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新區海水淡化列入全國試點名單

2021-01-08 中國水網

日前,國家發改委公布了全國首批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試點單位名單,滄州渤海新區名列其中,成為「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試點園區」。這是滄州渤海新區獲得的又一塊國家級「金字招牌」,標誌著新區海水淡化產業迎來了新的重大發展機遇。

據了解,全國首批8家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試點單位共分為試點城市、試點園區、試點海島、產業基地、供水試點、苦鹹水淡化試點六個類別,其中試點園區「含金量」頗高,可獲得國家絕大部分相關政策的扶持。

對於渤海新區來說,淡水資源短缺一直是個發展瓶頸問題,海水淡化產業是渤海新區解決淡水資源短缺、保證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目前,國華滄東電廠的海水淡化項目已建成投產,並實現對外供水。到今年年底,國華滄東電廠的海水淡化能力將達到每天5.75萬噸。挪威阿科凌公司已經與新區達成框架協議,將參照國華滄東電廠的標準建設海水淡化裝置,生產規模初步規劃為每天10萬噸。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與廣東中科保生物科技公司也計劃建設海水淡化裝置,一期的生產能力為每天2萬噸,最終將達每天5萬噸。另外,中國一重、華潤熱電等企業也計劃「進軍」海水淡化產業。預計到2014年底,新區每天可生產海水淡化水18-20萬噸。

與國內其他地區的海水淡化產業相比,渤海新區的最大亮點在於成功實現了市場化運營。以國華滄電為例,目前其生產海水淡化水的能力為每天3.25萬噸,除了1萬多噸自用外,還有大約1.5萬噸對外「銷售」給其他工業企業。

價格是市場化的外在表現形式。如何科學合理地制定價格,成為新區海水淡化產業能否走向市場的關鍵。為此,渤海新區管委會進行了認真測算:原水(來自水庫的未經加工的水)每噸2.5元,加工成高純度鍋爐用水需要增加6元左右,即每噸8.5元。而海水淡化水本身品質很高,無須再進行處理,可直接用於工業鍋爐。於是,以此為依據,海水淡化水的出廠單位被定為每噸6元,受水方在10公裡以內的加收0.5元管輸費,10-20公裡的加收1元管輸費,最終,海水淡化水的市場價格被鎖定在每噸6.5-7元之間。這樣一來,新區工業企業既節約了生產成本,又省去了水處理的環節,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為了實現海水淡化水的「點對點」傳輸,渤海新區積極打造基礎設施平臺,投資3000多萬元修建了日供水能力為5萬噸的輸水管線。將來,隨著海水淡化產業規模的不斷壯大,這條管線還將進一步向「內陸」延伸,直至新區每一個角落都能享受到海水淡化水的潤澤。另外,在新區,海水淡化的副產品濃鹽水也得到了綜合利用,一條有益於生態平衡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已經形成。例如,根據國華滄東電廠與中鹽滄鹽集團達成的合作協議,前者每年向後者輸送4800萬方濃鹽水,而後者在不佔用鹽田的情況下,每年可新增原鹽產量15萬噸。

曹妃甸海水淡化三年內進京到京水價可控在8元內

北京人最快三年後就能喝到來自渤海的淡化海水。北控水務集團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已完全掌握大型海水淡化項目的核心技術。三年後,位於河北唐山境內的曹妃甸海水淡化項目日產能可達100萬噸,經過270公裡的輸水管線,可將淡化後達到自來水標準的渤海海水源源不斷地送到京城。

據北控水務集團介紹,之所以選址曹妃甸來做海水淡化,是因為它有地理位置的優勢,受洋流影響,曹妃甸海域屬清潔海域,水質明顯優於渤海灣其他海域,而且該項目所使用的海水均來自海面以下15米。「海水水質絕對有保障,淡化海水可以像歐洲國家的自來水一樣,居民打開水龍頭就能直接飲用。」相關負責人說。

未來淡化海水進京,將沿著高速公路管廊單獨「走管」到京,為北京及管線沿線地區每日運送100萬噸淡化海水。按北京人日均綜合用水量214升計算,100萬噸水相當於增加了約500萬人的日用水量,約佔全市日均總用水量的三分之一。

目前,北京民用自來水價格為每噸4元,北控水務給出的數據顯示:淡化海水出廠水價在每噸4.5元左右,輸送成本為2.5元/噸至3.5元/噸,到京水價可控制在7元/噸至8元/噸。

該負責人表示,目前政府部門一直對居民用水進行價格補貼,淡化海水進京後只是替代或補充部分水源,對居民水價不會造成影響。

編輯:朱麗娜

相關焦點

  • 鞍鋼鮁魚圈鋼鐵新區海水淡化設備啟用
    近日,鞍鋼鮁魚圈鋼鐵新區120噸反滲透膜法海水淡化試驗裝置已經安裝完畢,進入設備調試階段,預計4月下旬可具備供水條件。此舉標誌鞍鋼建設具有行業引領意義的實踐循環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概念鋼鐵工廠再添濃重一筆,也是鞍鋼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取得的又一項重要成果。
  • 天津北疆電廠海水淡化一期工程 將日產淡水20萬噸
    12月16日電:記者昨天(12月15日)從有關方面了解到,亞洲最大的海水淡化裝置——北疆電廠海水淡化一期工程進展順利。
  • 35張圖「揭密」海水淡化產業的現實與未來
    根據中國水利企業協會脫鹽分會統計,截至2015年12月,全國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39個,工程規模102.65萬噸/日。其中,2015年全國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1個,新增海水淡化工程產水規模10.77萬噸/日。
  • 海水淡化水距飲用還有多遠
    《全國海水利用「十三五」規劃》明確,海水淡化水可以作為飲用水源,要加強宣傳,消除公眾對海水淡化水作為飲用水源的疑慮。 現實中,海水淡化水要成為飲用水,卻面臨著多重關口:現行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對水源的規定未提及海洋。普通居民接受需要一個過程。
  • 神華集團推進海水淡化產業化進程
    「引來海水釀甘露」,來自渤海灣的海水,由黃驊港的港池經由兩根直徑0.8米的取水管道,被送入淡化裝置進行淡化處理,每天可生產出3.25萬噸淡水。   從引進國內單臺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海水淡化設備,到完全自主設計、建造我國第一個萬噸級低溫多效海水淡化裝置,國華滄電把國內低溫多效海水淡化研究水平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 深度解析丨揭秘河北滄州10萬噸海水淡化案例
    非常榮幸在這裡給大家帶來《滄州渤海新區十萬噸海水淡化》的案例分享,我是來自賽諾水務的梁丹。在介紹渤海新區海水淡化之前,我先介紹一下渤海新區。   渤海新區就在我們開會的滄州市,是在2011年被設立為「經濟技術開發區」。渤海新區包括黃驊市、中捷產業園區、南大港產業園區、港城區和臨港經濟開發區,渤海新區的水資源嚴重短缺,區內淺層地下水60%都是微鹹水或者鹹水,遠程調水量每年是2600萬m³左右。
  • 海水淡化概念股龍頭個股解析 海水淡化概念股龍頭一覽
    海水淡化概念股龍頭個股解析 海水淡化概念股龍頭一覽   海水淡化概念股(相關個股)   興蓉投資:興蓉投資擁有先進的水處理技術,公司的CMF連續微濾設備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空氣反衝洗自清洗微濾膜系統
  • 大連:利用海冰淡化技術解渤海周邊淡水匱乏難題
    ,有效解決了渤海周邊地區淡水匱乏問題。   在大連瓦房店市西陽鄉海域,往日波濤洶湧的海面經過一個冬季已變成一片白茫茫的冰雪世界,在位於將軍石漁港的海水淡化試驗場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利用潮水和機械的力量進行採冰作業。據介紹,海冰含鹽量僅為海水的六分之一,每年冬季渤海形成的200億立方米的海冰接近黃河一年的出水量。
  • 渤海汙染不影響海冰淡化水質
    據相關科研人員介紹,由於大陸河川大量淡水注入,渤海海水中的鹽度是中國近海中最低的,加之海灣的地形較為閉塞,海水交流性較弱,渤海因而成為世界上緯度最低的結冰地區。每年冬季,在歐亞大陸冬季風及寒潮的作用下,海水會出現凍結,形成海冰。渤海海冰分為固定冰和流冰兩大類,它們是由平整冰、重疊冰、堆集冰、冰脊和冰丘等組成。一般情況下,平整冰的厚度約為20釐米至30釐米。
  • 領跑全國!國內最大膜法海水淡化項目在青開工
    建成後,加上原有10萬立方米的淡化海水能力,百發海水淡化廠日產能力將達到20萬立方米,成為國內最大的膜法海水淡化項目,國內最大的市政供水示範項目。該項目的開工建設,將進一步提高青島市供水保障能力,提升城市供水水質,既是迎接「十四五」,精準助力「海洋攻勢」的開篇之作,也標誌著青島市海水淡化產業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 2016年我國海水淡化市場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
    截至2014年底,全國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12個,產水規模92.69萬噸/日。其中,2014年,全國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9個,新增海水淡化工程產水規模2.61萬噸/日。全國已建成萬噸級以上海水淡化工程27個;千噸級以上、萬噸級以下海水淡化工程34個;千噸級以下海水淡化工程51個。全國已建成最大海水淡化工程規模20萬噸/日。
  • 《京津冀工業節水行動計劃》印發 海水淡化受關注!
    鼓勵利用海水、雨水和礦井水。支持京津冀沿海地區鋼鐵、石化化工、火電等行業直接利用海水作為循環冷卻水,發展點對點海水淡化供水模式、海水淡化與自來水公司一體化運營模式。【行業分析】海水淡化利用是解決全球淡水資源短缺的重要途徑。為此,我國加大了中央及地方政府投入,鼓勵沿海地方政府對海水淡化生產運營企業給予補貼。
  • 四大部委發布京津冀工業節水行動計劃 海水淡化成焦點(股)
    鼓勵利用海水、雨水和礦井水。支持京津冀沿海地區鋼鐵、石化化工、火電等行業直接利用海水作為循環冷卻水,發展點對點海水淡化供水模式、海水淡化與自來水公司一體化運營模式。 海水淡化利用是解決全球淡水資源短缺的重要途徑。為此,我國加大了中央及地方政府投入,鼓勵沿海地方政府對海水淡化生產運營企業給予補貼。
  • 山東海水淡化應用全國領先
    目前,山東省利用先進的海水淡化技術解決沿海水資源短缺問題走在了全國前列。
  • 海水淡化概念股 海水淡化概念股一覽
    作為水資源的開源增量技術,海水淡化已經成為解決全球水資源危機的重要途徑。全球海水淡化日產量約3500萬立方米左右,其中80%用於飲用水,解決了1億多人的供水問題,即世界上1/50的人口靠海水淡化提供飲用水。全球有海水淡化廠1.3萬多座,海水淡化作為淡水資源的替代與增量技術,愈來愈受到世界上許多沿海國家的重視。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
  • 媒體:北京市民有望喝上「海水淡化」飲用水
    > 北京市民有望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中基礎設施共享項目之一的曹妃甸海水淡化進京項目,喝上「海水淡化」飲用水。
  • 海水淡化主要工藝及其應用
    轉載:SDPLAZA海水淡化網日前,國家海洋局發布了《2015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涵蓋了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海水化學資源利用、檢驗與標準、政策與管理等方面的內容。  與往年相比,2015年全國海水利用有哪些變化,呈現出什麼特點,還有哪些因素制約著海水利用產業的發展?針對上述問題,記者採訪了國家海洋局科學技術司、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有關負責人,請他們進行相關解讀。
  • 國家海洋局:海水淡化水屬於高品質飲用水,可作缺水城市水源
    國家海洋局副局長林山青解讀《全國海水利用「十三五」規劃》海水利用迎來更廣闊發展空間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海洋局共同印發《全國海水利用「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客觀總結了我國「十二五」期間海水利用產業規模、技術創新等方面取得的進展和推進海水利用產業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政策模式
  • 全文|《2019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發布 去年新建海水淡化工程17個
    近日,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發布《2019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全國有海水淡化工程115個,工程規模1573760噸/日,其中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7個,工程規模399055噸/日,較2018年大幅增長。
  • 海水淡化應用天津全國第一
    華夏經緯網3月18日訊:據天津日報報導,記者從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獲悉,該所承擔的四項「十五」科技攻關課題已於日前全部通過科技部的年度檢查。天津市在海水利用技術方面繼續居於領跑地位。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是國家海洋局下屬的專門從事海水淡化以及海水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的專業性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