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島效應」是一時一地的,「溫室效應」卻會改變整個星球

2020-09-10 烏有鎮

最近看到有人說,CO2導致溫室效應,可能是個騙局

真心佩服這些人的勇氣。但這恐怕是「善意」的謠言。之所以說善意,只是因為他自己真心這麼想。而作為一個非專業人士,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不該說得這麼斬釘截鐵。

首先是這些人,怕是誤解了什麼是溫室效應。僅僅因為,導致氣溫升高的因素是多元的,就認為CO2導致氣溫升高的溫室效應是不存在的,是個騙局,這種思維方式是站不住腳的。我們不能因為吃米飯能填飽肚子,就武斷的得出,吃饅頭肯定吃不飽的結論。

全球變暖,氣溫升高,如果發生了的話,多半是多個因素作用的結果。比如,1太陽光強度,2太陽和地球的距離,3地表形態及熱量釋放,4大氣成分或重量。1太陽的強度與2距離,人類暫時是改變不了,能改變的只有地表和大氣成分。綠化就改變地表,是把太陽能儲存起來,砍伐也是改變地表,光禿禿的大地會讓太陽光發射如大氣。綠化會讓,CO2會減少,但這時候的CO2隻是一個指示作用,CO2約多說明釋放的熱量越多。

人類,對自然的控制力很強,很多生物因為人類的捕殺而滅絕。同樣是生存,人類比獅子要耗更多能量,因為烹飪、服飾、建築、汽車、健身甚至為了局部降溫(空調)等等,進入空氣的熱量高於原始世界,外在的表現,就是森林減少,礦物被開採和燃燒。人類讓歷史上儲存的熱量都發射進大氣。太陽光的強度也一日高過一日,人類釋放的能量也一天比一天高,而吸收陽光的森林還在減少,大氣,氣候不變熱,難道變冷?

是的,氣溫升高是人類燃燒礦石造成的,減少植被造成的!――這是我們很容易得出的結論。

所以,CO2讓氣候變暖就是扯淡?CO2隻是因素3地表改變導致的結果?

隨著第3個因素地表(含人類)的改變,如植被破壞,礦物燃燒,自然而然帶來了第4個因素,大氣成分和重量的變化,大氣中CO2,會增多。如果兩個因為相互幹擾,確實會讓人理不清楚。

那,讓我們來做幾個思想實驗。

1假設,地表(含人類)所釋放的熱量,都可以完完全全的散射進宇宙,氣溫還會升高麼?會不會向月球一樣,釋放發射的時候熱死,一到晚上,又冷死?僅僅地表熱量釋放,真的可以帶來氣溫升高?

2假設,地表(含人類)所釋放的熱量,僅僅只是釋放能量,而不釋放CO2,那麼說明熱量都不是來自礦石,都是即時的太陽能,這就回到原始的能量平衡狀態。多餘熱量按照原來的比例輻射進宇宙。氣溫會上升麼?

3假設,地球上,其它都不改變的情況下,從外太空向地球注入大量是CO2,會發生什麼?――地球氣溫會升高,這就是溫室效應,大氣成分和大氣重量對氣候的影響。

改變第三個因素,地表,只能改變一時的溫度,改變第4個因素,大氣成分,卻可以改變地球的整個格局。

相關焦點

  • 溫室效應和熱島效應有什麼區別?
    上傳照片贏佳能550D單反 | 護照爽快蓋戳痛快拿Q幣 | 訂製世博精彩資訊所謂城市熱島效應,通俗地講就是城市化的發展,導致城市中的氣溫高於外圍郊區的這種現象。在氣象學近地面大氣等溫線圖上,郊外的廣闊地區氣溫變化很小,如同一個平靜的海面,而城區則是一個明顯的高溫區,如同突出海面的島嶼,由於這種島嶼代表著高溫的城市區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稱為城市熱島。在夏季,城市局部地區的氣溫,能比郊區高6℃甚至更高,形成高強度的熱島。
  • 熱島效應:「發燒」的城市
    該校農學系副教授德福·奈約奇解釋說,造成城市雷暴天氣增多的原因有好幾種,首當其衝的便是「城市熱島效應」。其次,城市中的高層建築會改變風向,即所謂「地表粗糙效應」。此外,城市中較高的大氣汙染水平,也會對雲層狀況產生影響。  實際上,所謂的地表粗糙效應與大氣汙染這兩個因素,還是與城市熱島效應密切相關。熱島效應是造成城市裡很多異常氣象的「禍首或幫兇」。
  • 假期出門旅遊會增加城市熱島效應,熱島效應是怎麼一回事?
    甚至有人說假期間因為大量的人流湧進了旅遊城市甚至加深了旅遊城市的熱島效應。這是大家誇張的說法還是真的有這麼一回事,熱島效應這個詞應該都被大家熟識了。城市熱島效應就是指城市的整體氣溫要比周圍鄉村的氣溫要高。
  • 【科普】城市熱島效應
    城市熱島效應  城市熱島效應(Urbanheatislandeffect)是指城市中的氣溫明顯高於外圍郊區的現象
  • 每日一題 | 城市熱島效應
    沿海城市熱島效應和海陸風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的關係,海陸風的影響範圍可達上百千米。
  • 「熱島效應」讓合肥越來越熱
    「熱島效應」愈發明顯  氣象專家這樣分析城市所面臨的高溫天氣:除了自然原因之外,人為造成的「熱島效應」也起了越來越明顯的作用。  城市「熱島效應」,簡單地說就是因為城市綠地、水體減少,大氣汙染、人工熱源排放增多,加上人多、廢氣多、高層建築多,從而導致市中心溫度升高的現象。
  • 「城市熱島效應」的救星
    城市高溫化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工發熱、建築物和道路等高蓄熱體及綠地減少等因素,城市出現了「高溫化」的現象,導致「城市熱島效應面對這一現狀,咱們應該怎麼辦呢?為解決上述一系列問題,有效途徑之一是綠化。綠化種植改變了下墊面熱力性質,地面反射減少,還可以把積水迅速成為地表徑流隨管網排走,減少路面積水;還可以大幅度降低建築能耗、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同時可增加城市綠地面積、美化城市、改善城市氣候小環境。
  • 關於城市熱島效應,你知道多少?
    城市熱島效應是指城市的氣溫比郊外的氣溫高。這種現象通常是由於城市建設發展迅猛,生態環境失調,出現了裸地多,水面少;水泥、瀝青地多,草地少;高層樓房多,樹林少的現象,再加上車輛擁擠,人群稠密,大量二氧化碳排入空中,加強了溫室效應。城市熱島效應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諸多影響。
  • 常見的地理效應④ | 溫室效應與陽傘效應
    也有來自二次汙染物、如大氣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等在大氣中進行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後的產物。大氣中塵埃等物質大量增加,使大氣中的氣溶膠物質增多,大氣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加強,削弱了太陽輻射,從而使地球氣溫下降,就像是一把太陽傘一樣遮擋住了太陽,影響了地面氣溫變化,所以這種作用便稱為「陽傘效應」。沙塵既是氣候的產物,又對氣候起著控制作用。
  • 劉忠偉:漢能BIPV是應對建築溫室效應和城市熱島效應的有效 方案
    這是因為陽光照進室內,產生了「溫室效應」。而長時間讓空調高負荷運轉又會導致建築能耗大量增加,並向室外排放更多的溫室氣體。對此,著名幕牆專家劉忠偉提出了一種非常有效的解決方案——BIPV,給建築穿上既可節能又可造能的新外衣。
  • 溫室效應與熱島效應
    離城市越遠氣溫相對城市就會越清爽,有條件的人在夏天會到遠離城市的地方避暑。這種現象究其原因是為什麼呢?城市是最先發展起來的中心,是人口、企業、醫療、行政機構和交通車輛最集中的地方,像城外及離城市更遠的地方,在人口、企業和車輛等眾多方面相對城市要少很多,經過科學家多年的辛勤研究,了解到城市與郊區的氣溫上有巨大差異,如今在空氣品質上更是有區別。
  • 太陽能光伏對城市熱島效應的環境影響
    然而有研究表明,太陽能光伏裝置改變了與大氣接觸的地表能量平衡,從而可能影響該區域的小氣候。此外,屋頂光伏裝置會改變屋頂接收到的輻射,並影響到大氣的整體熱通量(輻射和對流)。(來源:微信公眾號「光伏測試網」ID:TestPV)1.城市熱島效應和光伏快速的城市化和工業化導致城市變暖。
  • 溫室效應可以摧毀地外行星孕育生命的能力
    據美國太空新聞網站報導,目前,科學家最新一項研究表明,強大的溫室氣體效應可以摧毀一顆行星孕育生命的能力。  在此之前科學家認為水是地外行星孕育生命的必要條件,在搜尋太陽系外生命的過程中,科學家聚焦環繞其它恆星的「宜居行星」,類似地球的行星溫度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從而可以保持液態水存在於地球表面。
  • 城市熱島效應形成原因 因如何用綠化防治
    當夏季空氣流通減緩時,熱輸入會急劇增加,由於城市蒸發系統適應性低,造成城市溫度急劇上升,同時由於空調和火電廠的加速運轉又會造成惡性循環,加劇城市大氣溫升。城市蒸發量減少也形成了城市幹島效應,造成城市上空大氣穩定度升高,不易發生垂直對流,易形成近地表高溫,伴生嚴重的空氣汙染(例發灰霾和光化學煙霧)。防止措施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防止「熱島效應」呢?
  • 美科學家發現城市熱島效應對全球變暖影響不大
    在全球氣候變暖過程中,城市熱島效應產生多大影響一直就是爭論焦點。美國史丹福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首次對熱島效應的影響進行量化。研究結果顯示,與溫室氣體對全球變暖產生的影響相比,熱島效應的影響非常有限。研究領導人、史丹福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教授馬克-雅各布森表示:「在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全球氣候變暖過程中,城市熱島效應產生的影響比例可能在2%到4%之間。」
  • 溫室效應與公地的悲劇
    可以明顯地感覺到,近幾年的極端氣候比之前增加許多。科學家的解釋是因為人類工業革命以來碳排放激增,形成的一種溫室效應導致地球升溫。溫室效應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交換而形成的保溫效應,就是太陽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後放出的長波輻射卻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從而產生大氣變暖的效應。
  • 熱島效應
    熱島效應 2009-10-20 15:13:22 來源:中國天氣網
  • 詩歌中的氣候知識——城市熱島效應
    所謂熱島效應,就是指城市中的空氣溫度明顯高於城市外圍郊區的現象。從近地面溫度圖上看,郊區氣溫變化很小,而城區高溫區在溫度圖上就像是從海裡突出海面的島嶼,因此形象地稱這種效應為城市熱島。熱島效應往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而加強,城市氣溫逐漸增長,造成城市和鄉村之間氣溫差加大。如今,城市熱島效應已經變成了城市生態問題中最嚴峻的問題之一。那麼造成城市熱島效應的原因有哪些呢?
  • 城市「熱島效應」新解:氣候越溼潤地表越粗糙 效應越明顯
    南信大大氣環境中心首席科學家李旭輝教授帶領其團隊,利用地表溫度及植被覆被的衛星遙感數據並結合氣候模式對北美地區的65個城市進行了分析,首次量化了不同因素對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  研究表明,主導因素不是蒸發,而是城市改變了對流過程從地面向大氣的熱傳輸效率。
  • 熱島效應加劇高溫熱浪
    在分析了2010年7月2日至6日北京一次極端高溫過程中城市熱島效應對城區地面氣溫時空分布的影響後,任國玉發現,在這5天中,城區和郊區午後的最高氣溫平均相差1.5℃,最高時相差2.5℃;這一差值在凌晨更大,局地超過5℃。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氣候與環境研究》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