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法揭示成年小鼠海馬體中長期自我更新的幹細胞

2021-01-13 科學網

新方法揭示成年小鼠海馬體中長期自我更新的幹細胞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2 22:03:19

瑞士蘇黎世大學Sebastian Jessberger研究組宣布他們利用活體成像鑑定了成年小鼠海馬體中長期自我更新的幹細胞。該研究於2020年12月21號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神經科學》。

通過條件性重組對神經幹細胞(NSC)進行基因標記,研究人員利用雙光子顯微鏡追蹤了NSC,這些條件性重組受幹細胞表達基因GLI家族鋅指1(Gli1)或achaete-scute同源物1(Ascl1)調控元件的誘導。通過對NSC及其子細胞進行活體成像,研究人員發現Gli1標記的NSC群體在成年海馬中表現出長期自我更新。

相反,Ascl1標記的NSC一旦被激活,在其耗竭前擁有有限的增殖能力。使用單細胞RNA測序,研究人員發現Gli1和Ascl1標記的細胞具有高度相似但截然不同的轉錄譜,該證據支持了具有不同特性異質NSC群體的存在。總之,該研究揭示了長期自我更新的NSC,它們有助於成年海馬中新神經元的產生。

據悉,哺乳動物海馬體中的NSC具有終生產生神經元的能力。但是,仍不清楚成年個體大腦中各個NSC長期自我更新的潛能。

附:英文原文

Title: Long-term self-renewing stem cells in the adult mouse hippocampus identified by intravital imaging

Author: Sara Bottes, Baptiste N. Jaeger, Gregor-Alexander Pilz, David J. Jrg, John Darby Cole, Merit Kruse, Lachlan Harris, Vladislav I. Korobeynyk, Izaskun Mallona, Fritjof Helmchen, Franois Guillemot, Benjamin D. Simons, Sebastian Jessberger

Issue&Volume: 2020-12-21

Abstract: Neural stem cells (NSCs) generate neurons throughout life in the mammalian hippocampus. However, the potential for long-term self-renewal of individual NSCs within the adult brain remains unclear. We used two-photon microscopy and followed NSCs that were genetically labeled through conditional recombination driven by the regulatory elements of the stem cell-expressed genes GLI family zinc finger 1 (Gli1) or achaete-scute homolog 1 (Ascl1). Through intravital imaging of NSCs and their progeny, we identify a population of Gli1-targeted NSCs showing long-term self-renewal in the adult hippocampus. In contrast, once activated, Ascl1-targeted NSCs undergo limited proliferative activity before they become exhausted. Using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we show that Gli1- and Ascl1-targeted cells have highly similar yet distinct transcriptional profiles, supporting the existence of heterogeneous NSC populations with diverse behavioral properties. Thus, we here identify long-term self-renewing NSC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generation of new neurons in the adult hippocampus. Neurons are generated throughout life in the mammalian hippocampus. Bottes et al. used intravital imaging and comparative 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s to identify long-term self-renewing neural stem cells in the adult mouse hippocampus.

DOI: 10.1038/s41593-020-00759-4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3-020-00759-4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m6A RNA表觀遺傳修飾對成年小鼠造血幹細胞靜息狀態的調控...
    該工作首次揭示了m6A RNA表觀遺傳修飾在成體造血幹細胞(HSC)自我更新中的關鍵作用。然而,過去的工作並沒有揭示m6A在成體HSC自我更新中的作用。該工作首次揭示了m6A RNA表觀遺傳修飾在成體造血幹細胞(HSC)自我更新中的關鍵作用。  m6A(N6-甲基腺嘌呤)是最常見、最豐富的真核生物mRNA轉錄後修飾之一。它是由甲基轉移酶複合體Mettl3-Mettl14(及其輔助亞基WTAP)催化完成的。目前,m6A的生物學功能已受到廣泛關注,也成為HSC及白血病研究的熱點。
  • 復旦團隊合作揭示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機制
    復旦團隊合作揭示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機制 2019-03-14 14:34:00來源:央廣網
  • 復旦大學研究團隊揭示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機制
    人民網上海3月15日電 (記者 姜泓冰)近日,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孟丹研究組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張書寧副主任醫師合作揭示了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機制。3月13日,研究成果以《Bach1調控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並抑制幹細胞向中胚層和內胚層的分化》為題在線發表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該研究首次揭示了一種關鍵的轉錄因子Bach1在調控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中的重要作用及作用機制,可能為開發幹細胞治療人類疾病的新療法提供新思路。
  • 清華醫學院郭偉課題組揭示臨床肺腫瘤幹細胞自我更新與耐藥機制
    清華醫學院郭偉課題組揭示臨床肺腫瘤幹細胞自我更新與耐藥機制清華新聞網4月28日電 清華大學醫學院郭偉課題組於4月27日在《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在線發表了題為《NOTCH1信號通路調控非小細胞肺腫瘤幹細胞的自我更新與耐藥》(NOTCH1 signaling regulates self-renewal and platinum
  • 科學家揭示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奧秘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孟丹教授研究組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主任醫師張書寧臨床組合作,發現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新機制,首次揭示了體內一種關鍵的轉錄因子
  • 中國學者揭示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機制
    Bach1維持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並抑制幹細胞向中胚層和內胚層分化的機製圖。校方提供中新網上海3月14日電 (記者 陳靜)復旦大學14日披露,該校基礎醫學院孟丹研究組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張書寧副主任醫師合作,揭示了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機制。
  • SN2019:在活小鼠中首次鑑定出壽命高達90天的神經幹細胞
    在一項未正式公開的研究中,瑞士蘇黎世大學神經科學家Gregor Pilz觀察到神經幹細胞在年輕的活體小鼠的大腦中變成了神經元,這一壯舉在不久前還被認為是不可能的。他的最新實驗表明小鼠的大腦中還有另一群自我更新的神經幹細胞,其中的一些神經幹細胞的壽命比他之前記錄的首批神經幹細胞的壽命要長。
  • 深度解析免疫細胞和幹細胞之間的作用機制 助力幹細胞再生療法的開發
    近半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們都知道幹細胞是我們機體中至關重要的成員,幹細胞可以自我更新來維持其數量恆定並且不斷分化為特殊類型的細胞,進而組裝形成機體的組織和器官,這些新生的器官和組織對於機體壓力或損傷後的修復非常重要;研究者認為,再生醫學研究的最終目的就是利用幹細胞的再生潛能來治療或治癒多種疾病。
  • JMCB:果蠅腸上皮幹細胞自我分化更新機制
    該文章揭示了果蠅腸上皮幹細胞自我更新與定向分化的新機制。成體幹細胞對維持組織的再生和修復能力起重要作用。而其調控的紊亂也可能直接導致腫瘤等疾病的發生。因此全面理解幹細胞的自我更新及分化的調控機制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在果蠅的腸道中的腸上皮幹細胞逐漸成為一個作為研究成體幹細胞調節機制的模式系統。已知Wnt/Wg 信號通路以旁分泌的形式促進腸上皮幹細胞的自我更新,但其它的調控機制尚不清楚。
  • 肌肉乾細胞研究最新進展(第3期)
    人類胚胎和成人體內都存在肌肉乾細胞。胚胎和胎兒的肌肉乾細胞增殖使得肌肉組織發展;成年人體內的肌肉乾細胞亦被稱為衛星細胞,處於休眠狀態,沿著肌肉纖維而分布。在經過強烈運動或是受到外界傷害之後,成人的肌肉乾細胞會被激活並開始自我增殖,從而增加或是恢復成人的肌肉組織。對於老年人,肌肉乾細胞不再具有自我複製的活性,從而表現為肌肉組織的萎縮。
  • 重磅級文章解讀近年來胚胎幹細胞研究領域新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近年來在胚胎幹細胞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胚胎幹細胞不斷地自我更新,同時保留了分化為成年動物中任何一種細胞類型的能力,這種狀態稱為多能性。科學家們已知道細胞代謝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目前還不清楚細胞的內部線路究究竟如何起作用以保持這種狀態並最終決定幹細胞的命運。
  • 幹細胞再生讓大腦「年輕」—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BMRI 科學家曾認為哺乳動物在進入成年期時所有神經元都已形成,直到上世紀60年代才發現,成年人大腦的某些部位依舊會產生新的神經元近期,研究人員在小鼠中發現神經祖細胞的單一譜系參與了胚胎期、出生後早期和成年期海馬區的神經發生,並且這些細胞在小鼠的整個生命周期中不斷產生。這項研究近日發表在《細胞》上。 「從概念上講,該研究意味著我們的大腦有能力持續改進、適應以及將新細胞整合到神經迴路中。」本文通訊作者、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宋紅軍(音譯)說。
  • 抗衰老的幹細胞也會「老」
    自1969年人類完成第一例骨髓幹細胞移植以來,幹細胞研究發展迅速,相關領域近年來多次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對幹細胞的深入研究,可能將從深層次上揭示衰老的成因,最終實現人類延緩衰老的夢想。古希臘有「不老泉」傳說,中國古代有「長生不老藥」的故事……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和生存環境的改善,人類平均壽命雖得以大幅提升,但仍面臨極限。
  • 浙江大學馮新華組揭示Smad7非依賴TGF-β通路調控幹細胞多能性新機制
    9月5日,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員馮新華教授課題組在PNAS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Smad7 enables STAT3 activation and promotes pluripotency independent of TGF-β signaling」的研究論文,揭示了Smad7能夠通過TGF-β非依賴的方式與STAT3信號相互作用來調控幹細胞的自我更新與分化,有力的拓展了Smad7
  • 我科學家利用成體幹細胞 在體外重構小鼠「人工胰島」
    近年來,胰島移植作為新興的糖尿病治療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供體胰島的嚴重不足極大限制了這種方法的普及。記者日前獲悉,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曾藝研究組在實驗小鼠中開展實驗,成功鑑定了小鼠胰島中的幹細胞類群,並藉助幹細胞體外培養的方法,獲得了有功能的小鼠「人工胰島」(胰島類器官),為下一步人體「人工胰島」的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
  • Cell Stem Cell | 蘇大張文勝組揭示小鼠胚胎幹細胞三胚層分化調控機制
    該研究結果揭示了小鼠胚胎幹細胞ESC分化期間特定BAF和PRC2亞基的不同機製作用。BAF複合物已被證明對哺乳動物植入前後的發育至關重要,並且在控制胚胎幹細胞的自我更新和多能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然而,在胚胎幹細胞和早期胚胎中僅研究了少量BAF複合物亞基的功能,以及BAF複合物如何機械控制細胞命運決定尚不清楚。
  • 新方法揭示小鼠全腦血管結構
    新方法揭示小鼠全腦血管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16 14:54:55 德國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研究所Ali Ertrk和慕尼黑工業大學Bjoern Menze課題組合作,對小鼠全腦血管進行了機器學習分析。
  • 廣州健康院揭示造血幹細胞穩態調控的新機制
    近日,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王金勇課題組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程輝/程濤課題組合作攻關,在造血幹細胞穩態調控領域研究取得新突破,最近在Haematologica(血液學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Loss of Nupr1 promotes engraftment by tuning the quiescence threshold of hematopoie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