型「太空盾」,擋住部分太陽輻射是防止地球溫度繼續升高的最可行辦法!  與會科學家稱,在美國和俄羅斯等國最終同意批准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國際協議之前,科學家們將別無選擇,只能設想新的方法來「拯救地球」。
  • 為什麼稱二氧化碳是溫室氣體?數據顯示近百年來它的含量發生激增
    引言:如今溫室效應已經成為了談及地球環境保護繞不開的一個話題,但很難想像在大約十年前大多數人還對這一現象沒有明顯的感覺。研究表明地球的溫室效應從工業革命就開始形成了,如今大有愈演愈烈的態勢。時間過去幾年後,溫室效應產生的影響越來越明顯了,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這是一種全球性的氣候問題,因為不僅南北極地區的冰蓋發生了融化,世界上許多地區都相繼出現了異常高溫的天氣。如今我們已經能夠毫無疑問地確定溫室效應正在影響著地球的發展,而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因素就是人類活動。這並不是說自然界就對溫室效應沒有貢獻,只是和人類的貢獻相比自然界要遜色很多。
  • 常見的地理效應④ | 溫室效應與陽傘效應
    科學家把懸浮在空氣中直徑在1微米至100微米的固體、液體微粒叫做氣溶膠,沙塵氣溶膠便是沙塵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陽傘效應」及其他途徑對地球環境產生了重要影響。此外塵埃還有吸溼的特性,可以把其四周的水汽凝結在自身的表面,進而促進雲霧的產生和增加,而雲霧產生之後又會阻擋和減少太陽輻射到達地面,從而使得地表的溫度發生變化。煙塵粒子同樣具有強烈的「陽傘效應」。
  • 為什麼MEMS是高精度導航安全的最後一道屏障,還能預警地震?
    如今,MEMS不僅能夠實現高精度導航,讓你的導航更加精準,也是導航安全的最後一道屏障。還能實現地震預警,減小地震帶來的損失。MEMS是如何實現的?高精度導航安全的最後一道屏障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中文可譯為微機電系統,是將微電子技術與機械工程融合的一種工業技術,它的操作範圍在微米範圍內。
  • 談「溫室效應」色變?我們都錯怪了溫室效應,它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礎!
    溫室效應、地球變熱答案很簡單,就是地球的大氣層(大氣的溫室效應起主要作用)。相比於人類在冬天穿的厚衣服,大氣層就是地球的一件天然保暖服,但近幾十年來,大氣層的溫室效應幾乎已經成了眾矢之的,似乎什麼異常都是它引起的,果真如此嗎?首先我們先對大氣層簡單了解一下有多朋友會認為大氣層離咱們很遠,是天上的「東西」,比如新聞報導上就經常說:太空人乘坐返回艙進入大氣層,會因為大氣摩擦發光發熱,最後降落地面。於是不少人就認為大氣層離咱們很高很遠。
  • 知識點 | 什麼是溫室效應與陽傘效應?
    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受熱後向外放出的大量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這樣就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度增高,因其作用類似於栽培農作物的溫室,故名溫室效應。太陽的短波輻射能夠透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使地表增溫;同時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又能吸收來自地面的長波輻射,減少地表熱量的外散,使氣溫升高。
  • 什麼是溫室效應
    因此,這33℃大體就是因為地球有大氣,大氣像被子一樣造成溫室效應之故。地球大氣中起溫室作用的氣體稱為溫室氣體,主要有二氧化碳(CO2)、甲烷、臭氧、一氧化二氮、氟裡昂以及水汽等。它們幾乎吸收地面發出的所有的長波輻射,其中只有一個很窄的區段吸收很少,因此稱為「窗區」。
  • 溫室效應已經讓人類苦不堪言,但此星球上的溫室效應更加瘋狂!
    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在金星上溫室氣體吸收大量太陽熱量,同時又阻擋熱量的逃離。
  • 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溫室效應是怎麼一回事
    這種全球性的氣候變暖是由自然的氣候波動和人類活動增強的溫室效應共同引起的。  近50年的氣候變暖主要是人類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增溫效應造成的。預測表明,未來50—100年,全球和我國的氣候將繼續向變暖的方向發展。  氣候變化已經給全球與我國的自然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帶來了重要影響,而且許多影響是負面的。
  • 都叫「溫室」,它倆有啥區別?
    溫室效應,如今已是一個常識。大氣如同玻璃溫室一樣遮蓋住地球,吸收來自太陽熱量的同時,阻擋熱量回到宇宙,為地球表面營造了合適的溫度環境。這樣生動形象的比喻讓很多人理解了溫室效應的重要作用。但你知道嗎?如果細究起來,地球的溫室效應,與真正玻璃溫室的工作原理並不完全相同。  先從溫室效應講起。
  • 【高頻考點】溫室效應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對流而形成的保溫效應,看高考地理是如何考查溫室效應的?
    而這匹無比兇惡的惡狼,就是溫室效應!1.定義溫室效應,又稱「花房效應」,是大氣保溫效應的俗稱。溫室效應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對流而形成的保溫效應,就是太陽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後放出的長波輻射卻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從而產生大氣變暖的效應。
  • 地理乾貨丨常見的地理效應之溫室效應與陽傘效應
    科學家把懸浮在空氣中直徑在1微米至100微米的固體、液體微粒叫做氣溶膠,沙塵氣溶膠便是沙塵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陽傘效應」及其他途徑對地球環境產生了重要影響。 此外塵埃還有吸溼的特性,可以把其四周的水汽凝結在自身的表面,進而促進雲霧的產生和增加,而雲霧產生之後又會阻擋和減少太陽輻射到達地面,從而使得地表的溫度發生變化。
  • 「熱島效應」是一時一地的,「溫室效應」卻會改變整個星球
    最近看到有人說,CO2導致溫室效應,可能是個騙局真心佩服這些人的勇氣。但這恐怕是「善意」的謠言。之所以說善意,只是因為他自己真心這麼想。而作為一個非專業人士,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不該說得這麼斬釘截鐵。首先是這些人,怕是誤解了什麼是溫室效應。僅僅因為,導致氣溫升高的因素是多元的,就認為CO2導致氣溫升高的溫室效應是不存在的,是個騙局,這種思維方式是站不住腳的。
  • 南極大陸不為人知的一面,請善待地球上的這最後一片淨土
    南極大陸不為人知的一面,請善待地球上的這最後一片淨土文/曦軒科技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但是並不是地球上的所有地方都是很人類生存,南極大陸就是一塊生命的禁地。這裡被冰川覆蓋,是唯一一個沒有人類長期居住的地方,只有極少的物種能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去。但是科學家研究發現南極大陸曾經有很多物種存在過。我們知道地球的大陸板塊是會不斷的移動的,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南極大陸在很久之前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大陸,它屬於岡瓦納大陸。岡瓦納大陸解題之後部分區域向南移動,到達了地球的最南端,形成了南極大陸。
  • 南極臭氧層突然縮小1500萬平方公裡,溫室效應要結束了?
    導語:溫室效應,是目前地球的重大問題之一,關係到每一個生命的生死存亡。為了挽救這一個危機,各國政府聯合一起,採取必要的措施。臭氧層的恢復速度出乎人意料,美國突然宣布退出大會,這些是不是蘊含著更大的危機呢?
  • 溫室效應發生也許與人類活動無關,科學家發現自然界有自己的調控法則
    所謂溫室效應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交換而形成的保溫效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層厚厚的玻璃,使地球變成了一個大暖房
  • 鏡子遮天蔽日減緩溫室效應
    鏡子遮天蔽日減緩溫室效應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9日 08:04 來源: 來源站點: 東方早報但這一構想遭到聯合國氣候專家的質疑。    據英國《衛報》27日報導,美國希望科學家發明出部分阻止太陽光照射地球的技術,作為應對全球變暖的最後一道防線。美國政府設想,通過在太空中架設巨大的鏡子或向大氣層中注入反射性物質顆粒等方式,來減少射向地面的光照。
  • 陽傘效應與溫室效應
    陽傘效應又稱微粒效應。存在於大氣中的顆粒物,一方面反射部分太陽光,減少陽光的入射,從而降低地表溫度;另一方面也能吸收地面輻射到大氣中的熱量,起著保溫作用。當大氣中塵埃等物質大量增加,使大氣中的氣溶膠物質增多,大氣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加強,削弱了太陽輻射,從而使地球氣溫下降,就像是一把太陽傘一樣遮擋住了太陽,影響了地面氣溫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