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馬上刪除!謝謝!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關鍵在於你對自己了解多少。
最近,佛山有位小學四年級的數學老師布置了一道神作業,連人民日報都轉發了。
這道題目是這樣的:
What?數1億粒米?
並且,老師還要求:在家裡數完1億粒米以後,第二天早上用食品袋打好包帶回學校,請家長做好督促。
耿直的網友認真地分析:如果孩子一秒鐘數3粒米,不吃不喝不眠不休,要連續數1年才能數完1億粒米!
而按照目前10千克一袋大米來計算,起碼要833袋大米。
出這樣的題目,是老師的腦袋抽了嗎?肯定不是。
這個老師解釋說:出這道題,是想讓家長和孩子發揮想像,完成實踐操作,並不是真的要孩子拿出1億粒米。
我得承認,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題的時候,我也是懵的:哪裡有人這樣布置作業?這完全沒有標準答案啊!
根據後續報導,即便是這樣奇葩的題目,全班還是有10個孩子創造性地完成了。
先不論這道題到底能不能完成,也不論出得到底對不對,有一個問題我覺得很值得思考:
我們之所以會認為這道題荒唐、欠考慮,是因為我們從小到大接受過的教育,都擁有標準答案,訓練大家得出標準答案的思維。
但我們面對的人生,都擁有標準答案麼?
當我們面對沒有標準答案的人生的時候,我們又該怎麼思考問題?
我們缺的,其實不是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是創造性的思維。
01
月薪3000和月薪30000的人,差距在哪裡?
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段子,是這樣說的,請看下圖:
領導同樣問了另外一個人,小劉,得到了另外的答案:
相信看到這裡,你已經很明白,為什麼同樣是做了幾年,小劉升得會比小史快:同樣一個問題,小史的答案完全是針對問題的標準答案,這是沒錯的。
但是問題以外的信息,他完全抓取不到。
而小史的做事思維是:既然公司要接待客戶,按常理推斷,就要考慮到客戶的到訪時間、人數、交通工具,這不需要領導提醒,只需要一點擴散性思維就能夠達到。
小史的思維是單一的,而小劉的思維就很多元。
我們從學校走到社會,剛開始並沒有多大差別。
但兩三年以後,有人月薪上萬、職位提升,有人卻依然是原地踏步,其中的差距,不在智力、也不在學歷,就在不同的思維方式。
02
思維的差距,決定了人生何時逆襲
找到自己最擅長的思維方式,是人生逆襲的開始。
比如我很喜歡的辯論選手黃執中。
看過《奇葩說》的人都知道,黃執中每次一發言,站起來、拉一拉西裝,說一個字「來」,全場的氛圍就被他控制住了。
這麼會說話的人,小時候卻連話都不會講。
小學三年級,黃執中被老師認定患有「輕度自閉症」,經常讓他去做心理輔導,希望他能夠和其他小朋友互動。
但他依然沒有任何互動的欲望。
他最害怕的事就是在班上發言,每次他站起來,頭低低得看著自己的手,每次老師都要替他圓場「他叫黃執中」、「你可以坐下了」。
當時的黃執中,缺的其實不是表達的能力,而是表達的契機。
高中的時候,他鬼使神差地抽中了辯論賽,本來不願意參加,卻連「不願意」三個字都害怕說,只能硬著頭皮上。
沒想到,站在辯論臺上的黃執中,意外發現辯論「超簡單」。
黃執中總結道:其實自閉症患者有個特點,不能掌握一般人習以為常的社交規律。但是,如果你說話不是為了社交,你就可以開口了。」
辯論無需考慮對方感受,只用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也沒人打斷你的話,而黃執中的特點,是讀書多、腦洞大、思想深刻。
黃執中找到了自己發揮的舞臺,那就是辯論。
如果沒有找到自己擅長的展示方式,可能黃執中永遠是那個不會開口說話的呆小子。幸運的是,他找到了。
辯論不僅是他的表達之道,也是他的思考之道,更是他的生存之道。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突圍契機,關鍵是你要懂得自己最擅長的方式。
03
人的潛能到底有多大
人腦有將近一萬億個神經元,每個神經元與相近的神經元有大約一萬個連接。也就是說,人的大腦每時每刻都有上千萬億個神經活動。
這種神經活動決定了人腦的潛能幾乎是無窮無盡的。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怎樣發揮自己的潛能?
1983年,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了一個叫「多元智能」的概念,說的是:
大腦不同部位與人的具體能力有直接的對應關係,相互獨立互不影響。
具體來說,人的能力可以分成八大類:語言,邏輯,空間感,身體動覺,音樂,人際交往,自我認識,自然敏感度。
每個人都具足這八種智能,比如黃執中就特別擅長語言能力,通過發掘,她能夠將之轉變為自己的優勢。
上面說過的小劉,他就特別擅長人際交往能力,能夠將接待問題解決得滴水不漏。
一般只會考試、思考標準答案的孩子,其實很多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擁有什麼能力,片面追求成績,反而會讓他們失去了開發思維的寶貴時機。
「多元智能」的理論告訴我們,要想鍛鍊自己的思維,我們就應該從這八個方面入手。
04
你應該具有的潛能之一:音樂
比如說從音樂入手。
如果說語言是人與人交流的渠道,那麼音樂就是人與自身交流的渠道。
演奏音樂、欣賞音樂,很多時候只能獨自一人,你有更多的時間和自己獨處。能夠和自己獨處的人,才能擁有精彩而純粹的人生。
舉個例子,中國當今非常著名的小提琴家,是呂思清先生。
呂思清先生就是一個音樂開發非常成功的天才:
還不到兩歲的時候,他聽見哥哥彈琴彈錯,會難受得焦躁不安;
四歲開始學小提琴,他並沒有其他小孩子的畏難情緒,而是越學越想學。
呂先生是天才嗎?絕對是。
但正如加德納所說,每個人都具有音樂能力,你有,我有,但為什麼呂先生就能脫穎而出了呢?
這是因為,天才雖然是天生的,但沒有後天的努力、不斷訓練,都不能成器。
9歲那年,呂思清已經很有名氣了,曾經有一部叫《琴童》的電影找他,希望他出演男主角。
呂思清很高興:這回沒準能成為電影童星呢。
恰好當時有位美國小提琴大師來到他的學校,當大師得知呂思清將要拍電影的時候,他真誠建議:
「如果你有意在音樂這條道路上走得長遠,你就不要做其他事,專心練琴。」
這句話一下擊中呂思清的心靈:是啊,我的才華在音樂上,何必浪費時間在其他事情上?
從此呂思清的歲月裡,有一件事永遠雷打不動:每天早上的練琴時間。
練到左手五個手指頭起了厚重的老繭,左邊下頜骨因為長時間壓在小提琴上而起了傷疤,三十年如一日。
「這些傷疤,是我和音樂之間的契約。」
當呂先生演奏小提琴的時候,他腦海當中什麼也沒有。
但通過與音樂的「契約」,他打開了一扇通往自由境界的精神大門,在一種幻想與現實的界面遨遊。
這種境界,被呂思清先生稱為「人琴合一」。
05
你應該具有的潛能之二:運動
再比如說,從運動領域提升思維。
連嶽曾經說,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個體育偶像。
體育偶像的作用,是為了提醒你注重身體健康,用強壯的身體供養大腦。
中國國家短道速滑隊主教練李琰曾經在《學而思大師課》演講中,分享了她的得意弟子——2018年平昌冬奧會冠軍武大靖的故事:
武大靖剛進隊的時候,隊裡11人他實力排名倒數。支撐他的是對運動的熱愛和為國爭光的信念。
平昌冬奧會,中國的短道速滑隊沒有拿到一面金牌,武大靖跑到運動館的天台上,對著蒼天大喊:
「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
這是毛澤東著作《心之力》裡的一句話,意思是:如果你信念足夠堅定,整個宇宙的力量都會向你傾斜。
武大靖在這樣的信念堅持之下,以破世界紀錄和奧運紀錄的成績,奪得了一面金牌,實現了中國隊零的突破。
以前有句話,叫「四肢發達,頭腦簡單」,這是絕對錯誤的。
四肢發達、運動充足的人,身體的能量是無窮的。大腦就是身體最重要的器官,以肢體的能量供養大腦的發育,可以讓人始終充滿昂揚的鬥志,也可以讓人思維敏捷。
語言,邏輯,空間感,身體動覺,音樂,人際交往,自我認識,自然敏感度,這八大智能的開拓,任一項都可以讓你打開思維,成就自我。
但是,加德納「多元智能」概念的作用,並不是我們很多人理解的:當我看到哪一方面的能力缺失,我就瘋狂彌補,缺一塊補哪一塊。
身體不行,狂練肌肉;音樂不行,報各種班,鋼琴班、小提琴班,讓孩子叫苦連天;邏輯能力不行,給孩子買各種輔導書讓他做題……
這樣的教育,最終只能累壞孩子。
「多元智能」概念的正確理解,是當你發現自己擅長於某種能力的時候,你就以這一塊能力入手,提升你的整體智能。
比如說,我們給孩子解釋「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的時候,有的孩子單純用語言就無法理解、也無法背誦。
但如果你通過嘗試,發現當你表演鵝的動作的時候,孩子的接受度很高,一下就理解了詩句含義、很快就把詩句背誦下來了,這時候你就可以知道:
這個孩子的身體知覺、運動能力,一定是他擅長的那一塊智能。
所以,你得不斷嘗試,從語言、音樂、身體動作、邏輯等各種領域發現孩子的閃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