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衝擊和經濟寒流,阻滯著信息技術領域蓬勃的創新力量,數位化賦能下,萬物互聯,智能製造仍在加速演進。
尖端科技賦予了所有事物相互聯繫的能力
怎樣喝牛奶更科學?對於牛奶「白科技」空間,觀眾通過指紋解鎖,輸入身高、體重、運動量及當日睡眠質量等,就能讓伊利和小米共同打造出的「智慧大腦」推薦最佳牛奶品類。
除展覽廳可觀、可感、可觸的「炫科技」外,曾在網際網路發展的幕後工作過的「底層賦能者」「基礎設施探路者」也走上臺前。
上億神經元的神經擬態類腦計算機實現仿生嗅覺識別,360全息星圖網絡空間繪圖系統讓網絡攻擊無處遁形,美團AI無人配送方案助推抗災……涉及量子計算、衛星網際網路、人工智慧、高端晶片、5G網絡架構與應用等多個領域。
六月份,中國首次通過低軌衛星網際網路完成了5G基站的接入和測試,這是中國唯一一顆由私營企業製造的在軌寬帶網際網路衛星。航天技術正與網際網路技術加速融合,衛星通信將成為地面5G網絡的有效補充,為地球上超過30億無法上網的人提供網際網路服務,「希望中國的衛星網際網路建設能有所幫助。
高效驅動「雙循環」的「數字經濟」
伴隨著工業變革的加速發展,人工智慧、區塊鏈、5G、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得到應用。特別是肺炎爆發,數字經濟被視為全球經濟復甦的新引擎。
傳統的生產與銷售模式已被數位化和智能匹配模式所取代。藉助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破土而出的新型製造工廠,率先擁抱新技術的商家,已經用「數字武器」開啟了未來之路。
將圍繞「網際網路+」、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個科創高地的建設,梳理出一批數字經濟關鍵核心、急用先行、前沿技術三大類聯合攻關項目,讓一項項重大技術創新匯聚成創新強國的「火炬」。
"科技抗疫"應對疫情常態化
新冠型肺炎疫情是2020年世界各國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依靠數位技術解決這一難題已成為全球共識,由於疫情的爆發,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加快數位化進程。
信息通信技術為疫情防控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在形勢研判、信息共享、流行病學分析等方面展現出強大的威力。在視頻講話中,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面對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危機,沒有一個國家能獨善其身,國際社會需要攜手共進,摒棄分歧,在疫苗研發、5G醫療、數據共享等領域開展更加高效、密切和全面的合作。
"全球共同應對疾病暴發挑戰的實踐再次證明,各國已在經濟、貿易、環境、醫療和技術創新等領域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微軟全球高級副總裁、微軟大中華區主席兼執行長AlainCrozier表示,作為一家國際性的科技企業,微軟在第一時間就採取行動,與合作夥伴和生態系統一起,利用遠程協作、智能會議、大數據分析等雲端服務,共同應對疾病爆發,恢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