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一個人太刻薄多疑,會形成變態的心理

2020-12-05 龍行天下話歷史

【克核太至,則必有不肖之心應之,而不知其然也。苟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終!】

「克核太至,則必有不肖之心應之,而不知其然也。」所以一個人不要刻薄,如果對自己道德的要求太嚴格,或者要求別人太嚴格,就是「克核太至」。

歷史上有幾個皇帝,譬如明朝亡國的皇帝,我們小時候聽的古老相傳,明朝李闖、張獻忠造反,國家被清朝順治皇帝一鍋端走了,形成清朝三百年天下。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上煤山吊死了,臨死還說:朕非亡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崇禎皇帝還自認是個好皇帝,怪罪臣子亡了國。

但是老實講,崇禎就是亡國之君,他刻薄多疑,一個當領袖的,做人刻薄多疑就完了,那就是克核太至。多疑刻薄太過的人,「則必有不肖之心應之」,就變成了心理變態了,心思就怪。所以你們學佛修道學宗教的人,就是常常這樣,對自己要求嚴格,一學宗教對別人要求更嚴格,看別人這一點也不對,那一點也不對,你注意啊,都犯了這個毛病,克核太至。

「則必有不肖之心應之」,這個不肖真是不肖,就是那個怪心理就起來了。所以西方心理學大多認為,宗教心理病幾乎沒有辦法治療。這一段很重要,研究心理學的人,或者有心研究心理醫學的人,要特別注意。「而不知其然也」,你對自己的心理變態都會莫名其妙起來。

我最近這三個月,每天晚上用兩個小時時間,就把二十五史(到清朝),到民國史,重讀了一遍。可是以我頭髮也白了,快要入土之人,讀歷史不禁感嘆,替有些皇帝、有些人,真是著急,讀兵書而流淚,替古人擔憂啊!其實不是替古人擔憂,是替未來的人擔憂。

歷史上好幾個皇帝,秦漢唐宋元明清,有些帝王真不是東西。很多領袖,「克核太至,則必有不肖之心應之」。這一段文章,又可以寫一篇博士論文,你們說寫論文找不到題目,其實多得很,從中國文化的垃圾裡都抓得出來好題目。

「苟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終」,由於自己克核太至,莫名其妙的變成不正常心理,這種變態心理的結果就難說了。所以,很多學佛修道的人,不管出家在家,都是克核太至。真的啊!這是行門,一點都不欺騙你們。我現在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但是我不是佛,只是講老實話。我常常發現你們的心理,都有一種克核太至,現在嚴重的告訴你們,平常我不太講,你們看起來都像個修行人,宋明理學家也都犯這個毛病,就是克核太至。

所以你看歷史上,真成功的人都有豪俠之氣。中東這個領袖薩達特,我覺得他這個人很可愛,可愛之處就是沒有克核太至;他有俠氣。你看他講話笨笨的,嗝嗝嗝······但是說了就算數的啊!就是這一股味道,那不是假裝的,他可愛就在這個地方。

你們注意,做人是要學儒家的原理,不能學宋明理學家的那個態度,那都是神經病。學佛也是一樣,要知道學戒行,但是戒行是要求自己,不能克核太至,更不能要求人家。你們往往拿戒行來要求別人,這樣不對那樣不對,你自己早就不對了,早就完了,已經進入變態心理狀況,自己都不知道。

這是我今天講得很坦白的老實話,你們搞修養之所以不能成就,就是這個原因。佛殿被稱為大雄寶殿,佛是大英雄,那個氣度多光華!你再看看佛的一生歷史,哪裡像我們大家這樣小家碧玉似的,絕不是這樣。

——《莊子諵譁》

相關焦點

  • 有些心理變態非常危險,怎麼辨別並遠離心理變態的人?
    網友1:變態心理亦稱異常心理或病理心理,它是指人們的心理活動,包括思想、情感、行為、態度、個性心理特徵等方面產生變態或接近變態,從而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活動異常(精神活動異常)。現在認為,心理病理或心理變態是因為沒有能力按社會認為適宜的方式行動,以至其行為後果對本人或社會是不適應的。其所以「沒有能力」,可能有器質性缺陷(如腦損害)的原因,或是由機能性缺陷(缺乏知識、缺乏能力或動機)的結果,或兩者兼而有之。那麼呢?
  • 怎樣判斷一個人是否有變態心理?
    不健康的心理狀態表現於心理缺陷、變態心理和心理疾病,在前面我們已介紹了心理缺陷的種類和判斷,那麼怎樣判斷一個人是否有變態心理呢?觀察這個人是否有因為大腦或者軀體缺陷引起的心理障礙;如因為從小大腦發育不全導致的心理障礙;聾啞人和盲人因身體缺陷導致的心理障礙。觀察這個人是否有因為社會心理因素導致的軀體障礙,如高血壓;觀察這個人是否有因為家庭事故導致的身體障礙,如老公外遇,親人意外去世等。
  • 人格的扭曲是如何形成的?弗洛伊德理論剖析反社會人格的變態心理
    他的「理論」是,對於日耳曼人,有一個高挺的鼻子會給人一種真正男子漢的氣慨。然而,他對這種手術非常保密,絕對不讓他的臣民們知道,他們的「至高無上的元首」居然會像一名愛漂亮的少女一樣鍾情子 「美容」 。當時在歐洲,人們普遍認為、整容是一種 「破壞上帝賦予自己容貌」的愛虛榮的行為。於是,他就讓醫生一點一點地加高鼻子,以便讓他的百娃們感覺不到他們 「敬愛的無首」 竟然會傲 「整鼻手術」 。
  • 遊戲中暴力元素會不會導致心理變態?
    不過,直到今天,兒童觀看電視和電影中的暴力行為是否會導致在現實世界中實施暴力行為都還沒有最終的結論。  遊戲中的暴力色情元素會不會導致心理變態?個人的看法是,可能會因為沉迷遊戲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礙,但還不至於因為遊戲而導致心理變態。除非將經常玩遊戲定義為「心理變態」。甚至,沉迷遊戲也是其他社會問題造成的,玩遊戲是果不是因。
  • 越「變態」越成功?
    ■心理話  「變態」這個詞,在日常生活裡用得和「神經病」一樣多。相較「常態」面言,我們如果用比較溫和的詞語形容的話,可以將其稱之為「不正常」。在心理學層面,我們說一個人「不正常」,可能更加傾向於他可能存在某種「人格障礙」。
  • 【概覽系列】《天生變態狂》——心理變態,可能是個還不錯的屬性
    (環境決定)關於這一理論的論證,最為有利的例證就是作者自己,在這個基礎之上,也很容易得出一個推理假說:在那些長期飽受暴力困擾的地區,女性為了受到保護會與暴力分子結合,使得有心理變態潛質的基因在人口之中的密度增加,好戰基因得以傳播開來。這又會加劇了地區的暴力問題,周而復始成為惡性循環。
  • 面對心理變態者,我們能做些什麼?
    對心理變態有超過30年研究經驗的變態心理學專家羅伯特·D.黑爾指出,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群體——「心理變態者」,這群日益頻繁出現在電視、電影、報紙頭條的冷血動物,以麻木無情甚至殘忍的手法一次次刺激著大眾的神經。他們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群體?有著怎樣的性格特徵?他們究竟是有精神病,還是只是壞得徹底?他們究竟是先天遺傳,還是後天形成?
  • 如何判斷心理變態人格?
    在診治心理變態患者時,我們只有弄清了不同人格障礙的特點,才能準確判斷和確定患者的心理疾病,從而對症下藥,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屬於心理變態人格呢?下面是常見的人格障礙類型,弄清楚以下症狀後,只要病人的症狀符合以下特點,就可以診斷為心理變態人格。
  • 那些隱藏在身邊的心理變態者,大腦中在發生什麼?
    他們被稱作是精神變態者。這種人,有些是暴力犯罪者,殺人犯。但我們千萬不能一葉遮目,不見森林。羅伯託黑爾教授是位犯罪心理學家,PCL-R(病態人格檢測表)——心理上判定一個人是否是心理變態者---就是由他發明的。多少年來,他一直在監獄以內和以外的地方研究有變態行為的人,和他們一起來面對這個問題。
  • 南懷瑾很有智慧的語錄,大家只用記住其中8個字,一生妙用無窮!
    你看,拿著這樣的畢業作品去忽悠老師,老師也不知道,還真以為學生自己做的,很多大學生就這樣畢業,拿了畢業證。出社會後,難道你工作了,還要把自己工作網上發帖讓人來做,然後出費用別人,那麼你工作收入估計都不夠支付費用吧?說白了出社會,還是要實踐,要靠自己。之前不是有相關的新聞報導了清華北大畢業的研究生回家賣豬肉,其實這個是很正常的事,沒有什麼大驚小怪。
  • 南懷瑾:儒家是糧店,道家是藥店,佛家是百貨店
    8、有寂寞才有境界一個人先要養成會享受寂寞,那你就差不多了,可以了解人生了,才體會到人生更高遠的一層境界。9、易、老、莊、佛,都為醫心《莊子》是醫心的,不管西醫中醫,都只是醫身體的。心是個什麼東西?思想情緒這個心很難醫。……老莊講的內容,就是醫藥。
  • 他專門研究心理變態,最後發現他自己才是犯罪家族的天生變態!
    從1995年開始,他通過對大量心理變態者大腦掃描結果的研究,發現了心理變態者和常人大腦的顯著區別:正常人的大腦中某些高亮(活躍)的區域,在心理變態者(psychopath)大腦中卻是黑暗的。這種現象被Fallon總結為「額眶部皮質功能低下」,被懷疑是導致人缺乏同情心、與常人思維方式不同、造成心理變態的一種大腦特徵。
  • 心理變態的人有哪些表現?
    以至於在你為至親的逝去哭得撕心裂肺時,為了禮貌他們可能會顯示出憐憫,但這不是真正有感受的同情心。 2、操縱心 心理變態者能知道問題的關鍵和解決問題的要害,使用詭計誤導欺騙他人,獲取別人的信任,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
  • 南懷瑾:關於神通與氣功,你不知道的「秘密」?
    在本會禪學中心高級硏究班深造,有一天大家正在禪堂盤腿靜修時,明光法師突然身體震動,接著離座連續盤腿跳躍,聲動座臺。南懷瑾師睹狀,以香板擊案,赫然一拍云:「明光!不要隨身動!當即寂然。」據南師解釋說:「這種現象並不神秘,這種作用,一半是心理的作崇,一半是生理的關係。
  • 從心理學的角度,告訴你如何辨別和遠離心理變態人士,超級管用!
    從心理學的角度,告訴你如何辨別和遠離心理變態人士,超級管用!不管滴滴順風車這個業務會不會被永久性的關閉,那些心理極端和變態的人物都不會隨著這個而永遠消失,他們只不過是換了另外一種身份存在於我們身邊的每一個角落。
  • 心理學家研究結論:「變態殺手」未必真變態
    同時心理學家還提醒人們,也許某些表現異常的孩子長大後會成為心理變態者。  反社會不是心理變態  心理變態常常和兩種情況混淆在一起———反社會和反社會的人格障礙。反社會的人雖然也會成為罪犯,但是他們的圈子裡有適合自己的價值觀,並且根據這個價值觀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  反社會的人格障礙是一種正式命名的精神疾病。
  • 南懷瑾老師講「入定與出定」
    凡此之類,不知埋沒幾多道人,深可太息!當視其平生定力行徑,仔細判斷,且須常備擊子(俗名引磐),平常囑咐道侶,於入定時,向其耳邊敲擊,徐徐輕呼之,即可出定。倘仍不出,久而發生異相,則為真寂矣。此事極須注意也。三禪「離喜妙樂」,離喜即離心境上的喜悅,只有定境之樂,渾身十萬八千個毛孔無處不樂,故大乘經典說菩薩內觸妙樂,然後才可舍欲界粗觸之樂,不到達此地步,休妄言無情色之欲。
  • 這六種癖好,是可怕的心理變態,第六種較多人擁有
    我們對於一些病態的心理,往往疏於防範,尤其是下面這六種癖好,是可怕的心理變態,而我們還全然無知,尤其是第六種,有這種變態心理的人很多。【1】嗜疼——喜歡用疼痛來刺激自己的興奮。不知道你是不是留意自己身邊的人,經常身上會青一塊紫一塊的,尤其是自己的胳膊,這就是典型的嗜疼症,很多人用這種方法緩解自己的壓力,這種心理變態,如果再持續嚴重的話,就會變成一個暴力的傾向者,如果有這種苗頭,及時的進行糾偏和找心理醫生諮詢。
  • 淵回說南:南懷瑾戒行如何?抽菸喝酒?不戒葷腥?假修行學佛嗎?
    南懷瑾老師雖然說吃長素七年,但是跟隨南懷瑾老師的師兄們,都知道南懷瑾老師一生都十分注重飲食清淨。在太湖的時光裡,客人來自五湖四海,飯菜雖然豐盛,但主要是素食。偶爾有肉,但也只是三淨肉。問題是,南懷瑾老師吃飯都是象徵性的夾幾下,基本全是在招呼其他人在吃。要不然,他老人家也不會那麼瘦。
  • |一個心理變態者的自白
    03 心理變態形成的三條支撐腿在了解我自己的腦部掃描圖和我的家族故事之後,我開始思考環境對我的成長產生的影響——環境因素可能是把我從犯罪入獄之路上拖下來的關鍵因素,而這又對我有關心理變態的理論意味著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