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至名歸!浙大這位老師,好樣的!

2020-11-29 教育信息速報

他像是一位琢玉的匠人,細緻地雕琢著手裡的每一塊璞玉,不厭其煩地精心打磨拋光,直至璞玉成器……三十多年的歲月白駒過隙,求是園裡學子代代更迭,浙江大學第十屆「三育人」教書育人標兵稱號獲得者、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陽永榮仍堅守在教學、科研第一線,踐行著育人初心。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陽永榮說:「學生的成長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師持之以恆的指導與幫助。」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

學生也一樣

「學生的個性差異大,傳道、授業、解惑的方法也不能生搬硬套,要善於發現、發揚每位同學的優點和閃光點。」陽永榮三十多年來的教學經驗,使他形成了獨特的教學理念和治學之道,他說,「在彌補或克服學生自身缺點的同時,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方能取得最佳育人效果。」

這裡不得不提到他的學生王靖岱,對他的培養就像是雕琢玉器的過程。按照陽永榮的說法,「兩人相互陪伴了近20年的科研生活!」王靖岱在碩士期間做研究雷厲風行,有想法就立刻實施。但科研工作也需講究慢工出細活,深刻細緻。為了培養他的「慢性子」,陽永榮經常與他坐在一起,花兩三個小時閱讀外文文獻,互相分享感悟與體會,為研究把握好方向。後來,王靖岱選擇了留校任教,與陽永榮共同在科研和育人崗位上奮鬥。陽永榮也常常囑咐他:「一心一意踏實做事,正確對待進退得失。」2016年,由陽永榮教授領銜,王靖岱主要參與的「基於聲發射監控的聚烯烴流化床反應器新技術」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因人而異,因材施教。2001級學生劉軍是陽永榮的碩士研究生,通過細緻觀察,陽永榮發現劉軍社交能力很強,於是就常派他去鎮海煉化與工程師們交流。和產業界頻繁的交流,不僅快速提高了劉軍的科研能力,也積累了他的社會經驗,為他今後成為商界翹楚奠定了夯實的基礎。

「希望你們能夠通過在學校的這幾年生活,學會未來在社會上謀生的本領,具備獨當一面的能力。」這是陽永榮常掛在嘴邊的話。他發現剛入師門的學生基礎差,就組織老師和高年級同學進行輔導,針對其進行接力式幫助;發現學生性格內向,不善於溝通,就常常鼓勵,幫助其提高自信心。每個學生在他心中都有著一幅獨特的性格畫像,「對症下藥」後循循善誘之,方能事半功倍。

接連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團隊建設不簡單

陽永榮領銜的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烯烴聚合團隊,曾把被看作「奢侈品」的塑膠袋送入尋常百姓家。矢志不渝三十年,薪火相傳三代人,團隊一直在乙烯聚合反應工程方向上埋頭苦幹,為我國石油化工事業攻克了一個個技術難題。

在他的帶領下,該團隊承擔的國家重點工程——30萬噸/年氣相法聚乙烯成套技術,打破了國外技術的壟斷和封鎖;2009年,該技術在天津一次開車成功並進入商業運行,成為我國石油化工行業中的標誌性事件。近年來,團隊首次提出了溫度、濃度區域差異化的氣液法聚乙烯新工藝,將有望改變國內外聚乙烯技術格局。如今,應用團隊提出的技術所涉及的聚乙烯裝置總產能已達263萬噸,佔中國大陸氣相法聚乙烯產能的50%以上,每年新增產值104億元,新增利潤3.6億元。特別是氣相法聚乙烯流化床反應器技術的成功開發,使我國聚乙烯行業首次擁有國產化成套工藝技術。

團隊的茁壯成長,背後是陽永榮的默默付出。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從剛開始僅有幾人的小組,到成為擁有一代又一代優秀工程技術的強大團隊。如何招賢納士,如何培育英才,一路走來風風雨雨,其中辛苦,只有陽永榮最清楚。為開闊團隊中學生的視野,陽永榮常常鼓勵學生走出去,多參加各類學術會議,也非常重視每一次學生在會議上的報告。每次學生的PPT成形之後,他都會諄諄教誨,一遍遍與學生商討修改方案,一遍遍親自為學生糾正發音和語調。近三年,課題組共有14人次參加國際及國內學術會議,其中9人次在會議上作口頭報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陽永榮帶領大家以「坐穿冷板凳」的精神和水滴石穿般的毅力,始終立足於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聚乙烯的發展,向社會輸送了一批批德才兼備的畢業生。團隊中的2006級博士研究生歷偉回憶起五年研究生生涯時說道:「導師們刻苦拼搏的精神成為了大家的力量源泉。時至今日,勤奮、努力等優良品質經過30多年的薪火相傳,早已於潛移默化之中成為了我們團隊的文化、精神。」如今,歷偉也早已就任職於寧波大學的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

「我猶記得那是三年級的一個夜晚,當我寫完工作匯報並發給導師們的時候已過零點。」2010級直博生葉健說,「令我驚訝的是,陽老師竟然連夜看了我的報告,並在凌晨一點多的時候興奮地給我和導師們發簡訊說:『葉健入門了!』那一刻我再也抑制不住激動的淚水。其實身處寒夜並不可怕,因為團隊就像太陽,一定會溫暖著我!」

正是這些一個又一個微小的細節,讓團隊精神得以薪火相傳,而陽永榮正朝朝夕夕不辭辛勞地走在踐行鑄魂育人使命的路上,將使命與榮光代代相傳。

始終在科研教學第一線,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陽永榮在科研上長期面向國家石油化工重大產業背景和化學反應工程學科發展,潛心從事多相流反應工程、聚合反應工程和過程系統工程的基礎與應用研究。獲得國內外授權發明專利100多項;作為負責人共承擔項目69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聯合基金重點支持項目和科技部「863」計劃項目4項。

他曾榮獲2001年浙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016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和第十八屆中國專利優秀獎(均為第一完成人);2004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培養人員;2016年當選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2018年團隊獲評浙江大學研究生「五好」導學團隊,同年當選首批中國化工學會會士;培養出了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全國三好學生標兵、全國學生幹部標兵等一大批優秀人才。

現在的陽永榮仍為本科生開設《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為研究生開設《化工過程分析》課程,課堂上鼓勵同學們大膽質疑、鑽研求證、敢於提出自己新的觀點。迄今,已有多位本科生同學通過學習《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課程取得了發明專利、學術論文等科技成果。他的課程引導了許多本科生對科研產生興趣,立志進入研究生階段後從事更多創造性的工作。

「陽老師非常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學生的情感,包容學生的不足,引領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春風化雨細無聲,一舉一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授課的他,認真、細緻、獨闢蹊徑;做科研的他,一絲不苟、作風嚴謹;生活中的他,愛生如子,亦師亦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陽永榮教授以琢玉成器之態,積跬致遠桃李成蹊。

文字記者:楊金

圖片來源:陽永榮教授團隊

今日編輯:浙江大學融媒體中心學生記者團 孟舒涵

責任編輯:金云云

推薦閱讀

1.「人民英雄」陳薇院士回浙大啦!

2.研究生教育工作,浙大準備這麼幹!

3.省委書記袁家軍在浙江大學宣講中央全會和省委全會精神:在新時代新階段書寫絢麗多彩的人生篇章!

4.祝賀!3位浙大人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5.楊衛院士領銜!浙大這個團隊相競相促,築夢星辰!

6.這堂課,乾貨滿滿!內附完整視頻

點個讚和在看,為陽老師點讚!

【來源:浙江大學】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浙大100萬獎勵這位好老師:他是中文慕課第一人,受益學生超180萬
    百萬名師、全國的翁老師三十多年前,還在上小學的他,因一臺借來的娃娃電腦與計算機結緣。二十多年前,從浙大計算機系畢業的他,留校成為一名老師,長期致力於教學工作,成為計算機學院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之一。五年前,他加入網際網路教學浪潮,目前,他的慕課課程已有180多萬人次受益,是慕課上註冊學生最多的中文理工科老師,被譽為「中文慕課第一人」。而如今,他又成為了浙大第七位獲得永平百萬獎教金的教師,他就是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師翁愷。
  • 李錦華,你是好樣的!
    當年我剛來中美學校當生活老師,且第一次值大周(就是從周五到周日負責管理留校孩子們的生活)遇上了他,當時他是所有留校生中個子最小、最矮的一個二年級男生。「老師,我是常留校生,叫李錦華,我爸媽都去深圳打工了,上二年級我就留校至今已度過七十六個周末了,這是第七十七個周末,能與您一起過周末真好,您給我們帶來什麼歡樂,會給我們講個什麼故事呢?」
  • 浙大教授鄭強說他兩兒子沒出息,是中學老師害的,真的是這樣嗎?
    昨天看了一個鄭強教授給浙大學生做講座的視頻,視頻中鄭教授「插播」了一長段關於他兒子的事。他說自己的兩個兒子沒出息,是中學老師害的,是中學老師把他兒子管「奴性」了。今天木木老師JY就來談談這個話題,話題分三部分內容。
  • 躲過日軍轟炸、親歷「文軍長徵」的這位浙大老學長一百歲了!
    80年前,她進入浙大學習,入學第二天就隨竺校長踏上了西遷的徵程,是「文軍長徵」的親歷者;她是誰?儘管路途艱險、條件艱苦,她仍刻苦讀書,是竺校長日記中的優秀學子。她是誰?畢業後,她始終掛念母校,即便收入微薄,仍然多次向母校捐贈,是心繫母校的浙大校友。今年的5月21日,她與其他幾位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進入浙大學習的老學長一起參加了校慶紀念大會。
  • 別人家的老師!浙大教授直播微積分課成"網紅"
    近日,微博直播界出現了一位新晉「網紅」,TA不是「小鮮肉」,也不是「整容臉」,而是一名浙大數學教授——蘇德礦!他因直播「微積分」上了熱搜。有網友截圖,其直播期間在線觀看人數達到1.3萬。這位「網紅」被學生們稱為「礦爺」!能把微積分的課上得這麼火爆,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 風趣的CUBA解說員、可愛的微積分助教……浙大「路老師」好有趣
    2400多公裡,從黑龍江哈爾濱一路向南來到浙江杭州;1800多天,從數學科學學院2014級數學與應用數學本科生到2018級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學研究生:徐思路和浙大結下了不解之緣。學生們眼中可愛的「路老師」研究生一年級時,徐思路選擇了在課餘擔任微積分助教,2019年他繼續承擔了這份讓他覺得「得心應手」的工作。「我很享受可以用自己的力量讓別人變好的過程。」從學生到老師的角色轉變帶給徐思路很多成就感。
  • 浙大復旦爭第三!網友:神仙打架
    世界權威機構發布「中國最好大學」排名,浙大第三。學生:擇校有定位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教育事業也正在邁向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近些年來,我國在高等教育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建設發展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優質大學。
  • 27歲美女成浙大特聘研究員 朋友圈已流出婚紗照
    然而,就在網友驚嘆這位人生贏家時,劇情發生了逆轉,浙大出來闢謠了:之前公示的信息有誤。隨後,浙大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修改了她的簡介。「教授、博士生導師」的頭銜被刪去,取而代之的是「特聘研究員」,工作單位中「浙江大學聚合與聚合物工程研究所」一項也被刪除。同時,實驗室發布了致歉聲明。
  • 六安一中這位老師,好樣的!
    「董老師,您又來獻血了?這次準備獻多少呀?」「老樣子,還是400ml!」董少權是六安一中高二(27)班的班主任,多年來,他始終堅持參與無償獻血,在學校裡被傳為美談。像這樣的獻血場景,在過去的16年間,董少權已經重複了21次了。
  • 這位浙大男生太圈粉
    去年,《最強大腦》第一次在浙大開啟選手招募渠道,進行校內選拔。王博韜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報名,一路過五關斬六將,最終順利通過海選。海選成績在前期是對參賽選手保密的,王博韜給自己預估的排名是第68名。他覺得自己對於《最強大腦》節目並不算太了解,場上的對手又足夠強大,因此一直以較為平靜的心態看待比賽。
  • 「名校學子」這位浙大90後博士生牛「上天」
    他是皮星二號學生研製骨幹,被浙江大學授予「皮星二號重要貢獻獎」;他是2018年「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獲得者,2020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更是新一代浙大航天人的代表。下面就讓我們走近這位了不起的90後航天人。
  • 27歲女生成浙大博導,別人家的大學生,網友:漂亮又優秀!
    近日,浙江大學的一位博士生導師因為自己的實力火了,27歲成浙大博導,別人家的大學生,漂亮又優秀 !有的人27歲還在當博士,有的人27歲已經成為博士生導師,要問這兩者之間的差距有多大,可以說難以對比,要知道浙江大學在咱們所有的大學中那也是排名前十的學校,一個女生能在27歲的時候當時浙江大學的博士生導師,全中國也沒有幾個。
  • 兩位浙大畢業生,靠什麼拿華為百萬年薪
    這8名人員全部為2019屆頂尖學生,其年薪的最低為89.6萬元,最高為201萬元。其中,兩人為浙大畢業生,秦通2015年獲得浙江大學控制系學士學位,管高揚則是浙大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博士畢業。在老師眼中,這兩位浙大高材生都是基礎紮實、愛鑽研、愛生活的陽光男孩。
  • 浙大學霸獲多所世界名校全獎博士offer,父母也浙大畢業
    因畢業論文在同一個課題組進行,在共同的科研過程中,史久昀母親發現其父踏實肯幹,經常工作到深夜,身上充分彰顯了浙大求是精神。在共同的理想追求下,兩人最終走向婚姻殿堂。1994年,史久昀父親畢業,因浙大嚴謹的工作作風、良好的創新環境選擇留校,並一直工作至今。
  • 6年20多篇重磅論文,27歲浙大女博導太颯了~
    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聯合學院院長歐陽宏偉在朋友圈中說:「浙大不僅只是學生傳奇,教職裡面也有頗多傳奇。27歲的劉琬璐老師應該是目前浙大最年輕的PI獨立研究員,醫學出身的她這麼年輕就是博導,這在全國都非常稀少。
  • 改革開放先鋒名單公布,胡歌沒上榜,黃海波的老師李雪健實至名歸
    改革開放先鋒名單公布,胡歌沒上榜,黃海波的老師李雪健實至名歸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在這期間許許多多為社會做出過貢獻的人們,他們都值得我們用最崇高的敬意去讚美。在這次娛樂圈獲得這一個虛榮的是李雪健、李老師而不是人們期待的胡歌。李雪健出生在山東的菏澤的一個小縣城。在他出生的那個年代還是需要下鄉勞動換積分,在他十九歲的時候,他選擇去當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在他22歲的時候進去了文工話劇隊,在23歲的時候成功的考入了空政文工團。也是在那一年,李雪健接觸了話劇。
  • 醫學院考研浙大再創新高!城院+浙大醫學人才培養模式get
    羅衛東點讚醫學院今年考研取得的好成績,勉勵老師們:「我們的初心就是立德樹人,要守住初心,培養更多能為國家戰略與人民健康福祉服務的醫學人才。」這樣的好成績離不開同學們的努力,也得益於學校與浙大醫學院建立的人才培養合作模式。考研上浙大究竟是不是一件難事?一起來聽聽他們的分享吧!
  • 班主任老師寫給學生的一封信,字裡行間透漏出對學生真摯、誠懇
    這是我們學校一位非常優秀的語文教師,寫給學生的一封信,感情真摯、誠懇;同時這位同學也是我的足球隊員,我希望這封信,能給你帶來改變,你很優秀,加油,你的明天會更好。記得教師節,只有你細心地為每個老師買了一支花,我當時還發了一條朋友圈,包括化學老師也特別感動。
  • 葛軍獲獎、實至名歸,學習數學要培養數學思維,不能為解題而做題
    但這裡要澄清一點的是,葛老師其實真不是和廣大的高考學子們過不去,故意將題出得那麼難。而且,葛老師也只參加過2004年、2007年、2008年和2010年的江蘇高考數學命題。至於其他什麼葛老師給全國卷命題,或者給其他省份高考卷命題,那都是空穴來風的謠言而已。
  • 如果這位老師當時沒有掃廁所,中國原子彈元勳中應該有他的名字
    王竹溪是著名物理學家,曾是西南聯大的著名教授,也是楊振寧先生的老師。因為束星北這個舉動,王竹溪被「掛」在旁邊,尷尬不已。對於束星北和學生們來講,這樣的場景,並不奇怪。可是在如今的大學課堂上,再也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