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小學數學題,人民日報都轉發: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在哪裡

2020-12-06 騰訊網

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馬上刪除!謝謝!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關鍵在於你對自己了解多少。

最近,佛山有位小學四年級的數學老師布置了一道神作業,連人民日報都轉發了。

這道題目是這樣的:

What?數1億粒米?

並且,老師還要求:在家裡數完1億粒米以後,第二天早上用食品袋打好包帶回學校,請家長做好督促。

耿直的網友認真地分析:如果孩子一秒鐘數3粒米,不吃不喝不眠不休,要連續數1年才能數完1億粒米!

而按照目前10千克一袋大米來計算,起碼要833袋大米。

出這樣的題目,是老師的腦袋抽了嗎?肯定不是。

這個老師解釋說:出這道題,是想讓家長和孩子發揮想像,完成實踐操作,並不是真的要孩子拿出1億粒米。

我得承認,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題的時候,我也是懵的:哪裡有人這樣布置作業?這完全沒有標準答案啊!

根據後續報導,即便是這樣奇葩的題目,全班還是有10個孩子創造性地完成了。

先不論這道題到底能不能完成,也不論出得到底對不對,有一個問題我覺得很值得思考:

我們之所以會認為這道題荒唐、欠考慮,是因為我們從小到大接受過的教育,都擁有標準答案,訓練大家得出標準答案的思維。

但我們面對的人生,都擁有標準答案麼?

當我們面對沒有標準答案的人生的時候,我們又該怎麼思考問題?

我們缺的,其實不是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是創造性的思維。

01

月薪3000和月薪30000的人,差距在哪裡?

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段子,是這樣說的,請看下圖:

領導同樣問了另外一個人,小劉,得到了另外的答案:

相信看到這裡,你已經很明白,為什麼同樣是做了幾年,小劉升得會比小史快:同樣一個問題,小史的答案完全是針對問題的標準答案,這是沒錯的。

但是問題以外的信息,他完全抓取不到。

而小史的做事思維是:既然公司要接待客戶,按常理推斷,就要考慮到客戶的到訪時間、人數、交通工具,這不需要領導提醒,只需要一點擴散性思維就能夠達到。

小史的思維是單一的,而小劉的思維就很多元。

我們從學校走到社會,剛開始並沒有多大差別。

但兩三年以後,有人月薪上萬、職位提升,有人卻依然是原地踏步,其中的差距,不在智力、也不在學歷,就在不同的思維方式。

02

思維的差距,決定了人生何時逆襲

找到自己最擅長的思維方式,是人生逆襲的開始。

比如我很喜歡的辯論選手黃執中。

看過《奇葩說》的人都知道,黃執中每次一發言,站起來、拉一拉西裝,說一個字「來」,全場的氛圍就被他控制住了。

這麼會說話的人,小時候卻連話都不會講。

小學三年級,黃執中被老師認定患有「輕度自閉症」,經常讓他去做心理輔導,希望他能夠和其他小朋友互動。

但他依然沒有任何互動的欲望。

他最害怕的事就是在班上發言,每次他站起來,頭低低得看著自己的手,每次老師都要替他圓場「他叫黃執中」、「你可以坐下了」。

當時的黃執中,缺的其實不是表達的能力,而是表達的契機。

高中的時候,他鬼使神差地抽中了辯論賽,本來不願意參加,卻連「不願意」三個字都害怕說,只能硬著頭皮上。

沒想到,站在辯論臺上的黃執中,意外發現辯論「超簡單」。

黃執中總結道:其實自閉症患者有個特點,不能掌握一般人習以為常的社交規律。但是,如果你說話不是為了社交,你就可以開口了。」

辯論無需考慮對方感受,只用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也沒人打斷你的話,而黃執中的特點,是讀書多、腦洞大、思想深刻。

黃執中找到了自己發揮的舞臺,那就是辯論。

如果沒有找到自己擅長的展示方式,可能黃執中永遠是那個不會開口說話的呆小子。幸運的是,他找到了。

辯論不僅是他的表達之道,也是他的思考之道,更是他的生存之道。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突圍契機,關鍵是你要懂得自己最擅長的方式。

03

人的潛能到底有多大

人腦有將近一萬億個神經元,每個神經元與相近的神經元有大約一萬個連接。也就是說,人的大腦每時每刻都有上千萬億個神經活動。

這種神經活動決定了人腦的潛能幾乎是無窮無盡的。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怎樣發揮自己的潛能?

1983年,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了一個叫「多元智能」的概念,說的是:

大腦不同部位與人的具體能力有直接的對應關係,相互獨立互不影響。

具體來說,人的能力可以分成八大類:語言,邏輯,空間感,身體動覺,音樂,人際交往,自我認識,自然敏感度。

每個人都具足這八種智能,比如黃執中就特別擅長語言能力,通過發掘,她能夠將之轉變為自己的優勢。

上面說過的小劉,他就特別擅長人際交往能力,能夠將接待問題解決得滴水不漏。

一般只會考試、思考標準答案的孩子,其實很多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擁有什麼能力,片面追求成績,反而會讓他們失去了開發思維的寶貴時機。

「多元智能」的理論告訴我們,要想鍛鍊自己的思維,我們就應該從這八個方面入手。

04

你應該具有的潛能之一:音樂

比如說從音樂入手。

如果說語言是人與人交流的渠道,那麼音樂就是人與自身交流的渠道。

演奏音樂、欣賞音樂,很多時候只能獨自一人,你有更多的時間和自己獨處。能夠和自己獨處的人,才能擁有精彩而純粹的人生。

舉個例子,中國當今非常著名的小提琴家,是呂思清先生。

呂思清先生就是一個音樂開發非常成功的天才:

還不到兩歲的時候,他聽見哥哥彈琴彈錯,會難受得焦躁不安;

四歲開始學小提琴,他並沒有其他小孩子的畏難情緒,而是越學越想學。

呂先生是天才嗎?絕對是。

但正如加德納所說,每個人都具有音樂能力,你有,我有,但為什麼呂先生就能脫穎而出了呢?

這是因為,天才雖然是天生的,但沒有後天的努力、不斷訓練,都不能成器。

9歲那年,呂思清已經很有名氣了,曾經有一部叫《琴童》的電影找他,希望他出演男主角。

呂思清很高興:這回沒準能成為電影童星呢。

恰好當時有位美國小提琴大師來到他的學校,當大師得知呂思清將要拍電影的時候,他真誠建議:

「如果你有意在音樂這條道路上走得長遠,你就不要做其他事,專心練琴。」

這句話一下擊中呂思清的心靈:是啊,我的才華在音樂上,何必浪費時間在其他事情上?

從此呂思清的歲月裡,有一件事永遠雷打不動:每天早上的練琴時間。

練到左手五個手指頭起了厚重的老繭,左邊下頜骨因為長時間壓在小提琴上而起了傷疤,三十年如一日。

「這些傷疤,是我和音樂之間的契約。」

當呂先生演奏小提琴的時候,他腦海當中什麼也沒有。

但通過與音樂的「契約」,他打開了一扇通往自由境界的精神大門,在一種幻想與現實的界面遨遊。

這種境界,被呂思清先生稱為「人琴合一」。

05

你應該具有的潛能之二:運動

再比如說,從運動領域提升思維。

連嶽曾經說,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個體育偶像。

體育偶像的作用,是為了提醒你注重身體健康,用強壯的身體供養大腦。

中國國家短道速滑隊主教練李琰曾經在《學而思大師課》演講中,分享了她的得意弟子——2018年平昌冬奧會冠軍武大靖的故事:

武大靖剛進隊的時候,隊裡11人他實力排名倒數。支撐他的是對運動的熱愛和為國爭光的信念。

平昌冬奧會,中國的短道速滑隊沒有拿到一面金牌,武大靖跑到運動館的天台上,對著蒼天大喊:

「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

這是毛澤東著作《心之力》裡的一句話,意思是:如果你信念足夠堅定,整個宇宙的力量都會向你傾斜。

武大靖在這樣的信念堅持之下,以破世界紀錄和奧運紀錄的成績,奪得了一面金牌,實現了中國隊零的突破。

以前有句話,叫「四肢發達,頭腦簡單」,這是絕對錯誤的。

四肢發達、運動充足的人,身體的能量是無窮的。大腦就是身體最重要的器官,以肢體的能量供養大腦的發育,可以讓人始終充滿昂揚的鬥志,也可以讓人思維敏捷。

語言,邏輯,空間感,身體動覺,音樂,人際交往,自我認識,自然敏感度,這八大智能的開拓,任一項都可以讓你打開思維,成就自我。

但是,加德納「多元智能」概念的作用,並不是我們很多人理解的:當我看到哪一方面的能力缺失,我就瘋狂彌補,缺一塊補哪一塊。

身體不行,狂練肌肉;音樂不行,報各種班,鋼琴班、小提琴班,讓孩子叫苦連天;邏輯能力不行,給孩子買各種輔導書讓他做題……

這樣的教育,最終只能累壞孩子。

「多元智能」概念的正確理解,是當你發現自己擅長於某種能力的時候,你就以這一塊能力入手,提升你的整體智能。

比如說,我們給孩子解釋「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的時候,有的孩子單純用語言就無法理解、也無法背誦。

但如果你通過嘗試,發現當你表演鵝的動作的時候,孩子的接受度很高,一下就理解了詩句含義、很快就把詩句背誦下來了,這時候你就可以知道:

這個孩子的身體知覺、運動能力,一定是他擅長的那一塊智能。

所以,你得不斷嘗試,從語言、音樂、身體動作、邏輯等各種領域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相關焦點

  • 一道數學題 怎麼讓全世界都瘋了?
    4月11日,他在自己的Facebook發布了一張照片,內容是新加坡中學的一道數學題。他頗有挫敗感的寫道:「這個問題引發了我和妻子的爭論……」事後證明,這個問題引發了廣泛的共鳴,此前他的發帖通常能收穫數十到一百的贊和轉發,但這一條截至目前已經超過2000個贊,超過6000個轉發。
  • 小學一年級數學題,985大學生都不會,網友:感覺智商被侮辱了
    小學一年級數學題,985大學生都不會,網友:感覺智商被侮辱了自從做了大人以後,你會發現社會裡很多東西都能讓你懷疑人生。畢竟現實就是那麼殘酷,往往在遇到一個問題時,你用盡畢生20多年所學,依舊得不到一個答案,那種心態崩塌的速度,風馳電掣。
  • 三道小學燒腦數學題,大學生絞盡腦汁做不出來,網友:都是大神題
    學的知識一年比一年難,甚至很多題出的做爸媽的都解不出來。雖說我們這做爸媽的學歷有點低,但很多也是正了八經名校畢業的啊。若說我們當爸媽的笨,比不上現在的教育,那麼大學生也做不出來又如何解釋呢。我們來看看,今天的這三道高能燒腦小學數學題,為何難倒了父母,也難倒了當代的大學生們,甚至萬能的網友都表示:都是大神題,誰能解開我請客吃飯。下面我們就看看這三道高能燒腦的小學數學題吧?
  • 小學四年級數學題,難倒家長:研究一晚上做不出來
    不求打賞,求轉發分享!學習的路上,讓我們一起努力!
  • 小學奇葩數學題,題目十分燒腦,不僅是考小孩,也是在整家長!
    小學數學在多數成年人眼中是比較簡單的,孩子們學得是普通的加減乘除,等式換算,加上一些立體圖形的學習,整體難度不高,大部分家長能夠勝任輔導小孩數學作業的任務。不過現在的小學數學題極具創意性,試題中不乏一些腦筋急轉彎,不僅僅考查孩子對數學知識的掌握能力,還有觀察判斷力,其中的一些創新題難倒了不少的同學,而家長看到後也傷透了腦筋,面對「刁鑽」的題目哭笑不得,看了毫無思緒。今天就帶大家來看看小學奇葩數學題,題目十分燒腦,不僅是考小孩,也是在整家長!
  • 小學數學題很簡單,大學生用定積分理論計算,小學生表示不服氣
    數學是很重要的學科,在生活中經常會運用,平時的購物都需要計算價格,所以學習好數學很重要,還能拓展學生的思維模式。然而現在一些簡單的小學數學題,很多成年學生都很難找到答案,難道是小時候解題的思維模式退化了嗎?連小學生的數學題都做不出來,甚至有部分網友懷疑自己幼兒園沒畢業。
  • 這4道小學數學題,大學生直言很燒腦筋,小學生:小菜一碟!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進步,教育水平和教育體系不斷的完善和提高,不僅是高等教育得到重視,就連現在的小學教育也是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許多小學生的題目逐漸變得高深莫測,有些題目設計得就連高學歷的家長都表示束手無策,相關的小學數學題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數字運算了,更注重考察的是小學生們的邏輯推理和思維活躍能力
  • 每個人都有一道刻骨銘心的數學題
    二十年後,發現網上有全套考題,一看都好像沒見過,只認識這一道考題,不知道是誰出的,對我來說刻骨銘心。這裡我想發揮一下饒毅教授引出的話題,跟眾愛卿分享一下寡人所了解的一些令人刻骨銘心的數學題。:西夏公主(毋寧說是金庸前輩)提出三個簡單的問題:你一生中最逍遙快活的地方在哪裡?你生平最心愛的人是誰?你最愛的這個人相貌如何?讓天下群雄盡顯各自本色(最令人唏噓的喬峰的回答,不過在原著中,喬峰是先行離開從而迴避了這些問題)。好了,我們打住。我只說,這幾個問題問得很好,至於大家的回答,可以在留言區分享。
  • 燒腦小學生數學題,據說這道題100個人中只有兩個人能解出來!
    燒腦小學生數學題,據說這一道100個人中只有2個人能解出來!做起來!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教了多年的語文,說實話,讓我做數學題簡直就是在為難我。不同學科之間,就跟一句話說得那樣:隔行如隔山。雖然都是老師,但是學科的界限,卻讓我們就像隔了「行」一樣。
  • 號稱研究生都做不出來的「小學」數學題:求陰影部分面積
    前段時間有人問了這樣一道題,題目上寫的是六年級的數學題難倒研究生?思考再三,發現根本就不是一道小學題,只是看起來像小學題,根本無法用小學知識求解,但要說難倒研究生遠遠談不上,不過是營銷號博人眼球的慣用伎倆罷了!上網搜索了一下,發現網上很多答案都是錯的。
  • 日本小學二年級數學題!要用到微積分、三角函數?網友:太難了
    導讀:日本小學二年級數學題!要用到微積分、三角函數?網友:太難了很慶幸您來閱讀這篇文章,小編一直努力在第一時間為大家獻上精彩的資訊!世界上最好的相遇,就是感恩您點開了這篇文章,希望您能喜歡!日本小學二年級的題目竟然考倒一大票人。一名網友在PTT分享了一題數學題,只是加減的計算而已,卻讓不少網友苦思許久,還有網友搬出微積分和三角函數解題,不禁令人感嘆日本小學的題目是不是太難了,也引出神人網友超詳細解析。
  • 一道小學數學題,家長和老師又吵翻了
    近日,一道小學數學題在家長群裡引發熱議,題目看著很簡單,大家卻有不同的答案。這事發生在大連的一個小學家長群裡,到底是怎樣的一道題呢?,認為答案是2的人和認為是0.5的人都各持己見。有人認為答案是0.5↓↓↓還有人徹底懵了
  • 清華教授不會孫子奧數題,這道「小學數學題」難倒家長,你會嗎?
    一道「小學數學題」難倒眾家長,一本畢業的都算錯曾經本科學校的同學,近日在家長群裡發了這樣一道題,如下圖所示,大家都是同一所一本學校畢業的,且都以為人父母,生孩子早一點的,孩子也都上小學了。這是這位同學上小學3年級的兒子的一道數學題,他雖然是一本畢業的,但是卻栽倒這道數學題上了,怎麼算都跟正確答案對不上,多以在同學群裡求助。同時重本大學畢業的,根本沒把小學數學題放在眼裡,大家開始摩拳擦掌,但幾個人算出來的答案都偏離正確答案。
  • 人民日報、央視新聞轉發!泰安一中火了!這次是因為……
    剛剛過去的24小時泰安一中突然在全網爆紅接連被央視新聞、人民日報轉發做一個幸福人!比什麼篤行求知成才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清月醉醉:這樣的老師真的很親民!有這樣的老師真好!不發火就更好!泰安一中 百年風華山東省泰安第一中學,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是山東省重點中學,山東省首批辦好的十九所重點中學之一。
  • 「老鷹捉小雞」小學數學題碾壓成人智商,這樣的題目有什麼意義?
    這是一道小學一年級的數學題:7個小朋友玩「老鷹捉小雞」遊戲,已經捉到了3隻小雞,問還有多少只小雞?貴陽一小學生的答案是「2」,但老師認為是錯的。家長很不解,帶著疑問發到朋友圈,引起不少爭議。根據遊戲規則,再來看這道數學題,7個小朋友中,1個扮演老鷹,1個扮演老母雞,5個扮演小雞.那麼,3隻小雞被捉後,就只剩2隻小雞了,這個答案有問題嗎?當然沒有!那為什麼答案「2」會錯呢?難道是腦筋急轉彎?貴陽一小學數學老師認為,新版的數學書裡,沒有老母雞這個角色。從數學的角度來說,這道題只涉及老鷹和小雞兩個角色,沒有老母雞,所以答案應該是「3」。
  • 誰的智商高來做這道題 小學數學題像哲學題難倒大人
    □首席記者 申子仲  「我賴好也是讀過大學的,如今竟栽在一道小學二年級的數學題上。難道我也像趙本山的小品裡說的,腦筋不好使,該坐輪椅了!」4月29日,讀者王先生給記者打電話敘說煩惱。  到底是咋回事呢?原來全是因為一道小學數學題。
  • 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是格局
    結果,喝醉那人受傷住院,表弟也因此賠了一筆錢。 後來,表弟懊悔地說:面對一個喝醉了的人,忍忍也就沒事了,現在破了費,又影響了工作,弄得一地雞毛。 有句話說,「憤怒一上線,智商就下線。」容易受憤怒驅使,是一個人格局小的表現。
  • 愛因斯坦差點被這道小學數學題給騙了!
    但你知道嗎,強悍如愛因斯坦,也差點被一道小學數學題愚弄。據外媒《大眾機械》報導,1934年,心理學家馬克斯 · 韋特海默(Max Wertheimer)給他的朋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寫了一封信,信中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有一輛車需要上山和下山,上山和下山的路程各為1英裡(下圖),因為這輛車很舊,在上山期間平均時速只有15英裡,但下山速度更快。
  • 小學三年級數學題,只記住正方形面積公式遠遠不夠,這種題型特殊
    小學三年級數學題,只記住正方形面積公式遠遠不夠,這種題型特殊 原標題:小學三年級數學題,只記住正方形面積公式遠遠不夠,這種題型特殊
  • 小學二年級數學題,一幢樓房高80(),填分米還是米更合適
    小學階段學了不少的單位,比如最常見的長度單位、質量單位以及時間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等等。不同類別的單位之間是無法進行比較大小的。比如說1米與1千克是無法比較大小的。即便是同一類單位,為了比較大小,也是需要把單位換算成統一的。有時一道題目中給的單位不同,這種在應用題中往往也是小陷阱,記得計算時要換算成相同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