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法揭示小鼠全腦血管結構

2020-11-30 科學網

新方法揭示小鼠全腦血管結構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16 14:54:55

德國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研究所Ali Ertrk和慕尼黑工業大學Bjoern Menze課題組合作,對小鼠全腦血管進行了機器學習分析。論文於3月11日在線發表在《自然-方法學》。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基於深度學習的網絡來量化和分析腦血管,稱為血管分割和分析管道(VesSAP)。該方法使用帶轉移學習方法對卷積神經網絡(CNN)進行分割,並達到了人類水平的準確性。

通過使用VesSAP,研究人員將整個C57BL / 6J、CD1和BALB / c小鼠腦載入到Allen小鼠腦圖集後,在微米級分析了它們的血管特徵。

研究人員揭示了CD1小鼠繼發性顱內側血管生成的證據,並發現與大腦相比腦幹的血管生成減少。因此,VesSAP可以對清除的小鼠大腦血管結構進行無偏倚且可擴展的量化,並提供對大腦血管功能的生物學見解。

據了解,利用組織清除方法可以實現無需切片而對生物樣本進行成像。然而,在三維水平對大型成像數據集進行可靠且可擴展的分析仍然是一個挑戰。

附:英文原文

Title: Machine learning analysis of whole mouse brain vasculature

Author: Mihail Ivilinov Todorov, Johannes Christian Paetzold, Oliver Schoppe, Giles Tetteh, Suprosanna Shit, Velizar Efremov, Katalin Todorov-Vlgyi, Marco Dring, Martin Dichgans, Marie Piraud, Bjoern Menze, Ali Ertrk

Issue&Volume: 2020-03-11

Abstract: Tissue clearing methods enable the imaging of biological specimens without sectioning. However, reliable and scalable analysis of large imaging datasets in three dimensions remains a challenge. Here we developed a deep learning-based framework to quantify and analyze brain vasculature, named Vessel Segmentation & Analysis Pipeline (VesSAP). Our pipeline uses a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 with a transfer learning approach for segmentation and achieves human-level accuracy. By using VesSAP, we analyzed the vascular features of whole C57BL/6J, CD1 and BALB/c mouse brains at the micrometer scale after registering them to the Allen mouse brain atlas. We report evidence of secondary intracranial collateral vascularization in CD1 mice and find reduced vascularization of the brainstem in comparison to the cerebrum. Thus, VesSAP enables unbiased and scalable quantifications of the angioarchitecture of cleared mouse brains and yields biological insights into the vascular function of the brain.

DOI: 10.1038/s41592-020-0792-1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2-020-0792-1

相關焦點

  • 高精度全腦血管圖譜揭示阿爾茨海默症模型小鼠腦內血管損傷
    在該項工作中,研究團隊應用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駱清銘團隊發展的原創MOST技術,首次在0.35 × 0.35 × 1.00微米解析度水平上獲取了APP/PS1轉基因AD模型小鼠(Tg-AD)的全腦數據集,再應用團隊自己發展的算法對預處理後圖像進行優化,構建了包含從直徑幾十微米的大血管到小於2微米的毛細血管的完整小鼠全腦跨尺度3D血管圖譜(圖1和視頻1)。
  • 新方法揭示成年小鼠海馬體中長期自我更新的幹細胞
    新方法揭示成年小鼠海馬體中長期自我更新的幹細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2 22:03:19 瑞士蘇黎世大學Sebastian Jessberger研究組宣布他們利用活體成像鑑定了成年小鼠海馬體中長期自我更新的幹細胞
  • 研究揭示小鼠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全胚層時空分子譜系
    該研究首次構建了小鼠早期胚胎著床後發育時期高解析度時空轉錄組圖譜,揭示了小鼠胚胎多能幹細胞的分子譜系和多能性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動態變化及其調控網絡,並首次從分子層面揭示了內胚層(Endoderm)譜系在上胚層(Epiblast)產生前新的譜系來源,闡釋了Hippo/Yap信號通路在早期胚胎發育期間參與內胚層發育的重要功能。
  • 【科技前沿】張果/蔡東升/李聚學團隊發現肥胖相關腦血管功能障礙...
    肥胖是多種腦血管疾病,如缺血性腦卒中等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但其原因還不清楚。腦血管與其他部位血管的組成和結構有所不同。例如,腦血管周圍脂肪組織偏少;中樞神經系統裡的主要細胞,如神經元、膠質細胞和周細胞等,通過與血管壁中的細胞相互作用,從而調節血管功能。基於這些特點,需要專門開展針對腦血管的研究。
  • 首個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被揭示是怎麼回事 新冠病毒全病毒長...
    北京時間9月14日,李蘭娟院士與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李賽研究員在國際權威學術雜誌《細胞》在線發表題為「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SARS-CoV-2 virus」的研究成果,揭示了首個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這也是目前國際上最清晰的3D病毒模型。
  • ...合作揭示小鼠體細胞核移植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高級結構重編程...
    【科技前沿】高紹榮/江賜忠合作揭示小鼠體細胞核移植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高級結構重編程模式及分子機制​ 2020-04-15 17: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方法使先天失明小鼠復明
    新華社華盛頓8月15日電(記者周舟)美國研究人員利用一種新方法,成功使先天失明的小鼠復明,為治療視網膜色素變性等致盲疾病帶來了新希望。  這項研究成果15日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上。  為此,研究人員在小鼠實驗中利用基因轉移的方法,促使「米勒膠質細胞」分裂並發育為可感光的視杆細胞。新發育的視杆細胞在結構上與天然視杆細胞沒有差別,且形成了突觸結構,使其能與視網膜內其他神經細胞交流。實驗顯示,這種方法可讓先天失明的小鼠復明。  這項研究受到了美國國家眼科研究所的資助。
  • 手腕上「打針」,就能做全腦血管造影
    近日,神經內科龍赤副主任醫師、吳錫驊主治醫師成功開展多例經手腕處的橈動脈穿刺行全腦血管造影術,該技術有著舒適性高、安全度高、無需臥床等優點,讓患者有了更多的選擇,同時也標誌著禪醫神經內科介入診療水平再上新臺階。
  • 科學家們繪製小鼠大腦的詳細3D結構圖譜
    據外媒BGR報導, 科學家們近日已經完成一個歷時三年的項目,其旨在為實驗室小鼠的大腦製作一個詳細的3D結構「圖譜」。 由此建立的模型將幫助科學家們更好地了解使用嚙齒類動物進行的治療和測試的效果。實驗室小鼠是專門為測試目的而飼養的,它們往往是第一批感受到藥物效果的動物,從阿爾茨海默病到背痛等所有治療疾病的藥物,以及所有的治療方法。考慮到這一點,研究人員想儘可能多地了解小鼠的大腦是有道理的,一個為期三年的項目剛剛完成了有史以來最完整的小鼠大腦「圖譜」。
  • Cell Reports:中科院神經所揭示調控雄性小鼠攻擊行為的神經機制
    該研究通過病毒示蹤結合腦片電生理記錄,及早基因染色,光纖記錄及化學遺傳學操縱等技術方法,探索了後杏仁核到下丘腦腹內側核的興奮性投射在雄性小鼠攻擊行為過程中的雙向調控作用。之前的研究集中在皮層下結構到下丘腦腹內側核投射對於小鼠攻擊行為的調節作用,而該研究則以Vglut1為皮層結構的分子標記物,揭示了皮層結構對於下丘腦的門控調節功能,為深入研究皮層對皮層下結構和行為的調控作用提供了新的視角。
  • 我國揭示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
    17日消息 IT之家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獲悉,9 月 14 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蘭娟院士課題組與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李賽研究員課題組緊密合作,在國際權威學術雜誌《細胞》(Cell,影響因子 38.637)在線發表題為 「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SARS-CoV-2 virus」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首個解析了真實新型冠狀病毒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
  • JBC:新研究揭示肥胖小鼠脂肪組織巨噬細胞產生的重要機制
    之前的研究結果表明在高脂飲食餵養的情況下小鼠體內激活的巨噬細胞會增多,其中包括CD11c陽性的脂肪組織巨噬細胞(ATM),這種情況的出現會促進胰島素抵抗。肥胖會導致造血幹細胞產生的骨髓細胞增多,Toll樣受體4(TLR4)和下遊的TRIF以及MyD88介導的信號途徑也能夠在LPS刺激後調節類似的骨髓細胞產生。但是這些信號途徑在高脂飲食誘導的骨髓組織增生中的作用還不清楚。
  • 小鼠早期胚胎全胚層譜系發生的時空轉錄組圖譜問世
    通過經典的細胞標記移植和譜系追蹤等方法,研究者發現細胞的空間位置對於細胞命運具有重要的影響。近些年,通過單細胞測序國際上的眾多研究工作對原腸運動期間細胞的發育軌跡作了一些描繪,但這些工作都缺乏真實的時間與空間信息,無法揭示細胞在早期胚胎中的空間位置以及時間變化對細胞發育分化命運的影響。
  • ...李蘭娟院士團隊聯合清華李賽團隊重磅揭示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
    在國際上首個解析了真實新型冠狀病毒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析度,並原位揭示了刺突蛋白的天然構象及其分布特徵,以及核糖核蛋白複合物在病毒體內的結構及其分子組裝過程,對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疫苗設計、抗病毒藥物研發等具有重要意義。研究人員將從一名重症患者體內分離得到的病毒株在體外大量培養並有效滅活和固定後,進行病毒超速離心純化、冷凍電鏡成像和數據採集。
  • 新研究揭示腸道微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如何導致小鼠的睡眠中斷
    日本筑波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正在進一步揭示這種聯繫,描述腸道微生物多樣性的大量減少如何導致小鼠的睡眠中斷。這項研究是繼今年早些時候對小鼠和果蠅進行的類似研究之後,科學家們發現腸道微生物組的變化可能會導致高血壓和碎片化的睡眠,以及因睡眠不足而提前死亡。
  • 張銳團隊揭示mRNA m5C的序列結構特徵和動態變化規律—新聞—科學網
  • 新冠病毒長這樣!我國科研人員揭示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
    近日,浙大一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蘭娟院士課題組與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李賽研究員課題組合作,揭示了全球首個解析真實新型冠狀病毒的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這對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疫苗設計、抗病毒藥物研發等具有重要意義。
  • Nature: 腦結構及其細胞複雜性新揭密
    通過Allen Brain Atlas關於基因表達的整體分析,在同等級別的期刊上,Allen研究院報導了腦結構已知分區的新亞區的發現;揭示了腦細胞分類的新標記方法;證明了腦中基因表達的複雜性。此篇文章的作者之一,Allen研究院的博士Allan Jones說道:「這篇文章的結果只是冰山一角,因為我們和國際上的其他的科學家都只是剛剛開始發掘這個巨大的資料庫」。
  • 人到中年後,了解這7種檢查方法,解決腦血管疾病小菜一碟!
    也就是說,除常規的頭顱CT和頭顱MRI外,還應包括腦血管的相應檢查 無創性(頸部B超、經顱多譜勒彩超-TCD、CTA、MRA) 有創性(全腦DSA) 針對腦血管病檢查 聽過那麼多次 CT
  • 小鼠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全胚層譜系發生的時空轉錄組圖譜問世
    通過經典的細胞標記移植和譜系追蹤等方法,研究者發現細胞的空間位置對於細胞命運具有重要的影響。近些年,通過單細胞測序國際上的眾多研究工作對原腸運動期間細胞的發育軌跡作了一些描繪,但這些工作都缺乏真實的時間與空間信息,無法揭示細胞在早期胚胎中的空間位置以及時間變化對細胞發育分化命運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