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東三百裡,曰柢(dǐ)山,多水,無草木。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qū)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lù),冬死而夏生,食之無腫疾。又東四百裡,曰亶爰(dǎn yuán)之山,多水,無草木,不可以上。有獸焉,其狀如狸而有髦(máo),其名曰類,自為牝牡(pìn mǔ),食者不妒。
柢山和亶爰山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兩座奇山的地理風貌。
杻陽山再往東走三百裡,就到了柢(dǐ)山。而柢山再往東走四百裡,就到了亶爰(dǎn yuán)山。
兩座山的情況非常相似,都是河流眾多,但是卻不生長花草樹木。
但是《山海經》中描寫亶爰山的時候,卻多了一句「不可以上」,由此可以看出亶爰山的山勢較為險峻,人是難以攀登上去的。
鯥
在柢山生長著一種名字叫鯥(lù)的神奇的魚。
鯥的形狀很像是一頭牛,長著蛇一樣的尾巴,在肋下還長著一雙翅膀。
它們的叫聲很像是犁牛在鳴叫,可以在天空飛翔,雖然是魚卻並不是生活在水裡,而是棲息在山坡上,冬天會蟄伏冬眠而夏天就會復甦。
鯥肉具有著神奇的藥效,據說吃了它的肉就能夠使人不患皮膚癰(yōng)腫的疾病。
類
在亶爰山生活著一種野獸,名字叫做類。
類的外形很像是野貓,頭上卻像人一樣長著下垂至眉毛的長頭髮。
類是雌雄同體的野獸,可以自己受孕然後自己繁殖。據說吃了它的肉可以使人不產生妒忌之心。
在古神話和原始宗教裡,如同"類"這種雌雄同體的生靈被看作是集陰、陽雙性於—體,統領於天地之間的神物,被賦予了威力之上的神性和強大神秘的神格。所以許多遠古時代的文明出土的文物,都帶有陰陽同體的元素。
在我國古代文獻記載中,有很多關於類的記載。
相傳在明朝時,雲南的大理府和蒙華府一帶經常可以看到類,而當地人稱它為香髦。
明代文學家楊慎在《山海經補註》和《丹鉛錄》中分別提到:
今雲南蒙化有此獸,土人謂之香髦。
予在大理府見香貓如狸,其文如金錢豹。
而古代醫學家們也開發了類的神奇藥用。
他們發現了一種外形像狸的野獸,在其肛門下方有一個分泌腺,能夠產生特殊的香味,所以將這種生物稱作香狸,也稱作靈貓。
在其香腺中產生的分泌物可以入藥,在中醫學中被稱作「靈貓香」,主治心腹卒痛,夢寐不安,疝痛,骨折疼痛。
因為這種香狸雌雄同體,可以自己受孕,自己繁殖,所以被認為是《山海經》中的類。
唐代中藥學家陳藏器在南海的山谷中發現過類,他在《本草拾遺》中記載道:
靈貓生南海山谷,狀如狸,自為牝牡。其陰如麝,功亦相似。
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記載道:
香狸有四外腎,則自能牝牡者,或由此也。
元代遊記作家劉鬱《西使記》則云:
黑契丹出香狸,文似土豹,其肉可食,糞溺皆香如麝氣。
有一點需要筆者說明的是,現實生活中的靈貓這種生物雖然也產香,但是卻並不是雌雄同體的,傳說中類可以雌雄同體,可能是古人的誤解,也可能類這種生物因為過於美味,已經滅絕了。
鶂
筆者還想給大家分享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在戰國時期的哲學著作《列子》當中曾有一種鳥被拿來和類進行比較,這種鳥繁衍後代的方式也是非常之神奇。《列子》曰:
亶爰之獸,自孕而生,曰類。河澤之鳥,視而生,曰鶂(yì)。
河澤是一個古澤的名稱,在今山東省陽穀縣東北。
鶂(yì)是一種水鳥的名字,據說形似鸕鷀,善於高飛。
而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河澤有一種叫做鶂(yì)的鳥,雌鳥和雄鳥互相對視不動,就可以受孕繁衍後代了,是不是很神奇呢?
以上就是筆者對於柢山和亶爰山全部的講解了,有小夥伴想要探討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下一篇我們將要走進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青丘山了,小夥伴們敬請期待吧。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