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核太至,則必有不肖之心應之,而不知其然也。苟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終!】
「克核太至,則必有不肖之心應之,而不知其然也。」所以一個人不要刻薄,如果對自己道德的要求太嚴格,或者要求別人太嚴格,就是「克核太至」。
歷史上有幾個皇帝,譬如明朝亡國的皇帝,我們小時候聽的古老相傳,明朝李闖、張獻忠造反,國家被清朝順治皇帝一鍋端走了,形成清朝三百年天下。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上煤山吊死了,臨死還說:朕非亡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崇禎皇帝還自認是個好皇帝,怪罪臣子亡了國。
但是老實講,崇禎就是亡國之君,他刻薄多疑,一個當領袖的,做人刻薄多疑就完了,那就是克核太至。多疑刻薄太過的人,「則必有不肖之心應之」,就變成了心理變態了,心思就怪。所以你們學佛修道學宗教的人,就是常常這樣,對自己要求嚴格,一學宗教對別人要求更嚴格,看別人這一點也不對,那一點也不對,你注意啊,都犯了這個毛病,克核太至。
「則必有不肖之心應之」,這個不肖真是不肖,就是那個怪心理就起來了。所以西方心理學大多認為,宗教心理病幾乎沒有辦法治療。這一段很重要,研究心理學的人,或者有心研究心理醫學的人,要特別注意。「而不知其然也」,你對自己的心理變態都會莫名其妙起來。
我最近這三個月,每天晚上用兩個小時時間,就把二十五史(到清朝),到民國史,重讀了一遍。可是以我頭髮也白了,快要入土之人,讀歷史不禁感嘆,替有些皇帝、有些人,真是著急,讀兵書而流淚,替古人擔憂啊!其實不是替古人擔憂,是替未來的人擔憂。
歷史上好幾個皇帝,秦漢唐宋元明清,有些帝王真不是東西。很多領袖,「克核太至,則必有不肖之心應之」。這一段文章,又可以寫一篇博士論文,你們說寫論文找不到題目,其實多得很,從中國文化的垃圾裡都抓得出來好題目。
「苟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終」,由於自己克核太至,莫名其妙的變成不正常心理,這種變態心理的結果就難說了。所以,很多學佛修道的人,不管出家在家,都是克核太至。真的啊!這是行門,一點都不欺騙你們。我現在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但是我不是佛,只是講老實話。我常常發現你們的心理,都有一種克核太至,現在嚴重的告訴你們,平常我不太講,你們看起來都像個修行人,宋明理學家也都犯這個毛病,就是克核太至。
所以你看歷史上,真成功的人都有豪俠之氣。中東這個領袖薩達特,我覺得他這個人很可愛,可愛之處就是沒有克核太至;他有俠氣。你看他講話笨笨的,嗝嗝嗝······但是說了就算數的啊!就是這一股味道,那不是假裝的,他可愛就在這個地方。
你們注意,做人是要學儒家的原理,不能學宋明理學家的那個態度,那都是神經病。學佛也是一樣,要知道學戒行,但是戒行是要求自己,不能克核太至,更不能要求人家。你們往往拿戒行來要求別人,這樣不對那樣不對,你自己早就不對了,早就完了,已經進入變態心理狀況,自己都不知道。
這是我今天講得很坦白的老實話,你們搞修養之所以不能成就,就是這個原因。佛殿被稱為大雄寶殿,佛是大英雄,那個氣度多光華!你再看看佛的一生歷史,哪裡像我們大家這樣小家碧玉似的,絕不是這樣。
——《莊子諵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