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機制:在氫鍵鐵電體中,獲得超高壓電係數 | NSR

2020-12-14 知社學術圈

壓電材料可實現電能與機械能的相互轉換,在傳感器、驅動器、能量回收等領域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目前,高性能壓電材料主要有鋯鈦酸鉛(PZT)壓電陶瓷、鈮鎂酸鉛-鈦酸鉛弛豫鐵電單晶等,但這些材料都含有重金屬鉛元素。因此,研發性能優異、環境友好的壓電材料是壓電領域的關鍵科學問題之一。


研究者提出了一種在氫鍵鐵電體中獲得超高壓電係數的新思路。此類壓電材料還兼具環保(不含鉛)、柔性等優點,有望在力電、熱電轉化領域開拓新機遇。

最近,華中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博士生任洋洋和吳夢昊教授)和南京大學劉俊明教授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 發表研究論文,提出了一個獲得高壓電係數的思路。這一思路極為簡單:根據朗道連續相變模型,如果微小應變能顯著改變鐵電居裡溫度,那麼在理論上,壓電係數在居裡溫度附近可能趨於無限大。

按照上述思路,要在室溫下獲得這種高壓電係數,需要滿足兩個條件:(1)居裡溫度應該在室溫附近;(2) 居裡溫度應該對應變敏感。

傳統壓電材料(如BaTiO3和若干功能氧化物體系)的居裡溫度都遠遠高於室溫,室溫下施加應變後的極化改變量ΔP不夠大,不滿足上述條件(下圖a)。

而許多氫鍵鐵電體的居裡溫度在200-400K,有望滿足這兩個條件,從而成為理想候選者。例如,有機鐵電體PHMDA和[H-55DMBP][Hia]的居裡溫度分別為363K和268K。更進一步,氫鍵的力學特性使得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很容易壓縮或拉伸,而且質子躍遷勢壘以及居裡溫度都會隨應變而顯著改變。這一特性給調控帶來極大便利(下圖1b)。

傳統鈣鈦礦鐵電體(a)和氫鍵鐵電體(b)在應變作用下的極化隨溫度變化。

結合第一性原理與蒙特卡洛模擬,論文作者揭示:2 % 的拉伸應變便足以將某些氫鍵鐵電體的質子轉移勢壘及居裡溫度提升2倍。此時,我們可以在一個方向上施加特定的應變使得居裡溫度精確調節到室溫,則在另一個方向上只需施加一微小應變,便可得到很大的鐵電極化變化和超高壓電性(模型如下圖a)。

(a)固定y方向應變,調節z方向,獲得高壓電係數。(b)以PHMDA為例,蒙特卡洛模擬不同應變下極化(Ps)隨溫度(T)的變化。

比如在PHMDA中,可沿-y方向施加一個2%的壓縮應變,將居裡溫度從363K調節到315K並固定下來。此時,如果在-z方向壓縮0.1%,則理論上可獲得的平均壓電係數將達到2058 pC/N (如上圖b)。如果-z方向施加的是更輕微的壓縮應變,這個壓電係數值還將進一步增大。

之前有實驗報導,SbSI在接近居裡溫度時壓電係數極大提升,該現象也可以通過文章中提出的這一新機制來解釋。

理論上,該文提出的巨壓電新機制可用於大多數氫鍵鐵電材料。而具有氫鍵的有機或無機鐵電材料種類繁多,為證實並應用這一機制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這一機制可能成為發展高性能壓電材料的一條潛在途徑。

https://academic.oup.com/nsr/advance-article/doi/10.1093/nsr/nwaa203/5898684

相關焦點

  • 新機制:在氫鍵鐵電體中,獲得超高壓電係數 | NSR
    研究者提出了一種在氫鍵鐵電體中獲得超高壓電係數的新思路。此類壓電材料還兼具環保(不含鉛)、柔性等優點,有望在力電、熱電轉化領域開拓新機遇。按照上述思路,要在室溫下獲得這種高壓電係數,需要滿足兩個條件:(1)居裡溫度應該在室溫附近;(2) 居裡溫度應該對應變敏感。傳統壓電材料(如BaTiO3和若干功能氧化物體系)的居裡溫度都遠遠高於室溫,室溫下施加應變後的極化改變量ΔP不夠大,不滿足上述條件(下圖a)。而許多氫鍵鐵電體的居裡溫度在200-400K,有望滿足這兩個條件,從而成為理想候選者。
  • 中山大學張偉雄教授課題組:光響應分子鐵電體取得重要進展
    近年來,分子鐵電體的設計與性能調控研究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例如「似球-非球」理論的提出,多極軸鐵電體及手性分子鐵電體等新穎鐵電體的成功設計等等。在分子鐵電體的研究中,利用外場刺激(例如光、磁場和壓力)調控鐵電性,被認為是特別引人入勝但又極具挑戰的課題。尤其是,光響應鐵電體具有一些潛在的有趣性質(如光調控鐵電性、光撓曲電效應等),受到了特別的關注與重視。
  • 東南大學遊雨蒙教授團隊發現首例DABCO質子轉移型鐵電體
    近日,東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國際分子鐵電科學與應用研究院暨江蘇省「分子鐵電科學與應用」重點實驗室遊雨蒙教授團隊在分子鐵電體定向設計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團隊合成了首例質子轉移型DABCO基鐵電體。
  • 西安交大博士生發現增強弛豫鐵電體性能的新機制
    科技日報 孟祥麗 記者 史俊斌記者26日從西安交通大學獲悉:該校前沿科學技術研究院多學科材料研究中心博士生楊陽和青年教師紀元超副教授在院長任曉兵教授指導下,首次發現了一種能有效增強弛豫鐵電體性能的機制,為設計高性能弛豫鐵電體材料提供了一種全新思路。
  • 西安交大研發獲得具有高壓電性能的透明鐵電單晶—新聞—科學網
    西安交大研發獲得具有高壓電性能的透明鐵電單晶
  • NSR綜述:從氮氣直接合成氮-碳鍵
    在具有各種各樣功能的醫藥、農藥、材料等中,八成以上都是含氮有機化合物(含有氮-碳化學鍵);另一方面,氮氣佔空氣成分的近八成,是最豐富的氮源,也是絕大部分含氮化合物中氮的唯一來源。工業合成氨(NH3)是人類直接利用空氣中氮氣的最成功案例,而幾乎所有的人工合成含氮有機化合物都是以氨為基礎原料製備的。傳統的合成氨過程條件極其苛刻,還存在著許多重大科學和技術問題需要解決。
  • NSR文章集錦 | 表界面
    Sun: interfacial solar vapor generation中文解讀:太陽能利用方式之「界面光-蒸汽轉換」Lin Zhou, Xiuqiang Li, George W Ni, Shining Zhu and Jia ZhuNatl Sci Rev 2019; 6: 562-578. doi: 10.1093/nsr
  • 南昌大學:發現最高相變溫度的對映體鐵電體!
    近日,南昌大學國際有序物質科學研究院艾勇教授、廖偉強教授等在「託氟效應」設計分子鐵電體方面取得新進展,發現了一對目前為止具有最高相變溫度的對映體鐵電體。相關研究成果以《通過F/H取代獲得的最高相變溫度有機對映體鐵電體》(Highest-Tc organic enantiomeric ferroelectrics obtained by F/H substitution)為題,在學術期刊《化學通訊》(Chemical Communications)上發表。南昌大學為唯一完成單位。
  • 鐵電體的「敏感」源自材料內部混亂
    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為弛豫鐵電體材料(relaxor ferroelectric)對機械壓力或電壓的極度敏感性找到了相應的解釋。
  • DPC-STEM:看清磁泡中的複雜磁結構 | NSR
    利用DPC方法,研究者獲得了這些複雜磁結構更真實的特徵。從圖1b中可以看出,兩種方法的表徵結果存在顯著差異。圖2 微磁學模擬獲得鐵磁性Kagome金屬Fe3Sn2中三維磁泡(上圖)及其對應的面內積分磁化強度分布(下圖)。
  • NSR文章集錦 | MOFs
    doi: 10.1093/nsr/nwz166doi: 10.1093/nsr/nwx127doi: 10.1093/nsr/nwz147doi: 10.1093/nsr/nwz118doi: 10.1093/nsr/nwz137
  • 美國科學家實現「超高壓常溫超導」
    Adam Fenster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成功地獲得了一種常溫超導材料。這種材料能夠在大約攝氏14度(287K)的常溫條件下表現出超導性。然而這是在265萬個大氣壓的超高壓條件下實現的。相關研究成果以「封面故事」的形式出現在了15日的《自然》雜誌上。
  • 我國科學家發現目前具有最多鐵電極軸的鐵電體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21290172,91222101)等項目資助下,東南大學有序物質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從分子設計和晶體調控入手,發現了一例具有十二重鐵電極軸的新型分子鐵電體-高氯酸四乙基銨,並成功地在其多晶薄膜中驗證了宏觀鐵電性的存在。
  • NSR文章集錦 | 仿生材料
    energy applications中文解讀:啟迪於蝴蝶鱗片構型的功能材料Maurice I Osotsi, Wang Zhang, Imran Zada, Jiajun Gu, Qinglei Liu and Di ZhangNatl Sci Rev 2020; https://doi.org/10.1093/nsr
  • 氫鍵在高中化學中的應用詳解
    氫鍵與共價鍵及分子間作用力的不同點主要表現在飽和性和方向性:飽和性:分子中每一個X—H鍵只能與一個另外分子中有強吸引電子能力的原子Y形成氫鍵,即一個氫原子不能同時形成兩個氫鍵。這是由於氫原子非常小,其周圍沒有足夠的空間與第二個Y原子結合,此為其飽和性。
  • 東南大學JACS:具有超大壓電電壓係數的二維層狀鈣鈦礦鐵電體
    該研究成果首次報導了具有超大壓電電壓係數的二維層狀鈣鈦礦鐵電體,代表著分子鐵電體在壓電領域的又一重要階段性進展。能夠適應各種環境條件的高性能智能傳感器是信息科技領域的核心研究之一。其中,壓電傳感器因不需外接動力源且具有響應時間快、工作溫度範圍寬、高穩定性、再生性以及對電、磁場不敏感等突出優勢,受到了廣泛關注。
  • 滷鍵在超分子化學中的應用——滷鍵型共晶的構築及其功能性質
    ,形成有機共晶,在保留不同組分固有屬性的同時,通過組分間的協同效應獲得更多新穎的物理化學性質,從而構築出各種新型多功能超分子材料。其中滷鍵的鍵能分布在5-180 kJ/mol,較氫鍵鍵能的範圍大,在分子識別中具有明顯的優勢。基於滷鍵構建新型多功能材料體系,已經成為超分子化學以及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
  • NSR文章集錦 | 太陽能轉化與利用
    圖片來源:Pixabay【綜述論文】Inorganic–organic halide perovskites fornew photovoltaic technology中文解讀:無機-有機鈣鈦礦材料在新型薄膜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
  • 渤海大學水產品加工團隊朱文慧副教授:超高壓輔助酶解優化工藝改善阿拉斯加鱈魚骨的風味
    對副產品中的蛋白質進行高值化利用的工具之一是酶解,。酶解可以打破肽鍵,破壞蛋白質的二級和三級結構,增加游離胺基酸和羧基的濃度,降低蛋白質的分子量,是製備調味肽和胺基酸的重要途徑,可以使廢棄的副產品從而獲得更高的價值。然而,酶解後產生的異味或異味化合物是影響水產品酶解物感官可接受性的主要問題。
  • 極限之限:物理學中「突破極限」的幾種途徑 | NSR
    例如,超分辨光學成像突破了衍射極限,因而獲得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的觀點(Perspective)文章,對物理系統中常見的各種極限進行總結,並指出了「突破極限」的三種情況。文章梳理和分析了光學和量子物理中的常見極限,包括標準量子極限、衍射極限、海森堡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