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從剛才的兩道題中就能看出來,喀斯特是一個外來詞的音譯,是歐洲學者在研究「石灰巖溶蝕作用及其地貌」的時候提出來的。
所以,喀斯特地貌是由於水的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又稱巖溶地貌。主要特徵體現在溶洞、天坑、幹谷、峰林等地理現象。
比如咱們第一道題中提到的「桂林山水」,就是一處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博物館。
其實之前我很不理解,為啥子水流的溶蝕作用會形成天坑,後來查了才知道,原來是形成溶洞後,溶蝕作用加大,溶洞坍塌了,所以變成了「天坑」。
就像下邊兩幅圖的變化過程。
溶洞的形成
天坑
看完這兩幅圖我的感受還挺深的。大自然賦予我們這種美景的同時,其實也帶來了貧困。
像我這種出生在肥沃的黑土地的東北人來說,無法想像生活在這樣地區的人們在缺水缺土的自然條件下如何去耕種。
存不住水的地表把水都給了地下溶洞,溶蝕作用加大還會塌陷形成天坑…所以其實很多的貧困縣,也是沿著喀斯特地貌來分布的,不信你看看喀斯特地貌的分布情況。
2.分布
我國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南方。
以廣西、貴州、湖南南部、雲南和四川青海(即雲貴高原)東部所佔的面積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區之一。(這片區域也部分集中了中國的貧困縣,其實與地理環境有很大關係。)
國外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南斯拉夫的迪納拉山區,法國中央高原,俄羅斯的烏拉爾山區,澳大利亞大陸南部,美國肯塔基和印第安納州,古巴、牙買加和越南中北部地區等。
3.著名景觀
喀斯特地貌的著名景觀有很多,就不給大家展開細說了,如果有感興趣的夥伴可以去百科上了解一下,可以作為你旅遊的方向標哦~
比如:被譽為中國四大名洞之一的玉華古洞、廣東肇慶七星巖、廣西桂林山水和陽朔風光、雲南昆明石林風景區、四川九寨溝、湖南武陵源黃龍洞等等。