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體溫沒注意6個細節,別怪測出的結果不準……

2021-01-09 騰訊網

最近,「測體溫」成了很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區、單位、地鐵站……各處都要「嘀一下」。

有人為了監測自身的健康狀況,也會在家自行測量體溫。

這時,有人會發出這樣的疑問:用不同體溫計測量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有時測出體溫偏高?體溫的正常範圍是多少?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專家,為你解答關於測體溫的種種疑問。

受訪專家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 王軍宇

上海市肺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 胡洋

本文記者丨李爽

本文編輯丨王璐 海若 王曉晴

各種體溫計有啥區別

目前市面上的體溫計樣式讓人眼花繚亂,測量體溫的也是方法多樣,它們有什麼區別呢?

水銀溫度計

_

利用水銀的熱脹冷縮大於玻璃,以顯示出溫度。

水銀溫度計測量較準,一般放於腋下進行測量,但摔碎後水銀會迅速揮發,一旦被人吸入,會通過血液循環進入人體而損壞中樞神經系統,因此使用時要多加小心。

電子體溫計

_

利用溫度傳感器輸出電信號,再轉換成液晶數字顯示溫度,可測量部位有口腔、腋下、肛門直腸。

從醫學角度來說,肛門直腸溫度最穩定,但操作難度大;

其次較準的為口腔溫度,需要將體溫計放舌下並緊閉嘴唇,適合居家使用;

腋下測量最為便捷,但是準確度一般,有汗液或因測量者姿勢不正確,都會影響實際測量的效果。

紅外線測溫

_

該儀器通過接收被測物體的紅外波段的熱輻射強度來確定其溫度,目前常見有耳溫槍和額溫槍。

耳溫槍:利用檢測鼓膜所發出的紅外線光譜來測量體溫。但如果使用中角度不正確,紅外線沒有對準鼓膜或有耳垢等均會影響測量。

額溫槍:通過接收額頭皮膚的熱輻射強度測量體溫,但是額頭易受到外界各種因素的幹擾,例如現在室外依舊比較寒冷,額頭會受冷氣影響而導致測出的體溫偏低。

紅外熱成像儀

_

其原理是接收物體發出的紅外輻射來成像與測溫。

可解決傳統測溫需要人員近距離接觸的問題,能減少交叉感染。可快速、方便地連續進行體溫排查,適合車站、機場等大型場所。

測體溫時要注意什麼

有人明明沒有發燒,但是測體溫時卻顯示偏高,問題可能就在於,測體溫前沒有做好「準備」。

測體溫時要注意以下幾件事:

1

測量前20~30分鐘要避免以下情況:劇烈運動、進食、喝冷熱水、沐浴或者是進行冷熱敷,如有上述情況,請休息30分鐘後再測量。

2

測量時如選用水銀溫度計,應檢查有無破損,水銀柱頂端應該在35℃以下,用幹毛巾擦拭腋窩,保持腋下乾燥再測量。

3

水銀槽端放置於腋窩正中。測量者採用曲臂過胸的姿勢,測量時間為10分鐘。

4

口腔測溫30分鐘前不能吃任何食物、吸菸或者喝水,防止結果不準確。

5

使用耳溫槍或者額溫槍時要注意,熱水澡30分鐘不能使用後,熱水澡會使頭腦發熱,測量出來的結果不準確。

6

如果測量值高出正常範圍一點(0.1℃或0.2℃),也不必驚慌,因為儀器可能存在誤差。這時,可以多測量幾次。

體溫的正常範圍是多少

儘管每次測出來的是一個數字,實際上我們的體溫是個範圍。

不同測量方式,體溫正常範圍各不相同:

口溫:36.3℃~37.2℃

腋溫:36.0℃~37.0℃

肛溫:36.5℃~37.7℃

_

發熱可分為高熱和低熱,一般來說,低熱為37.3~38℃;中度發熱不是特別多見;按照臨床用藥的情況來看,超過38.5°C就算高熱,需要用藥退熱。

在目前疫情的背景下,一發熱就到醫院去看,可能會出現交叉感染的情況。出現發熱,是否去醫院需要分兩種情況對待:

如果近期接觸過可疑的傳染源,出現發熱伴隨呼吸困難、手和嘴唇紫紺現象等嚴重情況,就需要馬上到醫院檢查。

如果沒有接觸過可疑的傳染源,發熱時不一定要去醫院,很多短期內(不超過3天)的輕度發熱可以在家隨訪觀察。

出現發熱,自我觀察時很重要的一點是「看趨勢」。發熱後吃藥不可能立刻降溫,需要看每天的最高溫度是不是呈下降趨勢,人在感受上是不是有好轉。

如果每天的最高體溫一直在下降,不需要因發熱而過於緊張;如果每天的最高體溫都在上升或持續不退燒,這時候就需要提高警惕,及時就醫。▲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科普

(上下滑動查看)

生命時報公眾號矩陣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標題

我們不做只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請你相信原創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人民日報主管 環球時報主辦

微信ID:LT0385

電話垂詢

喜歡,就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電子體溫計準不準,注意細節是關鍵
    高大上的電子體溫計,很多麻麻覺得: 這麼「嘟」一下,就測出來了 想用回老式的水銀體溫計吧,又擔心汞, 其實,電子體溫計足夠精準, 準不準,不在儀器, 這些細節,麻麻注意了沒? 隔一段時間測,讀數不同?
  • 張思萊:寶寶發燒,別再用水銀體溫計測!不準,還危險
    測溫時間長——需要貼緊皮膚5-10分鐘,才能準確測出溫度。 操作難度大——寶寶太好動了,越小的寶寶越難配合大人乖乖夾好體溫計,測個體溫像打仗。 2 4歲以下測肛溫,4歲以上測口腔溫度 測肛溫 將電子體溫計的表頭,深入寶寶肛門1.5-2.5釐米,就能測出準確數值了。
  • 天冷紅外體溫計測不準咋辦?使用提示來了
    天冷紅外體溫計測不準咋辦?針對節後復工許多單位需要使用紅外體溫計測量員工體溫,而此前卻沒有相關使用經驗,且目前室外天氣寒冷,可能會造成體溫測量不準的問題,2月10日,省市場監管局、省檢驗檢測認證中心發布了第二版「室外使用紅外體溫計測量體溫注意事項的提示和建議」,內容超實用,一看就會,一做就對。
  • 測溫槍測不準體溫?專利檢索全面解決你的體溫恐慌!
    接觸多了,大傢伙發現,我的體溫咋這麼低了呢,一大波網友趕來說34°,33°,32°。哎等等,人的正常體溫是不是36.0℃-37.0℃嗎,怎麼用測溫槍測出來的溫度為什麼會這麼低呢,如果有人發燒測溫槍還能檢測出來麼?
  • 紅外額溫計「躺槍」,測體溫有啥可怕的?
    沒錯,紅外額溫計就是現在進小區時檢查人員手裡拿的測溫槍了。紅外篩檢儀就是大家在車站、機場等大型公共場所看到的紅外攝像頭並配合大屏幕的較為大型的測溫儀。還有一種用的比較少的紅外耳溫計。上述三種非接觸式溫度計的測量原理是怎樣的呢?就是利用紅外線的原理測量人體體表溫度,並換算成體內溫度,從而判斷人體是否發燒。這種溫度計的準確度要低一點,誤差一般為0.3℃-0.4℃。
  • 你的體溫誰說了算?關於測溫計,你應該知道這些……
    有個業主回來了,傳達室工作人員拿著紅外額溫計走出來,一測很可能你的體溫就是35℃以下。——欒海峰除了大的溫度變化,測量對象帶沒帶帽子,有沒有劉海,甚至是擦沒擦防曬霜,都會影響測量結果。——曾凡超另一方面,紅外測溫計的工作環境一般是在16℃到35℃之間,現在正值冬季,很多地方都是在高速路口等室外環境,用額溫計進行體溫監控,也容易出現偏差。
  • 天冷紅外體溫計測不準咋辦?遼寧新版使用提示來了
    針對節後復工許多單位需要使用紅外體溫計測量員工體溫,而此前卻沒有相關使用經驗,且目前室外天氣寒冷,可能會造成體溫測量不準的問題,2月10日,省市場監管局、省檢驗檢測認證中心發布了第二版「室外使用紅外體溫計測量體溫注意事項的提示和建議」,內容超實用,一看就會,一做就對。
  • 電子的不是不準嗎?
    根據2020年3月31日正式實施的《醫用電子體溫計檢定規程》,醫用電子體溫計最大允許誤差:±(0.1~0.2)℃,相比水銀體溫計最大允許誤差(-0.15~0.1)℃幾乎沒差別,一點都不會影響我們根據測出的體溫判斷疾病。 但為什麼有很多朋友會對電子體溫計有測得不準的印象呢?
  • 測溫槍為啥測不準體溫?精度易受外部環境影響
    測溫槍為啥測不準體溫?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測溫槍為啥測不準隨著非接觸紅外人體測溫儀品種不斷增多,適用範圍也不斷擴大,醫療用的紅外測溫儀的精準程度也得到了提高,但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紅外測溫儀的測量結果和實際體溫有時候會出現較大差異。
  • 額溫槍測體溫準嗎如何使用 記者直擊「溫度計實驗室」
    日前,溫州網絡問政平臺的後臺,有不少市民留言,表示在日常測溫中,額溫槍有時會測出「離譜」的數值,需要多次反覆測量。那麼,額溫槍測得究竟準不準?我們在測的時候應該跟額頭保持多遠的距離?購買時該如何挑選?市民點題額溫槍測體溫準嗎工作原理是什麼近日,市民蘇女士在「溫州網絡問政」提問:用額溫槍測量體溫時,有時測額頭,有時測手腕,溫度有高有低,感覺不太準確,能不能有人科普下額溫槍究竟是如何工作的。
  • e查到底|額溫槍測出33℃體溫 如何管好這支「槍」?
    疫情防控期間,能夠快速測量體溫的額溫槍成為復工復產和社區防控的「標配」。人們上下班、進出小區、乘坐地鐵,都要被它來上「溫柔一槍」。然而,不少人發現,額溫槍測出來的體溫忽高忽低,測量結果與實際體溫偏差較大。新華社圖片。
  • 額溫計測不準?有無輻射? 專家解析使用方法及疑點
    中新網北京3月7日電 (記者 杜燕)紅外額溫計測不準?溫計會不會產生產生對人體有害的輻射?北京市計量檢測科學研究院院長姚和軍在今天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紅外額溫計一般要求的使用溫度是16℃至35℃,一般在20℃左右最好。當前是冬季,室外比較寒冷,要注意工作環境、注意測量模式、注意測量部位。
  • 紅外體溫計不準?藥店:誤差屬正常現象
    △小區保安使用紅外線體溫計測體溫保安:存在誤差,超 37.3 ℃會自動提示"36.5 ℃,正常 ",小區保安黃師傅正在使用紅外線體溫計為進入業主測量體溫。他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因為測量結果快,使用安全衛生,所以小區普遍使用紅外線體溫計。
  • 紅外專家科普:人體測溫儀體溫篩查時必須注意的「九大要點」!
    【紅外專家科普】正直春運返程高峰期,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嚴重性,大部分機場、車站、醫院等人群密集區域都緊急安裝了專業的紅外人體測溫儀進行體溫篩查,在這個特殊時期人體測溫儀自動化、圖像化、遠距離、大規模的體溫篩查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使用人體測溫儀進行體溫篩查工作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 體溫高於多少是發熱?怎麼測才更準?
    這幾天,測體溫成了大家最關心的話題。進小區、進單位,滴一下!一直有朋友發消息問我,體溫是不是高了?37.3℃是不是發熱了?因為大家都害怕發熱。今天一早,Z小姐碰到我非常緊張,我問她怎麼了。她說,我的體溫出問題了。我一聽,怎麼會呢?趕緊問她怎麼回事。她說,早上出門前在家,自己用耳溫槍測了是37.4℃,到了單位額頭測出來是36.8℃。
  • 體溫槍是重要監測工具?用錯了就是個擺設!
    「我昨天晚上在一家快餐店,從進門到吃完,就沒測出體溫。負責測體溫的人說,因為外面太冷,一開門給體溫槍凍壞了。我前面一個人測量的溫度是34℃。」李女士談到體溫槍很困惑,「這樣測得我都快有低體溫症了,會讓人納悶到底是我有問題,還是體溫槍有問題?」紐約時報中文網也對體溫槍提出質疑,內布拉斯加大學全球健康安全中心醫學專家詹姆斯·勞勒博士直言,用體溫槍或許「只是為了做做樣子」。
  • 懷孕5天能測出懷孕嗎?最早什麼時候可以測
    基礎體溫測定法雖然簡單易行同房後,多久可以測出是否懷孕?1、一般情況下發生關係後的3天卵細胞會受精,然後再過一個星期就可以測出來了。一般10天後是比較準確的,測試的時候要用早孕試紙或者測試尿妊娠是比較準確的。
  • 水銀體溫計7年後消失 電子體溫計貴而不準被嫌
    然而記者走訪青島發現,水銀體溫計目前仍然是不少市民和醫生的首選,而「替代品」電子體溫計因為測量結果不準、價格偏高等原因而難以推廣。而金沙路一家社區藥店的店員則表示,自從六月份店裡的電子體溫計賣完後就沒再進新貨,「進了也賣不掉,放的時間長了測量就不準了。 」    調查 老體溫計勝在價低測得準    不僅如此,青島各大醫院門診科室給病人測溫也以水銀體溫計為主。「非典等流行病爆發時我們也用電子體溫計,測溫速度快。」
  • 體溫高於多少才是發熱?怎麼測才更準?
    各位朋友,讓我們有請今天的主角:體溫測體溫的設備體溫,是我們人體內部的溫度,用手可能感受個大概,額頭碰額頭也是我們常用的方法,但是真正知道體溫多少,還是需要藉助設備:(1)水銀體溫計:非常經典的測量工具,通過看水銀上升的數字來知道體溫是多少。
  • 自我測體溫之前,這3點一定要了解!
    第二、不同年齡有差異,嬰兒體溫普遍比成年人高。第三、不同部位有差異,經常測量的部位,正常範圍的溫度分別是,腋溫36.0~ 37.2,口溫36.3 ~ 37.2,肛溫36.6~ 37.8,額頭體溫和耳部體溫則受外界影響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