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像是一位琢玉的匠人,細緻地雕琢著手裡的每一塊璞玉,不厭其煩地精心打磨拋光,直至璞玉成器……三十多年的歲月白駒過隙,求是園裡學子代代更迭,浙江大學第十屆「三育人」教書育人標兵稱號獲得者、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陽永榮仍堅守在教學、科研第一線,踐行著育人初心。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陽永榮說:「學生的成長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師持之以恆的指導與幫助。」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
學生也一樣
「學生的個性差異大,傳道、授業、解惑的方法也不能生搬硬套,要善於發現、發揚每位同學的優點和閃光點。」陽永榮三十多年來的教學經驗,使他形成了獨特的教學理念和治學之道,他說,「在彌補或克服學生自身缺點的同時,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方能取得最佳育人效果。」
這裡不得不提到他的學生王靖岱,對他的培養就像是雕琢玉器的過程。按照陽永榮的說法,「兩人相互陪伴了近20年的科研生活!」王靖岱在碩士期間做研究雷厲風行,有想法就立刻實施。但科研工作也需講究慢工出細活,深刻細緻。為了培養他的「慢性子」,陽永榮經常與他坐在一起,花兩三個小時閱讀外文文獻,互相分享感悟與體會,為研究把握好方向。後來,王靖岱選擇了留校任教,與陽永榮共同在科研和育人崗位上奮鬥。陽永榮也常常囑咐他:「一心一意踏實做事,正確對待進退得失。」2016年,由陽永榮教授領銜,王靖岱主要參與的「基於聲發射監控的聚烯烴流化床反應器新技術」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因人而異,因材施教。2001級學生劉軍是陽永榮的碩士研究生,通過細緻觀察,陽永榮發現劉軍社交能力很強,於是就常派他去鎮海煉化與工程師們交流。和產業界頻繁的交流,不僅快速提高了劉軍的科研能力,也積累了他的社會經驗,為他今後成為商界翹楚奠定了夯實的基礎。
「希望你們能夠通過在學校的這幾年生活,學會未來在社會上謀生的本領,具備獨當一面的能力。」這是陽永榮常掛在嘴邊的話。他發現剛入師門的學生基礎差,就組織老師和高年級同學進行輔導,針對其進行接力式幫助;發現學生性格內向,不善於溝通,就常常鼓勵,幫助其提高自信心。每個學生在他心中都有著一幅獨特的性格畫像,「對症下藥」後循循善誘之,方能事半功倍。
接連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團隊建設不簡單
陽永榮領銜的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烯烴聚合團隊,曾把被看作「奢侈品」的塑膠袋送入尋常百姓家。矢志不渝三十年,薪火相傳三代人,團隊一直在乙烯聚合反應工程方向上埋頭苦幹,為我國石油化工事業攻克了一個個技術難題。
在他的帶領下,該團隊承擔的國家重點工程——30萬噸/年氣相法聚乙烯成套技術,打破了國外技術的壟斷和封鎖;2009年,該技術在天津一次開車成功並進入商業運行,成為我國石油化工行業中的標誌性事件。近年來,團隊首次提出了溫度、濃度區域差異化的氣液法聚乙烯新工藝,將有望改變國內外聚乙烯技術格局。如今,應用團隊提出的技術所涉及的聚乙烯裝置總產能已達263萬噸,佔中國大陸氣相法聚乙烯產能的50%以上,每年新增產值104億元,新增利潤3.6億元。特別是氣相法聚乙烯流化床反應器技術的成功開發,使我國聚乙烯行業首次擁有國產化成套工藝技術。
團隊的茁壯成長,背後是陽永榮的默默付出。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從剛開始僅有幾人的小組,到成為擁有一代又一代優秀工程技術的強大團隊。如何招賢納士,如何培育英才,一路走來風風雨雨,其中辛苦,只有陽永榮最清楚。為開闊團隊中學生的視野,陽永榮常常鼓勵學生走出去,多參加各類學術會議,也非常重視每一次學生在會議上的報告。每次學生的PPT成形之後,他都會諄諄教誨,一遍遍與學生商討修改方案,一遍遍親自為學生糾正發音和語調。近三年,課題組共有14人次參加國際及國內學術會議,其中9人次在會議上作口頭報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陽永榮帶領大家以「坐穿冷板凳」的精神和水滴石穿般的毅力,始終立足於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聚乙烯的發展,向社會輸送了一批批德才兼備的畢業生。團隊中的2006級博士研究生歷偉回憶起五年研究生生涯時說道:「導師們刻苦拼搏的精神成為了大家的力量源泉。時至今日,勤奮、努力等優良品質經過30多年的薪火相傳,早已於潛移默化之中成為了我們團隊的文化、精神。」如今,歷偉也早已就任職於寧波大學的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
「我猶記得那是三年級的一個夜晚,當我寫完工作匯報並發給導師們的時候已過零點。」2010級直博生葉健說,「令我驚訝的是,陽老師竟然連夜看了我的報告,並在凌晨一點多的時候興奮地給我和導師們發簡訊說:『葉健入門了!』那一刻我再也抑制不住激動的淚水。其實身處寒夜並不可怕,因為團隊就像太陽,一定會溫暖著我!」
正是這些一個又一個微小的細節,讓團隊精神得以薪火相傳,而陽永榮正朝朝夕夕不辭辛勞地走在踐行鑄魂育人使命的路上,將使命與榮光代代相傳。
始終在科研教學第一線,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陽永榮在科研上長期面向國家石油化工重大產業背景和化學反應工程學科發展,潛心從事多相流反應工程、聚合反應工程和過程系統工程的基礎與應用研究。獲得國內外授權發明專利100多項;作為負責人共承擔項目69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聯合基金重點支持項目和科技部「863」計劃項目4項。
他曾榮獲2001年浙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016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和第十八屆中國專利優秀獎(均為第一完成人);2004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培養人員;2016年當選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2018年團隊獲評浙江大學研究生「五好」導學團隊,同年當選首批中國化工學會會士;培養出了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全國三好學生標兵、全國學生幹部標兵等一大批優秀人才。
現在的陽永榮仍為本科生開設《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為研究生開設《化工過程分析》課程,課堂上鼓勵同學們大膽質疑、鑽研求證、敢於提出自己新的觀點。迄今,已有多位本科生同學通過學習《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課程取得了發明專利、學術論文等科技成果。他的課程引導了許多本科生對科研產生興趣,立志進入研究生階段後從事更多創造性的工作。
「陽老師非常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學生的情感,包容學生的不足,引領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春風化雨細無聲,一舉一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授課的他,認真、細緻、獨闢蹊徑;做科研的他,一絲不苟、作風嚴謹;生活中的他,愛生如子,亦師亦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陽永榮教授以琢玉成器之態,積跬致遠桃李成蹊。
文字記者:楊金
圖片來源:陽永榮教授團隊
今日編輯:浙江大學融媒體中心學生記者團 孟舒涵
責任編輯:金云云
推薦閱讀
1.「人民英雄」陳薇院士回浙大啦!
2.研究生教育工作,浙大準備這麼幹!
3.省委書記袁家軍在浙江大學宣講中央全會和省委全會精神:在新時代新階段書寫絢麗多彩的人生篇章!
4.祝賀!3位浙大人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5.楊衛院士領銜!浙大這個團隊相競相促,築夢星辰!
6.這堂課,乾貨滿滿!內附完整視頻
點個讚和在看,為陽老師點讚!
【來源:浙江大學】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